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语言课件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语言课件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语言课件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语言课件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语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高考(ɡāokǎo)古代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shīgē)的语言第一页,共51页。1考纲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biǎodá)技巧。能力层级为D级。考纲阐释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开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lǐnɡwù)。1.鉴赏诗歌的形象。2.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点击语言(yǔyán)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典型试题考纲解读考点点击考纲解读1练习稳固第二页,共51页。2鉴赏诗歌(shīgē)的语言考点(kǎodiǎn)点击1.品味词语〔1〕精炼传神的词①传神显旨的词;②以动衬静的词;③化静为动的词;④以动写静的词;⑤以实显虚的词;⑥以乐衬哀的词。〔2〕叠音妙用(miàoyònɡ)的词。〔3〕颜色渲染的词。〔4〕拟声形象的词。2考点点击典型试题考纲解读练习稳固第三页,共51页。3鉴赏诗歌(shīgē)的语言考点(kǎodiǎn)点击2.评析“诗眼〞所谓“诗眼〞。就是指诗歌中提挈全篇(quánpiān)、精练传神的字词。在阅读诗歌中,发现并评析“题眼〞,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诗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2考点点击典型试题考纲解读练习稳固第四页,共51页。4鉴赏诗歌(shīgē)的语言考点(kǎodiǎn)点击2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试题考纲解读练习稳固3.明了风格〔1〕含蓄。指意在言外,常常不直接表达,而是曲折地倾诉,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2〕平淡。即质朴。其语言力求朴素,不加修饰,不追求词藻的华美,在平淡平实之中蕴含着深意。〔3〕绚丽。语言追求华美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工整的对仗。〔4〕明快。语言直接、明朗、爽快、干净利落。〔5〕奔放。直率而有气势。〔6〕清新。用语清新、新颖,不落俗套,给读者以清风扑面之感。第五页,共51页。5考点(kǎodiǎn)点击语言鉴赏(jiànshǎng)技法1.品味语言,评析炼字炼句的作用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表达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dòngcí)、形容词、数词和副词。考点点击2典型试题考纲解读练习稳固第六页,共51页。6考点(kǎodiǎn)点击语言(yǔyán)鉴赏技法2.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人称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便是一种清新美。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qít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考点点击2典型试题考纲解读练习稳固第七页,共51页。7品味(pǐnwèi)语言---炼字第八页,共51页。8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考纲解读(jiědú)炼字技法:1.注重动静转换结合,追求画面的动态美。2.注重运用想象、联想,追求化无形为有形。3.注重语意双关,追求表达的含蓄与丰富之美。4.注重表达诗人独特感受。考点点击3练习稳固第九页,共51页。9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考纲解读(jiědú)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第二步——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作用。该字衬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考点点击3练习稳固解释含义

描述景象

点出作用第十页,共51页。10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典型试题3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唐】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练习稳固翻译: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赏析: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2014年全国卷〕—————————第十一页,共51页。11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典型试题3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唐】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练习稳固第一步:解释含义“过〞是“过去〞,“随〞是随山转折。第二步:描绘景象雨过天晴后看松树翠绿,随着山路到达了溪水的泉源。第三步:点出作用雨后看松,人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有曲径通幽的遐思。第十二页,共51页。12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典型试题3练习稳固参考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第十三页,共51页。13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典型试题3练习稳固〔2014年福建卷〕注释:〔1〕草团标正对山凹:酒店挂的幌子正对着山凹。

〔2〕山竹炊粳〔jīng〕:用山间野竹烧饭。粳:米不粘为粳。

〔3〕山溜响冰敲月牙:山上冻结的冰溜子被风折断发出的响声,如同是冰敲月牙发出的声音。〔4〕元佳:美好。元:美。赏析:作者以隐逸生活为乐,此作就是写他对自己隐居生活所感受到的乐趣。生活简朴,用山竹烧粳米饭,用山水煮山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住在山上,吃在山林,欣赏的是山中风光。事事离不开“山〞,伟岸的山、崇高的山,使得他对自己的山居生活感到高洁。很显然,这里饱含着与传统世俗生活的对抗情绪。—————————第十四页,共51页。14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2、〔201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简要分析。典型试题3练习稳固第一步:解释含义“惊〞是惊散。第二步:描绘景象云朵扫过山林,惊散林中的乌鸦。第三步:点出作用以景写情,映衬作者山居生活的乐趣。第十五页,共51页。15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典型试题练习稳固参考答案:〔1〕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2〕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3第十六页,共51页。16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典型试题秋暮吟望【清】赵执信

