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7题;共15分)

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自栩(XU)害(hdi)人听闻

B.婆娑(SUO)鞠躬尽瘁(cui)

C.呜咽(ydn)如火如茶(tii)

D.粗犷(kudng)锲(qi)而不舍

2.(2分)(2017•毕节)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轮之乐迫不及待人声鼎沸张皇失措

B.无动于衷惟妙惟肖袖手旁观通宵达旦

C.相得益章因地制益妇孺皆知历尽心血

D.正襟危坐顾名思义暗然失色穷困潦倒

3.(2分)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

B.中轩敞者为舱不足为外人道也

C.处处志之左臂挂念珠倚之

D.以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

4.(2分)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不生病是所有人的最大愿望和追求,是我们在这世上活得自在、潇洒,活得有意义的最基本保障。

对待健康,人普遍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求”;另一种是“保”

第1页共14页

①在“保”健康的状态下,人对待身体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义不容辞,持之以恒。

②在“求”健康的状态下,人是没有自我、毫无尊严的。

③而这时只要去学习“保”的知识和技巧就能活到天年。

④面对疾病的威胁,人往往无能、无助、无知,只能听天由命。

⑤这时,所有外在力量都能决定你的命运,你不得不盲从于别人对你的生命所做的任何处置。

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④⑤②

C.②④⑤①③

1).①③②④⑤

5.(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上下掀起了高唱红歌的热潮。

B.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C.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I).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6.(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流星划过夜空,瞬息便消失了。(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B.他久久地伫立在人生的交叉路口,思索着。(伫立:孤独地站着。)

C.另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萋萋:形容革长得茂盛的样子。)

1).普希金用自己的诗句告诉我们: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忧郁:忧伤愁闷。)

7.(3分)文学常识

①史铁生笔下的描述了自己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

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第2页共14页

②《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

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谁)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③(朝代)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

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二、古诗词赏析(共1题;共6分)

8.(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

(2)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3)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第3页共14页

c.无为在绞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I).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三、默写填空(共1题;共8分)

9.(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岐王宅里寻常见,。(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②西施若解倾吴国,。(罗隐《西施》)

③《木兰诗》中的“,”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

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④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

⑤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展现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诗人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四、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6分)

10.(16分)文言文阅读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

张君梦得①,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日“快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

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

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土之所以悲伤憔悴

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③苏辙记。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清河张君梦得:张君梦得,张梦得,字怀民,苏轼友人。②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

用破瓮做窗。蓬、瓮,名词作状语。③苏辙先世为赵郡栾城(今河北赵县)人。

第4页共14页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①始得平地②余兄子瞻名之日

③不以谪为患________④穷耳目之胜以自适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3)文言中的许多虚词,有着丰富的意义和不同的作用。联系选文,与选句中划线字作用相符是()

选句: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A.提示思路,转换内容。

B.开启话题,引出下文。

C.表达语气,突显情感。

(4)在苏辙眼中,“快哉亭”里的张梦得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58分)

11.(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冬景

贾平凹

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成了固定歇身的石凳儿,空落着,连烫烟锅磕烟留下的残热也

不存,手一摸,A.冷得像烙铁一样地生疼。

有人从河堤上走来,手一直捂着耳朵,四周的白光刺着眼睛,眯眯地睁不开。天把石头当真冻硬了,瞅着一个

小石块踢一脚,石块没有远去,脚被弹了回来,痛得‘'哎哟"一声,俯下身去。

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吹着他的箫

管,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柴火。烟长上来,

细而端。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嘟嘟冒上来。

一只狗,白茸茸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又跑回来,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就站在河

第5页共14页

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

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

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里,不动也不响,一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

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成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

有拾粪的人在路上踽踽地走,用铲子捡驴粪,驴粪却冻住了。他立在那里,无声地笑笑,做出长久的沉默。有

人在沙地里扫树叶,一个沙窝一堆叶子,全都涂着霜,很容易抓起来。扫叶人手己经僵硬,偶尔被树枝碰了,就伸

着手指在嘴边,笑不出来,哭不出来,一副不能言传的表情,原地吸溜打转儿。

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

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

盖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

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气。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出

来。

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上也戴上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不再去恋爱了,蜷在身边,头尾相接,

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扒在玻璃窗上往外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

粗了:

B.“奶奶,电线肿了。”

