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静女》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静女》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静女》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静女》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静女》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静女》名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静女》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知能对标】

必备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高考内容

静女/《诗经·邶风》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学习理解能力:观察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实践应用能力: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运用创新迁移能力: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1.鉴赏诗歌的形象2.鉴赏诗歌的语言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4.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5.古诗词曲中常见意象6.古诗文常用典故

【课文内容分析】

《静女》是必修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的第一篇,之所以将其选编为首篇,是因为其选自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的《诗经》,这既有利于我们梳理中国古典诗歌活泼娇憨之态,“搔首踟蹰”,明塑男子心急如焚之状,描摹入神;“悦怿女美”,一语双关,富于感彩;“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情意缠绵,刻画心理细腻入微,道出人与物的关系,是从人与人的关系投射出来的真理。总的说,此诗以人人所能之言,道人人难表之情,自然生动的发展脉络,也为学习后世诗歌打下良好基础。《静女》叙述的是青年男女幽会的过程,全诗共三章,以男子的身份和口吻,依次写了幽会之前的心急如焚、幽会中的礼物赠予、男子对女子的称赞,表现了男子对恋人的深厚情谊,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全诗构思灵巧,人物形象刻画生动,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恋爱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

诗歌第一章,一位温柔娴静的女子,与一位男子约好了在城墙上的角楼见面,男子早早地来到了约定地点,可姑娘却和他玩起了捉迷藏,这让小伙子很是着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表面上虽是动作描写,但却是对男子心理活动的生动刻画,一个痴情的男主人公跃然纸上。

第二、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这两章生动地体现了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和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并不是茅草有什么奇特之处,也不是茅草多么美好,而是爱人及物、托物抒怀,这一心理描写表达了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一往情深。“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画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

全诗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语言浅显,形象生动,气氛欢快,情趣盎然。“爱而不见”,暗写少女活泼天真。李梦阳引王叔武语曰:“真诗乃在民间。”以此诗诠之,诚非虚论。后世唯民歌俗谣,遣词道情,尚能得其仿佛,求诸文人集中,传神之作,不可多得。

【学情整体分析】

本诗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是高一学生,初中语文教学往往以课本诗歌为主,侧重于识记背诵,致使刚刚步入高中大门的学生没有阅读兴趣。缺乏对古典诗歌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对诗歌进行深度解读,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情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活动准备】

一、任务专题设计

诵读诗歌,把握节奏——通过诵读纠正字音读法与节奏,同时自主疏通课文。

话剧表演,体味情感——让同学们身临其境般感受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及对彼此的真挚情感。

理解内容,重点探究——针对文本进行详细梳理,扫清认知漏洞。

小组研讨,头脑风暴——老师给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进步。

二、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手法。

4.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三、教学策略设计

本篇教学设计以体会诗歌的“类”为主,先诵读诗歌,体会音律美,然后探讨诗歌内容,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最后探讨诗歌中流露出的感情自然、纯朴、唯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整合与语理、欣赏与评价、意识与态度等素养。

四、教学方法建议

对话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讨论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静女》蕴含的感情,所表达的爱情共性。

难点:《诗经》的艺术特色。

六、教学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学导入

教学策略:两种教学导入,一个是以引导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形式,另一个是以背诵比赛的形式,摆脱以往纯粹以老师讲导语的形式,真正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做辅助角色的理念,极大了提高了同学们参与课堂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应用交际的能力。

导入语一:

从古至今,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永不停歇,无数的悲欢离合,交织成一段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人们以其为美谈,传其为佳话。大家都了解哪些经典的爱情故事呢?请各位同学踊跃举手回答。

……(同学们列举)

这些古老的爱情故事,都彰显了青年男女纯真、热烈的爱情。而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美好的爱情故事自然不会缺席,如《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名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无独有偶,《邶风·静女》中也为我们传递了一则清新淳朴的爱情华章,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到三千年前,去感受这场青年男女爱情萌发时的甜蜜和快乐吧!

