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4_第1页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4_第2页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4_第3页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4_第4页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宿城区疾控中心目前一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病的主要表现(斑疹)目前二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病的主要表现(斑疹)目前三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病的主要表现(丘疹和结节)目前四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病的主要表现(丘疹和结节)目前五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病的主要表现(斑块)目前六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病的主要表现(斑块)目前七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病的主要表现(脱眉和浸润)目前八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病的主要表现(脱眉和浸润)目前九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病的主要表现

(晚期脱眉和浸润)目前十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病的主要表现

(晚期脱眉和浸润)目前十一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病的主要表现

(晚期脱眉和浸润)目前十二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病周围神经粗大目前十三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病的畸残表现目前十四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病的畸残表现目前十五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病的畸残表现目前十六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病的症状:除纯神经炎型麻风,绝大多数麻风病人早期有不同程度和数量的皮肤损害。

皮损的外观、形态、大小与一般其他皮肤病差异不大。对个体来说,皮损数目、大小、形态、分布、边缘、表面、颜色的变化决定于病人的免疫力,病期和反应状态。目前十七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一、斑疹:

直径小于1~2厘米为斑疹,超过2厘米称为斑片。1.浅色斑:原发性和继发性浅色斑。见于各型麻风。色素沉着斑:见于界线类麻风。红斑:见于各型麻风4.徽章样斑:红斑与白斑镶嵌,多见于界线类麻风患者。

目前十八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二、丘疹:为高出皮面的丘状隆起,真皮乳头层局限性炎症突起所致。结核样型丘疹位于四肢伸侧和躯干部位,呈集簇状或不规则环状排列,常有麻木。瘤型丘疹位于面部、四肢和躯干,不痒,为弥漫型浸润皮损上出现粟粒状小丘疹,表面光亮,不治疗很快发展为大的结节。目前十九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三、结节

为圆形或椭圆型半球状突起。主要见于瘤型和界线类麻风,有鲜红、暗红、棕褐色、黑色等。大小自黄豆至核桃或更大。数量不等。表面光亮,犹如传染性软疣,有的继发于弥漫性浸润的皮损上,有融合呈斑块的倾向。结节可分为真皮和皮下结节。前者病变以真皮为主,隆起于皮面,后者病变以皮下组织为主,病变向下膨胀,隆起不明显,要用手触诊才能摸到。目前二十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四、斑块:

结核样型斑块色鲜红或暗红,境界清楚,数量少,表面干燥有细小鳞屑,一般有麻木,查菌阴性。界线类偏结核样或中间界线类的斑块多为不规则形,表面不平,黄红色或棕褐色,有柔软多汁样外观,有“卫星状”损害或“打洞区”,内缘清楚,高出皮面,外缘向外倾斜呈坡状而逐渐模糊不清,呈倒碟状。在免疫区一般查菌阴性或很少,而外围查菌阳性。界线类偏瘤型的斑块多发生在弥漫性浸润的基础上,表面光滑,大小不一,数量多,以面部、四肢和臀部多见,感觉障碍不明显,查菌强阳性。目前二十一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五、弥漫性浸润:为一种广泛的以真皮内炎症浸润为主的损害,皮下组织也可受累。由于浸润程度广泛,在皮肤外观上一般很难看出异常变化。1.浅弥漫性浸润:病变主要在真皮,发生于疾病较早阶段。表现为皮肤光滑发亮,轻度肿胀,光滑,淡红,一般无感觉障碍。如及时治疗,可消退不留痕迹或轻度皮肤萎缩目前二十二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2.深度弥漫性浸润:病变部位深达皮下组织,常由浅弥漫性浸润发展而来,有广泛麻木,查菌强阳性,多见中晚期的瘤型和偏瘤型患者。面部的损害因浸润致鼻唇肥厚,加上结节损害呈凹凸不平,形成狮面外观。四肢和臀部的深弥漫性浸润呈皮肤肥厚,加上大的皮下斑块结节,质硬,暗褐色或棕褐色,使表面高低不平,皮肤很难捏起。目前二十三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六、疱疹:

为隆起皮面内含液体的腔隙损害。主要发生于皮损处或麻木区,好发于肢端。由于劳动工具摩擦;食指和中指夹烟以及烫水洗脚或热水袋取暖烫伤引起;发生原因都是由于局部麻木不能有效防护损伤以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使外来热量不能借血流扩散而引起。另外麻风I型或II型反应时,有的因组织剧烈反应可出现局部疱疹。

目前二十四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

七、溃疡:

