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津重点中学高考语文质检试卷(4月份)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天津重点中学高考语文质检试卷(4月份)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天津重点中学高考语文质检试卷(4月份)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天津重点中学高考语文质检试卷(4月份)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天津重点中学高考语文质检试卷(4月份)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年天津重点中学高考语文质检试卷(4月份)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膝之所踦(yǐ)

砉然向然(xū)

若不阙秦(què)

B.鲰生说我(zōu)

莫不中音(zhōng)

人方为刀俎(zǔ)

C.按剑而跽(qì)

切中肯綮(qìng)

切而啖之(dàn)

D.新发于硎(xíng)

怵然为戒(chù)

目眦尽裂(zì)2.下列各组词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

盗跖

自矜功伐

B.前合后偃

嫁奁

庖丁解牛

C.变徽之声

汗涔涔

目无全牛

D.踌躇满志

罪愆

游刃有余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鼓励不是不切实际的,而是从精神上()。一言以蔽之,鼓励是一种精神上的援助。鼓励的力量,在受鼓励者处于困境时最易显现,一番鼓励使某个人从挫折中振奋,坚定地走向既定目标,并最终取得成功,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越王勾践兵败之后,被吴军围困于会稽山,他望着身边仅存的五千余名,不禁灰心绝望。大臣文种闻言,对他说;“商汤王曾被拘留于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于羑里,齐桓公曾经逃奔吕国,最后他们都能成王称霸,陛下何必如此灰心!”文种一番话使勾践振作起来,卧薪尝胆,发奋困强,最终灭了吴国。倘若当时文种等人都跟着他,勾践说不定会拔剑自刎,而越国恐怕也要随之灭亡。鼓励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而鼓励者的付出却是微小的,或许只是寥寥数语,或许只是几行文字。人在处于困境之时,对于一丁点精神上或是物质上的援助,记忆都是无比深刻的。不仅鼓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而且当亲友或熟人遇到困难时,请我们切勿吝啬自己的言辞。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怂恿不胜枚举散兵游勇长嘘短叹B.怂恿数不胜数残兵败将唉声叹气C.教唆不胜枚举残兵败将长嘘短叹D.教唆数不胜数散兵游勇唉声叹气4.下列填入文中首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给进取者以自信,给犹豫者以果敢,给彷徨者以决心,给灰心者以希望

B.将自信给予进取者,将果敢给予犹豫者,将决心给予彷徨者,将希望给予灰心者

C.将希望给予进取者,将决心给予犹豫者,将果敢给予彷徨者,将自信给予灰心者

D.给进取者以希望,给犹豫者以决心,给彷徨者以果敢,给灰心者以自信5.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虽然鼓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但是当亲友或熟人通到困难时,请我们切勿不要吝啬自己的言辞。

B.既然鼓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那么当亲友或熟人遇到困难时,请我们切勿不要吝啬自己的言辞。

C.虽然鼓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但是当亲友或熟人遇到困难时,请我们切勿吝啬自己的言辞。

D.既然鼓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那么当亲友或熟人遇到困难时,请我们切勿吝啬自己的言辞。6.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B.《鸿门宴》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C.元曲四大家及其作品分别为: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梧桐雨》。

D.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湖北潜江人。被称为“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中国的莎士比亚”。1933年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当时戏剧界。1935年发表《日出》,继而又发表了《原野》(1937)他的三部曲,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7.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A.夫晋,何厌之有 B.百姓之不见保

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8.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②技经肯綮之未尝③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④夫晋,何厌之有⑤是寡人之过也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吾得兄事之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①⑥/②④⑧/③⑤/⑦ B.①⑥/②/④⑧/③/⑤/⑦

C.①⑥/②④⑧/③/⑤/⑦ D.①⑥/②/④⑧/③⑤/⑦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提刀而立

劳苦而功高如此

B.其若是,孰能御之

吾其还也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以吾一日长乎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节选自《季氏将伐颛臾》)(二)(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三)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往焉,雉兔者(这里指猎人)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邻,郊外有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相夫子,远人不服相:辅佐B.养生丧死无憾丧:为……办丧事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强取D.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诸:兼词,之乎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A.后世必为子孙忧吾属今为之虏矣B.不患寡而患不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以其无礼于晋D.申之以孝悌之义加之以师旅1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合理的一项是______

