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_第1页
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_第2页
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_第3页
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_第4页
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整体(zhěngtǐ)阅读技巧

新泰一中李荣刚第一页,共62页。1一、读分析(fēnxī)概述题选项,粗定内容。文言文考查的最后一个题目是考查对文言文文意的概述或分析(fēnxī),所给的几个选项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人物传记文言语(yányǔ)段二、理解文章内容,抓住人、时、地、事四要素。在最后一道题目的选项中,错误往往会出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人物混淆、时间混淆、地点混淆、事件混淆。史传文记叙人物,用笔简约,往往几句话就是(jiùshì)一个事件,一段经历。因为其记叙的是人,所以事件往往是随着其官职、时间、地点、与其交往的人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我们要注重人、时、地、事这几个要素。关于原文内容:第二页,共62页。2〔一〕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guānzhí)。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guānzhí)。拜:授予官职(guānzhí)。授:给予官职(guānzhí)。起:起用人任以官职(guānzhí)。擢:在原官职(guānzhí)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guānzhí)的人。第三页,共62页。3〔二〕调动官职的词语(cíyǔ)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第四页,共62页。4〔三〕兼职、代理(dàilǐ)的词语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dàilǐ),暂时担任。权:暂代官职。第五页,共62页。5〔四〕降职、罢免的词语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出:离开京城(jīngchéng)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五〕其它知、主——执掌、主持。第六页,共62页。6语境推义法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一句话中有一个词语(cíyǔ)意义难以确定时,可以先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而把难以确定意义的词语(cíyǔ)空置出来,形成一个填空练习,然后选择最适合句意、文义的词语(cíyǔ)填空,借此确定词语(cíyǔ)的意义。如: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先译为:当他用〔?〕捆绑燕父子的时候依据句意,括号中填入绳子较为适宜,且“组〞又带有和“丝线之类有关的偏旁,从而可以确定“组〞的含义的“绳子〞。关于(guānyú)实词第七页,共62页。7词汇推义法许多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虽已不能单独使用,但其意义却保存在现代汉语合成词中,尤其(yóuqí)是成语中。所以可以借助此来推断该词的意义。以合成词推义。如: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遁——逃遁(táodùn)——逃聆——聆听(línɡtīnɡ)——听第八页,共62页。8一、辨词义可以将其中简单的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一般可先译课内的那个句子(jùzi)〕,然后再将其代入另一个句子(jùzi)中,看是否成立。如:帝欲为娶贵族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关于(guānyú)虚词第九页,共62页。9关于(guānyú)虚词二、辨词性分析其词性和用法(yònɡfǎ),主要是从前后与这个虚词搭配的词语的属性来进行分析。如:有司买物,多非其土产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第十页,共62页。10三、辨关系(guānxì)这主要是针对一些虚词词义详尽又同做连词时来讲的。在18个文言虚词中,常用的表连词且能表多种关系(guānxì)的虚词有“而、且、其、假设、那么、以〞这几个词。根据上下句的文意,将连词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连词,用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连词去替代,看是否成立,假设成立,那么说明这个连词表示的就是这个现代汉语所表示的这种关系(guānxì)。常用的表关系(guānxì)的替代关联词有:表承接——然后、于是、就表递进——而且表转折——但、却、可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因果——因为、由于表目的——来、用来表结果——以致、到了……地步表修饰——……地着第十一页,共62页。11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mǎshǒu)可也。掩口胡卢而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第十二页,共62页。12四、辨语气当文言虚词表达某种语气时,一般和现代汉语的某些助词或副词相对应,可以根据这种对应关系,来判断其表示的是哪种语气。表推测、商量语气——大概,还是〔其皆出于此乎?〕表命令、祈使语气——一定,就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疑问(yíwèn)语气——呢、吗。〔万钟于我何加焉。〕表感慨语气——啊。〔虽鸡狗不得宁焉。〕表反问语气——难道……吗〔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表陈述或舒缓语气——了,或不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表句中提顿判断——用于句中,不译〔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凑足音节——一般用于句末,不译。〔顷之,烟炎张天〕第十三页,共62页。13虚词(xūcí)的三种特殊现象1、兼词。兼词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诸:放在句中时等于(děngyú)“之于〞。〔如“投诸渤海之尾。〞〕放在句末时等于(děngyú)“之乎〞。〔如“不识有诸?〞〕焉:放在句中时等于(děngyú)“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盍:放在句中等于(děngyú)“何不〞。〔也常写作“曷〞、“盖〞〕〔如:“王欲行之,那么盍反其本矣。〞〕2、虚词连用。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有时是两个,有时是三个连用。有的放在句首,有的放在句末。连用的虚词重点一般总是最后(zuìhòu)一个。常见的虚词连用:者也、也欤、也已矣、焉耳矣、也乎哉第十四页,共62页。143、双音节虚词(xūcí)。文言文中有些原为两个单音词〔有的两个都是虚词(xūcí),有的一个是虚词(xūcí),另一个是实词〕,开展到白话中变为一个双音虚词(xūcí)。如:吾祖死于是。古义:在这件事上。〔今:连词〕另外还有:“然后、虽然、然那么〞等第十五页,共62页。15句读读全文,通文意,确定文体。1、表达性文章,要弄懂故事的根本情节;假设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跟谁对话,讲的什么话。2、说理性文章,就要弄明白讲了哪些问题,说明了怎样(zěnyàng)的观点,可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第十六页,共62页。16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chūxiàn)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chūxiàn)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chūxiàn)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1、找名词(míngcí)〔或代词〕,定句读。断句(duànjù)的方法第十七页,共62页。17例如(lìrú):刻削之道鼻莫如(mòrú)大目莫如(mòrú)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那么事寡败矣。找出句中几个(jǐɡè)名词,句子根本就断开了。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那么其事寡败