超过表皮基底层以下组织缺损的炎症呈为溃疡,愈合后会出现疤痕。1.原发性溃疡,由于麻风斑块、结节或浸润性损害因炎症剧烈发生组织缺血坏死。分泌物中可含有大量麻风杆菌。严重的麻风结节型红斑和皮肤I型反应也可引起皮肤坏死溃疡。经过适当治疗可迅速愈合,留下萎缩性疤痕。2.营养性溃疡,好发于足底、手指等部位,局部神经和血管受累加上外伤引起。初为损伤部出现红斑和水疱,不久水疱破裂,出现糜烂面,继发感染,出现溃疡,且久治不愈,持续多年。目前二十五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

八、萎缩:为皮肤皱缩变薄的表现。多为各型麻风皮损消退后的表现。结核样型麻风多为斑片状萎缩,境界清楚,闭汗,毳毛脱落,麻木,有轻微有色素减退改变。瘤型麻风皮损部位则呈广泛对称萎缩,如老年人样或羊皮纸样萎缩,并有闭汗和麻木。目前二十六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九、皮肤附件症状:1.毛发脱落:各型麻风患者都可出现,尤以瘤型麻风更普遍。毛发脱落的原因1.麻风肉芽肿炎症破坏或压迫毛囊,造成毛乳头破坏或缺血而脱发。2.真皮内神经小分支破坏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以及毛囊营养不良所致。瘤型麻风因内分泌腺体如性腺受到破坏与毛发脱落也有关系。。目前二十七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毛发脱落特点:结核样型麻风一般在只在皮损部位出现毛发脱落。瘤型麻风毛发脱落的最引人之处是眉毛。早期在眉外1/3处开始脱眉。先稀疏脱落,渐全部脱光。睫毛也可同时脱落。瘤型麻风的头发脱落最早在颈后后发际部位,中晚期的瘤型麻风患者胡须、腋毛和阴毛也有脱落。目前二十八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2.闭汗:由于汗腺被麻风肉芽肿破坏或真皮内植物神经破坏导致出汗功能障碍。各型麻风皮损都可出现闭汗,与感觉障碍同时存在,并与皮损病期呈正比。临床上表现皮肤干燥,闭汗部位因无汗而无尘土粘连显得较为清洁。目前二十九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3.皮脂腺分泌障碍:各型麻风患者皮损处因皮脂腺受到肉芽肿炎症破坏或神经分支受到破坏,立毛肌不能收缩时皮脂分泌障碍。使皮肤缺乏弹性,干燥皲裂,失去光泽。目前三十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十、神经损害:

为麻风一个主要的表现,临床上可触及神经粗大,见到肌肉萎缩。由于麻风免疫力、类型和病期的不同,神经受损的数量、程度、形态和速度也各异。结核样型麻风免疫力强,受损神经一般仅1~2条,不对称和局限分布,早期可出现神经损害症状。瘤型麻风因免疫力低下,组织反应轻微,神经损伤症状出现迟和较轻微,但神经损伤广泛而对称。界线类麻风神经损伤介于两者之间。未定类麻风无神经干损伤。目前三十一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

在麻风反应时,神经损害可迅速发生,功能急剧恶化,及时处理可获得改善或完全恢复。有些神经损害是缓慢发生,不易为人察觉,待发现时即出现明显畸残,称之为无痛性神经炎。临床上较难恢复。有时在麻风皮损消退后甚至在停止治疗后,仍然会发生神经损伤。

目前三十二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

神经损伤的部位:主要发生在周围神经干和皮神经。多发生于位置表浅的低温部位。常见受累神经有:(一)尺神经:在尺骨鹰嘴处的尺神经沟、上臂内侧和尺侧腕横韧带节段。(二)正中神经:在腕管部位的掌长肌腱下方节段。(三)桡神经:肱骨后至三角肌附着处的桡神经沟部位以及在接近腕部的挠骨小头处的桡浅神经节段。(四)腓总神经:腘窝腓骨小头后上方或向下的节段。(五)胫神经:胫后神经位于腘窝和内踝后下方节段。(六)耳大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方中1/3部位的节段。(七)眶上神经:穿出眶上孔向额部上方分布节段。(八)面神经:经面神经管出来后节段。目前三十三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神经损害症状:神经粗大:为麻风特异症状之一。由于神经内的炎症反应和结缔组织增生,使神经干肿胀、粗大。可以是均匀粗大或呈节段性粗大,也可呈梭形或念珠状粗大,粗大可是原来的几倍或十几倍。结核样型麻风的神经粗大发生早,质地硬,粗大明显,不对称。瘤型麻风的神经粗大发生迟。皮神经也可粗大,紧靠皮损,连成“网球拍”状,可触及。临床上粗大的神经干与运动功能障碍不一定呈正比,但与感觉障碍是同步的。

