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重点中学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3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材料一:眼下,直播带货迅速升温,爆发性极强。许多名人参与直播带货,利用直播平台与消费者直接交流。直播带货不仅是助力脱贫增收、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而且成为释放和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推手。直播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主流媒体、知名人士所起到的良好带动作用,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直播带货的优势在于向“体验经济”延伸,通过场景在线与直接互动带来更高的转化率。直播带货将线下的场景移到了线上,让消费者通过互动在短时间内更加直观地了解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快捷、更加新颖、供求对接更加紧密的服务,将粉丝喜爱与眼球冲击直接转化为购买力,黏性更强,具有比传统营销更高的转化率。另一方面,直播的内容远远不止带货,它也能满足用户精神层面的渴求。除了完成带货任务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直播也是在场的陪伴,能够传递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既来自于与用户互动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陪伴感、群体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抚慰心灵,也来自于知识传递与获取所带来的满足感,通过观看有学之士推介产品及介绍相关知识的直播,能满足我们对信息的渴求、对知识的渴望。直播带货如何助力乡村经济?“好酒也怕巷子深”,直播带货以一种风风火火的方式打开乡村特色产品的销路,建立能够适应新的销售形势的有效渠道是关键。当下兴起的乡村干部直播带货,需要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聚集品牌推广、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功能服务,全面推动打造基于“互联网+三农”长效运行体系的农村电商2.0版本的进程。为了促进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发展,一方面,直播平台要加强自我管理建设,建立资格审查以及评价机制,规范平台内商家行为,另一方面,要建立准入机制,引导主播走专业化之路。未来直播可能会非常普及,随随便便一个场景、一个地方都可以做直播,这需要主播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这样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快监管制度建设,提高违法成本;对涉及到的多方利益主体,应建立协同共治机制,促进网络直播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摘编自盘和林《直播带货应助力乡村振兴长效发展》)材料二:作为一种新的零售模式,近年来,直播带货风头日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直播带货优势进一步凸显,激活了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在市场表现火爆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从夸大其词的虚假宣传到产品质量的货不对板,从售后服务的难以保障到刷单、售假等各类乱象,都让消费者在购物中难以安心、放心。直播带货,借助的形式是直播,但最终交易的仍然是产品。产品质量过不过关、服务有没有保障,才是决定用户下一次会不会“买它”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说,直播经济也是“口碑经济”“信任经济”,从业者的守法、诚信才是其发展壮大的基石。如果抱着做一锤子买卖的想法,必然无法行稳致远。从主播、商家筑牢诚信基石,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严格把关,杜绝问题商品进入直播清单,到平台加强对经营者及主播的规范引导,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再到相关部门加强对网上“带货”行为的监管,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直播带货在“阳光大道”上越走越远,让消费者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中提升消费体验。
越是红火的产业,越要警惕被流量带偏。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338亿元。有机构预测,因疫情特殊时期的拉动,2020年直播电商规模或将超过9000亿元。作为无数人看好的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直播带货是真正的“风口”还是“一阵风”,取决于其创新力,更取决于其发展走向。在经历“野蛮生长”带来诸多问题后,如今直播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从人社部拟增设“直播销售员”新职业,将之纳入统一管理,促使其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到浙江推动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直播电商进行监管,助推解决电商交易的诚信问题,这样的努力越来越多地汇聚在一起,直播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令人期待,其前景更加广阔。
