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浸润数学知识“擢升”能力 论文_第1页
问题浸润数学知识“擢升”能力 论文_第2页
问题浸润数学知识“擢升”能力 论文_第3页
问题浸润数学知识“擢升”能力 论文_第4页
问题浸润数学知识“擢升”能力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问题“浸润”数学,知识“擢升”能力摘要:高中数学思维的重要品质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科学研究问题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形成的根源是“问题意识”习惯的养成。本文从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以问题“浸润”数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培养高中学生依托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来“擢升”问题意识能力的有效性策略,使其成为以学会知识为手段,以会学为目标的优秀“问题生”。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意识实施策略

引言:在学习中,当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疑惑的问题时,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便产生了,此时,个体思维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认真研究,不断提出新问题,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在心理学上称为“问题意识”。(摘自《心理学》)。高中教师在其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对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地、下意识地培养和构建,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力量。那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是唤醒学生问题意识的内驱力“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鲍波尔。口渴的人会主动找水喝,饥饿的人会到处找食吃,所以“需要”是产生求而想得的内动力,拥有问题意识能力的学生,求知欲容易被激发,在这种强烈需要的状态下,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会轻松而更有成效。其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敏锐性是开掘学生问题意识的源动力 灵活敏锐的思维表现为:不局限于过时的经验,而善于遇山开山,见水搭桥的变化,灵活地改变原有的方案,采用新思路去解决问题。问题的产生能确定思考的方向,因此,问题意识是学习的靶子,只有运用发现、猜想、探索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才有实质性的成效,从而探索出真正的结论。同时学生思考需要知识去解决问题,在频繁的知识更新中,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久而久之,思维的灵活性及敏锐度,在知识的运用和创新中逐渐增强。反之,静态的学习,被动地灌输,是学生离开问题意识后病态的、低智商的劳动,从物理学角度看就是无用功。再次,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开拓性是鼓舞学生问题意识的靶向力 1|6 陶行知言:“发明千万种,起点是一问。”

可见,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密切”。因此问题意识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开拓能力的“先锋军”,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激活学生问题质疑的能力是当务之急。具体策略如下:一、挖掘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因”——怕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一个“怪现象”,小朋友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问个为什么?而到了初中、高中年级,却沉默寡言,这其实是患了“问题意识缺乏症”,具体原因大概如下:

1.学生的原因

首先,学生不敢提出问题,为什么不敢提问了?一切源于自尊心的自我保护。他们有种种心态,最主要是怕,“我提的问题会不会不合适?同学们会笑我无知,出风头吗?我万一讲不清楚怎么办?别人不问我也不提……”。成绩好的学生觉得提出问题万一自己不如别人,会破坏在老师同学们心目中学霸生的形象。基于这种种的想法,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长期的消极倦怠中慢慢磨灭,逐渐不敢也不愿意提问了,最后这部分学生也真的不再问了。 其次,不擅长提出问题。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探索,或与其他同学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解答了老师提出的“疑”,无暇顾及自己是不是也有“惑”?学生是被动地、消极的,长此以往,即使具备了一定的“敢问”胆气,也不一定就能把问题提“点子上”,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不能切中知识点的要害,如此必然导致其主体精神的弱化和问题意识的淡薄。[1]

2.来自教师的原因

大部分高中老师的教学,是把备好的内容,一气呵成地讲完,由此产生顺利完成任务的“倍爽”感。课堂上,不愿意或者不敢让学生提问是很多老师的“通病”。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第一,教师担心学生的提问浪费时间,完不成当堂教学任务;第二,怕学生的问题出乎意料,自己一时难以解答,老师的尊严与形象受损,得不偿失。课堂上,教师不去营造产生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的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一直2|6在沉睡,迟迟不被唤醒,问题意识的能力会逐步退化,教育将培养出表情深沉,听计从的“好学生”,那么尊重学生的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只能是课程改革的空中楼阁。二、打造问题意识的“先行者”——教师古人言:“智者知人,明者自知。”现实中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本身就没有自己的智慧思考,只是书本知识的搬运工。如在正弦函数性质教学中,有些老师直接把结果告诉学生,学生靠死记硬背、套用公式靠题海战术掌握,效果堪忧,而采用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图像,归纳总结得到,这样获取的知识将擢升为能力。教师若问题意识枯竭,那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所以要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发觉独到的思想,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尽力做一个“问题意识”的先行者。三、构建我的地盘你做主的“氛围”——课堂“师生平等,生生平等”是民主和谐课堂氛围的最高境界。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是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索、交流,对所有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个性以及极为细小的创造力,都能做到尊重与关注。[2]学生课堂上无论提的问题多么简单,幼稚,微小,也不要粗暴地否定,都应该给予真诚的指导,热情的鼓励,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主人公体验。这样的课堂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牵引着他们再发现、再创造,从而在思维的空间自由驰骋,学生真正地成为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彻底从传统的教育束缚中解脱,再也不会因为怕而“三缄其口”了。四、拧开问题意识的“阀门”——学生 1.诱导学生在情境创设中“生疑”

