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默读全文,全班讨论,筛选文章主要信息,准确理解文章核心术语。2.创设情境,小组探究,深入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并根据个人体验总结相应的阅读方法。3.拓展阅读《物候在农时预报中的运用》等文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完成相应练习。【教学重难点】创设情境,小组探究,深入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并根据个人体验总结相应的阅读方法。【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初识“物候”导语:同学们,我们课前已经对《大自然的语言》进行了预习,那么大自然真的会说话吗?大自然说的话在这篇文章中叫什么?(物候)二、筛选信息,初步理解“物候”相关知识问题、任务:默读全文,全班讨论,你了解到哪些关于“物候”的知识?要求: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并进行概括。明确: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物候研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注意引导学生明确事例为说明结论服务的特点)设计意图:为贯彻“以生为本,自主学习”的理念,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筛选一篇文章的主要信息。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提高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三、准确理解主要术语问题、任务:1.画出课文中对“物候”“物候学”概念的说明。课文中对这些概念的说明是科学解释还是通俗说明?(通俗说明)2.学生尝试把通俗说明改为更准确的科学解释。3.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找出相关科学解释。4.比较课文中通俗说明、学生个人的解释、工具书中的科学解释的异同。四、创设情境,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问题、任务:同学们,通过刚刚的探究学习,老师相信大家已经能够基本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了,如果现在班级准备举办一场“物候知识科普展”,你能做些什么呢?1.小组合作,分工准备,上台展示。第一组: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完成200字左右的“物候”知识简介,要求包括“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等内容,语言要简洁、概括。第二组:绘制简图(如经纬图),分析课文第5~10段中的例子,具体解析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三组:根据文章内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提前打印下发),并对影响物候因素的条件进行补充。问题如下:(1)《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2)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后,有位同学把这一物候知识告诉了远在澳大利亚的表妹,可她来信嘲笑他机械学习知识,说他们那儿的桃花并不是越往北开得越迟。这是什么原因呢?(纬度因素要考虑是否在同一半球)第四组:根据文章内容和生活经验总结研究物候现象的现实意义,并配以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设计意图:创设具体情境,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2.根据自己完成的任务,总结归纳理解说明文内容的有效方法。要求:我们组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我们的做法是____________,从中我们总结出在说明文阅读中,为了深入了解文章内容,需要____________。设计意图: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从自身出发,总结、归纳出最适合自己的加深理解课文的策略,由体验上升到学法的掌握。五、拓展迁移,巩固阅读策略(作业设计)问题、任务:运用总结出的说明文阅读方法,拓展阅读《物候在农时预报中的应用》《动物也在全球化》《巴山为何多夜雨》等文章。要求:选择一篇文章,就其说明的主要内容,运用自己在这堂课学会的且喜欢的方法设计学案,进行阅读和深入理解。设计意图:运用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理解策略再阅读一些课外说明文,进行知识的迁移。
教学案例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科普文的特点,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并能对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做出简要解释。2.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能力。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语言不仅准确严谨,还能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过程与方法:1.激趣导入法,由解题引出物候与物候学。2.课文解读与生活情境相结合。3.话题由“面”到“块”再到“点”,逐层深入引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透过本文的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1.概括课文要点,理清说明顺序:学生能够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要点,体会“说明事物要有条理,有主次,有详略”的特点。2.体会语言特点: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例如第1段描述四季景象的语言,体会“说明事物的语言不仅要注意准确、科学,还要力求做到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学难点】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感受说明文语言的逻辑性。2.品味鉴赏第1段的语言,感受说明文语言的优美。【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课文、设计问题与追问、讲解与练习等方式,按从“面”到“块”、从“块”到“点”的逻辑顺序逐层深入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感受语言特色。【教学过程】一、解题组织学生初次朗读课文,并思考: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它的另一种说法是什么?明确: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解题: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把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设计意图:了解题目《大自然的语言》与“物候”的关系,自然引出文章主体——物候及物候学,提高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及说明顺序引导学生二次走进文本,从“面”到“块”,理清全文及某一部分的说明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说明对象的特点讲得有条有理、有主有次的。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作者又是如何进行说明的?明确: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2.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说明了什么内容?(明确)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好处。追问一: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好处?