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爬山教案汇总五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e356401c38ef124ed8eaed4c36bfdb7/ce356401c38ef124ed8eaed4c36bfdb71.gif)
![关于爬山教案汇总五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e356401c38ef124ed8eaed4c36bfdb7/ce356401c38ef124ed8eaed4c36bfdb72.gif)
![关于爬山教案汇总五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e356401c38ef124ed8eaed4c36bfdb7/ce356401c38ef124ed8eaed4c36bfdb73.gif)
![关于爬山教案汇总五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e356401c38ef124ed8eaed4c36bfdb7/ce356401c38ef124ed8eaed4c36bfdb74.gif)
![关于爬山教案汇总五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e356401c38ef124ed8eaed4c36bfdb7/ce356401c38ef124ed8eaed4c36bfdb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关于爬山教案汇总五篇
爬山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同学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育一丝不苟地仔细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2、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句,练习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
【教学重点】
1、从本文的切身感受中体会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2、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检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预习状况
1、这篇课文的是谁?从课文中能看出来吗?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在上一组,我们学习了阅读要有肯定的速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比较长,同学们用五分钟时间,把课文很快地看一遍,想一想,怎样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再现再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
2、同学按要求自学。
3、争论沟通:
⑴争论:
课文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
⑵沟通:
你画出了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仔细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
2、同学按要求自学。
3、争论:
课文中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
五、布置作业
看看这一课的生字,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开火车读课文第一部分,每个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读得精确、流利。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是怎样修改作文的。
二、学习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文的
1、谈话,激发爱好:
在课文中,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改肖复兴的作文的,我们看了已经很受启发。
2、小结修改作文的几点方法。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一丝不苟、受益不浅、隔岸观火、身临其境。
2、用受益匪浅身临其境造句。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听写词语:
一丝不苟、受益不浅、隔岸观火、身临其境。
2、指名读用受益匪浅造的句子,读后适当评议。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开火车朗读第二部分,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出示词语,让同学读一读,再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词语的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⑴我似乎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⑵在我的眼前,那片绿绿总是那么绿着。
三、简约小结,深化认识
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成了比较的名的作家,写了很多好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离1963年有30年了,还写得那么详细形象,就像刚刚发生的一样,这说明这件事情给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末一个自然段
五、学习巩固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
爬山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段落的自主感悟和性格解读,了解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立场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通过比较诵读,感受课文通过爬山虎的描写所反映的不同的心情,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链接的文学之路,品尝重点句子和课题的深刻内涵,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恩与怀念之情。
4、补充阅读,初步学习读懂借景抒情的段落。
【教学理念】
同学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性格化行为。在阅读对话活动中,提供须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同学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从而充分激发同学的阅读爱好,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获得语言的进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诵读,初读课文
1、四十多年前,闻名作家叶圣陶曾在《爬山虎的脚》中描写过自家院落里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本册课文第6课),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大家背诵几句。
2、揭题,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些什么。
3、沟通初读感受,梳理课文中的人与事。
二、多层解读,深悟课文
叶老帮我修改作文以及那天下午的谈话,使我对叶老的做事与为人有了一些了解。
1、自主读悟,表层解读:
默读课文,联系课文中语句详细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他跟我的谈话,让我()。
(引导同学联系文中几处详细描写读懂仔细、平和、质朴等。)
2、资料援助,性格解读:
一个中学生,习作得到了大作家的修改,并受邀到作家家做客,请你也像一样从这修改中、交谈中去感受一番,你从中有什么感受与收获。
出示文后补充的资料袋材料──被修改的作文稿子,补充阅读原文中对谈话内容的记叙。
(附: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果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果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肯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次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肯定要搞清晰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晰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3、难点感悟,诗意解读:
⑴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他的批改却如春风拂面;我受邀做客,他的话语把我小小的心溶化了。看着这两个词语,让你想起了哪些诗句,哪些景象?
(沟通点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看着这样的修改,仅仅是脸上的感觉吗?冬天的冰溶化后,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变成淙淙的春水。那么,我小小的心溶化了,让你想到了什么?)
⑵指导有感情朗读,引读课文中径直抒发感受的.句子。
4、比较阅读,写法解读:
课文在第二件事的记叙中两次描写了院中那一墙爬山虎,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
⑴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去掉这些描写是否通顺?有何不同?
⑵联系两次看到爬山虎时的心情,想想两次对爬山虎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⑶借景抒情,那一片绿里跳跃着、闪耀着他的那份兴奋,那份激昂,一份沉甸甸的收获,一种难以表达的向往。让我们上心去体会,去诵读。
(师生合作,有感情配乐诵读。)
三、悟读课题,升华情感
1、补充阅读,感受非凡:
叶老的批改,如春风拂面,叶老的话语,把我小小的心溶化了,心里充斥无限的向往与期盼。那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让我们看看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你对这意义非凡是否有更多的理解。(附: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日子的回忆》、《纸的生命》、《父亲自记》、《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等。曾获全国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憧憬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查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学校课本。)
2、深情回忆,诵读课题:
⑴课文结尾写道,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总是那么绿着?是仅仅在眼前吗?
⑵1988年,闻名作家叶圣陶逝世。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回忆发生于30年前少年时代的故事。同学们,在肖复兴心里,忘不了的是什么?