“诚者,百行之源也。”未来,5G、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将为消费市场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但无论模式、技术如何改变,诚信作为商业的价值基石不会改变。为商业文明注入更多正能量,就能为我们的消费生活带来更多新惊喜。(摘编自张凡《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播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主流媒体、知名人士所起的良好带动作用,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直播还能满足用户精神层面的渴求。
B.当下兴起的乡村干部直播带货,以一种风风火火的方式打开了乡村特色产品的销路,建立了能适应新的销售形势的有效渠道。
C.直播经济是“口碑经济”“信任经济”,产品质量过不过关,服务有没有保障,是决定用户下一次会不会“买它”的关键因素。
D.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庞大,被视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在经历“野蛮生长”带来的诸多问题后,人们越来越重视其可持续发展。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引用熟语“好酒也怕巷子深”,意在论证直播经济的体验优势,以及它具有的比传统营销更高的转化率。
B.从目前看,直播带货已成为释放和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推手;但如果直播带货的诚信基石被动摇,有可能危及直播经济的发展。
C.直播带货具有直观、快捷的特点,但有的供求过程不能像线下服务那样有保障,消费者在购物中往往难以安心、放心。
D.人社部拟增设“直播销售员”新职业,并纳入统一管理,加上相关部门和直播平台强化监管,直播经济的路将会越走越宽。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电商直播行业的某位“一姐”一直致力于公益直播,被当地授予“爱心扶贫大使”。
B.小吃店店主售卖早点时,忙中出错,多找了顾客10元钱;顾客发现后,返回还钱。
C.某主播为商家带货,虽然播放量很大,但导入到店铺的流量和成交量寥寥无几。
D.某主播在推介产品时,承诺假一赔十,并制定赔付预案,设立基金完善选品标准。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5.有人认为,在对待直播带货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不同。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金川上看梨花
阿来①去看梨花。
②去大金川上看梨花。
③海拔不断升高,春花烂漫的成都平原已在身后,面前的雪山不断升起,先是看到隐约的顶尖,不多久,雪山就耸立在面前了。这哪里是去看梨花,而是把春天留在身后,去重新体味正在逝去的冬天。
④眼前是海拔三千米的峡谷景色。河岸两边是陡峭的峡壁。向阳的峡壁是草坡,是密闭的栎树林。背阴的峡壁上满坡的杉树、松树与桦树。阳光是一个美术大师,利用峡谷的岩壁、森林、河流和纵横交织的山棱线勾勒出明亮与阴影的复杂分界,把一面面山壁和整条峡谷都变成了一幅取景深远的风景画。也许是怕这样的画面过于单调,风与云彩都会来帮忙。风摇晃那些树,其实就是摇晃那些光,使之动荡,使之流淌。一朵两朵的云飘来,遮住一些光,失去光照的部分便显得沉郁,未被遮没的部分便在阳光照耀下更加高亢更加明亮。视觉可以转换为听觉。真的似乎可以在这光影摇荡间听到声音。阴影部分是一支木管乐队,低回,沉郁,却也充满细节。而那些被阳光透耀的部分简直就是高亢明亮的铜管乐队在尽情歌唱。我耳边响起一些熟悉的旋律,比如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
⑤我们溯岷江而上,越走海拔越高,景色越来越萧瑟,完全是在离开春天。然后,在大渡河流域顺河而下,又一步步靠近了春天,进入了春天,与早晨刚刚离开的成都平原上的春天截然不同的春天。
⑥然后,车子从一面悬崖下的弯道上冲出去,河流猝然变宽变缓,刚才还滔滔翻滚,一冲出峡口便落下飞珠溅玉的浪头,变成了一匹安静的绿绸。大渡河是地图上的名字,在当地人口中,此河的这一段唤作金川。
⑦我们来到金川河谷最宽处。两岸田畴、道路、村落间所有的空隙,都站满梨树。梨花开满,如雾如烟。那些雾,那些烟,都似乎在将散未散之间。远山逶迤的山梁上昨夜又积上了新雪。春天,梨花开放时,这个地方,往往低处下的是雨,高处降的就是雪。
⑧现在天放晴了,高处是晶莹的新雪,低处谷地里是雨后的梨花。一样的白,又是不一样的白,如雾如烟的白。不太知道是要马上散开,还是正在聚拢的白。雪山还在远处的蓝空下面,我们已经身陷于无比宏大的鲜花阵中了。太阳正在升起来,红彤彤的阳光照耀之处,那些梨花变幻出迷迷离离的光芒。梨树都很高大,都在自由舒展地生长。树干粗粝、苍黑,分枝遒劲、生机勃勃,每一个枝头,都满是一簇簇繁密的花朵。少的十朵二十朵,我数了最繁密的一枝,竟有八十多朵!再移步近观,那些花朵的细部就呈现在眼前。像蔷薇科的所有亲戚一样,梨花也是五出的瓣。此时,它们被阳光照耀着,格外地明亮耀眼,同时,也散发着格外浓烈的香气。香气那么浓烈,让人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又似乎是梨花的白光从密集的花团中飘逸而出,形成的光雾隐隐约约——花团上的白实在是太浓重了。现在,阳光来帮忙,让它们逸出一些,在空中飘飘荡荡,形成了朦朦胧胧的香雾。
⑨比起野桃花那薄如绢帛的花瓣来,梨花的瓣就丰腴多了,也滋润多了,是绸缎的质感。每一枝蕊的顶端都是一团花粉。花刚开时,花粉是红色的,两天三天后,就渐渐变成了沉着的黑色。它们在等蜂来,把它们带到另外的一朵花上,落在每一朵花最中央羞怯地低着身子的花房上。于是,奇妙的遇合发生,生命的奇迹发生。
⑩从此,我们可以期待秋天的果实。
⑪我就这样在梨花深处,几乎忘记了身在何处。
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然岑参写得跟眼前景色一样的壮阔,但那诗到底是写唐时轮台的雪,是用梨花作比附的。古诗词中写梨花的诗句,“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都是写那小山小水小园中的,到底显得过于纤巧,与我们眼见的金川梨花并不相宜。
⑬梨树都是梨树,但有不同姿态;梨花都是梨花,却开出不同格调。何况树由人植,树生别境,这里雄阔的雪山大川,化育了这种接近原生状态的梨树。中国文学书写草木,尤其是散文书写,常常套用传统文化中那些托物寄情,感时伤春的熟稔路数,情景相近时,虽也确切,却了无新意。