探究始于问题,问题源于情景。课堂上创设一个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而且还能为学生探究活动提供知识的依据和方向。[3]如学生在学习等差数列的概念时,先呈现这样两个问题:(1)1896年,雅典举行第一届奥运会,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已经是第29届了,3|6观察一下数据:1896,1900,1904…2008,20012,2106,()你能预测出第33届奥运会的时间吗?(2)三峡大坝的工作人员为了减小因水位过高对大坝造成的压力,会设置一个合适的水位线,如果水库的水位为181m,自然放水每天降低1m,最低降至17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水位为合适值,水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180,1179,178,177,176,175,出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以上两组数据的特点,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规律?”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一组给出的数据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4。第二组数据后面的比前面的少1,”生疑——思考,学生瞬间充满热情地进入到探索的氛围中。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是学生创设情景的依据,根据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的现实,多为学生创设可探索有趣的情境,由此唤起学生熟悉的情感活动,触发他们产生揭秘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思考的欲望,思而不通,便讨论互问也。 2.引导学生在新旧联系中“寻疑”

数学知识具有环环相扣,联系紧密的特殊性。教师引领学生从已知到未知,再从未知到已知之间寻找联系的桥梁,从而温故而知新温。例如“正弦定理”。问题:1.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在初中已学习过,那么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怎么的呢?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与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有什么“血缘关系”?学生很快在新旧知识的整合中研究出把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有种“母子情”呢!学生很快推导出正弦定理。旧知识是“根”,新知识是“芽”,根生茎,茎生芽,互相促进相互生发。3.倡导学生在“任我行”中“置疑”

在数学教学中对典型的例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是训练学生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求变”是把数学知识点交给学生,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题目进行“72变”,并且给出标准答案。同一个知识点学生制定的题目一定是多样化的,老师搜集后,认真评改,对于有价值的题目,由学生在课堂上亲自讲评,老师给予及时的肯定和亲切的表扬。这种“任我行”的“自变”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始终感到新鲜,激起他们“破茧成蝶”的快感。4.辅导学生在角色互换中“解疑”

在课堂上,学生有了疑问就有了“内需”,此时教师怎么做呢?子曰: 4|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意说:“不到学生心里很想弄明白又弄不明白时,我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时,我就不去启发他。”由此可见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是多么的重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不要迫切地授业解惑。问题是学生实验、探索、发现真相的契机,这时候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体者,是班级气场的掌控者,问题意识在其跳动的思维中充分的绽放光芒。而此种情境中的老师,偶尔不着痕迹地挑拨一下学生的问题意识,偶尔谈一下自己的疑惑,努力做一个守得住秘密的“好学生”。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者,思维是活跃的,课堂是开放的,但是必须是有节有序,不能是“开心的马遛”,因此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不要把满堂灌换成满堂问,刻意的为提问而提问,这是对问题意识培养的误解。[3] (2)注意课堂问题的空乏、琐碎、重难点不明、针对性不强,课堂上师生进行着不疼不痒的讨论现象。 (3)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时之功,需要成为平时课堂教学持之以恒的追求,如急于求成,则会流于形式。总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把主观拟定问题,转变为围绕学生产生问题而创设学习情境,将提问的空间、讲题的权力都交给学生,激活他们质疑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长此以往,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擢升自己解决问题能力,教育终将成就一个个优秀的、终身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