第十八页,共62页。18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nàxiē)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第十九页,共62页。192、找虚词(xūcí),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句首:“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句尾:“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句中:“以、于、为、而、那么(nàme)〞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居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第二十页,共62页。20例如(lìrú):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那么(nàme)游者众险以远那么(nàme)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夫;句首的有:以、那么、那么、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yījù)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第二十一页,共62页。21于是(yúshì)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险以远,那么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缺乏者亦不能至也。第二十二页,共62页。223、找顶真(dǐngzhēn),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具告沛公,沛公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cíyǔ),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第二十三页,共62页。234、据排偶(páiǒu),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lìrú)?庖丁解牛?中“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等。再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第二十四页,共62页。24再如: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lìfǎ)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duìzhào)。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第二十五页,共62页。255、依总分,定句读(jùdòu)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duànjù)。例如: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shàngxiàtóngyù)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第二十六页,共62页。26所以,能预见胜利的情况有五种: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打和〔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打的会胜利;懂得兵多兵少的不同战法的会胜利;官兵同心同德的会胜利;用自己的有准备来对待敌人的无准备的会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干预的会胜利。所以说:知己知彼的人,百战百胜,了解(liǎojiě)自己而不了解(liǎojiě)敌人的,胜负几率各半;对自己和敌人都不了解(liǎojiě)的,每战必输第二十七页,共62页。27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tiānxià)之穷而无告者也。再如: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guānxì),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tiānxià)之穷民而无告者也。

第二十八页,共62页。286、对话(duìhuà)、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yǐhòu)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第二十九页,共62页。29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biāodiǎn)。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ìng显现〕于前不可类〔虚构〕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guǐmèi)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ìng显现〕于前,不可类〔虚构〕之,故难。鬼魅(guǐmèi)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第三十页,共62页。30〔1〕断句(duànjù)后,意思是否讲得通。例如(lìrú)?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这句的毛病(máobìng)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误为现代汉语中得副词“也〞了。错断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第三十一页,共62页。311、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yòngrén)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wèiyǒu)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第三十二页,共62页。32唐太宗(tàizōnɡ)要求封德彝推荐有德行的人才,很长时间不见他推举一人。太宗(tàizōnɡ)责怪下来,封德彝答复说:“不是我没有尽到责任,如今实在是很难发现特别有能力的人才呀!〞太宗(tàizōnɡ)说:“君子用人如同使用器物那样,是使用各自的长处。古代能治理国家繁荣富强的君主,岂是借用了上几代的人才吗?问题在于我们没有发现人才的本领,怎么可以冤枉当今整整一代人呢?〞第三十三页,共62页。332、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héyǐ)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héyǐ)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第三十四页,共62页。34京房和汉元帝在一起讨论问题,京房问汉元帝:幽王、厉王因为(yīnwèi)什么灭亡?他们都任用了哪些人?汉元帝答复说:他们所任用的人不忠。京房说:知道他们不忠却任用他们,为什么呢?汉元帝说:亡国的君王都认为他们的大臣很贤能,怎么会是明知道他们不忠而任用他们呢?京房向汉元帝行礼说:我害怕我们现在看待古人,也好似后代看我们现在的人一样啊!第三十五页,共62页。353、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上〔刘邦〕尝沉着(chénzhuó)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上〔刘邦〕尝沉着与信〔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hérú)?〞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第三十六页,共62页。36有一次,刘邦与韩信谈论各位将领的能力,韩信答复说各有差异。又问韩信:“依你看来,象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人马?〞韩信答道:“陛下带十万人马还差不多。〞刘邦再问道:“那么你呢?〞韩信不客气(kèqi)地说:“臣多多而益善耳〔我是越多越好〕!〞刘邦于是笑道:“你既然如此善于带兵,怎么被我逮住了呢?〞韩信沉吟半晌才说:“您虽然带兵的能力不如我,可是您有管将的能力啊第三十七页,共62页。374、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nítǔ)者那么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无知(wúzhī)无觉的样子〕泥土者,那么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第三十八页,共62页。38人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只会把已经死了的人当成是鬼,却不知道未死的人也可以是鬼。那些酒囊饭袋、醉生梦死、泥土般木然无知的人,这样的人即使活着,和已死之人变成的鬼又有什么区别?这本无需多谈。他们或许稍稍知晓一些道理,嘴里说着一些好话,但是对于学识方面的道理,却甘心自暴自弃(zìbàozìqì),死了之后没有一点儿名声,那还不如木然无知的鬼更好了。