练习稳固〔2014年四川卷〕作者简介: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人。九岁能文,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康熙十八年),后任詹事府〔掌管皇后、太子家族〔东宫〕事务的机构〕右春坊〔辅导皇太子,原职掌东宫讲读笺奏,惟雍正以后不立太子,詹事府无辅导皇太子之职事,乃从事记注、纂修,充文武殿试掌卷官、廷试阅卷官等。〕右赞善〔属官,掌记注、撰文之事〕〔从六品〕兼翰林院检讨〔修史〕〔从七品〕。并担任?明史?纂修官。官至“左赞善〞。二十八岁时因在康熙佟皇后病逝尚未除服的“国恤〞〔丧葬〕期间,被友人洪昇邀请观看其所作的?长生殿?戏剧,被黄六鸿揭发,赵执信主动承担全部罪责,“以“国恤张乐大不敬〞之罪,革职除名。此后的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在全国各地漫游。经过这一时期的漫游,其思想和文学创造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第十七页,共51页。17康熙(Kāngxī)十八年〔1679年〕己未科殿试金榜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3名归允肃-孙卓-茆荐馨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40名吴震方-张廷瓒-秦宗游-田需-陈捷-赵执信-曹鉴伦-马教思-刘果实-沈朝初阎中宽-金甫-钱登峰-蔡维寅-沈筠-靳让-王材任-虞兆清-吕爚-杨大鹤陆祖修-李承绂-方伸-郁世焜-刘楷-陆史-郝士錞-陆舆-傅京初-刘曾李孚青-法橒-李宗培-曹志周-郭藩-张睿-王旦-王师旦-佘艳雪-王沛思第三(dìsān)甲赐同进士出身共108名丁暐-庄延裕-房嵩-孙子昶-张重启-王澄-焦毓栋-汪晋征-成康保-郑维孜熊开楚-卞士弘–王承祜–张玉履-丁翔-宋敏求-崔靖-潘应宾-王颖士-吴标顾镡-顾琛-乔文锦-侯麟勋–郭治-刘鸿诰–盛钟贤-马汝基-侯宝三-林琛龚宜生-梁弓-荆孝锡-吴琇-王令树-耿惇–夏云来-陈紫芝-刘士聪–唐勋陆炯-张克嶷-李岘寿-吴应庚-于绍舜-吴维城-耿克仁-俞寅–张振凤-李橒黄亮–张光豸–张宣-王泽长-周新邦-王言-程皋绩-赵其昌-卢帝臣-吴道焕–李先固-钱二白-鲍荐-朱廷献–秦禟–刘世熼-赵玉振-唐泓-王风采-朱振-陈汝弼-任大夏–蒋远发-马体仁-韩宜-刘拯-邵元度–畅泰兆–丁宗闵-卢熙-郁裴–郭允升-李大振–郭遇熙-任观瀛-薛兆麒-秦广之-丁易-孟汉儒-宋谦–任璇–褚有声-卜景超-赵作舟-王鼎臣–郑酉锡-毕友宜-华黄–杨雍-吕尚傅–赵濬-胡考生-李毓英-陈悳敏–李煜-田象三-刘广聪-武筹第十八页,共51页。18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典型试题秋暮吟望【清】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练习稳固〔2014年四川卷〕翻译:〔1〕高高地在小阁居住,自甘终老山林,闲时吟诗作赋也丝毫不为秋天到来而悲怆。〔2〕远眺寒山已被夕阳染上昏黄黯淡的颜色,而昏黄的上弦月偏偏照临在疏林之上。〔3〕湖上月夜景色浩渺无边笼罩着一层烟雾有孤鸿掠空投影水中,菊花都被卷地而来的霜风所凋残全无姿态。〔4〕深夜还坐对短烛无法入睡,在喝闷酒,已是快天亮的时候了,北斗七星已经低落打横,却连看都懒得看。注:①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第十九页,共51页。19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典型试题33、〔2014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答复以下问题。秋暮吟望【清】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⑵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练习稳固第一步:解释含义“常〞是常常,表时间,“偏〞是偏偏,表程度。第二步:描绘景象寒山常常带着斜阳的色彩,刚刚升起的月亮偏偏照亮落叶。第三步:点出作用以景写情,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第二十页,共51页。20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典型试题3练习稳固参考答案:〔1〕“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2〕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那么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汗衫、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第二十一页,共51页。