A.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B.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C.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D.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13.下列对上述选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孔子与孟子都主张“仁政”,但在治国之道上有所不同。孔子主张以“礼”“德”来安定国家;孟子主张要通过使百姓安居殷富、民风淳朴、长幼有序来安定社会。

B.材料(二)从正面论述“仁政”的措施和好处,并巧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批驳“人死罪岁”的观点,自然得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的结论。

C.材料(二)中,孟子的论述多次运用比喻论证,说理生动深刻,在明确安民具体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D.孟子通过把文王的猎场与民共享和齐宣王的猎场几同于杀人的陷阱进行对比,突出了齐宣王的残暴不仁,讽谏齐宣王施行仁政。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②。【注】①此诗作于太和知县任上,快阁在太和县东澄江边上。②传说阮籍作“青白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③与白鸥盟:语出《列子黄帝》,后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15.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首联自称“痴儿”,称处理公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对待政务是敷衍之态,已厌烦至极。

B.颈联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即为友人远离,自己已无弹琴的雅致。

C.只因美酒,诗人才“青眼”相看,一个“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烘托出来了。

D.尾联既照应了登快阁所见美景,又写出了作者归隐的希冀,表达了对人生忘机的超然洒脱。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7.古诗文默写。(1)千乘之国,______,加之以师旅,______。(2)如其礼乐,______。(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乾坤日夜浮。

(5)______,背西风,酒旗斜矗。

(6)______,但寒烟衰草凝绿。

(7)念往昔,______,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8)______,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身段的绝响

肖复兴①过去真正的老戏迷,看京戏讲究的,一是听唱腔。据说当年陈德霖在《祭江》里一句唱,“清风一扫未亡人”,就能唱十多分钟,录制唱片要占一面。听的就是这迂回曲折的味儿,如今谁还有这样的耐心?再一便是看身段,袅袅婷婷的身段,将京戏带进一个新的境界。可以说,这两条,各挑起京戏的半边天。

②舞台剧与影视不同。无法出现大特写,一般观众看不大清演员的面目表情,更不会如纸面的小说,可以铺陈大段的心理描写。这就要看我国古典舞台剧演员演出的魅力了。作为我这样的京戏外行,对于唱腔的妙处,难得其中三昧①。于是,身段便成为我戏曲入门的最佳、最直观的路径。

③读前辈学者吴小如的著作《看戏一得》,他谈到身段在京剧里的重要性,提到当年余叔岩教授孟小冬时说:“脊梁背上得有戏,转过身下场也得有戏。”这样的戏,靠的就是身段。吴先生还曾举俞振飞的冠生戏《太白醉写》为例,“他从不以正面亮相向着观众,一切优美的造型、俏皮的身段、佯狂的表情,无不借助于台上的侧身侧影,这就使得观众感到‘这一个’李白所体现的内涵真是太丰富了”。我理解,吴先生在这里说的“造型”“身段”和“表情”这三要素中,身段是最为重要的,造型与表情,也是需要靠身段来衬托,方可以相辅相成。

④我一直在琢磨,戏曲里的身段,和舞蹈中的身段,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在哪里?一在于舞蹈的身段可以尽是抽象,戏曲的身段大多和生活是密切相关联。二在于舞蹈尤其是舞剧常常有幕布背景,比如《天鹅湖》,在真切的背景衬托下,四只小天鹅翩翩起舞,我们看着一点儿不别扭,反而相得益彰。戏曲是无需背景的,如果有了真实的背景,京戏里那些曼妙无比的身段就没法看了,起码打了折扣。

⑤比如《文章会》,有意思就在于丫环的身段。其中丫环打樱桃的身段最为著名,当年荀慧生的丫环最出彩。舞台上只有一个板凳,别的什么也没有,全靠丫环在这板凳的方寸之间做功课。那身段不仅将一个天真可爱的丫环攀枝够树,边打樱桃边自己吃的劲头儿和风情都显示出来。同时更平添了舞台的气氛和情趣,让观众的想象和演员的身段一起参与到演出和创作之中。如果舞台上放上一棵真的樱桃树,即便还是这些身段,一定没有了味道,大煞了风景。