导入语二:

活动主题:比赛背诵以爱情为主题的诗词曲名句。(5分钟)

比赛规则:将全班分为六组,轮流派一名代表背诵名句,限时3分钟,其他组员可以给予提示,3分钟之内背出名句数量最多的一组获胜。(教师需事先准备好奖品,可以是笔、笔记本等)

二、教学精讲

教学策略:教师只负责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辅助,确定正确读音和节奏、疏通课文都交由学生自己完成,训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信息提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整合与语理的素养。

(一)诵读诗歌,把握节奏

1.朗读、纠错

师: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静女》,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你认为他哪个字音,或者某句的节奏读的不正确,请记在笔记本上,最终我们一起予以修正。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

……(朗读)

师为同学们展示正确读音与节奏:

【多媒体展示】

《静女》的读音与节奏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xiàn),搔首/踟蹰(chí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tóng)管。

彤管/有炜(wěi),说怿(yì)/女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设计意图:在自由朗读的同时,充分利用教材注释及其他手头资料,疏通文意,训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信息提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整合与语理的素养。

2.播放音频(让学生更真实地接受指导,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3.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大声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抒发情感,刺激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有利于背诵。自由朗读过程中,学生应自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二)话剧表演,体味情感

由一名男同学与一名女同学来表演课本剧,通过表演,让同学们身临其境般感受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及对彼此的真挚情感。

注意:剧本、道具(彤管、荑、旁白和演员安排及剧彩排,都要在课前完成,这些需要老师提前与相关同学协商。(演员安排可以是毛遂自荐,也可以是抽签决定。)

教学策略:对于《静女》这样一个美妙的爱情故事,没有什么形式比表演课本剧更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故事情节,因此课本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有身临其境之感,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改变学生对语文课堂枯燥的刻板认知,训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信息提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整合与语理的素养。

(三)理解内容,重点探究

将全班分为六组,然后由老师针对课文提出问题,交由小组讨论,每一章的问题由两个组派代表来回答,如果答案有不同的地方将重点研讨。

【多媒体展示】

《静女》第一章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师提问:第一章主要描写的是什么?第一句交代了什么样的人物与地点?后半句生动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

……(小组讨论)

1组、2组代表轮流回答问题。

教学策略:每一个问题,都由两个组的代表来回答,两组的意见进行碰撞,有不同意见的点,才是老师应着重同学生共同研讨的点,以学生的学情决定老师教的方向。

【多媒体展示】

第一章总结

1.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

2.“静女其妹,俟我于城偶”(城墙上的角楼)

3.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

4.“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

师总结:第一章属于细节描写,写出了男女青年赴约来到相会之地,女主人公故意躲起来,传神地写出了女青年的天真活泼;小伙子久候不至时的抓耳挠腮,不断徘徊的情形,体现他此时焦急难耐、心神不宁,写出了男青年的忠厚、淳朴。

【多媒体展示】

《静女》第二章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形管有炜,说怿女美。

师提问: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提示学生:是见面前还是见面后的情景?)“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了“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多媒体展示】

第二章总结

1.这一章描写少年恋人见面后的情景。

2.“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

3.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师总结:第二章写约会的场面,姑娘露面并以彤管相赠。“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也是双关语,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

【多媒体展示】

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多媒体展示】

《静女》第三章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师提问: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荑”只是一种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

【多媒体展示】

第三章总结

1.这一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2.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

师总结:1.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

2.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

3.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

师引导大家共同翻译诗歌:请3位同学分别对每一章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文雅的姑娘长得很美丽,约我相会在城楼。但她却躲着不出现,弄得我抓挠头发想走又不走。

文雅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一支红管箫。红色的管箫颜色亮丽,我非常喜欢它。你赠送给我从郊外采来的茅草,它确实美得出奇。不是茅草长得美,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的礼物。

学科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老师向同学们公布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去揭开谜底,这个过程锻炼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以老师向学生传授的方式去教课文,学生容易走神,没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往往不佳。用小组讨论、代表汇报的形式再好不过,旨在训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信息提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