⑭同一个植物在不同的情境中,自然就发生不同的情态与意涵。所以,不看主客观的环境如何,只用主要植根于中原情境的传统审美中那些言说方式,就等于自我取消了书写的意义。日本作家永井荷风在写梅花时说:“我一望见梅花,心绪就一味沉浸于测试有关日本古典文学的知识当中。梅花再妍美动人,再清香四溢,我们个性的冲动却在根深蒂固的过去的权威欺压下顿然消萎。汉诗和歌跟俳句,已经一览无余地吸干了些花的花香。”美国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也说艺术创新的根底,就是培养新感受力。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对象,要有新的体察与认知。永井荷风也说:“我们首先须清心静虑,以天真烂漫的崭新感动,去远眺这种全新的花朵。”
⑮的确,如果对此种写作方式缺乏应有的警惕,那就滑入那些了无新意的套路。前一种仅仅是一种姿态。后一种,才能真正呈现出书写的对象。
⑯观赏,是一个过程,一个逐渐抵达、逼近和深入的过程。这既是在内省中升华,也是地理上的逐渐接近。看见之前是前往,是接近;发现之前是寻求。
⑰我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去发现一片土地,去看见大金川上那些众多而普遍的梨花。
(节选自《嘉绒记》,略有改动)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本文开篇全景描写峡谷景色,要“看梨花”就无法回避峡谷的景色,因为是必经之路,并借助光影的变换,从细部描绘了峡壁、树林等迷人的景物,是“看梨花”的铺垫。
B.本文运用视觉描写、视觉转换为听觉(通感)等手法,把峡谷中的美景比喻为木管乐队和铜管乐队,暗示观赏是一个逐渐“抵达、逼近和深入”的过程。
C.本文描写的内容过多,使全文写景结构的比例不协调,破坏了全文写景的比例结构,用光与影的变换写景,手法繁复,以致后面写梨花的手法显得单调。
D.本文前面“看梨花”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记叙服务的,通过描写“看梨花”时的“个体感官”之美,借助叙事表现了看事物“要有新的体察与认识”的理趣之美。7.分析画线句中“‘我看’梨花”与“我看‘梨花’”的区别。8.请赏析第⑧段的语言特点。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乙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
B.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于后世。
C.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
D.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侃侃而谈,有理有据,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13.请结合乙文中的观点分析秦穆公退兵的原因。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乌江项王庙
严遂成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①竟亡秦。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②原来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③不独为灵均④。
(注)①巨鹿:项羽曾率各路义军在巨鹿大破秦军。②韩信:刘邦开国大将。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③招魂:《楚辞》中有《招魂》诗,据传是宋玉为屈原而作。④灵均:屈原字灵均。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首联写自己看见项王庙得到后人拜祭,以此引出对项羽功过是非的叩问。
B.颔联借用“赦汉”和“亡秦”,突出了项羽的一些作为对时势的巨大影响。
C.颈联以范增和韩信为例证,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
D.尾联说江面的楚歌切合了招魂的情绪,从中也可见出作者对项羽的态度。15.同样是凭吊项羽,下面这首《夏日绝句》与《乌江项王庙》所抒发的情感有相近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夏日绝句注。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用“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的景象。(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自己能治理小国,使百姓富足,但他用“______,______”表明自己还不能以礼乐教化百姓。(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______,______”交代了笑子路的原因,正面回答了曾皙的疑问。(4)《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重视教化百姓知义,即“______,______”,这样的话,老者就会得到尊敬和帮助,最终达到和谐社会。(5)《鸿门宴》中表明做大事不必拘泥于小的细枝末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1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尚书•旅獒》有言:“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现代画家兼作家木心则说:“玩物丧志,其志小,志大者玩物养志。”