目前三十四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2.神经纤维变性:见于晚期或经过治疗消退后的各型麻风病人中。神经纤维因充血,水肿、细胞浸润,使变性破坏,神经组织被纤维组织细胞增生而替代,造成神经干质地变硬,周径变细,此时功能障碍不会恢复。3.神经脓疡与钙化:为神经干内因炎症反应剧烈产生组织液化坏死,形成结节或梭形肿大。发生脓疡的神经以尺神经、腓总神经或耳大神经多见,并常见结核样型麻风。脓疡内含干酪样物质或黄色浆液。有的脓疡可穿破皮肤,脓液流到远端皮下,穿破皮肤,形成难愈瘘管。目前三十五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4.神经疼痛:大部分粗大的神经都有神经痛,轻的时候有酸、麻、胀痛和触电感,不在意碰到神经或按压神经时触痛明显。重的时候有自发痛,可放射到该神经支配区,影响关节活动,在夜间常影响睡眠,患者可以为是关节炎而找医生就诊。目前三十六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5.神经功能障碍:

1、感觉障碍:感觉障碍之前可表现为感觉异常,如面部的蚁行感。皮损各种感觉丧失的顺序一般是温觉先丧失,痛觉次之,触觉最后丧失。一般结核样型病人皮损在3个月左右出现皮损感觉,而瘤型麻风皮损则在1年左右出现感觉障碍,界线类病人皮损感觉丧失的时间介于两者之间。但无论何种麻风,由于面部感觉神经纤维丰富且各神经交叉分布,使感觉障碍总是不明显。障碍感觉障碍区的范围有神经干型和末梢型(皮损型、手套-袜子型)。目前三十七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2、运动障碍:四肢远端和面部的肌肉迟缓性瘫痪,日久伴有肌萎缩。往往发生继于感觉障碍的部位。累及四肢近端肌肉少,不影响腱反射。临床上常见受累神经障碍的症状为:

尺神经:小鱼际肌萎缩,爪形指。正中神经:大鱼际肌萎缩,猿手。挠神经:伸腕肌和伸指肌瘫痪形成垂腕。腓总神经:胫前肌及伸趾肌瘫痪和萎缩,垂足胫神经:骨间肌,趾屈肌和蚓状肌的瘫痪爪形趾面神经:面瘫、兔眼,口角向健侧歪斜。目前三十八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3、循环和营养障碍:周围神经中植物神经受损,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手足皮肤温度降低,触之冰冷,发绀,容易冻伤,使麻木加重。由于血供不足,皮肤营养发生障碍。有皮肤干枯,缺乏弹性,无光泽,毳毛脱落,指甲纵裂,手足短骨骨质疏松或骨吸收等现象。目前三十九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

十一、眼、耳、鼻、喉等部位症状:眼部:暴露性角膜炎,麻风性角膜实质炎,麻风瘤,虹膜睫状体炎等。反复发作可产生严重后遗症如瞳孔闭锁、继发性青光眼与白内障。耳部:主要损害在耳垂和外耳道,有耳垂红斑、结节、浸润和耳垂肥大耳壳和外耳道也能发生类似的损害。目前四十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

鼻部:TT和BT麻风很少有鼻粘膜受累。在瘤型麻风,鼻受累达100%。瘤型麻风早期,鼻粘膜表现为充血,增厚,水肿,出现鼻塞,鼻粘膜出现破损时可出现继发感染,溃疡和结痂。鼻部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继发感染,导致鼻骨穿孔,最终鼻梁塌陷。

目前四十一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口腔症状:口腔液查菌可检出有麻风菌。上门齿后牙龈至硬腭的粘膜有浸润,舌头上可发生深的裂隙和斑块。腭部偶尔可发生穿孔。咽部症状:软腭和悬雍垂的粘膜有浸润,悬雍垂可发生溃疡和毁坏,在咽弓部形成疤痕。上颚穿孔后,病人吞咽液体时,液体可从鼻部返流。咽壁及侧壁粘膜的麻风浸润可延伸至咽鼓管口,咽鼓管堵塞,出现听力障碍或开放性鼻音。目前四十二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喉部症状:见于晚期瘤型麻风患者。通常在会厌顶部有浸润,然后向下侵犯勺状会厌襞,会厌腔襞及假声带粘膜,常见症状为声带纤维化引起的声音嘶哑。在反应时,因炎症水肿,可诱发咽部阻塞。需行气管切开术。