第三十九页,共62页。395、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假设(jiǎshè)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料想〕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答案:有妇人(fùrén)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fùrén)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假设。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料想〕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第四十页,共62页。40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来,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réngrán)〕在沙滩上自在嬉戏。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触碰他们呢,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显示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人威风无处施加〔而放弃的〕吗?第四十一页,共62页。41文言文翻译(fānyì)技法第四十二页,共62页。42翻译的根本要求——“信〞“达〞“雅〞。“信〞:忠于原文,再现原意(yuányì);“达〞:通顺畅达,表达明确;“雅〞:文句生动、优美。翻译的原那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原文字字有落实,译文字字有根据〞意译:在忠于原意(yuányì)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第四十三页,共62页。43学习目标:1.重视文言文翻译,明确(míngquè)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六种方法:留、删、换、补、调、贯。第四十四页,共62页。44(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qiánhòu)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5分〕译文1(赵君实)和郡丞元宝藏(bǎozàng)交情很好,相互勾结,人前人后称他为兄,从来没有受到他的指责操控。译文2赵君实与郡丞交情深厚,赵君实所命令(mìnglìng)的,没有不听他指挥的人。译文3.〔赵〕和郡丞元宝藏有深交,大小官员,没有不听他的。

译文4.与郡丞金银藏处相交结,前后令长,没有不听他指挥的人。正确译文:〔赵君实〕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往来,结交密切,先后来到馆陶做令长的人,没有不受他指挥的人。第四十五页,共62页。45译文2:馆陶众多(zhòngduō)百姓,一起来到边境哭泣,趁此跟从他居住的人有几百家。译文3:馆陶的众多百姓,在那种环境(huánjìng)下悲伤地哭泣,因此跟从并且居住的有几百家。译文4:馆陶的众多(zhòngduō)百姓,围着境边悲伤流泪,趁机跟从他而居住在贵乡的有数百人家。译文1:馆陶的百姓全都很伤心,从此居住在这里的人有数百家。正确译文:馆陶境内的百姓,全都悲伤哭泣,于是跟随他到贵乡居住的有几百家。看一看,评一评走进高考(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5分〕第四十六页,共62页。46〔3〕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译文1:天下将要用我,而我用在哪里呢?译文2:当今天下要用我,那我又用在哪呢?译文3:朝廷即使用我,但我还有什么用呢?正确译文: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ránér)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看一看,评一评走进高考(ɡāokǎo)第四十七页,共62页。47错误主要存在八个方面:1.强作对译2.该译不译3.以今译古4.词语翻译(fānyì)得不恰当5.胡添乱补.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6.该补不补省略成分没有译出。7.该删却留8.该调不调.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那么第四十八页,共62页。48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四个要点:1、直译为主。2、字字落实。3、译出词语、句式的特点。4、甚至(shènzhì)要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一致。第四十九页,共62页。49翻译(fānyì)方法探讨翻译(fānyì)句子总结规律第五十页,共62页。50翻译以下(yǐxià)句子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yǒngqì)闻于诸侯。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duóqǔ)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与现代汉语义同留第一式: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古今通用词语,皆保存不动。第五十一页,共62页。51翻译(fānyì)以下句子2:所以(suǒyǐ)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派遣将士把守关卡(guānqiǎ)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删去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删去第二式:

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虚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表敬副词、发语词等;②删去偏义复词中陪衬的字。

删偏义复词中陪衬的字第五十二页,共62页。52翻译以下(yǐxià)句子3: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译:我从齐安坐船〔将要(jiāngyào)〕到临汝去。词类(cílèi)活用,名作状第三式:换古语为今语①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舟〞〕;古文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另一单音:“余、自〞②古今异义词、虚指、名称改变的词要换: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③用本字换通假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换第五十三页,共62页。53私见(sījiàn)张良,具告以事。译:私下会见(huìjiàn)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省略(shěnglüè)宾语:之,他第四式:

补翻译以下句子4:第五十四页,共62页。54补——增补省略局部。〔1〕补出省略的句子成分。〔2〕按现代汉语要求补出量词局部.如:五步一楼,十步一阁〔3〕补出判断句中的“是〞。如:刘备天下枭雄。〔4〕增补语句。如: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译:但是力量足以到达目的〔而未能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zìjǐ)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第五十五页,共62页。55翻译以下(yǐxià)句子5:姜氏何厌之有?译:姜氏有什么(shénme)满足?宾语(bīnyǔ)前置句第五式:〔1〕调整倒装句的语序。〔2〕调整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的语序。外连横而斗诸侯。调第五十六页,共62页。56翻译(fānyì)以下句子6:第六式:贯是要根据上下文语境(yǔjìnɡ),灵活贯穿地翻译。贯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