⑥我常常为今天戏曲舞台上增添那么多实景,甚至不惜声光电的高科技多维立体之景的画蛇添足而悲叹。京戏和所有古典戏曲的表演,讲究的是无中生有,方才让那些从生活中提炼出来,而后经过艺术磨炼出来的身段,一下子有了异样的光彩。那劲头儿,很像我们的中国画,一张白色的宣纸上,一点墨色晕染上去,立刻恣肆蔓延开来,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画面。

⑦当然,京戏里的身段,也不见得都是写实。《春闺梦》是程砚秋的一出新编戏,也是他的拿手戏,至今仍还有演出。新婚妻子经历了与丈夫的生离死别之后的春闺梦,那一段哀婉至极的身段梦魇般的摇曳,洁白如雪的水袖断魂似的曼舞,带有很大的写意性,却将无可言说的悲凉心情诉说得那样淋漓尽致,荡人心魄,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果加上真正的战场上的尸横遍野,鬼声啾啾,这一段程先生创造的著名身段,还会让我们那么的揪心揪肺吗?

⑧年轻时的梅兰芳,曾经为身段专门请来钱金福为其授技。当时在三庆班里,钱金福的身段表演方面有绝活儿,是当时唯一得到前辈身段真传的演员。旦角梅兰芳向他学了两出武小生的戏,一出是《镇潭州》(饰演杨再兴),一出是《三江口》(饰演周瑜),因为两出戏里的身段格外多,才会学出真功夫,过瘾,过硬。所以,在京戏演员中梅兰芳的身段最美,令人倾倒。

⑨没有机会看过梅先生的《宇宙锋》,看过梅葆玖的。赵高之女赵艳容装疯的身段,那样的丰富,那样的有层次,至今依然是梅兰芳的经典。赵艳容先是头发弄乱,后拍赵高的头,唤他儿子,然后,又翘起兰花指揪下赵高的胡子,高高吹向空中,最后边走边笑,边笑边拍起巴掌,大幅度的扭捏作态,甩动漂亮的水袖,走到赵高的身边叫他丈夫。这一系列的身段,曼妙无比,一气呵成,流动的河水一样,波光潋滟,不仅勾勒出赵艳容的心情与性格,同时也成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外部动作。这一段装疯的身段,让人物比生活中的装疯要美,要艺术化。难以想象,如果在影视中表演赵艳容真的披头散发的装疯,该是什么样子,起码没有梅兰芳这样的美了。

⑩可惜,我看的梅葆玖,年纪毕竟大了,想象当年梅兰芳年轻时演的赵艳容,该会是何等的动人和迷人。

⑪据说,年轻时的梅兰芳演了《宇宙锋》之后,别的流派的旦角,便不再唱这出戏了。《御碑亭》,也是这样的一出戏。我也曾经看过梅葆玖的《御碑亭》,想是无法和梅兰芳比的。只演了第一折,便没再出场,留下想象给我,也给舞台。

⑫美妙的身段和美妙的唱腔,如今渐成绝响。(2014年载于《文汇报》,有删改)(注)①三昧: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文章一开篇通过“听唱腔”与“看身段”进行鲜明的对比,说明戏曲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唱腔迂回曲折,现代人无耐心听戏。

B.第三自然段引用余叔岩的这句“脊梁背上得有戏,转过身下场也得有戏”,既强调了身段艺术在戏曲表演中至关重要,还强调了身段艺术要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C.“写实”与“写意”皆是身段艺术的特点。“写实”是指表演风格接近生活原态,强调表演的生活化。“写意”则是通过舍形取意的舞蹈动作,给人以审美想象,强调表演的抽象性。

D.从对《宇宙锋》等戏曲中身段表演的叙述与评价,可看出作者对身段艺术的痴迷与喜爱,对身段艺术渐成绝响的惋惜与慨叹。

E.文章以唱腔、身段“各挑起京戏的半边天”始,以唱腔、身段“渐成绝响”终,首尾呼应,文脉清晰,思路严谨,作者的情感态度也一目了然。19.有人认为第七自然段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20.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2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身段在戏曲表演艺术中的作用。22.下面选段中,作者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的方法。这三个人分别是谁?()