目前四十三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十二、骨与关节损害症状:主要发生于手腕骨和足跖骨,其次鼻骨和上颌骨。四肢长骨、肋骨、脊椎骨损害少见。损伤原因主要是骨骺端麻风浸润及血液供应不足、继发感染导致骨营养不良。表现为骨髓炎、骨质疏松、脱钙、吸收等。临床上有鼻部塌陷、关节变形,手指足趾的吸收等,并容易引起骨折。目前四十四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

关节症状:主要发生在踝关节,常继发于深度溃疡引起的骨髓炎和神经功能障碍,有关节的脱位,纤维组织增生逐渐形成孤行强直。由于感觉损伤、体力活动和足底溃疡与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即使疾病已经治愈多年,仍可以引起骨骼破坏。目前四十五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十三、淋巴结及内脏损害症状:主要见于瘤型麻风患者。疾病初期在病人腋部、腹股沟、颈部等可触及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如黄豆或蚕豆大小,与皮肤无粘连,无触痛。只在麻风反应时才出现疼痛和更明显肿大。中晚期的瘤型麻风腹壁后、肠系膜及纵隔内淋巴结也可肿大,但自觉症状较少。目前四十六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内脏损害症状:肝脾损害:在中晚期的瘤型病人可发生肝脾损害,但临床上出现的症状较少。有肝脾肿大,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肝功能大多正常。肾脏损害:瘤型患者还可出现肾损害,在有皮肤慢性溃疡和反复发作的ENL患者中更易发生。临床表现有肢体浮肿,蛋白尿和血尿等。目前四十七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

生殖系统的损害:在男性瘤型患者较多见。有睾丸、附睾肿大,质地变硬,后期出现萎缩。在麻风反应时可发生急性睾丸炎,有明显的红肿热痛表现。晚期因睾丸受累,雄性激素分泌减少,可出现男子女性乳房,阳痿、精子减少、胡须脱落、声音变尖等变化。女性生殖系统受累较少,有报告月经失调或闭经者。肾上腺、甲状旁腺损害:瘤型麻风的这些腺体可发生麻风菌浸润或继发淀粉样变。临床上发生血钾升高、体力不足、尿中17-酮类固醇减少。血磷增加和血钙减少、骨质疏松。目前四十八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病的检查和诊断

麻风病的诊断必须通过仔细的病史询问,临床和实验室的检查,获得阳性体后综合判断才能正确诊断疾病。一般在临床上,有很大比例的多菌型病人,特别是在早期的瘤型或偏瘤型麻风病人(病期在1年以内),其皮损可以没有明显的麻木,其周围神经也没有明显的粗大,如果怀疑多菌型麻风病人,必须对皮损做组织液抗酸染色,查找抗酸杆菌,必要时做皮损活检,寻找疾病证据。目前四十九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1.病史询问:无痛性烧伤,来自高流行区,疾病治疗和家族史对诊断有帮助。

2.皮损检查:

要进行全身皮肤检查。检查时要有良好的光线。直接利用阳光从你身后照向病人皮肤。注意阳光透过树叶的阴影可被误认为斑疹。在深色皮肤上闪光的部位不要误认为浅色斑。要注意避免太阳光直射,对隐秘部位也应尽量作检查。首先从远距离观察皮肤,然后近距离观察,防止漏掉浅色斑疹。除视诊外,尚需要用手按、压、摸等检查皮损质地,皮下结节或皮神经粗大情况。目前五十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在检查皮损时,应特别注意:1、数目和大小2、皮损种类和分布部位3、形态和边缘4、损害表面和颜色目前五十一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3.神经损害检查:除了视诊检查一些暴露部位的神经干有无粗大外,用手触摸周围神经干及皮神经有无异常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极为界线类偏结核样麻风病人中,常可触及皮损附近的粗大的皮神经。同时寻找自主神经损害证据如皮肤干燥、出汗障碍,粗糙或毳毛脱落。目前五十二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

神经干的检查:部位表浅,低温及解剖学的限制,易受到麻风杆菌的侵犯。(1)尺神经:面对病人,用双手指同时在病人两上肢尺骨鹰嘴处的尺神经沟部位触摸尺神经。判断尺神经的粗大不规则程度,硬度和触情况。比较两侧尺神经的差异,并尽量将手指向上或向下触摸尺神经的上段和下段,检查神经粗大情况。同时感觉病人手部皮肤的出汗和干燥情况。(2)正中神经:可在接近腕部的掌长肌腱下方触摸。尽管神经粗大不易触摸到,处摸时长可显示有触痛。偶尔可在肘窝上方或下方,在肱动脉的中部触及有正中神经粗大。

