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页
绪论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页
了解方剂与方剂学概念明确方剂学性质了解方剂学任务和学习方法本章要点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页何为方剂?方:①药、医方、药方、处方
《隋书·经籍志》
“医方者,所以除疾病,保性命之术也”②矩也——要求、规则剂:通“齐”,调配、调和方剂是简单药品堆砌?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页
方剂概念:
辨证审因确立治法选药、定量、配伍组方标准方剂剂型、使用方法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页方剂学
研究和说明治法与方剂理论及其临床应用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主要基础学科之一。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6页方剂学性质
桥梁与纽带
联络中医基础和临床承上启下
沟通医学与药学新药起源与研究热点
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7页学习任务两个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两个能力(分析方剂和利用方剂能力)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8页方剂学课程特点综合性强与临床联络更为亲密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9页学习方法三重三多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0页重基础、重思索、重自学多测验、多讨论、多提问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1页总论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2页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3页方剂起源与发展“源远流长”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4页
1.起源:“药食同源”
2.代表著作:《五十二病方》现存医籍中,最古老方书
“神农尝百草”
“伊尹创制汤液”一、先秦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5页二、两汉——奠定了理论基础1.《黄帝内经》(1)最早提出君、臣、使概念:《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2)最早提出方剂分类《素问·至真要大论》:大、小、缓、急、奇、偶、重(3)最早记载了十三首较为完整方剂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6页2.《伤寒杂病论》
《伤》113方,《金》245方(共323首)最早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方书
为方剂学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方书之祖”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7页三、魏晋南北朝
——略于理论重视实用,用药简捷1.《肘后备急方》晋,葛洪
——“简、便、廉、效”2.《刘涓子鬼遗方》
——第一部外科专科方书3.《小品方》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8页四、隋唐时期
——出现大型方书《备急千金要方》5300首《千金翼方》余首2.《外台秘要》王焘6000余首
“乞力伽丸”1.《千金方》唐,孙思邈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19页
1、《太平圣惠方》北宋收方16834首是由国家颁布第一部方典
《圣济总录》
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编制成药药典五、宋(金)元时期
——方剂学全方面发展
宋代医学之大成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0页五、宋(金)元时期
——方剂学全方面发展
4、《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第一部儿科专著5、《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第一部妇科专著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1页6.《伤寒明理论·药方论》金•成无己首次以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和方药配伍关系
——开了方论先河
7.张元素——开医学争鸣之先声
①提倡制用新方。“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用不相能也。”②突破“麻桂”创制“九味羌活汤”五、宋(金)元时期
——方剂学全方面发展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2页五、宋(金)元时期
——方剂学全方面发展8、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
张从正——攻下派李东垣——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3页1.明代——本草与方剂学共荣①《本草纲目》——本草后附大量方剂(《本草拾遗》唐•陈藏器——开先河)
②、《普济方》(61739首)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大一部方书,标志着古代方书文件整理高峰。六、明清时期——日渐成熟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4页3、《医方考》(700首)明,吴昆是历史上较全方面详析方剂理论专著
——第一部方论专著六、明清时期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5页2、清代特点:①方论专著涌现
②由博返约——规范化,适合教学六、明清时期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6页方论专著涌现,使方剂学发展日趋成熟罗美《古今名医方论》
汪昂《医方集解》
创方剂学综合分类方法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
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吴仪洛《成方切用》
费伯雄《医方论》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7页《温病条辨》清,吴瑭