对于“玩物”会“丧志”抑或“养志”,你有什么体会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18.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的传统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的玩具,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自1984年开始,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喜闻乐见老少咸宜日臻完善不一而足B.喜闻乐见妇孺皆知炉火纯青层出不穷C.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炉火纯青不一而足D.雅俗共赏妇孺皆知日臻完善层出不穷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8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导致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B.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8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C.山东潍坊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8届国际风筝节,导致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D.山东潍坊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8届国际风筝节,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板鹞”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鲁迅曾经批评过这种人,他说:“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C.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
D.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雅典阿果拉广场上,孔子与苏格拉底跨越千年,在此形神相遇。两尊青铜雕像分立东西,面向彼此,向世人讲述中国和希腊之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删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授弟子。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全人类共同的圣哲,都生活于社会剧变之际。在历史巨轮的轰然转向中,孔子和苏格拉底心怀崇高的使命意识,①______,一位漫步街头揭示真谛。他们在周游或漫步中言传身教,知行合一;他们终生恪守自己的原则,践行自己的思想,在不同的环境下开出了自己的济世良方。孔子用“仁”的原则,使共同体成员看到了秩序生活的理想和希望;②_____,鼓舞共同体成员为不断获得完好的生活而净化心灵。“仁”和“德性”的提出,突破了狭隘的等级观念和相对主义,洞悉了人类命运一体性之应然与必然,不仅影响了当世,③_____。21.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B.既然他听不进劝告,那就算了。
C.回村后该盖他三五间瓦房过日子。
D.他日我必定亲自登门拜访。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和解析1~5.【答案】B、A、D、①对比论证,将直播带货的火爆与直播带货的问题进行对比。
②举例论证。列举2019年和2020年直播电商的市场规模论证直播经济的红火;列举人社部和浙江的例子论证对直播电商进行监管。
③引用论证,引用“诚者,百行之源也”论证诚信的重要性。
④比喻论证,把直播带货的发展比喻为“风口”或“一阵风”。、示例一:同意。①材料一是肯定的,认为直播带货将助力乡村振兴,对出现的问题要加强监管;②材料二是担忧的,认为直播带货乱象频发,要解决直播带货的诚信缺失问题。
示例二:不同意。①两者关注的对象不同。材料一关注的是直播带货应助力乡村振兴,材料二关注的是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②虽然关注的对象不同,但两者都希望直播带货能够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解析】1.
【分析】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解答】
B.“建立了能适应新的销售形势的有效渠道”错,材料一原文是“建立能够适应新的销售形势的有效渠道是关键”。
B错误,ACD正确。故选B。
2.
【分析】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解答】
A.“意在论证直播经济的体验优势,以及它具有的比传统营销更高的转化率”于文无据,材料一原文只是说“直播带货以一种风风火火的方式打开乡村特色产品的销路”。
A错误,BCD正确。故选A。
3.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解答】
材料二的观点是“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
AC不属于“诚信”的范畴,B项非直播带货。D正确,故选D。
4.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结合“在市场表现火爆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从夸大其词的虚假宣传到产品质量的货不对板,从售后服务的难以保障到刷单、售假等各类乱象,都让消费者在购物中难以安心、放心”可知,材料采用了对比论证。“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338亿元。有机构预测,因疫情特殊时期的拉动,2020年直播电商规模或将超过9000亿元”“从人社部拟增设‘直播销售员’新职业,将之纳入统一管理,促使其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到浙江推动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直播电商进行监管,助推解决电商交易的诚信问题,这样的努力越来越多地汇聚在一起,直播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令人期待,其前景更加广阔”,运用了举例论证。“诚者,百行之源也”,引用论证。“直播带货是真正的‘风口’还是‘一阵风’”,比喻论证。
5.