目前五十三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检查双侧尺神经目前五十四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检查双侧尺神经目前五十五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3)挠神经:沿着肱骨后至三角肌附着处的挠神经沟向前或向后触摸,可明显触摸到挠神经粗大和触痛。(4)挠浅神经:在接近腕部的手背挠侧挠骨小头处,用手指轻柔移动触摸。(5)腓总神经:嘱病人面向你站立,膝关节微屈。用大拇指放在病人髌骨上端,其余手指围绕病人膝关节,在病人股二头肌腱附着处内侧的腘窝腓骨小头后上方,沿着腓总神经的径路上下触摸。

目前五十六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6)胫后神经:在小腿向后下方至踝部行走,可在内踝后下方触摸。(7)胫前神经:在踝部屈肌侧韧带部出现,在拇趾长伸肌腱及足背动脉处触摸。(8)耳大神经:病人将头转向一侧,在胸锁乳突肌后方中1/3部位,从前方向颈后触摸。(9)眶上神经:用手指从前额中部向两侧触摸,当眼眶上部有神经粗大时,可容易触摸到。目前五十七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感觉障碍检查:先向病人说明检查方法和目的,先让病人看着每一步检查程序,并先在正常皮肤区域测试,使病人理解后,让病人闭眼或扭头向一边,连续检查不同部位,报告触试次数和感觉程度。检查时应在正常皮肤部位作敏感性的比较,也可做些虚假动作,以判断结果的可靠性。目前五十八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

(1)温觉检查:用两支大小不等的玻璃试管一支装冷水,另一支装50~60℃温水,用试管端分别触试正常皮肤和皮损处,嘱病人回答是冷的还是热的。感觉正常者可迅速正确报告结果。有感觉障碍者,分辨不出冷热与正常,报告迟缓或有误差。(2)痛觉检查:用大头针的两头分别触试正常皮损,让病人回答是大头针的针尖还是针尾,或询问痛还是不痛。痛觉丧失者常不觉疼痛或不能分辨或分辨有误。目前五十九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温觉检查目前六十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3)触觉检查:国内一般用棉签或羽毛检测。仅轻触皮损,勿扫刷,每一部位仅轻触一次。如病人不能指出触及的皮肤部位,意味麻木。如病人仅能感觉触及,但不能精确指出部位,意味感觉减退。正常人指出离触及部位的正常距离在手臂是1厘米,在面部是2厘米,在背部和臀部是7厘米。也可让病人报出触试的次数,感觉正常者能迅速准确报出触试次数,而触觉有障碍者不能报出或报出有误。在测试足底或手掌感觉时可用园珠笔尖检查,有麻木的病人常不能精确分辨出触试的部位。

目前六十一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触觉检查目前六十二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触觉检查目前六十三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4、运动功能检查:(1)面部:通过皱眉、闭眼、鼓气、吹口哨、露齿,观察有无单侧或双侧神经麻痹。(2)手:通过手腕和手指伸屈、内收外展、对指、握拳、夹纸等测定上肢神经运动功能。(3)足:检查足的背屈,跖屈、足趾伸屈、内翻、外翻,并测肌力和观察短距离步态,检查其有无腓总神经、胫神经麻痹。目前六十四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6、自主神经功能检查:一般有皮肤闭汗,就可导致皮肤干燥皲裂。如有必要可进行匹罗卡品试验证实。如举高青紫的手足,即出现苍白,表明有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皮肤有粗糙,毳毛、睫毛脱落,手指和足底有溃疡,肌肉有萎缩,指(趾)骨有吸收和手足皮肤温度低就提示有自主神经功能损伤。应仔细观察皮肤表面的毳毛生长情况,用手触摸皮肤,检查皮肤的温度、出汗和皮脂分泌情况。检查手足指(趾)和甲的营养情况。目前六十五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皮肤查菌:皮肤查菌目前现在仍然是麻风病检查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一旦怀疑麻风,均应作皮肤查菌,寻找患麻风病的证据。目前六十六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取材方法 1、器材准备:橡皮手套,酒精灯、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创口贴或胶布,金刚钻、火柴、3号刀柄,11号刀片、血管钳、查菌单、玻片盒等。目前六十七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六十八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六十九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七十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2、取材方法 (1)选取新玻片,表面以干净棉球擦拭后,以手指持住玻片边缘,避免把指印留在玻片上。 (2)在玻片一端写取材上日期、姓名。 (3)装刀片,以酒精棉球擦拭刀片后,在酒精灯上烧烤3秒钟,并稍等刀片冷却。 (4)使病人坐下,向病人解释操作程序,使病人消除紧张。目前七十一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5)选好皮损后,以酒精棉球消毒皮损,以左手拇指和食指紧皮肤,皮肤发白缺血。(6)以刀片割一长约5mm,深约3mm切口,此时左手拇指、食指不能松,以刀尖与切口成垂直,在切口基底部来回刮3~4次,刮取到肉眼可见的组织液后在玻中上涂5mm~7mm直径的涂膜,涂膜宜厚薄均匀一致,等一个涂点靠近编号一侧,其余部位依次往后排。