阐述了温热病三焦辨证理论,详析了清热养阴等治疗方法,创制了一类独具特色治疗温病方剂。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8页《汤头歌诀》清,汪昂选录常见方剂300余首,编成七言歌诀200余首,流传较广《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医学心悟》清,程钟龄明确提出“八法”概念,并对八类处方规律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创制了“以法统方”之先河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29页九、近当代①大量古代方书校刊出版②方剂工具书大量涌现——《中药方剂大辞典》③教材不停更新④试验方剂学雏形出现⑤中药新药研究和生产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0页书名成书年代作者载方历史意义五十二病方早于《黄帝内经》-283现存最早方书黄帝内经战国时期-13最早中医经典,包含治则治法、组方原理、组方体例等理论,为方剂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伤寒论东汉,约B.C.205张仲景113314最早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方书之祖金匮要略262千金要方唐A.D.652孙思邈5000余唐以前方剂之总结千金翼方唐A.D.682约2900外台秘要唐A.D.752王焘6000余保留了《深师》《集验》《小品方》等内容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1页书名成书年代作者载方历史意义太平圣惠方宋,公元992医官院,王怀隐等16834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组织编写方书圣济总录宋,11赵佶近0堪称宋代方书之大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公元1252年788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制成药药典伤寒明理论·药方论金,公元1156年成无己20开方论之先河(第一次以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普济方明,公元14朱橚61739现存古医籍载方最多方书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2页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3页1.概念: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得治疗标准。
2.特点:
①多层次
②多体系
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4页第二节方剂与治法关系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5页思索题先有方,还是先有法?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6页方剂与治法关系:1.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指导标准2.方剂是表达和完成治法主要伎俩依法组方依法遣方依法类方依法释方“方即是法”
“方从法出”、“依法统方”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7页例:恶寒发烧,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风寒表实证治则-“其在表者,汗而发之”“寒者热之”治法-辛温解表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用)
处方--麻黄汤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8页第二节常见治法程钟龄·《医学心悟》:“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39页
从八纲中寒热病性推导出八法之思绪寒—温热—清单一治法虚—补八法实—泻汗吐消和法下(复合治法)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0页“八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补法消法温法清法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1页
第二章方剂分类
一、七方说二、病证分类法三、祖方(主方)分类法四、功用(治法)分类法五、综合分类法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2页1、七方说
《素·至》:“大、小、缓、急、奇、偶、重”(中)
迄今为止,未见“七方”分类方书,可见,它仅是一个组方理论。七方实质上是以病情轻重、病位上下、病势缓急、病邪微甚、药性缓急、药味奇偶以及病人体质强弱为方剂分类依据.
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3页2、按病证分类
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后有《伤寒杂病论》《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普济方》《张氏医通》《医方考》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4页3、按主方分类为明代·施沛《祖剂》首创。归纳病机、治法共性类方研究有很好作用
这种以方剂组成药品为主要依据分类,往往忽略了方剂始见之先后例:二陈汤为祖方,《局方》(宋)温胆汤为附方,《千金》(唐)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5页
①始于“十剂”唐·陈藏器《本草拾遗·条例》提出
“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后世有发展为
“十二剂”——《本草衍义》
“
二十四剂”——《医家全书》②宋·赵佶《圣济经》
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
③张景岳“八阵”④明•程钟龄《医学心悟》“八法”4、按治法(功用)分类
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6页5、综合分类法首见于汪昂《医方集解》,既按治法分类,又按病证、病因分类,并兼顾专科特点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救急等22类。《成方切用》《成方便读》
本教材参考汪氏分类方法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7页
第一节方剂配伍目
第四章方剂组成与改变“增效减毒”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8页
配伍作用:
1·增强药力
2·产生协同作用
3·控制多功效单味中药发挥方向
4·扩充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5·控制药品毒副作用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49页第二节方剂基础组织形式《素·至》:“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组方基础结构,即“君、臣、佐、使”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0页君药:在方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药品。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1页君药:(1)治疗主病或主证;(2)统帅(支配)其它药品。桂枝:麻黄汤---解表苓桂术甘汤-中焦,温阳化气五苓散---下焦
桃核承气汤-温经活血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2页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药品。如麻黄汤中桂枝对麻黄作用麻黄:开腠理,发汗--邪气去,正气未和桂枝:解肌,发汗--邪气去,营卫和(2)治疗兼症:如大青龙汤中石膏(外感风寒兼内热)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3页佐药:1.佐助药2.佐制药3.反佐药①加强君臣药治疗作用如桂枝汤中姜枣②直接治疗次要兼证如九味羌活汤中黄芩、地黄减轻或消除君臣药毒、烈之性