(联系全文抒发情感。)
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
⑶师恩难忘这是全部同学的心声。多年过去了,肖复兴没有忘却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导,没有忘却叶老曾经写过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一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恩,浓缩成一份永久抹不去的回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带着感情读课题)。
四、读物推举,课外拓展
同学们,有很多作家都写过感恩、怀念老师的作品,闻名诗人舒婷也用相像的命题描写发生在中学时代的故事,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这里呈现的只是文章的结尾,假如有爱好,就请同学们课外去阅读这一篇《在那颗星子下》。
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末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我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
爬山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技能目标:学习观测和表达的方法,培育同学留心观测四周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3、情感目标:激发同学观测的爱好,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具预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
观赏课件。问:你知道在这一大片叶子里面藏着什么?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一〕研读第3自然段
1、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呢?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脚的句子。
2、同学汇报。出示句子。
3、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直观理解叶柄。
4、请你选择恰当的颜色笔,边默读这三句话,边画出爬山虎的脚〔一生板画,其余的在座位上画〕。
5、评议图画。
6、出示影片,让同学配音。
7、小结。
〔二〕研讨第4自然段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书,找出能径直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2、同学汇报:爬山虎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质疑:“这样”到底是怎样?
3、出示句子,用“5”画出动词。
4、谁来当爬山虎演一演?四人小组争论,推举一名代表表演。评议。
5、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爬山虎吗?
6、抓住动作词读好这两句。个别读。齐读。
7、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向上爬。“一脚一脚”能换成别的词吗?看课件,争论,小组汇报。
8、这段中,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9、齐读。
〔三〕研读第5自然段
1、看课件,读课文,用“假如……就……”说说你的发觉。
2、男女生分角色读。
三、总结课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在观测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作业
认真观测一种你喜爱的植物,以《我发觉______的奥秘》写片断。
板书设计: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脚枝状`细丝
嫩红
爬山虎的脚
触着墙——触巴拉贴〔坚固〕
爬
没触着墙——〔萎了〕
爬山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班级语文上册第第二单元第六课,语文书第25-27页。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2、学习的观测方法,培育留心四周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的观测方法和表达方法。
难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预备:
交互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爱猜谜语吗,那我们就来猜两个谜语吧!
出示课件
师:这两种植物要想生长的好都需要搭架,而有一种和它们相类似的软藤植物不需搭架,无论是在岩石上或墙上都能生长的很好,不信我们去看一看。
师:谁来说说看了图片你有什感受?
茂密的秘诀就在“脚”
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认识爬山虎的“脚”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谁知道段落介绍的是爬山虎的脚?
指名读,评议读的状况
三、分段学习
〔一〕学习第3自然段
师: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第三自然段〔位置外形颜色〕
同学自由回答
师:把脚的位置、外形、颜色描写的如此生动形象,想一想他靠的是什么?
归纳:观测细致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地爬上去的呢?认真默读第4自然段,找一找运用非常贴切的动词。
同学自由读文,进行勾画,老师巡察。
同学汇报、沟通
师:也将就是说,细丝原来是直的,后来由于触着墙后用力变弯,弯曲后有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的更紧。多么奇妙的植物,多么细心的叶圣陶!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夸爬山虎、叶圣陶〕
〔三〕学习第5自然段
师:假如爬山虎的脚没有触着墙,会有什么状况发生?触着墙的呢?
师:要是……休想……说明白什么?
风能吹下它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
可见爬山虎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
四、拓展、升华
1、师:现在你对爬山虎或它的脚有了什么新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读第3、4、5自然段。
2、师:让我们再一次体味文学大家用词的精确。
选词填空〔一〕〔二〕
3、作业:像叶圣陶爷爷一样观测一种植物,并把你的观测结果写下来。
五、板书
爬山虎的脚叶圣陶
观测细致、连续
爬山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留意、匀称、重叠、孔隙、叶柄、触角、痕迹、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顺次。
3.学习细心观测的方法,培育留心四周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词句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是怎样用精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沟通图片、认识爬山虎
1.组织同学沟通观看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爬山虎的图片,指导同学观测画面上爬山虎的样子,并说一说是按什么顺次观测的。
2.鼓舞同学介绍爬山虎,并说一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朗读课文、认字解词
1.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
2.沟通学习成果,指名读幻灯片上的字词。
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默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争论解决部分疑问,再梳理问题。
〔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它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
〔2〕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几部分内容?
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脚的样子。
1.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外形、颜色的词语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样子。
2.依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看看谁画得最正确。
3.同桌相互看看画得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
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齐读第4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引导同学把课文背诵下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积累。
课后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观测学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观测爬山虎并作记录,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观测记录。
1.读记录并说一说和的观测有何相同和不同。
2.对比的描写,集体评议大家的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生个人学习总结
- 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隐私保护方案
- 现代办公环境下的教育技术应用分析
- 地理-河南省金太阳2025年2月高三年级2月份联考试题和答案
- 销售业务员工作总结和计划
- 社区文化活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 文化传播合作协议书范本
- 广州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导视系统设计合同范本
- 桉树林木砍伐承包合同范本
- 山西省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名单目录
- 排污口要求规范化整治施工设计
- 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平台研究报告
- DBJ∕T45-093-2019 混凝土超高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 苏州地图高清矢量可填充编辑PPT模板(精美)
- 田字格(绿色标准)
- 氧化铝生产工艺教学(拜耳法)PPT课件
-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
- 八字调候用神表
- 停车场巡视记录表
-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