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至清代东北地区行政建置变动的影响因素1_第1页
辽代至清代东北地区行政建置变动的影响因素1_第2页
辽代至清代东北地区行政建置变动的影响因素1_第3页
辽代至清代东北地区行政建置变动的影响因素1_第4页
辽代至清代东北地区行政建置变动的影响因素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代至清代东北地区行政建置变动的影响因素[1]

项目信息:本文系辽宁社会科学院2022年一般课题“10-17世纪东北地区行政制度变革趋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Summary】辽代至清代,是东北地区行政建置快速发展的时期,辽、金、蒙元、明和清逐步将郡县制推行至东北各地,促使东北地区逐渐融入王朝统一管理之下。这一发展过程,受到政权疆域范畴和区域定位、内外政治环境、经济和人口结构以及地理因素等诸多原因的影响。【Keys】东北地区行政建置影响因素辽代至清代,既10到17世纪,东北地区先后历经辽、金、蒙元、明和清朝的统治。从民族上看,这些政权分属契丹、女真(满)、蒙古和汉族四个不同的民族;从政权组织上看,非汉族政权的统治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前代和同时代中原汉族政权的影响。作为仅有的汉族政权——明,在面对东北地区不同于中原地区的民族结构和政治、历史传统时,选择了不同于中原地区的治理方式。不同于唐朝及其之前的时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或与中原政权呈对峙之态,或以朝贡和受封的方式向中原政权表示臣服,10世纪起的东北地区,政治上的建设速度加快,与中原王朝的关系,经历了一个走向政治管理方式统一的漫长过程。这当中的影响因素又不仅仅以民族为核心出发点,本文即尝试探讨影响这一时期东北行政建置发展的诸多因素。一、政权的疆域范畴和地区定位辽代的东北地区是契丹王朝兴起之地,也是政权核心区域。辽代五京当中,上京、中京和东京及其相关管辖区域,都在东北地区。从对内和对外防御的角度来说,起到了震慑各少数民族属部属国及控遏东部的重要职责。尽管从对外关系的角度来说,西京为首面临的西夏和南京为首面临的北宋,对辽朝都形成了一定的外部压力,人口和经济发展,也决定了西京和南京对于辽朝的重要性,但从行政建置的分布上来看,东京地区依然独占鳌头。从历年出土的墓葬和头下军州的分布上来说,也可见辽朝统治阶层的活动区域主要在东北地区,尤其是辽宁地区,侧面反映出该地区在辽代的核心地位。不过这一时期辽朝因国情施行双轨管理体制,郡县制度并未完全铺开。金代东北地区是女真族的发源地,保留了大量民族特色,但经济地位逊于中原地区。由于金朝的中央政权建置南迁,导致行政重心南移,东北地区更多地留存了女真族初兴时的建置与面貌。龙兴之地的区域定位,也使得猛安谋克等制度在东北地区得以长期保存和施行,但相应的,郡县制行政区划的推广范围依旧未在此地铺展开来。并且由于政治重心的迁出,面对西部蒙古族的兴起,金代更多地采取防守措施,但相应的,女真民族在此区域内得到了休整和发展。蒙元初期,东北地区的争夺处于多线推进的战略之下,东道诸王与蒙元中央相继占领东北各地,并在蒙古族分封制的传统影响下,形成了东道诸王与蒙廷交错管辖的局面。随着蒙元中央与东道诸王之间的博弈,高层级的行政建置在东北地区时建时废,最终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建立辽阳行省,元朝中央逐步削弱了东道诸王的力量,使管辖权渗入进东北中北部地区。明朝时期,核心统治区域虽然从江南移至北京,但明长城的设立,从观念上反映出明朝视东北大部为羁縻之地的态度,尽管设置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在东北北部地区建立卫所体制,但实际上对该地区影响有限,蒙古诸部和女真各部相继发展并兴起。不定期巡视奴儿干的管理方法,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明朝对该地区统辖的松散和无力。后金建立初期,东北地区作为王朝的核心区域,军事城堡建设频繁,管理方面以八旗制为主。清朝入关以后,东北地区再度成为龙兴之地,封禁政策的推行,实际上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行政建置方面,旗署设置较成体系,但民署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直至清朝末年,东北三省的建置才最终确立。二、内外政治环境内部压力和外部影响,往往也是地方行政建置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辽朝时期,因属部属国的大量存在,辽廷在这些地区推行部族制,通过朝贡行为加强与各个部族之间的联系,以适应其行政组织和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在辽南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又设立头下军州及郡县制度,同样是为了适应汉族的行政建置传统和农耕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东京地区的防御与管辖,也与渤海国及其后裔的存在有着直接的关系。