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解读课件_第1页
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解读课件_第2页
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解读课件_第3页
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解读课件_第4页
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解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陈广汉教授主任

一、《规划纲要》产生的背景二、珠三角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三、珠三角未来发展态势2008年9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的近200位各部委官员、学者组成的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调研组在广东展开了密集调研,会同广东省政府和有关单位编制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12月17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一、《规划纲要》产生的背景珠三角经济发展面临新的转折点第一,从经济发展阶段看: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挑战;.第二,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宏观经济政策和营商环境变化的挑战;第三,从国际经济环境看: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海啸的挑战。中国区域经济板块的重组长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武汉城市群以及长株潭城市群迅速崛起,在提升区域竞争力上,部分区域的创新力度已超出珠三角。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成渝、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在我国的“十一五”规划方案中,珠三角及“泛珠三角”区域发展问题未能列入中央级规划,而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已被作为国家级的两大区域规划试点率先启动。而在今年8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2006年5月26日北部湾经济区功能定位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广东寻求突破深化粤港澳合作,建立粤港澳特别合作区《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推动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提出了广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要“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1,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赋予珠三角发展更大的自主权,支持率先探索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全国科学发展提供示范。2,深化改革先行区继续承担全国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3,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

与港澳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5,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建设成为带动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三、珠三角未来发展态势1、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珠三角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珠三角的GDP从1980年的119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5416亿元;珠三角GDP占全省的比重也从1980年的47.6%增长到2007年的81.8%。珠三角人均GDP从1980年的732元,增长到2007年的57154元。珠江三角洲成为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地区年份珠三角广东省珠三角/广东省(倍数)200027863128852.16200131040137302.26200234295149862.29200339782172132.31200446304197072.35200541990244381.72200649155282841.74200757154331511.72数据来源:各年《广东统计年鉴》。注:2005起,数据因人口统计口径改为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故人均GDP绝对数值有所降低。珠三角和广东省人均GDP比较(单位:元)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8025.845.328.9198518.848.932.3199014.846.438.819939.750.939.419948.851.24019958.150.241.719968504219977.549.642.919986.849.343.919996.449.743.920005.849.644.620015.349.545.220024.949.845.320034.152.443.520043.249.747.120052.850.946.320062.451.646.020072.251.246.6珠三角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数据来源:各年《广东统计年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统计资料》珠江东岸的东莞、深圳、惠州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主,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信制造业基地,被称为“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珠江西岸的珠海、中山、顺德、江门则形成了以家庭耐用与非耐用消费品、五金制品为主的产业带。中部的广州、佛山(包括南海)、肇庆是传统的电气机械、钢铁、汽车、纺织、建材产业带。珠三角区域产业分工体系的形成珠三角产业转型和升级的路向(1)、经济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珠三角的产业结构转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伴随着经济增长而来的结构变化表现为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的比重下降。这是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工业化阶段。当工业化到达一定阶段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从经济发展的大阶段看,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即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第一次飞跃和质变;而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则是经济发展的第二次飞跃和质变。珠三角用了近30年时间,已经基本完成了经济发展阶段的第一次跨越,现在正面临经济发展阶段的第二次跨越。珠三角如何发展现代服务业?2,推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一体化的含义:一体化的条件:体制、基础设施一体化的效益:产业分工体系和资源优化配置3,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实现科学发展

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和广州、湛江沿海开放城市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保持“特”的品格,“特”的地位,“特”的面貌,以特别之为谋特别之位,发扬敢为人先精神,走在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前列,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列,率先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