只见三个奶娘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选自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A.元春探春迎春 B.迎春探春惜春 C.元春迎春惜春 D.探春迎春惜春23.在《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簿册、判词,预示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其中有一首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首判词涉及到小说中哪位人物?暗示了她怎样的性格和命运?请根据原著内容简要分析。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你要问,世上有什么东西最宝贵?我要告诉你不是珍珠、玛瑙,也不是华丽的别墅,而是时间。请以“劝君惜取少年时”为题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上,注意卷面工整。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A.“若不阙秦”中的“阙”应读作“quē”。

B.“莫不中音”中的“中”应读作“zhòng”。

C.“按剑而跽”中的“跽”应读作“jì”。

D.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2.【答案】C【解析】C.“变徽之声”中的“徽”应写作“徵”。

故选:C。

本题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平时要多加积累,学会识别形似字、音近字,根据字形、意义来准确记忆和辨析,坚持向字典学习汉字,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据“义”记“形”:

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在一定的语境或词语中往往形成特定的语境氛围,需要意义相应的字“对号入座”。因此,明了字义是明辨字形正误的基础。如“脉搏”的“搏”字,常与“膊”字混淆。如果明确了“脉搏”是指血脉跳动,是动作场景,而“搏”具“搏动、跳动”的意思,正好可以和“脉搏”的词境相吻合,就会很轻松地记住“脉搏”的“搏”应是动作“搏”,而不是“胳膊”义的名词“膊”。

3~5.【答案】B、A、D【解析】(1)第一处,“怂恿”是指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教唆”,怂恿指使(别人做坏事)。结合“鼓励不是不切实际的……”可知,此处并非是让人做坏事,所以选用“怂恿”。

第二处,“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此处形容这样的例子很多,两个成语都可使用。

第三处,“散兵游勇”指失去统属的士兵,现也比喻没有加入到某项集体活动中而独自行动的人,强调“散”。“残兵败将”,残余的军队,失败的将领,形容战败的部队。结合“越王勾践兵败之后,被吴军围困于会稽山,他望着身边仅存的五千余名”可知,此处是形容战败,应使用“残兵败将”。

第四处,“长嘘短叹”,长声、短声不住地叹息不止。“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语境是假设文种等人跟着勾践叹气,应使用“唉声叹气”。

故选B。

(2)从句式表达来看,由前面“鼓励不是……,而是从精神上……”可知,所填写的句子依然是以“鼓励”为主语,阐释“鼓励”对不同人所起的作用,显然“给……”比“将……给……”更为顺畅;

从内容来看,选项列出四种人,“进取者”“犹豫者”“彷徨者”“灰心者”,不同的人,给以不同的东西,比如“犹豫者”的特点是“迟疑,不果断,难以下决定”,而“果敢”的意思是“勇敢有决断”,二者搭配合适;比如“灰心者”的特点是“意志消沉,对未来不抱希望”,显然与“希望”相搭;比如“彷徨者”的特点是“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显然与“决心”相搭;“进取者”的特点是“努力上进,力图有所作为”,自然与“自信”相搭。这就排除BCD三项。

故选A。

(3)“不仅鼓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而且当亲友或熟人遇到困难时,请我们切勿吝啬自己的言辞”,关联词使用不当,“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此处前后句之间不存在递进关系,“鼓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是“……请我们切勿吝啬自己的言辞”的前提,可以改为“既然……那么”,排除AC,这两项使用“虽然……但是”,这是表示转折关系,而这两句之间显然不是转折关系。

B.“切勿不要”双重否定不当,意思表达反了,“勿”就是“不要”的意思,“切勿不要吝啬自己的言辞”就变成要“吝啬自己的言辞”,意思表达反了。

故选D。

答案:

(1)B

(2)A

(3)D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衔接能力,涉及的是语言连贯的知识。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相关内容,结合语境选出填写正确的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修改,正确选择。

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

6.【答案】D【解析】A.《春秋》才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B.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

C.白朴的《梧桐雨》、郑光祖的《倩女离魂》。选项弄反了二者的关系。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掌握能力。作答的关键是勤于积累,强化记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现代文学常识与课本关系密切,考查的多是常出现在课文中的作者,因此重在平时积累。