“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总是化了。他们不怕冷,尤其是孩子,互

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大叫。

一声枪响,四野一个重重的惊悸,阴崖上的冰锥震掉了几个,哗啦啦地在沟底碎了,一只金黄色的狐狸倒在雪

地里,殷红的血溅出一个扇形。冬天的狐皮质量好,正是村里年轻人捕猎的时候。

麦苗在厚厚的雪下,叶子没有长大,也没有死去,根须随着地气往下掘进。几个老态龙钟的农民站在地边,用

手抓住雪,捏个团子,说:“那雪,好雪,冬不冷,夏不热,五谷就不结了。”他们笑着,叫嚷着回去煨烧酒喝了。

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

第6页共14页

一个人在雪地里默默地走着,观赏着冬景。前脚踏出一个脚印,后脚离起,脚印又被雪抹去。前无去者,后无

来人,他觉得有些超尘,想起一首诗,又道不出来。

“你在干什么”一个声音。

他回过头来,一棵树下靠着一个雪桩。他吓了一跳,那雪桩动起来,雪从身上落下去,像脱落掉的锈斑,是一

个人。

“我在做诗。”他说。

“你就是一首诗。”那个人说。

“你在干什么”

“看绿。”

“绿在哪儿”

“绿在树杈上。”

树上早没有了叶子,一群小鸟栖在枝上,一动不动,是一树会唱的绿叶。

“还看到什么吗”

“太阳,太阳的红光。”“下雪天没有太阳的。”

“太阳难道会封冻吗?瞧你的脸,多红;太阳的光看不见了,却红了你的脸。”

他叫起来了:

“你这么喜欢冬天!”

“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

“噢,冬天是四季中的一个句号。”

“不,是分号。”

“可惜冬天的白色那么单调……”

“哪里!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

“可是,冬天里,生命毕竟是强弩之末了。”

第7页共14页

“正是起跑前的后退。”

“啊,冬天是个卫生日子啊!"

“是的,是在做分娩前准备的伟大的孕妇。”

“孕妇!”

“不是孕育着春天吗?”

说完,两个人默默地笑了。

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为冬景里的奇景。

选自《贾平凹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书社1992年版)

(1)请你用圈点勾划的方法,梳理文章结构。

①本文写“冬景”,根据时间的转换来安排结构。勾划出文中两句时间转换的句子,并填在下面横线上。

②文章中间有一句话,在结构上总结了前文,反应了作者对于“瑞雪兆丰年”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反映出人们

对于大雪的不同态度。你能勾划出这一句吗?并填在下面横线上。

③根据以上文章结构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依次描写了三幅冬景图,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郊外闲冬图、_______图、_________图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文中划线句。

①(划线A句)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

②(划线B句)奶奶,电线肿了。

(3)下面是关于本文的评价,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B.本文平实而又生动,耐人咀嚼。

C.本文语言朴素自然,达到以拙为巧的效果。

D.本文善于用气势去鼓动读者,抒情性强。

第8页共14页

(4)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当你读到文章结尾“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

成了冬景里的奇景”时,一定能读出作者对冬天的独特感受。请联系全文,围绕“奇景”的含义做批注。

12.(20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蚂蚁的群体智慧

彼得•米勒

①我曾以为蚂蚁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那些列队爬过我厨房台面的小家伙们看上去是那么信心十足,于是我猜

想它们早就订好了计划,知道要去哪儿,要做什么。不然的话,蚂蚁又怎能做出组织行军路线、建造复杂蚁穴、发

动大规模突袭等奇妙的行为呢?

②结果我错了。蚂蚁毕竟不是聪明的小工程师、建筑师或武士一一至少单个蚂蚁不是。当需要决定下一步怎么

做时.,大多数蚂蚁都毫无头绪。

③那我们又该怎么解释地球上已知的大约1.2万个蚂蚊物种的繁荣呢?它们在1.4亿年的进化中一定学到了

什么。

④蚂蚁并不聪明,但聚在一起就聪明了。蚁群可以解决对单个蚂蚁来说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寻找通往食物源

的最短路径,分派工蚊做不同的工作,或保卫领土不受邻居侵袭。落单的时候,蚂蚁可能就像个小傻瓜,但聚成蚁

群就能对环境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这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被称做“群体智能”的东西。