目前七十二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切口创面立即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在肢体部位,宜用胶布将棉球固定,待切口止血后才可让病人离开。 要取下一个部位时,用酒精棉球擦去刀片上组织液,将刀片酒精灯上再烤一下,勿烧烤过度,以免刀片变钝。如果在取材中有出血,可用棉球将血擦去后再次刮取组织液。目前七十三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七十四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七十五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七十六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七十七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七十八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七十九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八十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八十一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八十二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八十三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八十四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七、标本固定、贮存及运输

取材完毕后,一般5~10分钟涂膜即干燥,将干燥的涂片在酒精灯火上来回晃动3~4次,温度以测试手背皮肤不烫为宜。未干燥的涂膜不宜固定,因可引起涂膜裂隙。固定后即可染色。如不染色,应避光,避潮湿和灰尘。因阳光中紫外线可影响抗酸菌着色,片子一般放于玻片盒中。目前八十五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八、染色 1、试剂配制 (1)石炭酸复红液 硷性复红5g,研磨溶于95%乙醇50ml内,结晶石炭酸25g加500ml水(可加温),两液混匀在暗处置3天后过滤装棕色瓶。染液日久可沉淀,可水浴加温溶解,过滤后使用。 注意石炭酸加温时,其蒸汽易燃。

目前八十六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八十七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2)1%盐酸酒精液 浓盐酸1ml 70%乙醇99ml

目前八十八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3)硷性美兰液

0.3g美兰(亚甲兰,次甲基兰)溶于30ml,95%酒精,再加1%KOH液100ml摇匀,置棕色瓶中。 石炭酸复红可沉淀,染色时颗粒留在玻片上干扰读片,故瓶中复红染液不多时,吸液要小心避免搅动沉淀颗粒,当瓶中染液快用完时,即丢弃不用,并配制新液。目前八十九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2、染色程序:有加温和不加温2种方法,都被广泛地应用。加温方法速度快,不加温方法比较稳定,不会因加温过度而破坏涂膜。 (1)加温方法:在片子加石炭酸复红后,将燃烧的酒精棉球或酒精灯在玻片下方加温,以不使染夜沸腾为度,如染液干燥,加染夜后再加温,共加温15分钟。 不加温方法:加石炭酸复红后,在室温下静置30分钟。目前九十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2)玻片分别在龙头下用自来水稍稍冲洗,如无自来水,可用烧杯盛洁净水冲洗,应避免直接冲洗涂膜。(3)每张玻片单独加1%盐酸酒精溶液,轻轻晃动,十余秒后用水冲洗,再加盐酸酒精脱色直到所加的盐酸酒精无色或涂膜呈淡红色,厚片子脱色时间较长,在有些厚片子中,一些粗糙颗粒可抵抗脱色,不必在意,继续脱色直到大部分涂膜量淡红色即可。(4)加硷性美兰染色十余秒后以水冲洗,待干,备检,如当时不用镜检,应置于玻片盒避光。目前九十一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九、镜检

选用低倍镜找涂点,找到涂膜的左上方后滴加香柏油,转换油镜头,用微调对焦,再矫正涂膜的左上方后以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方向检查,逐个视境检查。直到规定的视境数。目前九十二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杆菌染色后呈短小杆状,有时稍有弯曲,染色鲜红。在未治多菌型患者中,可见到染色完整菌,另外可见到断裂菌,颗粒菌及大小不等物的菌团;BT-BB患者一般见不到菌球。单条麻风可见到多形性,如分裂前的超长形态和分裂后的短杆状,染色鲜红的特征。目前九十三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细菌指数(BI)是对涂片中细菌数量的估计,尽管影响结果的因素不少,但实际上BI很有价值,一般来说不易出现差错。目前九十四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皮肤查菌注意事项:1、取材部位要选取活动性皮损,如结节,斑块,红斑,弥漫性浸润等。

