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中红色文化渗透研究 论文_第1页
小学劳动教育中红色文化渗透研究 论文_第2页
小学劳动教育中红色文化渗透研究 论文_第3页
小学劳动教育中红色文化渗透研究 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劳动教育中红色文化渗透研究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下,小学的教育目标已不再是单纯的传播书本知识。红色文化作为革命先辈的一种传承,对我国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小学劳动教育的角度着手,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爱国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方面对红色文化渗透的意义进行了分析,接着提出拓展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积极开展家校联合教育、丰富劳动教学基础设施在小学劳动教育中渗透红色文化的策略,希望能够推动我国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进一步落实贯彻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劳动教育,红色文化,爱国情怀

前言: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程的标志,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迸发的忠诚与智慧,献出的生命与热血锻造了红色文化,丰满了红色文化[1]。当下社会,在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动之下,素质教育已成为整个教育界及相关行业人士的共识,对学生的培养不只是要做好基本的文化知识教育,还应该做好品德修养教育,红色文化正是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的一剂良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小学劳动教育中红色文化的渗透进行了研究。一、小学劳动教育中红色文化的渗透意义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解答学生困惑的第一要务是传授道理,其次才是教导文化知识[2]。在革命事业如火如荼的年代,“劳动最光荣”的观念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其根本在于这种价值观是正确的,其真实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因此,劳动教育并非是单纯地要学生们进行劳动,首要的应该是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们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3]。劳动与红色文化所体现出来百折不挠的、发奋图强的精神是不谋而合的,是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劳动课上渗透红色文化有助于学生们在生活与学习上养成良好习惯,拥有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劳动课上的劳动教育来传承红色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在义务教育的普及下,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在学校接受教育,祖国的建设需要这些未来的栋梁[4-5]。新中国从何而来,其源于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其源于革命前辈们在各种各样的困难环境中的艰苦奋斗,而驱使这些志士和前辈们的根本动力就是爱国精神[1]。通过劳动可以明白革命先辈们红色之路的艰难、感受革命先辈们不断斗争的坚韧、体会我们现代生活的来之不易,其中所渗透出来的是历史的厚重和极强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增强学生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纽带。革命时代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虽然这一时期已经成为往事,但先辈们传承下来的这种精神在如今依然非常可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呈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小逐渐发展到强大的恢弘历程,而在劳动教育中学生们方法的掌握、体力的增长、心智的成熟也体现的是从无到有、从弱小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今天是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明天就是祖国繁荣发展的“栋梁”。从小学劳动课堂中对学生们渗透红色文化,就是要时刻提醒他们,在物质逐渐丰富的同时,我们的精神食粮亦不能断绝,从而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坚定前行。二、小学劳动教育中红色文化的渗透策略1.拓展劳动教育方式方法,树立正确态度红色文化是自革命时期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它不仅承载着历史,同时承载着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等精神。在如今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渗透红色文化,应当用创新的精神来丰富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形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灵活采用不同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来融入红色文化,让学生们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比如采用研学旅行的方式,截止2020年8月末,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有177个,这为研学旅行提供了可行基础。通过前往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课外活动方式,有利于学生们在劳动课堂上进一步理解红色文化的意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劳动课堂中使用VR/AR技术,配合红色革命区等真实世界的场景画面,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及其他的客观限制,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游览红色革命区的同时感受到革命先烈们在革命时期的艰苦卓绝,同样能体会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让红色文化渗透到自身的血液之中。2.积极开展家校联合教育,养成良好习惯儿童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且会伴随其一生,其中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最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家庭结构类型也在不断变化。家庭是每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基础,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就是家庭,所以家庭的分量对儿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小学劳动教育中渗透红色文化,应当通过家庭与学校的联合教育来完成。一方面,家长应具备较全面的文化素质,除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父母还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发展需求,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奖励的方式适当地给予孩子锻炼,比如洗碗、擦桌子、整理衣物等。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等,加强对家庭教育科学专业化的指导,引导家长积极配合落实好学生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3.丰富劳动教育基础设施,营造教育氛围目前,各种新型的教育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提升,但需要指出的是,部分效果良好的理念与方法需要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小学劳动教育应当包括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因此,要提升小学劳动教育中红色文化的渗透效果需要课上理论和课外活动的互相配合,完善劳动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有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了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硬件设施就是教学设施设备。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们需要在课堂上学习各种各样的生活技能,比如洗衣物、打扫卫生、煮饭等等,一些洗衣用品、打扫工具还容易提供,但要在课堂上煮饭做菜就需要有专业的工具,从而保障教师的演示教学能正常开展。此外,软件设施就是师资力量,要将红色文化深入劳动课堂中,不仅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还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储备,因此也要做好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工作,强化师资力量。三、结论素质教育是今后教育的发展趋势,如何在教育中渗透红色文化是一件值得思考的问题,劳动教育中蕴含着丰厚的红色文化,因此利用劳动教育来让学生们了解红色文化是具有高契合度的。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劳动教育之中,让学生们能够真正体会到革命先烈们拼搏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热血满腔的爱国思想来回报祖国,这是我国的崛起之路上必不可少的。需要指出的是,在小学劳动教育中渗透红色文化还存在着诸多阻碍,如教育资源匮乏的区域,教育重点仍然集中在语数外等主要学科上,劳动教育沦为空谈;或者教育教学的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等还存在着较大缺口,无法深入开展劳动教育,这些都会影响到红色文化在教学中的传承,也是今后需要积极改进之处。参考文献[1]钟文杰.基于“东纵”红色文化的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1(21):280-281.[2]刘洋,侯星如,卢迪.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思政中的红色文化实践研究[J].吉林教育,2022(17):75-77.[3]姚永洪.红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