明确:能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能够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追问二: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明确: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追问三:研究物候学有什么好处?明确: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设计意图:把握文本资料,引导学生搜索、筛选相关信息并提取、概括文章要点,提高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追问四:这四部分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明确:第一部分描述现象,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做出解释,话题转到农业上,与文章结尾构成了照应。第三部分推究原因,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四部分阐明好处,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第一部分照应。全文条理分明,主要按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物候学,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追问五: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顺序?明确: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理。纬度、经度、高下差异,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条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疑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追问六:研究物候学的五个好处又能否颠倒顺序?明确:不能。“首先”“此外”“还”“也”“为了……也”五层意思,有重有轻,有主有次。小结:无论是全篇、某部分之间,还是某一段落内部之间,本文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都十分讲究,说明极富条理性,我们感受到的是全文极具章法的美、结构的美。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全文思路,了解全文及某一部分的说明顺序,提高学生筛选、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三、了解物候知识,灵活运用引导学生第三次走进文本,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并能对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做出简要解释。1.解释产生以下现象的原因。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郭沫若《玉兰和红杏》2.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在我国各地先后不一。这在唐、宋诗人的吟咏中,早已有记载。根据本课知识说一说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1)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唐]杜甫《梅雨》(2)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宋]苏轼《舶棹风》3.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诗歌的理解。(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2)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唐]白居易《种荔枝》提示:当时白居易在四川忠州,时任忠州太守。此刻四川有荔枝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引竺可桢的观点:唐代气候温暖,四川可产荔枝,之后气候变冷,四川荔枝绝迹。——《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研究》4.小时候的冬天,我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在湖南老家放牛(我们那儿属于江南丘陵地区)。天气很冷,太阳出来后,我们把牛赶向了山腰。那些牛儿呢,似乎有灵性,不约而同地撒欢儿往山腰去了……你能帮我解释一下吗?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物候知识并简单运用,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四、品味并鉴赏说明文的语言引导学生第四次走进文本,由“面”“块”聚焦于某一“点”,深入品读第1段,品析语言。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并品味鉴赏,谈谈这一段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作用、表达效果。明确:课文第1段用文学的语言,叙述大自然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与花果生长、虫鸟出没,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展现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大地”“从沉睡中苏醒”是运用了拟人手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具体描述大地“苏醒”时的样貌,给读者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燕子是“翩然归来”,轻捷、洒脱、活泼伶俐的小燕子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读者眼前。一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由春自然转入夏。而秋的标志是“果实成熟”,是“叶子渐渐变黄”。作者用“渐渐”描述叶子变黄的过程,用“簌簌”描述风吹落叶的声音,写出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有声有色,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此外,“北雁南飞”“田间草际的昆虫”“销声匿迹”“衰草连天”等,写出冬天即将到来时的萧索、清冷。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又是运用了拟人手法。“载”是充满的意思,恰当地描述了风雪交加、旅途的艰难,可谓一词写尽整个冬景。最后,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八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四季更替状况,点明四季变化循环往复的自然现象是带有规律性的,既以多姿多彩的画面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以生花妙笔设置悬念,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有力的铺垫。小结:作者在写四季时,既抓住了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每日一练试卷A卷含答案
- 四川省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集锦
- 2024建筑施工协议代理业务规范稿
- 2024投标专用协议样本解析
- 基于网络空间安全的个人信息保护研究
- 2024年复婚二次离婚协议规范样本
- 2024专业红娘服务会员协议
- 2024年度高品质防盗门供应协议范例
- 消防安全-情系你我他
- 短视频的拍摄与剪辑
- 产品设计-浅谈智能蓝牙音响的外观创新设计
- 江苏省南京江宁联合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 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
- 医疗机构安全检查表
- 第六章-巷道支护01
- 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及国标行标清单
- 监理规划、监理细则审批表
- 香菇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策划实施方案
- 施工现场材料使用明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