⑤个体的简单行动怎样组合成了群体的复杂行为?如果几百只蜜蜂中间有许多不同意见,它们如何做出关于蜂

巢安置的重大决定?是什么使得一群鳞鱼如此精确地协调行动,能在瞬间改变方向,仿佛是单一的银色有机体?这

些动物中,没有哪一个能够看到全局,但每一个都为群体的成功出了一份力,它们集体表现出的能力甚至让那些最

了解它们的生物学家都感到神奇。

⑥蚁群运作的要诀之一是:没有哪只蚂蚁执掌大权。没有将军来指挥武士,没有经理来使唤工人。蚁后只负责

产卵。哪怕蚁群中有50万只蚂蚁,也能无需管理而正常运作一一至少不需要我们所熟知的那些管理形式。它们靠

的是个体之间的无数次互动,共同遵循着一套简单的经验法则一一科学家称之为“自组织系统”。

⑦蚂蚁是用触觉和嗅觉进行交流的。两只蚂蚁相遇时,就用触角互相嗅一嗅。觅食蚁每天离穴之前,一般都要

等早晨的巡逻蚁回来。巡逻蚁进入蚁穴时,会和觅食蚁简短地碰碰触角。与巡逻蚊的接触是一种刺激,驱使觅食蚁

出门。觅食蚁通过与巡逻蚁相遇的频率来判断出门是否安全。如果巡逻蚁回巢的频率正常,就该出去觅食了。如果

不正常,就最好再等等。外面可能风很大,也可能有一只饥饿的蜥蜴等在那里。一旦有蚂蚁开始觅食并带回食物,

其他蚂蚁就会根据自己与返回的觅食蚁碰面的频率,陆续加入觅食的行列。

第9页共14页

⑧没有一只蚂蚁能够看到全局。没有一只蚂蚁指挥别的蚂蚁做事。归根到底,它们是不需要领导的,即使是复

杂的行为也能通过相对简单的互动来协调进行。

(选自《智慧背囊》,有删节)

(1)作者为什么曾以为蚂蚁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呢?

(2)文中运用了不少疑问句,疑问句的运用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蚂蚁并不聪明,为什么说聚在一起的蚁群就聪明呢?

(4)文章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3.(22分)(2011•咸宁)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文化快餐”不宜多吃

①当你走上街头,麦当劳、肯德基类的高价快餐、经济小吃类的低价快餐会不时地映入你的眼帘。这些快餐着

实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便利,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②时下,这股快餐之风也吹到了文化生活圈内,人们把此类“快餐”称为“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

《三国演义》《水浒》代替了对原著的阅读;大部头的中外名著的缩写本就在身边;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

文;学习古诗词,只需熟读其中的“名句”;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采;了解明清史实,去看看影视剧的

戏说、演绎……诸类"文化快餐”很有市场,书店里名著缩写本供不应求,影视VCD畅销不衰。

③客观地说,眼前社会,时间就是金钱,人们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浏览名篇佳作是可以理解的。但若以“文化快

餐”的形式来代替必要的阅读,那就大可不必提倡。

④翻开文化史,那些划时代的扛鼎之作,无不是艺术家们耗尽了毕生精力而著。试想: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就能仅靠三十六集电视剧“一目了然”了吗?一套二十四史浩如烟海,富似金库,

仅靠一家之言的译文就能“明志”吗?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仅靠其中一两句诗句就能把握诗的“灵秀”吗?古人

为了写诗著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后人岂能浮光掠影,“快”速浏览,

浅尝辄止?“文化快餐”如此“吃”下去,定是囱冏吞枣、食而不化、营养不良。

⑤某著名女演员在《火烧阿房宫》中扮演了铸剑大师徐夫人,引起史学界一片哗然。殊不知,徐夫人是战国时

期一位七尺须眉男儿。台湾某女歌星得知《满江红》的词作者是岳飞,喜不自禁,决定日后要找岳飞写歌词,令众

多歌迷大失所望。某省电视台一女主持人听到一嘉宾回答“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作者是“苏东坡”时,忙

纠正道“回答错误,正确答案应是‘苏轼'”。

第10页共14页

⑥如此常识性错误的笑话,不一而足,这说明了什么呢?一言以蔽之,书读少了,就会捉襟见肘,贻笑大方。

其实,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不久前,台湾学者高希均提出了“新读书主义”:自己再累也要

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话应该是对我们每一个

人说的。在知识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文化素养要提高,必须靠读书来“充电”。要挤出时间与书结缘,精读

深思,“探陵(z6)索隐,钩深致远”(《周易》),绝不能一味地凭借“文化快餐”去解“渴”充"饥”。“文化

快餐”实在不宜多吃。

(1)用原文句子作答:作者在本文反对的是;主张的是。

(2)“文化快餐”为什么不宜多吃?

