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导入课题1994年1月17日在美国洛杉矶的人们,像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生活着。突然间,山崩地裂,一场灾难降临了。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灾难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也考验着人们的意志。就在这片废墟中,演绎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是马克汉林。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同学们齐读课题。检查字词,提出疑问通过预习,谁敢挑战本节课的生字新词?我们一起来读加拼音的词伸出手在桌子上写一写加拼音的词通过预习课文,你有哪些疑问?三、赏析课文师:带着疑问,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课文可以依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师:马克汉林用了哪个词赞美了这对父子?师:课文在描写这对父子的了不起中,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深深打动了你?为什么?边读边思考建议大家用这样的方法来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字(词、句),让我看(想、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可以边读边拿起笔,记录你的阅读感受。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的阅读感受。我们全班来交流一下。谁愿意先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预设:1、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师:我们不难想象,在这几十个小时里,面对钢筋水泥,面对巨大的石块,面对这破碎的玻璃,父亲有多么累,多么痛。读出父亲的坚定执著。师:同学们找了很多关于父亲的,那么儿子呢?生:朗读有关语句师:体会儿子了不起的地方时,巧妙创设句子,引领学生去感悟:儿子等了8小时,他又累又饿,但他坚信爸爸“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儿子等了12小时,他嘴唇干裂,但他坚信爸爸“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儿子等了24小时,他浑身乏力,但他坚信爸爸“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儿子等了36小时,他饥寒交迫、极度虚弱,但他坚信爸爸“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生:儿子是勇敢善良的师:父亲对儿子的爱及真诚的诺言,为儿子提供了信赖和力量,儿子充满了对父亲的信任,对生存的希望,对他人的关爱。3、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师:这句话还在哪里出现过?生:朗读这句话所在段落师:当父亲看到漂亮的教学楼变成一片废墟悲痛欲绝的时候,让他重新燃起希望的是这句话。当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劝他,让他放弃的时候,回响在耳边的还是这句话。当黑暗、饥饿、恐惧向阿曼达袭来的时候,支撑他挺过来的仍然是这句话。我们一起闭上眼睛,让这句话由心而发。师:以小组为单位,可采取齐读、分角色读、分层次读等各种形式大声朗诵师:可以从情感表达、朗诵的语气、流畅程度、展示时的自信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生:评价4、师:请同学们找好自己的伙伴来读读这三组对话,并体会父亲的不同语气。生:朗读对话,说说不同的语气。师:为什么父亲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儿子生:因为父亲有对儿子满满的爱。拓展延伸师:让我们带着浓浓的父爱,一起朗读这首诗歌。生:饱有感情朗读师:也许你的父亲也不在你的身边,你是否也有很多话想跟父亲说,五、小习作练笔我们拿出练习本写一组赞美自己父亲的排比句。生:写并分享师:老师也被你们赞美的语句感动了,写了一首诗,来表达一下对我父亲的感恩。师:你和父亲有哪些趣事吗?和我们分享一下生:说趣事布置作业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关爱,请你描写自己生活中关于温暖亲情的一件事。(300字以内)推荐作品《背影》《父爱如灯》《我和我的哑巴父亲》总结: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也许你的父亲一直在奔波劳碌,没有时间陪你,但是他认真工作还是为了我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让父母安心工作。17地震中的父与子班级:姓名:一、读拼音,写词语fèixūwǎlìtànxījiānding()()()()chàndǒujuéwàngxīrì()()()二、查字典填空。“疾步”的“疾”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它的解释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在“疾步”这个词中应选。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课文最后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你认为父亲的了不起在于;儿子的了不起在于。2.“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这样描写父亲外貌的目的是。

3.“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次,这样反复出现的作用是。

《地震中的父与子》学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本班学生共有51人,其中有男生25人,女生26人,从总体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热情高涨,接受能力也比较好。但有15%左右的学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本文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本课存在的困难点:地震离孩子的生活实在太遥远,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也少有体验,所以教学中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对伟大父爱的理解也非常表面化。可是,怎样用好这个资源辅助这节课的教学,又不喧宾夺主,冲淡对文本的感悟。是这节课要解决的困难点。小学资源网教学环境分析:课前我试着不运用多媒体资源,想看看只是通过与文本的对话,能否实现真正的解读与感悟,结果课上的动情点少了,学生的感悟也浅了,整节课显得非常平淡,所以我觉得资源运用的适度、适时对于一节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教学环境我采用多媒体教室。《地震中的父与子》效果分析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教学就会成为学生主动的发展过程,从而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教学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播放地震中的图片和一段录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震震撼人心的悲惨场面,带着对地震中生离死别的初步认识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这样做有效地调动了孩子已有的情感,激发了孩子内心的情感,让孩子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获得了情感的飞跃。这样的导课奠定了课堂的情感氛围,为接下来的整堂课做好了情感铺垫。读中感悟伟大无私的父爱,情感升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我在本文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进入文中情景。也让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这样做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好方法。这篇文章较长,时间又有限,我细细分析,巧妙整合,紧抓题目中的“父”与“子”。我让学生交流父亲了不起的句子。如人物描写的句子:“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让学生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通过创设情景(38小时=2280分钟=57节课)对比阅读(父亲挖了36小时,到处都是血迹)和感情朗读使学生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通过读说融情来体会:是父亲的承诺,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是父爱的传承!《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材分析

1.课文讲述的是1989年发生在美国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这篇课文虽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却令人震撼。这是我选择这篇课文的主要原因。2.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情感和学习的权利,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创设一定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本单元训练主题——人间自有真情在。这篇课文是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沟通的任务。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我在导入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地震片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自然引出地震中的故事,并揭示课题。让学生感受到录像中地震的震撼力,在后面的学习中能更好地体会父亲在危急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救儿子所包含的强烈的爱。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大声读,以各种朗读方式初读课文,做到在自主中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借此让学生学习好几个词语,巧妙地运用媒体教学。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感悟“父亲的了不起”当人们劝这位父亲时,他说的同样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我反复的推敲,揣摩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生对话,与文本进行对话,情境创设,使学生深刻地感悟父亲因为悲痛。他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在分析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时,我主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读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对这两句话,我重点通过重点的词语还有数字的体会感悟,让学生体会父亲艰难的挖掘,体会父亲的求子的焦急和无助,在句子品读中让学生感悟到父亲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爱。让学生在朗读中明白父亲对孩子的爱,这是一位坚忍不拔的父亲,文章的难点也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在这节课中,语文教学要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调动学生的情感尤为重要。要想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语”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充满主观意识的课堂教学活动得到发挥。在提炼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并进行朗读训练时我冯老师巧妙地运用搭桥性的语言,进行引读,在层层推进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标分析根据课标三维目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课我拟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塌、昔、墟、掘、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