7.【答案】C【解析】例句:状语后置句,应是“以其于晋无礼”,译文:因为他对晋国无礼。

A.宾语前置,应是“有何厌”,译文: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B.被动句,“见”表被动,译文:百姓不被保护。

C.状语后置,应是“王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无异”,译文:大王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

D.定语后置句,应是“蚓无利爪牙,强筋骨”,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辨别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作“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作“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分析句式应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

8.【答案】C【解析】①之,动词,往。句意:(王)问道:“要把牛牵到哪里去?”(侍从)回答说:拉它去祭钟。

②之,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句意:未曾碰触过筋脉交错的地方。

③之,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句意:我年轻的时候,尚且比不上别人。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句意:那晋国,怎么能满足呢?

⑤之,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修饰,译为“的”。句意:这是我的过错。

⑥之,动词,往。句意:项伯于是连夜赶往沛公的军营。

⑦之,代词,他。句意:我应该像对待兄长那样礼待他。

⑧之,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句意:不懂得句读,不能解释疑惑。

故选:C。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的能力。熟知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常见的文言文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文言文的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9.【答案】D【解析】A.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并列关系,

B.语气词,表假设/语气词,表婉商。

C.助词,取独/动词,到。

D.都是连词,因为。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任何一个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虚词的具体义项。

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10~14.【答案】C、D、B、C、【解析】(3)C.译文: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夺”,在这里解释为“耽误”。

故选:C。

(2)A.第一个“为”,动词,成为;第二个“为”,介词,表被动,被。

B.第一个“而”,连词,表并列,不译;第二个“而”,连词,表递进,而且。

C.第一个“于”,介词,表比较,比;第二个“于”,介词,对。

D.两个“以”都是介词“把”的意思。

故选:D。

(3)“臣弑其君可乎”是齐宣王说的话,疑问句,独立存在,中间不断开;“曰”后跟的是直接引语,表示后面的话是孟子说的,故应在“曰”的前后停顿,排除AC;“贼”的宾语是“仁”,之间不可断开;“贼仁者谓之贼”与“贼义者谓之残”对称,所以“贼义者谓之残”中间不断句,排除D。译文:齐宣王问:“难道臣子可以妄杀君主吗?”(孟子)说:“杀害仁德之士的人被称作贼,杀害义士的人被称作残,残贼一类的人,被称之为匹夫。只听过诛杀匹夫纣,没听说过这是弑君一类的事情。”

故选:B。

(4)C.“孟子……提出了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分析错误,课文中说“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之始也”。

故选:C。

(5)①“疾”,厌恶;“舍”,舍弃、放弃;“辞”,推辞,借口。译文: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②“衣”,名词作动词,穿;“王”,名词作动词,称王;“然而”,古今异义,这样却;“未之有也”,宾语前置,还从未有过这样的事。译文: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③“所以”,表原因,……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此处偏在“入”;“非常”,意外的变故;“……者,……也”,判断句。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答案:

(1)C

(2)D

(3)B

(4)C

(5)①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②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③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参考译文:

(一)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也听说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而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待他们。他们来了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心。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节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二)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三)齐宣王问道:“据说周文王养鸟兽的园林方圆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道:“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它有这么大吗?”孟子说:“老百姓还嫌它小呢。”齐宣王说:“我的园林方圆才四十里,百姓还认为它太大,为什么呢?”孟子说:“周文王的园林方圆七十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到那里去,打野鸡野兔的也可以到那里去,这园林与百姓是共同享有的。百认为它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我一到齐国边境,先打听到齐国最紧的禁令,然后才敢进入齐国。我听说首都郊区有方圆四十里的园林,如果谁杀死了里面的康鹿,罪行就跟杀人一样大,那么方圆四十里,就是在国中的设置的一个大陷阱,百姓认为它太大,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讨伐君主纣,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说:“传言中有这样的事。”齐宣王问:“难道臣子可以妄杀君主吗?”孟子说:“杀害仁德之士的人被称作贼子,杀害义士的人被称作残,残贼一类的人,被称之为匹夫。只听过诛杀匹夫纣,没听说过这是弑君一类的事情。”(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5~16.【答案】C、【解析】(1)C.“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烘托出来了”是错误的。“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或尊重;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所以一个“横”表现出诗人对美酒的喜爱之情。

