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体系对青年就业的促进_第1页
教育生态体系对青年就业的促进_第2页
教育生态体系对青年就业的促进_第3页
教育生态体系对青年就业的促进_第4页
教育生态体系对青年就业的促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生态体系对青年就业的促进

G719:A发展教育事业既能培养推动社会可待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而且能有效地拉动内需,还能满足人们对接受教育提高素质实现价值的精神需求;构建以促进青年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生态系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延长每一个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时间,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尊重和支持教育体系的多样性,构建教育生态体系,提高教育的质量,对促进青年就业、增强我国总体国际竞争力、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紧迫的现实意义。笔者拟从以下六个方面讨论和梳理促进青年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生态体系的生态价值。一、教育生态体系的基本框架以促进青年就业为导向的终身教育体系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多元和谐互动的社会大教育生态体系,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本文提及的学校教育包括普通学校、成人高校、职业学院等。胡锦涛在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提到要“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①教育生态体系的发展前提是生源即接受教育主体的多样性和教育目标多样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教育的发展也应日趋多元化。因为全球化背景及经济增长模式和消费结构的调整升级,使我国接受教育主体越来越多元化,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越来越多样化,教育环境也越来越多样化,呈现出区域化发展的特点。首先,改革开放30年使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有较快增长,人们接受多样性教育的需求明显增强,构建多样性教育生态文明体系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其次,构建多元良性互动教育生态体系能引导和优化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与增长模式的优化升级;再次,构建多元良性互动教育生态体系能为我国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的拔尖人才,提高青年的就业率。多元良性互动能有效促进教育的内生性增长,是构建我国教育生态体系基本框架必然选择。多元良性互动使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有了可期待的想象和操作空间,进而培养出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结构合理的人才团队:即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资源存量结构,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使我国进入人才资源开发中高层阶段,促进青年就业率的提高。二、教育生态体系的当代价值和最终目的目前我国在一定意义上存在青年结构性失业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发展模式结构性调整的原因,另一方面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培养的人才同质化雷同化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也“寄托着亿万中国家庭对美好未来的期盼”。重视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父母为了孩子的前程,节衣缩食甚至贷款也要供孩子上学的大有人在。接受教育既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每个公民的权利;接受教育既是每个青年提高素质顺利就业的前提,也是社会获得优质人力资源不断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教育即是国计也是民生。但是由于我国受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高等教育的发展仍然不能满足广大青年的需求。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教育基础差,实现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除了要大力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外,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可或缺,而且可以使每个青年都能获得公平优质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个青年都能够获得适应的就业机会,缩小不同社会群体发展差距,基本消除家庭贫穷的代际传递,促进社会的和谐。三、教育生态体系的政策和法律保障邓小平早在1985年5月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就指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2006年8月29号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增加教育支出,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升级,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创造条件。过去一段时间许多成人高校、职业院校热衷于升“本”的主要原因:一是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职业学校在享受国家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区别较大;二是受社会盲目追求“高学历”的风气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普遍被社会和家长轻视甚至忽视。尊重教育生态体系的多样性,统筹兼顾各教育机构和组织之间的和谐互动关系是构建教育生态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政府相关部门应着眼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完善体制与政策,形成有利于构建我国大教育生态体系、促进我国实现教教育现代化和人才强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平衡和调整各教育层次、教育类型之间“和而不同”利益关系,利用政策导向形成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制约共同繁荣的教育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社会劳动分工是多样性的,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分层次的立体化的,对博士、硕士、本科、专科、职业中专等各个层次各个学科的人才都有相应地需求,所以,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同样是社会教育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生态价值。可喜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已明确规定要“完善职业教育的支持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四、构建以促进青年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生态体系(一)整合社会资源整合社会教育智力资源。从节约资源的角度看,整合与共享社会教育资源是教育生态体系价值的具体体现。教育资源包括社会师资力量、各个学校本校师资及教育教学方法条件等。教师资源是教育的基础性资源,发展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学生以教师为主导。目前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师生比例不断下降、新的专业不断增加与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已成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大师不可能像大楼一样可以“突击”,有报道部分新上“博士点”由于缺乏高质量“博导”,在不断扩招的背景下,只能以次充好,或一个博导带50个博士生,教育质量可想而知。