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本题的答案不唯一,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都需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要言之有理。如果同意,可以指出两则材料的具体观点,然后做出判断。如果不同意,可以从两则材料关注的对象以及两则材料最终的落脚点来分析。
6~8.【答案】A、、【解析】(1)B.“暗示观赏是一个逐渐‘抵达、逼近和深入’的过程”错,文章开篇,以描写为主,并不能暗示观赏是一个逐渐“抵达、逼近和深入的过程”;C.“以致后面写梨花的手法显得单调”不对,后面写梨花的手法有引用、对比、拟人等,手法丰富;D.“为后面的记叙服务”“借助叙事”有误,后文的理趣之美属于议论,应是“为后面的议论服务”“借助议论”。
故选A。
(2)划线句在第⑮段,“‘我看’梨花”与“我看‘梨花’”的区别,表面上看是引号加在哪一个词的区别,真正理解,还需要结合语境。根据“的确”“此种写作方式”可知,此段是对上文写作方式的一种评论,需要结合上段内容来理解。
而划线句是结合看“梨花”的感受而言,结合下句“前一种仅仅是一种姿态”,指的是“我看”梨花是一种姿态;而这种姿态结合上段“只用主要植根于中原情境的传统审美中那些言说方式,就等于自我取消了书写的意义”是说用传统的审美方式和套路观察梨花,没有新意。这是作者批判的。结合下句“后一种,才能真正呈现出书写的对象”,“后一种”指的是我看“梨花”;再结合上段“对于不同的对象,要有新的体察与认知”“首先须清心静虑,以天真烂漫的崭新感动,去远眺这种全新的花朵”可知,这一种是在清心静虑的情况下,对梨花有了新的感受、体察与认知。这是作者肯定和赞同的。
(3)语言运用上,“红彤彤”“一簇簇”描写梨花颜色和形状,“隐隐约约”“飘飘荡荡”“朦朦胧胧”描写梨花的光影和香气,这些语言善用叠词,抓住了梨花的形象、色彩特点,创设了优美的意境;“一样的白,又是不一样的白,如雾如烟的白”“雪山还在远处的蓝空下面”“红彤彤的阳光照耀之处”“树干粗粝、苍黑”这里运用描写颜色的词语,“白”“红”“蓝”“黑”色彩丰富,对比鲜明,画面感强烈。
修辞上,“梨树都很高大,都在自由舒展地生长”,用“自由舒展”把梨树人格化,表现梨树生长的状态;“阳光来帮忙,让它们逸出一些”把阳光人格化,似乎通人性,让梨花的香气逸出;“香气那么浓烈,让人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运用通感,打通了触觉和嗅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句式上,“一样的白,又是不一样的白,如雾如烟的白”“树干粗粝、苍黑,分枝遒劲、生机勃勃,每一个枝头”“现在,阳光来帮忙,让它们逸出一些,在空中飘飘荡荡,形成了朦朦胧胧的香雾”这些短句句式灵活,节奏明快、音调和谐、琅琅上口;“我们已经身陷于无比宏大的鲜花阵中了”“让人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又似乎是梨花的白光从密集的花团中飘逸而出”这些长句语意贯通,气势磅礴。长短句交错使用,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种交错美。
答案:
(1)A
(2)“我看”梨花,仅是一种姿态,是用传统的审美方式和套路观察梨花,没有新意。我看“梨花”,则是在清心静虑的情况下,对梨花有了新的感受、体察与认知。
(3)①多用叠音词,富有音韵美,如“红彤彤”“一簇簇”,“迷迷离离”“隐隐约约”等词绘形绘色,音韵和谐,写出了梨花的繁密与朦胧之美。
②善用色彩词,“白”“蓝空”“红彤彤”“苍黑”等,色彩对比明显,极富画面感。
③善用修辞:拟人,梨树“在自由舒展地生长”,“阳光来帮忙”,赋予了人的特性;通感,“香气那么浓”本是嗅觉,这里写“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是触觉,增强了表现力。
④长句、短句交错使用,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判断。
(2)本题考查首先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结合上下文语境,找出相关关键句,然后分析其二者的区别。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从用词、修辞、句式等角度加以分析。
如何读懂散文:
1.阅读一篇散文,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2.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①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②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常有这样几种: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以时空变化为线索。③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3.局部把握,抓住关键。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把握住这些语句,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9~13.【答案】D、C、C、、【解析】(1)句意: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旦被烛之武(所说)的利益诱惑,抛弃晋国就如同擤鼻涕吐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从句法结构和断句的标志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是并列关系,句式应对称,应各自独立,“厚”后面不应停顿,排除A、C;“如涕唾”是“像鼻涕唾沫”,是介宾结构,是“弃晋”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
故选:D。