故选:C。

(2)首联诗人自称“痴儿”,并且称处理公事为“了却”,而且作者登上快阁是为了放松心情,所以首联表现出诗人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

颔联写了诗人登高所见的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澈、夜月清明,表现了诗人对这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颈联写到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这里写出了诗人因友人离去而感到知音难觅、怀才不遇,因此要借酒消愁。

尾联诗人写到想要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作伴逍遥自在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表达了诗人想要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

答案:

(1)C

(2)这首诗表达的感情: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译文:

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

赏析:

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

“倚晚晴”三字,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此处“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烘托了出来。

此诗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先要理解全诗内容,再抓住传情达意的字词句,把握诗人感情。

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义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17.【答案】【小题1】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馑【小题2】以俟君子【小题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吴楚东南坼,归帆去棹残阳里,六朝旧事随流水,繁华竞逐,登临送目【解析】故答案为:

(1)摄乎大国之间

因之以饥馑(重点字:馑)

(2)以俟君子(重点字:俟)

(3)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重点字:雩)

(4)吴楚东南坼(重点字:坼)

(5)归帆去棹残阳里(重点字:棹)

(6)六朝旧事随流水(重点字:随)

(7)繁华竞逐(重点字:竞)

(8)登临送目(重点字:临)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

18~21.【答案】AB、、、【解析】(1)A.“进行鲜明的对比”“说明戏曲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唱腔迂回曲折,现代人无耐心听戏”错误,听唱腔与看身段并没有形成对比。“根本原因”错,文中无“根本原因”一说。

B.“还强调了身段艺术要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错误,从“京戏里的身段,也不见得都是写实”可见,并没有强调身段艺术要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故选AB。

(2)如认为不多余,可结合“当然,京戏里的身段,也不见得都是写实”分析,它列举了身段中不写实而写意的例子,把身段艺术介绍得更加全面;同时这段话描写了《春闺梦》中极为凄美的身段,既丰富了内容,又让读者感受到身段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身段艺术的喜爱之情。结构上,“如果加上真正的战场上的尸横遍野,鬼声啾啾,这一段程先生创造的著名身段,还会让我们那么的揪心揪肺吗”,也为现在各种影音手段使用得过火,以至于“美妙的身段和美妙的唱腔,如今渐成绝响”的惋惜之情蓄势。

如认为多余,从前后衔接上来看,第六段写“方才让那些从生活中提炼出来,而后经过艺术磨炼出来的身段,一下子有了异样的光彩”与“年轻时的梅兰芳,曾经为身段专门请来钱金福为其授技……在京戏演员中梅兰芳的身段最美,令人倾倒”之间更紧密,中间插入第七段写意的身段,便打断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写实身段的描写,如去掉第七段,则显得一气呵成,如此精彩美妙的身段最后却“渐成绝响”,更让人感到惋惜。

(3)这段描写从用词来说,运用了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如“拍”“翘”“揪”“吹”“边走边笑”“边笑边拍”“扭捏作态”“甩动”等,形象地呈现出其表演时身段的优美丰富,让读者如亲眼目睹,画面感很强。

从修辞来说,“这一系列的身段,曼妙无比,一气呵成,流动的河水一样,波光潋滟”,把身段比喻成河水,充分展现出身段的优美与流畅。

从作用上来说,“梅葆玖,年纪毕竟大了”也能表演得如此美妙,再“想象当年梅兰芳年轻时演的赵艳容,该会是何等的动人和迷人”,更表达出作者对未能看见梅兰芳演出的遗憾,从而表达作者对梅兰芳身段艺术的尊重喜爱之情。

(4)根据原文“再一便是看身段,袅袅婷婷的身段,将京戏带进一个新的境界”可得出②将京戏带进新境界;

“作为我这样的京戏外行,对于唱腔的妙处,难得其中三昧。于是,身段便成为我戏曲入门的最佳、最直观的路径”可得出①身段可以成为戏曲入门的最佳、最直观的路径;

“吴先生在这里说的‘造型’‘身段’和‘表情’这三要素中,身段是最为重要的,造型与表情,也是需要靠身段来衬托,方可以相辅相成”可概括出③身段可衬托人物的造型与表情;