21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稳固4钓船归【北宋】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练习稳固〔2013年湖南卷〕翻译:绿色纯洁春意浓深恰好漂染衣袂。这盎然的春意环绕触近柴荆门扉。湖面上水波溶溶漾漾,白鸥翻飞,我和白鸥都忘却心机为春光陶醉。行人南来北往只我无为单独老去,以前的老朋友渐渐稀少令人生悲。夕阳西下晚霞遥送我的渔船回归。湖水中鳜鱼游动一条条分外肥美。第二十二页,共51页。22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稳固41、〔2013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钓船归【北宋】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的“〞句。〔1分〕〔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练习稳固第二十三页,共51页。23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点击典型试题练习稳固4参考答案:〔1〕桃花流水鳜鱼肥(1分)〔2〕联系“春深〞和“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洁。(3分)〔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的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追求闲适,以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4分〕练习稳固第二十四页,共51页。24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练习稳固练习稳固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2013福建卷〕翻译:春风吹来了,染绿了树林,孩子们看着客人走出柴门,远方山谷传来杜鹃的鸣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触痛了山南蜀客似箭归心。想象回到家里,刚好春社,燕子飞回来了下马来换洗好衣服,天天单独来到水边知道自己已经摆脱了世俗杂务,可以轻松愉快的生活了。第二十五页,共51页。25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练习稳固4练习稳固2、〔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第二十六页,共51页。26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练习稳固4练习稳固参考答案:〔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第二十七页,共51页。27品味(pǐnwèi)语言---评析诗眼第二十八页,共51页。28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考纲解读(jiědú)品味语言—评析诗眼(14班〕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或词。一般是最具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这样的词往往是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往往以小见大,能把握住全诗的角度。如何分析“诗眼〞或关键词?1、要有多要素意识:〔1〕最生动,最具活力的〔2〕最能营造意境〔3〕最易统摄全篇〔4〕最能表现作者感情和主旨2、要有多层级意识:注意该诗眼在句中、全篇中乃至诗人情感中分别有着不同的特点、意义或用法。3、要有多角度意识:内容角度、手法角度、情感角度考点点击3练习稳固第二十九页,共51页。29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考纲解读(jiědú)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诗眼〔作为诗眼的词〕