金朝时期,内部民族经过整合,相较于辽朝,关系更为简单,但与南宋之间的争夺更为频繁,又面临西夏的压力和蒙古的崛起,外部压力增加,致使东北地区的军事地位有所下降,行政建置的发展步伐也随之放缓。加之中原人口的密集和农耕等经济活动的发达,促使金朝在行政建置发展上逐渐南偏。元代因为控制了整个东北地区,几乎没有太多外部压力,但内部由分封制传统累积而成的东道诸王问题,是阻碍元朝中央政府对东北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一大阻力,双方之间的试探与争夺,最终促成了乃颜之乱的爆发和辽阳行省的设立。明朝初年,元朝残余势力北迁,并给明朝的北部边防造成持续压力和影响。尽管明朝在永乐年间将政权核心区域建置在北京地区,有效组织起对北方蒙古诸部的反击和防御,但在东北地区,实际行政建置及其影响区域依然停留在辽东地域,并随着明长城的修建,实际上对北部蒙古形成防守态势。裁撤州县、广置卫所,看似加强管理,实际上卫所体制本身偏重于军事用途,在民治方面,明朝并未完全彻底地渗透入东北地区,行政建置与内地的差异,也体现出了这种区别。明朝末年,出于应对内外交困局面的需要,明廷逐步设立巡抚和总督,以缓解行政建置方面过度分权造成的无法有效应对和处理突发及重大事件的情况,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建置局面。这种建置方式虽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进而引发割据分裂,造成统一王朝瓦解,但能够适应大范围区域作战和资源与兵力调配的需要,适合在非常时期集中有限的力量,提高军事和行政效率。辽东巡抚和蓟辽总督的设立,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明朝在东北地区南部的力量,易于对抗逐渐强大的后金,但其管辖范围又暴露出明朝在辽东以北地区的权力空缺,之前设立的卫所体制实际上也未能真正发挥增强管理的效用。清代前期,由于联蒙抗明政策的有效施行,后金除了与明朝作战的前线地区之外,周边带来的压力相对较小。至清代,东北地区由于龙兴之地而受到一些列政策方面的优待,满蒙联合的局面长期保持,加之封禁政策的施行,清末之前内外两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压力,发展稳定平缓,但速度较慢。三、经济和人口结构从基层行政区划的设置上来看,经济发展情况与地区人口结构,对行政建置的设立有着相当的影响。辽代东北南部地区以汉族农耕为主,北部地区以部族渔猎为主,相应地,行政区划方面的郡县制和部族制也由此分割开来。金朝东北地区以女真族为主,汉族州县制在该地区亦南推进。至蒙元时期,依旧是辽南汉族聚居之地州县广布,而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相对松散,虽然设置了辽阳行省,但更多是出于政治原因在大的行政区划方面进行了调整,深入到基层,依然未能全面推行郡县体制。明朝撤州县设卫所,所属人口大部分为军人及其家属,这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战乱导致人口流失有着很大的关系。至清代,东北地区依旧是先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旗人管理体系,管理民人的州县则是在汉族人口大量涌入,垦荒留居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并且初期主要集中于传统的农耕区奉天府一带,仅有少数人北上至吉林地区,一度出现了吉林境内的民人州府划归奉天府管辖的局面。随着汉族人口的增加,现今的郡县分布才逐步现出端倪。四、自然地理东北地区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说,北部多原始森林,西部为草原地带,南部以平原为主,伴有一定沿海区域。复杂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未得到足够提升之前,此地民众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西部草原适宜放牧,南部平原则为农耕活动最先驻足之地。也因此,东北地区北部是郡县制推行最晚、行政建置最为粗放的地区;西部是蒙古等游牧民族长期活跃、行政建置颇具民族特色的地区;南部是汉族农业人口最先集中和开垦、并较早设置郡县且郡县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同时,由于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生存环境较中原及南方各地更为严酷,总体上制约了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东北地区行政建置的发展。辽、金、元、清上层主体民族各有不同,民族传统和政治传统各有差异,每个政权对中原政治思想和结构的吸纳和改造情况又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不同民族、不同政权、不同传统和不同的统治理念,促使各个政权在具体行政建置设立与发展上形成不同的结果。此外,对于不同的政权而言,东北地区在政权中所处的位置各有不同,不同政权对东北地区的统治理念本身亦有区别。外部环境的变迁和人口、经济和环境等因素,又不断影响着具体行政建置的变化。表面上看,随着王朝的更替,历代东北行政制度各有其发展特色,至少到17世纪时,东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