目前九十五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2.取材的深度一定要够,为2~3毫米,要捏紧皮损,防止出血,刀尖要确认刮到组织液后再涂片。因取材深度不够而取组织液太少,不能形成符合规定的涂膜是产生查菌假阴性的主要原因。

3、组织液取材勿含血液,否则会影响镜检结果,也是出现查菌假阴性的主要原因。

4、抗酸染液一定要新鲜配制,一般勿超过1年。

目前九十六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三、细菌密度标准计算:阴性:检查100个以上油镜视野未查到菌。

1+:平均100个视野查到1~10条菌。

2+:平均10个视野查到1~10条菌。

3+:平均每个视野查到1~10条菌。

4+:平均每个视野查到10~100条菌。

5+:平均每个视野查到100~1000条菌。

6+:平均每个视野查到1000条以上菌。

目前九十七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九十八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九十九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一百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一百零一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一百零二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一百零三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目前一百零四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七)细菌密度指数(BI)的计算:各涂膜细菌密度(+)的总和

BI=———————————————

涂膜数

(八)细菌形态指数(MI)计算:各涂膜完整菌的总和

MI=———————————————

各涂膜完整菌和非完整菌的总和

目前一百零五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杆菌形态目前一百零六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组织液查菌时麻风杆菌形态目前一百零七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皮肤病理检查:对于早期少菌型麻风,皮损感觉障碍和神经粗大不太明显时,特别是皮肤查菌阴性时,必须取皮肤活检,作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参考价值。有报告在肉芽肿形成早期的皮肤切片中,不管是TT还是BT,在神经分枝内或肉芽肿内可找到麻风菌,故皮肤查菌阴性时做皮损活检很重要。目前一百零八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一、病理取材方法:(一)取材部位:应选择活动性皮损如结节、丘疹、斑块、红斑、浅色斑和弥漫性浸润部位取材。同时应避开较大的皮下小血管,以免出血过多。勿在麻木区、皮损消退区或免疫区取材,因该部位活检对诊断帮助不大。目前一百零九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二)取材方法:

1、刀切法,术后缝合可缩小创面,减少感染,并愈合快。在取材部位消毒后,用2%利多卡因在皮损周围进行真皮内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药液勿直接注如入将要切取的皮损内,应注入切取皮损的外围。用手术刀切取菱形皮肤组织块,最宽处为0.5厘米,最长处为1厘米,深达皮下脂肪层。切取时应避免挤压皮肤组织,以免破坏病变结构。术后缝合,用消毒纱布包扎,7天后拆线。

目前一百一十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2、钻孔法:局部消毒和麻醉方法同上。取材时用左手蹦紧皮肤,右手持钻孔器对准皮损使劲向下旋转,至适当深度后,用小镊子将所切皮损轻轻夹起,用剪刀从根部剪断取出。创面撒碘仿后用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保持干燥,一般伤口在一周时愈合。目前一百一十一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二、染色要求:制作病理切片的质量很重要,同时作抗酸染色,这对诊断和分型大有帮助。由于少菌性麻风一般查菌阴性,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在诊断未定类麻风时,宜作连续病理切片检查。对病理查菌阴性的结核样麻风,可作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肉芽肿内破坏的神经组织,对诊断结核样麻风有价值。目前一百一十二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一、血清学检查:由于麻风的临床下感染是一普遍现象,且是一动态过程,即感染后可自愈,不久又可再感染。其对麻风菌的特异性抗体可达到临床多菌型麻风的抗体滴度,但不发病。故目前血清学方法只能用于麻风临床下感染流行病学研究和对预测高危个体有帮助。目前一百一十三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

二、分子生物学检查:PCR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这些技术复杂,并需要技术和费用,仅限于条件好的实验室。最重要的是因麻风临床前感染相当普遍,即使查到数条麻风菌,也无诊断价值。临床出现单皮损时,且查菌和皮肤病理无助诊断时,皮肤PCR检测麻风菌的DNA有参考价值。目前一百一十四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麻风的五级分类及临床表现

五级分类根据临床、细菌、病理和免疫分类,较科学合理,为广大防治工作者接受。这一概念是了解麻风病的基础,掌握后受益很大。目前一百一十五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未定类麻风(I)