(2)C.“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错误。“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故选:C。
(3)C.“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错误。原文说“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
故选:C。
(4)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句;“执事”,您;“鄙”,把……作为边境。译文: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秦国的边境,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②“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封”,疆界,此处用作动词,使……成为边境;“肆”,延伸,扩张。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它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
(5)乙文是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一文的节选。从“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可知作者认为诸侯国之间的结盟或争斗,其根本原因是一个“利”字。即为共同利益而合作,也会因为利益的不同分道扬镳,甚至干戈相向。乙文中“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正是这个道理。
答案:
(1)D
(2)C
(3)C
(4)①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秦国的边境,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②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它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
(5)吕祖谦认为,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利益关系,诸侯国之间因有共同利益而合作,也会为利益不同而背弃。秦穆公退兵的原因就是因为利益。
参考译文:
甲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乙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儿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招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走向危难。(如果)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旦被烛之武(所说)的利益诱惑,抛弃晋国就如同擤鼻涕吐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的!(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4~15.【答案】C、【解析】(1)C.“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表述错误,颈联只写了项羽不重视人才的一面,只写了失,也并不全面。
(2)从“功罪千秋问鬼神”“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可见,诗人对项羽功业的赞美之意,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同样,是赞美之意;但“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中,也包含了对项羽爱恨交织,他虽然建立起伟大的功业,却也在楚汉之争中决策错误,导致功业未竟,但作者仍旧愿意为他招魂,足见作者对他的怀念、推崇;而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是对南宋朝廷渡江后偏安一隅的讽刺。
答案:
(1)C
(2)两首诗中都流露出对项羽的赞美。严诗中还包含有对项羽功业未竟的惋惜;李诗中还包含着对苟安于一隅的南宋朝廷的讽刺。
参考译文:
庙前绘有熊虎图案的大旗迎风招展,似乎在拜问过往行人项羽的功过,但项羽的千秋功过只有鬼神才能回答。他在鸿门宴上优柔寡断竟然赦免了汉王,那他在巨鹿破釜沉舟打败秦军时豪气哪里去了?范增走后就再也没有为项羽出谋划策的主要谋士了,而为建立汉朝立下大功的韩信竟是被项羽驱逐出去的。楚江上的招魂歌最为哀怨,而被招魂的不仅仅是屈原,还有项羽。
赏析:
本诗开篇中规中矩,首联以现实之旅为切入点,引出下文对历史的评价。之后两联引用史实,颔联一贬一褒,矛盾冲突明显,也极大地蕴含着作者本人对项羽的爱恨交加。接着,作者通过范增、韩信两位名臣的政治遭遇深刻揭示了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一去”“原来”两词不仅给人以极大的惋惜之感。尾联笔者认为尤为出彩,作者自问自答,以宋玉为屈原作招魂暗喻自己对项羽评判之事,足见其对项羽的评价。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是否正确。
16.【答案】【小题1】浴乎沂,风乎舞雩【小题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小题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小题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小题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解析】故答案为:
(1)浴乎沂
风乎舞雩(重点字:雩)
