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 鲁教版 气候类型的判读 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1页
2019届 鲁教版 气候类型的判读 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2页
2019届 鲁教版 气候类型的判读 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3页
2019届 鲁教版 气候类型的判读 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4页
2019届 鲁教版 气候类型的判读 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候类型的判读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读北美洲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1~2题。

1.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A.ⅠB.Ⅱ

C.ⅢD.Ⅳ

2.有关图示四类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B.Ⅱ—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C.Ⅲ—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D.Ⅳ—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1.B2.C[第1题,分布于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

其他各大洲均有分布。第2题,根据图示气候分布可知,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

制。Ⅱ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Ⅲ是高原高山气候,气温日较差大,而年

较差小。Ⅳ是热带沙漠气候,受东北信风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而形成。]

(2018·南昌市模拟)读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完成3~5题。

3.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4.形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洋流D.人类活动

5.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间以温带荒漠带为主

B.乙地风力侵蚀作用显著

C.甲、乙两地冬季均盛行西北风

D.甲地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3.D4.B5.A[第3题,根据图中降水量、气温资料和经纬度信息可知,甲地位于欧洲

南部,为地中海气候,乙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第4题,甲乙两地纬度相同,

由于所受的大气环流不同,甲地是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乙地是季风环流控

制形成的,因此两地气候差异较大。第5题,甲、乙两地间是亚欧大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

以温带荒漠带为主。]

下图为阿拉伯半岛局部略图。读图,完成6~7题。

6.卡塔尔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D.高山气候

7.卡塔尔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为()

A.潮汐能B.太阳能

C.石油D.水能

6.B7.B[第6题,由图可知,卡塔尔位于北纬25°附近的波斯湾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

制,为热带沙漠气候。第7题,卡塔尔石油资源丰富,但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能源。该地区为热带

沙漠气候,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故缺乏水能;沿海为波斯湾海域,海域面积小,潮汐弱,缺乏

潮汐能;降水少,云雾少,光照强,故太阳能丰富。]

(2018·合肥模拟)下表示意美国西部三个沿海城市的经纬度位置,下图是表中三个城市的气

候资料图。据此完成8~9题。

城市甲乙丙

经纬度40.8°N,37.6°N,32.7°N,

位置124.2°W122.4°W117.2°W

8.甲、乙、丙三个城市对应的气候资料图依次是()

A.②①③B.②③①

C.③①②D.③②①

9.三个城市降水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受西南风影响程度不同

B.流经沿岸的洋流性质不同

C.受西北风影响程度不同

D.距离太平洋的远近不同

8.D9.A[第8题,由材料可知,甲、乙、丙三城市位于美国30°N~41°N的大陆西岸,

属于地中海气候或是地中海气候向温带海洋性气候过渡的类型。三城市中纬度越低,气候类型越

接近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越少;纬度越高,受西南风影响越大,海洋性越明显,降水量越多。

故甲、乙、丙三城市对应的气候资料图依次是③②①。第9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三地降水主要

受西南风的影响,纬度越高,受西南风影响越强,降水量越多。]

下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因素中,与①沿岸气候类型分布特征的形成无关的是()

A.地形B.洋流

C.副热带高压和信风D.季风环流

11.下列四种气候类型在上图所示两个区域内均有分布,但成因明显不同的是()

10.D11.A[第10题,①沿岸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分布特征体现为东西窄、南

北长,主要是受南北向的山脉阻挡和沿岸寒流的影响,同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

第11题,选项中A为热带雨林气候,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有:位于山地迎风坡,

东南信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沿岸暖流增温增湿;纬度低,气温高。而南美洲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

气候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二、非选择题

12.下图是两大陆气候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④两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同,但气候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⑤⑥两地同属热带雨林气候,但面积大小不同。试从大气环流、地形两方面简要说明原

因。

【解析】第(1)题,根据陆地轮廓特点可判断两个大陆分别为澳大利亚大陆和南美大陆。

①地位于25°~35°S的大陆东岸,应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地位于30°~40°S的大陆

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第(2)题,③④两地同位于西风带,但由于地形的阻挡,气候差别较大,

③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第(3)题,⑤⑥虽然同属热带雨林气候,但面

积悬殊,从大气环流上看,⑤地受东南信风影响,⑥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从地形上看,

⑤地位于大分水岭迎风坡,沿海低地面积狭小,⑥地位于亚马孙平原上,面积广阔。

【答案】(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副热带高气压带

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2)地形的阻挡

(3)⑤地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处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平地面积狭小。⑥地常年受赤道低

气压带控制;处于广阔的亚马孙平原。

13.(2018·济宁调研)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

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模式图下方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问题。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甲B.④—乙

C.⑦—丙D.⑥—丁

(2)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

北半球的________(季节)。

(3)据图分析,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

类型③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候类型④所示地区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了亚洲东部外,其他地区有没有⑥气候分布?为什么?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甲是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

纬度10°~20°,与②对应,①是热带雨林气候,A错。同理分析④是地中海气候,乙是亚热带

季风气候,B错。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丙是地中海气候,C错。⑥是温带季风气候,丁地1月

气温在0℃以下,是温带季风气候,D对。第(2)题,读图,A气压带位于30°附近,所以是副

热带高气压带。从图中风带的风向判断,气压带、风带向北移,所以北半球是夏季。第(3)题,

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

候类型③是热带沙漠气候,这里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也可说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控制。

第(4)题,气候类型④是地中海气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5)题,气候类型⑥是温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