皮损:通常只有一块皮损,但也可有数块皮损,为浅色斑或淡红斑,界线清楚,不对称分布,形状不规则,表面光滑;感觉:皮损感觉减退或正常。神经:通常无神经粗大;皮损查菌:通常也是阴性;病理活检:一般只在真皮浅层小血管,皮肤附件及真皮内神经小分枝周围见到非特异性炎症,连续石蜡切片检查有时可查到抗酸菌,有确诊意义;麻风素试验:可阳性或阴性;畸残:无;预后:损害可自行消退或发展演变成其它型麻风。目前一百一十六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未定类病人目前一百一十七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结核样型麻风(TT)皮损:为红斑或斑块,皮损倾向于孤立干燥麻木无汗(但面部不明显),毳毛脱落,表面粗糙,边界清楚,中心高起。斑块可表现为卵石样粗糙表面。有的患者可出现巨大皮损,直径可达30cm,可局限于臀,背和面部;神经:单一周围神经粗大,且明显。有的皮损附近可触及或可见粗大的皮神经。有一种表现为或初期表现为纯神经炎型麻风,只有神经粗大和感觉障碍而无皮损,以后出现斑疹、斑块损害。这一类型麻风必须靠神经活检才能确诊;皮损查菌:通常阴性;病理活检:表皮破坏,真皮内可见到典型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并见到郎格汉斯细胞或异物巨细胞;麻风菌素:通常阳性。

目前一百一十八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TT病人目前一百一十九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

界线类偏结核样麻风(BT)皮损::常见皮损有红斑、浅色斑或斑块,发红或略带黄色,边界清楚,表面不太干燥,有的可出现鳞屑,有的斑损中可见圆形空白区或打洞区,形成环状皮损,或在大皮损邻近见到卫星状皮损。好发面部、躯干、四肢,但不对称,数量较多。除面部皮损外,皮损病期较长时有感觉障碍;神经:损害多发、粗大、质地硬。除非眉部有皮损,一般无眉毛脱落。;粘膜、淋巴结、睾丸、眼、内脏:一般受累少;皮损查菌:阴性~2+;病理活检:真皮内见到典型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可见异物巨细胞,周围淋巴细胞较少;麻风菌素试验:±~+;麻风反应:容易发生I型反应畸残:病期长的患者多见畸残。目前一百二十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BT病人目前一百二十一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BT病人目前一百二十二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BT病人目前一百二十三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

中间界线类麻风(BB)皮损:早期多为斑疹或斑丘疹,皮损中央有空白区和打洞区。皮损内缘清楚,外缘部分清楚,呈“倒碟状”,也可见到较多卫星状损害。皮损表面光滑,淡红或紫色或棕色。分布广泛,但不对称。常无显著感觉障碍;神经:损害多发但不对称,神经呈中度粗大,质不太硬;毛发:眉毛不对称脱落;粘膜、淋巴结、睾丸、内脏:可发生病变;皮损查菌:2+~4+;麻风菌素试验:阴性;预后:治疗后细菌可很快消退。目前一百二十四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BB病人目前一百二十五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BB病人目前一百二十六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

皮损:早期多为斑疹,有淡红斑和丘疹,均为浸润性损害。分布广泛,不完全对称,大的损害中央可见有空白区或打洞区,内外界都较模糊。面部的弥漫性浸润可不对称,可出现单侧耳垂受累。躯干可出现境界清楚的斑疹,或在四肢及臀部出现弥漫性损害。一般无感觉障碍。鼻粘膜可出现鼻粘膜可出现损害,充血,肿胀,糜烂和溃疡,出现鼻衄神经:轻度粗大,质软,但不完全对称;毛发:早期眉毛外1/3脱落;淋巴结,睾丸、内脏:早期损害比较轻微。皮损查菌:4+~5+,免疫区边缘查菌1+~2+,免疫区中央则阴性;麻风菌素试验:阴性;麻风反应:此型患者在治疗中(3个月后)容易发生I或II型麻风反应。目前一百二十七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BL病人目前一百二十八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BL病人目前一百二十九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瘤型麻风(LL)

皮损:早期为皮肤粘膜损害,常见为斑疹和弥漫性浸润。表现为小的斑疹,多发,边界不清,色素减退或淡红斑,对称分布,无感觉障碍,常分布在躯干、面部、四肢、臀部,须在自然光线下检查,在阳光直射下有时难以发现,鼻粘膜侵蚀可引起鼻出血;随着病程进展,面部可有弥漫性浸润,眼结膜充血,耳垂肥大。可出现斑疹、结节,并融合形成狮面,结节好发部位为耳垂、下颏、肘部、臀部、膝和手足背;神经:早期神经无粗大;毛发:早期眉毛呈稀疏对称,晚期往往双眉全脱;淋巴结,睾丸和内脏:均可受累;

皮损查菌:5+~6+;麻风菌素试验;阴性;麻风反应:易发生II型麻风反应,有的患者初诊即可伴有II型反应。目前一百三十页\总数一百三十九页\编于二十三点LL病人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