如生姜--半夏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味相反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药品。如阴盛阳脱证,治以白通加猪胆汁汤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4页使药:引经药和调和药1.引经药引导它药达于病所2.调和药含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药品。如柴胡入肝经,治疗肝经疾病时,能够其为使甘草-协调药性、延缓药力、保护胃气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5页麻黄汤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之主方病因:外感风寒病机:风寒束表(主)肺气失宣(次)主证:恶寒发烧,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则: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用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6页方解:君:麻黄15--发汗散风寒,宣肺平喘臣:桂枝10--发汗解表,以助君药表散之力调和营卫佐:杏仁10--味苦降利肺气,以助君药平喘散风寒,以助君臣解表使:炙甘草5--调和诸药使麻桂发汗不过,兼有佐制之义和胃气,使发汗不伤正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7页第三节方剂改变形式一、药味增减改变三、剂型更换改变二、药量增减改变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8页一、药味增减改变1.君药加减改变,必定造成原方主治、功用改变例:①增入君药桂枝汤---桂枝为君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加葛根-葛根为君外感风寒表虚,项背几几②减去君药麻杏甘石汤--麻、石共为君风热壅肺之喘证三拗汤----麻黄为君风寒伤肺之感冒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59页一、药味增减改变2.臣药加减改变:配伍关系发生改变,从而造成原主治证及功效某种程度改变。例:①减去臣药麻黄汤--桂枝为臣,外感风寒表实证三拗汤--去桂枝,外感风寒伤肺,鼻塞声重
②增入臣药麻黄汤---桂枝为臣,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加术汤-桂枝、白术均为臣,外感风寒湿之痹证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60页一、药味增减改变3.佐药加减改变:不改变原方主治证与功效主要方面
例:理中丸:主治中焦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等①加入佐药:悸者,加茯苓二两,主治水气,水饮凌心②减去佐药,亦加佐药:吐多者,去白术,加生姜以止呕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61页二.药量增减改变(1)药量改变,并没有引发君臣配伍关系改变,故主治证与功用基础不变或仅有某种程度改变。方剂组成药品主治症状证候生附子(君)干姜(臣)炙甘草(佐使)四逆汤一枚一两五钱二两下利清谷,呕吐,恶寒,四肢厥逆,身体疼痛,脉微细或沉迟细弱为阳虚阴盛,故以姜附回阳救逆通脉四逆汤一枚(大者)三两二两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为阴盛格阳于外,故加重姜附用量以回阳至阴,通脉救逆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62页二.药量增减改变(2)因为药量改变,引发君臣配伍关系改变,故主治证与功用亦随之而变。方剂药品、用量与配伍功用主治病证君臣佐使小承气汤大黄四两枳实三枚厚朴二两(大黄直入阳明不用使药)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潮热谵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苔黄,脉数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枳实五枚大黄四两行气通便气滞腹满胀痛,大便不通,身无热。脉弦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63页三.剂型更换改变:此种改变,是指组成药品及其用量、配伍关系不变,而只是依据病情需要更换剂型,从而改变其治疗作用。
方剂名称药品、用量与配伍主治病证备注君臣佐使理中丸干姜人参白术甘草各三两中焦虚寒,脘腹疼痛,自利不渴,病后喜唾丸者缓也,证轻而偏中焦人参汤上焦阳虚之胸痹证,心胸痞闷,气从胁下上逆抢心汤者荡也,证重而偏上焦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64页这三种改变往往是合并使用,不可拘泥其一方剂名称药品、用量与配伍主治病证备注君臣佐使麻黄汤麻三量桂二两杏仁七十个甘草一两外感风寒表实证发汗散寒,宣肺平喘(以发汗解表为主)麻杏甘石汤麻四、石八五十二两风热壅肺之喘证辛凉宣泄,清热平喘(以清泄肺热为主)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65页本章关键点掌握方剂组成标准掌握组方基础结构及其涵义掌握方剂组成改变常见形式方剂学专题知识培训第66页第五章剂型一、汤剂“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汤剂特点:制作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植物保护综合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忻州一中等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
- 天津音乐学院《形势与政策(4)》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菏泽巨野县2024-2025学年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机器学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第一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适应性月考(六)英语试题含答案
-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省涟源一中2025年高考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德阳市德阳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第二次调研(3月二模)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信阳学院《氢能与新型能源动力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三年级下册数学计算去括号练习400道及答案
- 2024年四川蓬安相如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整书阅读 课件
- 保安员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YY/T 0489-2023一次性使用无菌引流导管及辅助器械
- 中医药适宜技术颈椎病课件
- 幼小衔接视野下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及养成策略研究
- 中职电子商务班级建设方案
- 2024年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小儿常见病的预防和护理
- 《教育学》课件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