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化学4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357defe63056c6592ed2ee387c95896/9357defe63056c6592ed2ee387c958961.gif)
![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化学4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357defe63056c6592ed2ee387c95896/9357defe63056c6592ed2ee387c958962.gif)
![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化学4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357defe63056c6592ed2ee387c95896/9357defe63056c6592ed2ee387c958963.gif)
![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化学4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357defe63056c6592ed2ee387c95896/9357defe63056c6592ed2ee387c958964.gif)
![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化学4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357defe63056c6592ed2ee387c95896/9357defe63056c6592ed2ee387c9589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核酸
(Chemistryofnucleicacid)1868年,瑞士科学家F.Miescher从外科绷带上脓细胞中分离出了一种富含磷的有机物质,称为“核素”(nuclein)。他的论文发表在Med.Chem.Unters1872年,他从莱茵河鲑鱼中得到类似物,同时还分离到一种碱性化合物,称为鱼精蛋白(protamine)5.1概述1889年,Altman等人又从酵母和动物的细胞核中得到了不含蛋白质的核酸,并首次使用“核酸”(NucleicAcid)命名。1944年,Avery等人通过细菌转化实验证明核酸就是遗传物质。5.1概述
NucleicAcid(NA)
Polynucleotidechain(polyNt)Nucleotide(Nt)basicunitMono-phosphate(Mp)Nucleoside(Ns)Deoxy-ribose(Ribose)BasePurin(pu)Pyrimidine(py)Adenine(A)Thymine(T)Guanine(G)Uracil(U)
Cytosine(C)
DNA分子的片段
5.1概述5.1.1核酸的种类、分布与功能种类分布功能DNA原核生物:核质区真核生物:95%在细胞核、
5%在线粒体和叶绿体遗传信息的载体RNAtRNA原核生物:细胞质真核生物:75%在细胞质
15%在线粒体和叶绿体
10%在细胞核携带、转移aamRNA肽链合成的模板rRNA核糖体主要成分5.1概述5.1.1核酸的种类、分布与功能l
DNA
与RNA的区别RNA
2'单磷酸核苷酸
3'单磷酸核苷酸
2',3'环式单核苷酸
RNase
pH11.5
l
Ribosel
Basel
D.S.&S.S.l
Numbers&lengthl
Stability
核苷酸磷酸核苷戊糖碱基核糖脱氧核糖嘌呤嘧啶5.1概述5.1.2核酸的化学组成1、
戊糖它们均以呋喃糖态存在
RNA中
DNA中
5.1概述5.1.2核酸的化学组成2、碱基DNA中的4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RNA中的4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3、磷酸5.1概述5.1.2核酸的化学组成核苷
戊糖第1位碳原子上的羟基与嘌呤的第9位氮原子或与嘧啶的第1位氮原子形成的N-C糖苷键。腺苷脱氧鸟苷5.1概述5.1.2核酸的化学组成
核苷酸
RNA中的核苷酸腺苷酸AMP鸟苷酸GMP胞苷酸CMP尿苷酸UMPDNA中的核苷酸脱氧腺苷酸dAMP脱氧鸟苷酸dGMP脱氧胞苷酸dCMP脱氧胸苷酸dTMP生物体内存在的核苷酸,多是5核苷酸。'5.1概述5.1.2核酸的化学组成Nucleotide(Nt)basicunitAdenine(A)Guanine(G)Thymine(T)NH3OONH3ONH3Uracil(U)Cytosine(C)5.2DNA的分子结构
DNA分子中各种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排列顺序。四种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多核苷酸链的排列顺序。1.定义5.2DNA的分子结构5.2.1DNA的一级结构DNA单链的延伸5’3’端5.2.1DNA的一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3、一级结构的表示方法1)线条法5.2.1DNA的一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5'pGpCpTpTpAOH3'5'pGCTTAOH3'pGCTTAOHGCTTA2)文字式5.2.1DNA的一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
DNA的二级结构是指DNA的双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是DNA的两条链围着同一中心轴旋绕而成的一种空间结构。DNA的双螺旋模型是由Watson和Crick两位科学家于1953年提出的。1.二级结构的概念5.2DNA的分子结构5.2.2DNA的二级结构2.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的依据A.DNA的X-射线衍射图:(1)衍射斑点呈交叉状分布(2)衍射点之间的距离与层次表明有0.34nm和3.4nm的周期性(3)图的顶上和底部是最强的衍射斑点,呈带状5.2.2DNA的二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M.H.F.Wilkins&RosalindFrankin
X~rayphotographofDNAwithhighquality
1952年5.2.2DNA的二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C、DNA的碱基物化数据如碱基的几何大小、键长键角数据、酸碱滴定等。5.2.2DNA的二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3.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本特征(1)反向平行的双链沿中心轴盘绕成右手螺旋。DNA的双螺旋结构5.2.2DNA的二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2)双螺旋表面形成两种凹槽:较浅的叫小沟,另一条叫大沟。l
碱基顶部基团裸露在DNA
大沟内
l
蛋白质因子与DNA的特异结合依赖于
氨基酸与DNA间的氢键的形成l
蛋白质因子沿大沟与DNA形成专一性结合的机率与多样性高于沿小沟的结合l
大沟的空间更有利于与蛋白质的结合