“戏曲的身段大多和生活是密切相关联”“戏曲是无需背景的,如果有了真实的背景,京戏里那些曼妙无比的身段就没法看了”“更平添了舞台的气氛和情趣,让观众的想象和演员的身段一起参与到演出和创作之中”可得出④戏曲的身段大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联,表演形象,平添舞台的气氛和情趣,吸引观众;

“有很大的写意性,却将无可言说的悲凉心情诉说得那样淋漓尽致,荡人心魄,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可得出⑤身段写意,使舞台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一系列的身段,曼妙无比,一气呵成,流动的河水一样,波光潋滟,不仅勾勒出赵艳容的心情与性格,同时也成了推动情节发展的外部动作。这一段装疯的身段,让人物比生活中的装疯要美,要艺术化”可得出⑥身段勾勒人物心情与性格,使得戏曲情节更自然。

答案:

(1)AB

(2)示例一:第七自然段不多余。这一段在内容上①用程砚秋的《春闺梦》补充了身段艺术写意的特点,②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身段艺术的特点,丰富了文章内容,③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戏曲的精妙,④表达了作者对身段艺术的痴迷与喜爱,⑤在结构上为后文写身段“渐成绝响”的惋惜而蓄势。

示例二:第七段多余。上一段正写到身段“有了异样的光彩……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画面”,与最美的梅兰芳的身段衔接紧密,突出经过艺术磨练的源于生活的身段艺术令人绝倒,一气贯通,为后文写身段“渐成绝响”的惋惜蓄势。

(3)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翘”“揪”“吹”“边走边笑”“边笑边拍”“扭捏作态”用语简洁凝练,表现身段丰富、有层次,非常细腻生动,富有画面感。

比喻。如将“身段”比成“河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身段艺术化,曼妙优美,精彩传神。表达了作者对不能亲眼看到梅兰芳演出的遗憾,表达了作者对梅兰芳身段表演艺术的尊重与喜爱。

(4)①身段可以成为戏曲入门的最佳、最直观的路径;②将京戏带进新境界;③身段可衬托人物的造型与表情;④戏曲的身段大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联,表演形象,平添舞台的气氛和情趣,吸引观众;⑤身段写意,使舞台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⑥身段勾勒人物心情与性格,使得戏曲情节更自然。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层次的概括,思想情感赏析、写作手法的评价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段落作用的能力。本题开放式作答,选定一种观点,根据段落作用进行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要点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

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22.【答案】B【解析】“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这个温柔沉默的是贾迎春;“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这个聪慧脱俗的是贾探春;“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这个年龄最小、尚未长成的是贾惜春。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了解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主要涉及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

针对文学名著阅读题的命题特点,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熟悉考纲限定必读的名著,了解全书的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把握全书的主题思想和语言风格;精读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此外,可以阅读一些关于作品评价类的文章,进一步理解作品内涵。

2.阅读、积累、记忆与写作结合。积累、记忆名著中人物的主要情节、表现作品思想意义的情节、体现作者倾向的内容、艺术技巧高超的内容等,学会标记、摘录、批注点评等,还应该和写作结合起来,做读书笔记,并坚持不懈。

3.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设问指向和要求组织答案,切忌答非所问。力求答案语言简明、连贯,书写字迹工整,标点规范。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规范。

23.【答案】贾探春,暗示了她性格精明好强,最终却因为这个封建大家庭已到了末世,自己出身庶出,志向未遂,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远嫁他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贾探春聪慧得体,精明好强,有良好的管理和领导才能。只可惜出身庶出(父亲贾政,母亲是赵姨娘,亲弟弟是贾环),又偏偏生活在逐渐没落的贾府,无法发挥其天才的管理领导能力(曾在王熙凤病重时候协助李纨和宝钗管理大观园,可不久后凤姐病愈,贾府又恢复纸醉金迷的腐朽状况,等于探春的改革失败)。在《红楼梦》接近尾声时,一位远方王爷聘下探春,探春被迫远嫁。至于嫁到哪里,一直众说纷纭,原书说“南疆”,一说嫁到台湾,还有说嫁到爪哇岛的,没有定论。但从“千里东风”可以看出,应该是当时所谓的南方的番邦荒蛮之地。

“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

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

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

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

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24.【答案】劝君惜取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