(3)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作者在第④段连用四个反问句,若变成陈述句,其表达效果怎样?

(5)“国学热”是今年两会代表热议的话题,温家宝总理也在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出“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传统更具感召力和凝聚力”,号召我们强化“国学”的学

习,发扬祖国文化传统。请结合温总理的话,谈谈你对“新读书主义”的看法。(40〜50字,)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14.(5分)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总有一些人关爱过我们,帮助过我们,引导过我们一一也许是父母,也许

是老师,也许是同学,也许是邻居,也许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他们值得我

们去铭记,值得我们去感激。请以“最使我感激的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会讲故事”。内容丰富,描写具体,语言生动,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③文中不出

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第11页共14页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7题;共15分)

1-1,3

2T、B

3-1,C

4T、0

5-1,A

6-1、B

【第1空】《秋天的怀念》

【第2空】老台

7-1、【第3空】m

二、古诗词赏析(共1题;共6分)

8-1,A

8-2、C

8-3、D

三、默写填空(共1题;共8分)

【第1空】崔九堂前几度阊

【第2空】越国亡来又是itt

【第3空】朝气一柝

【第4空】穿光照铁衣

【第5空】财福百

【第6S】故水潦尘烷归=

【第7空】夜发清源向三娱

9-1、(第曜】忠君不见下泠州

第12页共14页

四、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6分)

【第1空】才

【第2空】命名(取名)

【第3空】幽

10-1,【第佐】美杲

10-2、连山地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10-3,C

文中的张梦得在苏幄眼里是1•自放~的,"自道”的,他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不把被贬言而作为忧

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目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将建户科8,无所不快.即使是用蓬堇编门,以破瓦庭做窗.

10-4、都没有完得不快乐,反能以美景来目求安适.

五、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58分)

【第1空】早晨起来.吃过早坂

[第2空】SS^SZ:

【第3空】衣村出管

“-1、【第4空】雪中对话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珠方法,心匕方冬日里冷得发痛的感受表达得淋濡尽致.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零下南更大形*

11-2、晒出了孩子的童真.

11-3,D

武天庄严而又峥移,它不是生命的衰落或停止,而是在积蓄力量,孕育新生.作者眼中的冬景美不胜收,让人热星.②心灵

11-4,的热霞,思考的力量,曲S的魅力使得人在这样W冬泉中成为奇JR.

从蚂蚁姐织行军路线.建造复杂蚁穴.发动大规搐空袭等奇妙的信心十足的行为,猜想蚂蚁们早就订好了计划,知道要去郦

12-1、儿,要做什么•

12-2、提出间息,设胃韵可,引起读者的思考,便于引出下文,也鸵引起读者的邮卖兴趣.

蚊群可以解决对单个蚂蚁来说不可患汉的问塞,比如寻找通往食物源的最短路径,分派工蚊做不同的工作.或保卫领土不受帮

12-3、居侵葩

12-4、在表达上却触说明的作用.具体解舜.免食蚊通过与建健政相理的茶H出门是否安全•皎M.

第13页共14页

【第1空】以文化快的形式来代替必要的阅读

13-1,【第2空】与书结缘,制除思

13-2、①会同固香般食而不化、=养不良(或者:酒化不了,吸收不了)②色B承识性的*,以致始笑大方.

举例论证;通过列举三位公众人物的事例,论证了“书读少了,就会捉赛见肘,贻笑大方”(或:"书读少了,就会犯卓识性

13-3.的铅安-)

13-4、变成陈述句,则削弱了酶峋事情色彩和论辩的力至

13-5,略(观点明n正逢;阐述清断有力;语寓蹄8、明了)

六、作文(共1题;共5分)

I参考例文】最使我谢的人

此生本无缘,却让很丛生.花开花谢时,却是重it处.重温淡淡情.寻到缕缕爱.一建记

你的争夺,让我1需恨,化作亦是你淡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