5.2.2DNA的二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3)由糖-磷酸相互间隔连接构成的主链处于螺旋外侧;碱基则伸向螺旋内部,与中轴垂直。RighthandedB-formDNADoublehelixModel
5.2.2DNA的二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4)双螺旋内部的碱基按规则配对:A与T配对,形成2个氢键;G与C配对,形成3个氢键,称为碱基互补配对,双螺旋的两条链也呈互补关系。5.2.2DNA的二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A
=
TGC5.2.2DNA的二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5)双螺旋直径为2nm,每对脱氧核苷酸残基沿纵轴旋转36°,上升0.34nm。所以每10个碱基对形成一个螺旋,螺距3.4nm。5.2.2DNA的二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4.影响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Hydrogenbond)
弱键,可加热解链氢键堆积,有序排列(线性,方向)
5.2.2DNA的二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碱基堆集力(Basestackingforces):碱基堆集成非极性的区域,相互间产生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
☆疏水作用力(Hydrophobicinteraction)
☆
Vandewaalsforce
(1.7A°/嘌呤环与嘧啶环作用半径)3.4A°4.影响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5.2.2DNA的二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离子键
磷酸酯键(phosphoesterbond)强键,需酶促解链消除DNA单链上磷酸基团间的静电斥力
l
0.2mol/LNa+
生理盐条件
4.影响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5.2.2DNA的二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
在生理状态及在溶液中,DNA一般为B型(含水量90%以上,NaCl浓度为2.5M)。当水合的DNA脱水时,转变为A型(含水量75%)。还有Z型的DNA(左手螺旋,0.7MMgCl2)。5.DNA双螺旋构象的多态性5.2.2DNA的二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DNA的分子构型(B,Z,A)比较
Z-DNAZ-DNAA-DNAB-DNADNA的分子构型(B,Z,A)比较
FormBZAHelixDirectionRightLeftRightbp/circle101210.7Distance/bp~0.34nm~0.38nm~0.25nmDistance/helix3.4nm4.46nm2.8nmDiameter/helix2.0nm1.8nm1.9nmSequenceAnyPolyG-CAnyPolyC-APolyT-GPolyT-A
0.2MNaclZ-DNA趋于稳定
rabbit
AntibodyofZ-DNA
B-DNA
Z-DNA
Z-DNA
4MNacl
Br+
Z-DNA的检测羊抗兔二级抗体
goatAntibodyofZ-DNA
偶联荧光标记
免疫反应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
细胞学制片
Z-DNAinDrosophilachromosomeprovedbyanti-Zantibody
ImmunoligicaslidCytologicalslid可能的功能
基因表达调控
Z-DNA
(小沟,信息少)
基因关闭
B-DNA
(大沟,信息多)
基因表达
●二级结构的形态LinearDNA.LOpenCircleDNAOCSupercoiledcircleCovalentClosedCircleCCCD.S.L1.00D.S.OC1.14S.S.L1.30D.S.CCC1.41Collapsed3.00SvedbergUnit(S)polymerOCLCCC核酸分子的二级结构(分别出现在DNA复制,转录,重组等阶段)核酸分子的二级结构分别出现在DNA复制,转录,重组等阶段(knot)6.三股螺旋DNA
(TribleHelixDNA,T.SDNA)
※T.SDNA的发现与证实
l
1953年以前Pauling(Chemist)
提出T.SDNA存在的可能性
l
1953年Watson&CrickD.SDNAmodel
证明沿大沟存在多余的氢键给体与受体潜在的专一与DNA(蛋白质)
结合的能力形成T.SDNA可能性
5.2.2DNA的二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l
1957年Davis,Felsenfeld,Rich发现
poly(U)+poly(U)+poly(A)T.SRNA
T.SDNA的概念l
1966年Miller&Sobell
实现RNA+D.SDNATriblepolyNt
asRepressor
关闭基因
但由于D.SDNA的提出而被忽视但因证明LacI产物为Repressor而被忽视
●
1975年Perlgut
人工合成T.SDNA并证明其
Tm值,沉降系数(S)
l
1987年Mirkin.S.M
Nature330(495)
证明plasmidDNA在pH=4.3的溶液中,有T.SDNA的存在
●1987年Dervan.MoserScience238(645)
合成S.SDNA+D.SDNA→T.SDNA
实现DNA的定点切割研究X-rayphotograph
核磁共振→结构功能
继Davis(1957)后30年第一次证明T.SDNA在生物体内的存在
PolyT/ATTTTTTTTTTTAAAAAAAAAAPolyT/ATTTTTTTTTTTAAAAAAAAAATTTTTTTTTTTAAAAAAAAAATTTTTTTTTTTAAAAAAAAAA●D.S.DNA+D.S.DNAT.S.DNA+S.S.DNA6.三链DNA(T.S.DNA)
5.2.2DNA的二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
●
HomologouspalindromicsequenceinaD.S.DNA-------TTCCCTCTTTCCC------CCCTTTCTCCCTT-------------AAGGGAGAAAGGG---GGGAAAGAGGGAA----
Mirkin(1987)pGG332plasmidDNA
--------TTCCCTCTTTCCC--------
--------AAGGGAGAAAGGG--------
-------TTCCCTCTTTCCC---------
--------AAGGGAGAAAGGG-------
NoduleDNA
HingedDNA
freeDNA
l
S.S.DNA+D.S.DNAT.S.DNA☆
PU+PU/PY(偏碱性介质中稳定)☆
PY
+PU/PY(偏酸性介质中稳定)常见类型
第三条链位于B-DNA的
Majorgroove中与D.S.DNA一起旋转T.S.DNA可能的功能
a)T.S.DNA可阻止调节蛋白与DNA结合,关闭基因转录过程
b)T.S.DNA与基因重组,交换有关
加入第三条S.S.DNA作为分子剪刀(molecularscissors),
定点切割DNA分子
d)加入反义的第三条链(anti-sencepolydNt)终止基因的表达
e)相反的观点----T.S.DNA与基因表达呈正相关!?