第二步:分析内容。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

第三步:分析写法。结合艺术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等〕分析如何突出诗眼第四步:分析作用。分析该词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上所起的作用指出诗眼

分析内容

分析写法

分析作用考点点击3练习稳固第三十页,共51页。30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典型试题早发【唐】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练习稳固注释:①鲁酒:人们邀请客人饮酒,常谦称自己的酒为“鲁酒〞,表示酒很薄。②事:伺候、侍奉。这里指相伴左右,相随。③雁:诗人去北边大漠时应是深秋时节,诗人北行,雁南飞,故曰背行。④羸léi,瘦弱。〔2014年湖北卷〕作者简介:晚唐诗人,有“诗虎〞之称。与宗人罗隐、罗虬齐名,号“江东三罗〞。一生不得志,参加科考十余次均不中,后经韦庄推荐被朝廷补阙,做了一些小官。在光启末年至大顺间(888—891),罗邺以垂老之身,孤独北行,往唐朝最北的军政机构之一——单于大都护府任职。生活在万里沙漠中,举目无亲,举事无成,前途无望,郁郁而终。—————————第三十一页,共51页。31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典型试题早发【唐】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练习稳固翻译:灯光微弱,近乎熄灭,酒醒了,自己背着孤剑准备离开。惆怅的看着漫天飞舞的白雪,听着农家里的鸡鸣,单独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清楚,只有接近云伽关时,我才能微微辨出前行的道路;时间较早,气温低,浑浊的河流也因天寒而早已被冻住了,没有声响。京城和单于都护府往来的距离本身就路途遥远〔千里迢迢〕,更何况我这个被迫前来作客边塞之城的瘦弱的老头儿呢?〔2014年湖北卷〕第三十二页,共51页。32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典型试题31、〔2014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早发【唐】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第一步:指出诗眼〔1〕题考查诗眼——“早〞,〔2〕题考查炼字第二步:分析内容围绕“早〞,写“灯残〞“鸡唱〞“独〞“白草〞“微有路〞“浊河〞“冻无声〞。“早〞一字领全诗。第三步:分析写法用意象情景交融来描述行路的艰难。第四步:分析作用写出作者孤独漂泊和思乡之情。练习稳固第三十三页,共51页。33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典型试题3参考答案:〔1〕首联“灯残〞说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说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说明由于时间尚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清楚;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2〕“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单独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练习稳固第三十四页,共51页。34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典型试题初见嵩山【北宋】张耒〔lěi〕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练习稳固注释:(1)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五岳中的中岳。(2)鞍马困:鞍马劳顿,指辛苦奔波于道路。(3)豁我怀:使我开怀。豁,舒展。〔2012年辽宁卷〕翻译:多少年来,鞍马劳顿,被困于尘埃之中,尘世污浊,我的呼吸都有些不畅了。还好有青山在,它稳健、挺拔、耸立,它披一身青翠,迎接清风雨露,送走晚霞明月。青山的豁达,让我也有了驰骋的胸怀。天色渐晚,北风萧萧,吹走一片云雨,此时,晴空一碧,几座山峰就从云后面走出来了,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清瘦挺拔、不染一丝尘埃。—————————第三十五页,共51页。35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典型试题32.〔2012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初见嵩山【北宋】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第一步:指出诗眼〔1〕考查心情〔2〕诗眼“清廋〞第二步:分析内容日暮风雨天气,数峰从云中露出清廋的面容第三步:分析写法〔2〕情景交融,拟人,铺垫。第四步:表达作用写出作者初见嵩山的欣喜之情,和作者的人格独立。练习稳固第三十六页,共51页。36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典型试题3参考答案:〔1〕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波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2〕①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练习稳固第三十七页,共51页。37练习(liànxí)稳固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试题练习稳固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2011年重庆卷〕翻译:徘徊在长江岸边,几番求渡却不得;江上风雨烟波一如旧时模样,而我这渡客却又添了新的愁绪。夕阳易逝,岁月催人老,两岸的巍巍青山冷眼看着我一路向北,它自岿然不动也无所谓人世的岁月无情。一个人在漫漫旅途中,难以承受对故土的思念,我那经历了一路颠沛而破旧不堪的裘衣,似乎还沾染着京都的风尘。旧日里一起游学论道的相投之人如今四散别离,都不知漂泊何处了,只剩我孤身一人对着沙鸥吟诗发呆,伤感着离别与孤寂。第三十八页,共51页。38练习(liànxí)稳固4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试题练习稳固〔2011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第三十九页,共51页。39练习(liànxí)稳固4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试题练习稳固解析:〔1〕“客愁〞是全诗的诗眼,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它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概况即可。〔2〕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第四十页,共51页。40练习(liànxí)稳固4考纲解读(jiědú)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试题练习稳固参考答案:〔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反衬〕作者的孤单漂泊。第四十一页,共51页。41鉴赏诗歌(shīgē)的风格第四十二页,共51页。42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 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

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美、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xǐliàn)、含蓄、明快、通俗……考点点击3鉴赏诗歌的风格特色第四十三页,共51页。43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鉴赏方法:1.品味整首诗歌的风格分析诗歌的语言3.看其具有哪一种语言风格的根本特征4.联系(liánxì)诗歌主旨5.从多角度入手〔风格、色彩、境界、情味等角度〕6.准确的判断考点点击3鉴赏诗歌的风格特色第四十四页,共51页。44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风格。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风格。第二步:分析特色。结合(jiéhé)诗中的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阐述作用。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概括风格

分析特色

阐述作用考点点击3鉴赏诗歌的风格特色第四十五页,共51页。45考点(kǎodiǎn)点击典型(diǎnxíng)试题典型(diǎnxíng)试题

临江仙【北宋】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