(2)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重点字:俟)
(3)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重点字:礼)
(4)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重点字:庠、序、悌)
(5)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重点字:谨)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名句辑录: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问志时,采用温和自谦的话“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为弟子们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环境。
3.《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的句子是“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可以看出。
17.【答案】辨玩物勿丧其志
有人说,玩物丧志。玩物一定丧志吗?在我看来玩物不一定丧志。丧志与否,取决于你玩的是什么“物”,怎么个玩法,所玩之物对你的身心与发展有何帮助?不能一概而论。
“玩物丧志”如古语说的“开卷有益”一样。看书就一定对人有益吗?答案是不一定。那要看你读的是什么书。读好书,从中汲取养分,陶冶情操,丰富知识;读坏书,从中啃食糟粕,定会荼毒心灵。读书如此,我认为“玩物”也是如此。玩好物,学物中知识,品物中灵性,悟物中之道,自然可以成为物中行家,有所成就。反之,玩一些毫无意义又浪费时间之物,如手机之类,非但无法获得营养,反而会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而丧失进取之志。
因玩“物”而成名家。事实上,有些成功之士,无一不是玩有意义之物而成就精彩人生。当代文玩界泰斗马未都先生,年轻时收破烂,无意中收来文物,从此沉迷“玩文物”。至今,马先生几乎成为中国最大的收藏家。他个人出资,在北京建立个人博物馆,名曰:“观复”并免费供人们参观,此举令人赞叹,“玩物”竟然“玩”成家。因为文物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智慧的遗产,蕴含的知识岂是手机游戏可比的?这样的“玩”值得一玩。
因“玩”车而成为赛手。青年作家韩寒早年玩赛车,自己苦练车技,终获得多项大奖,名扬一方。后来他又“玩”文学,将见解独特的文章发表,成为著名青年作家。这样的玩,玩的精,玩的专,玩的有意义,岂是“电竞”之流可比的?这种玩,实为是一种深入的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最终厚积薄发,提升格局与境界。你能说他们丧志了吗?当然,不是所有玩物者都能玩出名堂来,这需要恒心毅力与才华机遇等因素,因人而异。
真正“丧志”者,玩的不是物而是低俗。物也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务正业,沉迷于旁门左道,为玩而玩,因此丧失了积极进取之志。后唐庄宗李存勖“玩”的是崇尚犬马声色与“伶人”,不理朝政,身死国灭。欧阳修认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综上所述,所谓“玩物丧志”者,实本无志,所玩之物更没意义;“玩物不丧志”,实胸怀大志,钻研任学,汲取营养。玩物本不同,结果也各异,岂能混淆概念而相提并论?
“玩物”不“丧志”,在于志存心者勿丧。其实玩物只是“丧志”的外在因素。玩什么物,怎样玩法,决定志向能否留存。只有辩明是非,才能提醒自己勿忘初心,砥砺前行。【解析】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材料。材料由两则名言组成。“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意思是“戏弄他人,以致失去做人的道德;把玩无益之器物易于丧失意志,贻误大事”,从设题者的意图来看,侧重点在“玩物丧志”,即过于沉迷无益之物会让人丧失意志,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玩物丧志,其志小,志大者玩物养志”意思是玩物丧志是因为其志小,当玩物与志向等大时,不仅不会丧志,而且有助于立志,长志。二是写作的要求。“对于‘玩物’会‘丧志’抑或‘养志’,你有什么体会和思考”,这一要求给出了写作的方向,即思考“玩物丧志”还是“玩物养志”。
参考立意:
1.择善而藏,玩物养志。
2.玩物丧志还是玩物养志,取决于人格和精神底蕴。
3.玩物也可养志。
4.玩物丧志与玩物长志。
5.玩物丧志在于志。
6.辨玩物勿丧其志。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 幼儿园健康教案《五官很重要》及教学反思
- 2025年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仿真实时处理系统合作协议书
- 后勤部门工作参考计划
- 2025年聚甲醛、聚甲醛合金及改性材料项目发展计划
- 大型型货车租赁合同书
- 特别赞助协议书
- 国际航运船只租赁合同
- 商场租赁合同书
- 2025年古马隆树脂项目建议书
- 云南省昆明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婴幼儿常见病识别与预防》课件-婴幼儿湿疹
- 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sedex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零售户销售假烟行为的预警模型
- 医院感染监测清单
- Q∕SY 05592-2019 油气管道管体修复技术规范
- JIS G3141-2021 冷轧钢板及钢带标准
- 篮球校本课程教材
- 小学数学校本教材(共51页)
- 遗传群体文献解读集
- 工艺装备环保性与安全性的设计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