四股螺旋DNA
(tetraplexDNA,TetrableHelixDNA)
发现
1958.Poly(I)
X-rayphotograph
碱基形成环状氢键连接结构TetrableHelixDNA均有形成四股螺旋DNA的可能
5’---TTAGGGTTAGGGTTAGGG-3’3’---AATCCCAATCCC-5’
Poly(G),4(dG)
染色体端粒高度重复的DNA序列(TG)着丝点附近的高度重复序列
结构特点LinkedbyHoogsteenBondingGGGG2×d(T4G4)2×d(G4C4)
结构特点可能的功能
A稳定真核生物染色体结构
B保证DNA末端准确复制
C与DNA分子的组装有关
D与染色体的meiosis(减数分裂)&mitosis(有丝分裂)有关
HoogsteenBonding
5-----TTAGGGTTAGGGTTAGGGT
3-----AATCCCAATCCC
GGG
TA超螺旋:双螺旋进一步扭曲形成的更高层次的空间结构,包括DNA扭曲、超螺旋、多重螺旋和连环等。1.DNA超螺旋的概述
DNA正常的双螺旋结构处于能量最低状态,双螺旋中没有张力而处于松弛状态。如果这种正常双螺旋额外增加或减少螺旋圈数,就会使双螺旋内的原子偏离正常的位置而产生张力,这样正常的双螺旋就发生扭曲而形成超螺旋。超螺旋总是向着抵消初级螺旋改变的方向发展。5.2DNA的分子结构5.2.3DNA的三级结构2.DNA超螺旋的特点1)线状DNA分子
双螺旋与蛋白质结合后扭曲盘绕而形成螺旋的螺旋结构。5.2.3DNA的三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positivesupercoiled2)环状DNA分子双螺旋扭曲而形成麻花状的超螺旋结构5.2.3DNA的三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所有生物的DNA几乎有5%为NegativeSuperhelix
NegativeSupercoiled
5.2.3DNA的三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负超螺旋:当螺旋旋转360⁰时,其相应碱基对数小于10,二级结构处于松缠状态。正超螺旋:当螺旋旋转360⁰时,其相应碱基对数大于10,二级结构处于紧缠状态。5.2.3DNA的三级结构5.2DNA的分子结构InvitroEBinsertedNeg.→Pos.SuperhelixchangeL(linkingNumber)不变T(TwistingNumber)减少
L=T+WW=L-T=正值
DNA向紧缩方向发展
base
base3.4埃EB7.0埃
base
basebasebase局部DNA的紧缩00.050.1EB/bp16s21sNeg.Pos.
00.050.1l
B-DNA是力学上稳定的结构(10bp/helix)l
虽交叉数减少,但需转换为一种应力,以维持10bp/helix的螺旋数,l
应力的重新分配或在B-DNA状态中保留一单链区或螺旋力将维持B-DNA的右旋结构,形成超螺旋
420bpL=42T=42W=0无应力状态应力的分配松开6圈螺旋△L=-6L=36T=36W=0L=36T=42W=-6360o/helix360o-26o/helix/0neofEBinsertedNeg.Superhelix
OC,L,DNA
P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产流程中的数据驱动决策与创新
- 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四册UNIT1 Period6课件
- 车间班长申请书
- 2025年中国排气制动蝶阀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生态环保行业PPP模式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葡萄籽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南京市江宁区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与答案(B卷)
- 部编版:2022年七年级《历史B卷》下册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 山梨醇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报告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GB/T 43824-202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 复旦中华传统体育课程讲义05木兰拳基本技术
- 五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专项训练课件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第5课时 人民币兑换
- 工程回访记录单
- 住房公积金投诉申请书
- 外研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全部试题
- 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京颐得移动门诊产品输液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 ISO9001-14001-2015内部审核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