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案学习目标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学习重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学习难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学法提示自学质疑——合作探究——练习检测。导学流程自主空间(一)自学交流、预习自测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哲学上的运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________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运动是_____的运动,_______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运动谈物质是_______________,离开物质谈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没有不运动的物质。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不是不运动,是不显著的运动。静止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③万事万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④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_______________,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是______。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规律是____________,要求我们必须________________。(3)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互评体验探究质疑质疑问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探究释疑合作探究一:基础知识点分析1.物质与运动有何关系?2.运动与静止有何关系?3.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合作探究二:培养运用知识能力。1.(课本P31)(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2)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2.(课本P33)(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2)焦耳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合作探究三:知识网络构建(四)精讲矫正问辨是非: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难点检测: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运用所学哲理,谈谈你的看法。指点迷津:误区一: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误区二:静止就是绝对不运动;误区三: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误区四: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五)运用检测基础检测单项选择题近段时间,我国多个地方出现了洪涝灾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专家指出,灾害的发生,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据此回答1—2题。1.由于人祸形成的灾害,表明()A.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B.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C.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2.对材料中“天灾”“人祸”认识正确的是()A.“天灾”是客观规律,人们对它无能为力B.“人祸”是人带来的,对天气影响不大C.要认识“天灾”形成的规律,规范人类活动,避免“人祸”的发生D.只要克服了“人祸”,就不会出现灾害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4.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水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5.每一座火山都有自己的个性,对冰岛火山喷发,没有人知道它喷出多少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将达到大气中的何种高度。这强调了()A.火山活动无法预测;B.火山活动没有规律性;C.火山活动的规律具有普遍性;D.每一座火山活动的规律都有特殊性。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7.《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8.(简析)有人认为“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你如何认识?(六)迁移运用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多样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七)过程反思参考答案三、精讲矫正(一)问辨是非(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因此,人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2)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与人类。(二)难点检测(1)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因此,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正确的。(2)唯物辩证法在承认运动是绝对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克拉底鲁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否认静止的存在,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这种观点是错误的。(3)这件事告诉我们,对于科学的东西,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真理向前迈进一小步,即使是向同一方向,也会变成谬误。(三)指点迷津误区一:提示: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要注意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误区二:提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误区三:还要受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误区四:提示: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四、运用检测(一)基础检测单项选择题1.D2.C3.A4.A5.D6.C7.D8.(简析)(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2)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规律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我们应当充分注意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按变化了的规律办事。把规律看作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二)迁移运用(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木工艺品的创新设计理念考核试卷
- 租赁业务的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考核试卷
-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考核试卷
- 涂料在医疗器械涂装的应用与要求考核试卷
-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初二语文作文
- 塑料鞋消费趋势与流行元素考核试卷
- 滑动轴承的疲劳裂纹扩展研究考核试卷
- 建筑消防工程安全评估考核试卷
- 水果种植园农业产业链优化考核试卷
- 无线家庭视听解决方案考核试卷
- 高三下学期《积极调整成为高考黑马!》主题班会课件
- 委托代签工程合同协议
- 无线网络优化技术探讨试题及答案
- 笔算加法(课件)-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鲁滨逊漂流记人物性格塑造与成长历程:八年级语文教案
- 2025年河北省唐山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4年广东公需科目答案
-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正式版)
- 2021年新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
- DB32∕T 4073-2021 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
- 离婚登记申请受理回执单(民法典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