所以优化师资素质、加强学科建设是教育生态体系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教育资源社会化市场化已成为一种趋势,社会教育资源共事将成为解决各个高校师资力量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高等教育的资源整合可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加强校际合作,以提高各个学校自身社会形象和竞争力;二是学校与国家政府机关、国有中大型企业等单位合作进行岗位培训和职业机能培训;三是整合本校教育资源。整合社会就业岗位资源。整合社会生源资源的目的是前瞻性地分析与梳理社会发展需要或提供的就业岗位及青少年对教育内容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方法,使高等教育的结构设置更加合理。整合社会资金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明确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和大幅增加教育投入的思路,鼓励高校通过各种渠道融资办学。各高校在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的同时,更要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尽快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如鼓励个人、单位向教育投资;或国家、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岗位培训费用;或单位职工集资办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等。通过整合社会资金资源,为自身发展提供财力支持。(二)重视分类教育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梯队由于各种原因呈现出不均衡不合理现象,有的行业人才扎堆,有的行业人才空缺,使我国就业形势呈现出结构性过剩与不足。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必然造成社会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还由此引起了诸多的社会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相背离。分类教育不仅有利于我国本来就不富余的人力资源的顺利就业,使许多毕业就失业的学生能迅速转变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优质生产力。从社会的角度看,个人发展目标只有与当代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相吻合才能得到社会资源的支持才更容易走向成功;从个人的角度看,每个人的发展应着眼于自己的潜质与禀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谐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社会角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也应该对个体的差异性和发展需求的多样性给与足够的支持与尊重,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个性与价值,并为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其次,重视教育分类还教育本来的价值意义是改变目前我国教育结构失调培养的人才结构失调的有效方法。再次,重视教育分类有利于教育和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最后,重视分类教育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均衡和谐地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人才培养应为“金字塔结构”,即塔尖为研究型人才,塔中为管理型、技能开发型人才,塔底为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如此才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合理高效和谐的人才梯队。教育分类不仅是目前解决诸多社会问题如就业难、避免高等教育“同质化竞争”等的有效途径,而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转变陈旧的人才观,提高社会就业率。(三)确立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一切办学活动的基础,邓小平在1985年5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前瞻性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及国家有关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都对我国教育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教育只有立足现实,预测和把握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制订出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确立品牌化、特色化的办学理念。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树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意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有自己特色的办学理念,就是要着眼于自己的优势,理性地分析生源市场的变化,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地设置有自己特色的前瞻性的专业。“不同的大学正是凭借自己独特的文化熏陶,培养出一批带本校印记的毕业生,以适应社会不同的需求。”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趋向,使高等教育也越来越呈现趋向区域化的特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关系日益紧密,譬如着眼于山东省构建环山东半岛经济区的过程中对相关人才的需求,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是山东省地方院校价值生长点的集中体现。树立多元化、地域化的办学理念。树立多元化的教育理念,避免单一性重复性的同质化竞争。有些高校盲目攀比名牌高校甚至是世界级名校的做法,亦步亦趋地“克隆”名校的专业设置等,实际上这些做法没有必要,也不现实。通过对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可以看出“克隆”名校专业无疑将自己置于被动的起点上。一般情况下普通高校同名牌高校专业的毕业生相比就业压力更大。今年的毕业生就不了业,来年的新生就很难招进来,专业设置就得调整,专业设置调整过于频繁过于功利化的结果就是使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直处于被动和滞后的状态。许多新上专业不得不让当年新进的青年教师挑大梁,很难建立一支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教师队伍,俗话说:“没有名教授就没有名专业,没有名专业就没有名校”。高校应着眼生源和就业两个市场,提高对社会发展趋势预测和把握的意识和能力,立足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做别人没有做、甚至不屑于做的,先做好,再做强做大,提高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树立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全球化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成为各国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开发已进入新的‘无边界’状态。……‘无边界’的高等教育具有两个基本内涵:其一是高等教育的跨国发展……其二是在本国各教育机构之间、高等教育机构与社会各组织之间界线的消融。”③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树立无边界的国际化办学理念。“从世界范围看,加强区域合作,在区域合作中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趋势。以欧盟国家共同签署的《波罗尼亚教育宣言》为标志,欧盟各国推出了学分互认……在25个成员国之内,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可以自由流动。”④我国高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采用合作办学的方式成立中外(合资)交流学院、培训中心等,采取国际教育标准和教育内容,以培养国际型人才为目标,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构建灵活机动的“以学生为本”的学分制办学体制。现代社会强调的终身学习是一种学习者主动积极的学习,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