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术系统观视角下分解教学法的合理性 论文_第1页
运动技术系统观视角下分解教学法的合理性 论文_第2页
运动技术系统观视角下分解教学法的合理性 论文_第3页
运动技术系统观视角下分解教学法的合理性 论文_第4页
运动技术系统观视角下分解教学法的合理性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技术系统观视角下分解教学法的合理性摘要:系统即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通过对相关定义的解析,以蛙泳教学为例论述分解教学法的合理性,在体育教学中合理把握规律,提倡从系统论的角度和观点,将运动技术视为整体,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能动的采用分解教学法,既提高了运动技术的实操性,也保证了运动技术的完整性。关键词:系统,运动技术,分解教学法1相关概念得界定 1.1系统的定义

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对系统下的定义为“相互联系、相互作分解教学法的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1]运动技术的核心是人,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技术,都是由若干单一动作组成的。大量单一动作按一定规律组成为成套的动作技术,这些成套的动作技术叫做运动技术系统。系统的整个思维方式总的来说是:整体-部分-整体,系统思维方式的核心是系统的整体性。[2]

1.2运动技术定义

指符合人体运动规律,合理有效完成动作的方法[3]。实际上,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总有一种相对最佳的完成身体运动的方法。但从技术发展史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着眼于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技术有不同的反映和理解。因而,对技术也就存在着多种定义,甚至多达上百种。具有代表性的有:将技术理解为知识体系;技术是技能或方法手段;技术是人类活动的意志体现;技术是科学的应用;还有技术是活动的过程、技术是文化现象等等。1.3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

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包括技术基础、技术环节和技术细节三个部分。[1]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

[2]许永刚,陈幼筠.运动技术水平训练评价中的系统思维[J].1990.05

[3]邵伟德邹旭铝俞富根.运动技术概念、性质、分类及其教学特点思考[M]体育教学2010年第七期11、技术基础:是根据动力学、运动学和节奏性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排列起来的各种技术环节的整体,是运动动作的系统结构。例如,跳远的技术基础可以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4个环节所构成的动作系统。 2、技术环节:通常把构成技术基础各个具有独立功能的部分称为技术环节,他是构成整体动作系统的要素。一个技术基础可能由若干个技术环节按特定结构构成。3、技术细节;是指构成各技术环节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它是技术动作的次要特征,也是运动技术中比较灵活的部分。它的变化不会影响完成动作的整体(技术基础)规格和功能,但可以影响动作的质量。如跑步中的步长与步频、跳远当中的腾空姿势等。 1.4运动技术系统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

运动技术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的整体。与身体运动一样体育运动技术也是由身体姿势,身体运动轨迹,身体运动时间、身体运动速度,身体运动频率、身体运动力量和身体运动节奏7个要素构成的。运动技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生理机制和文化机制复合主导的巨系统,即由人复杂的神经网络子系统和社会文化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2分解教学法 2.1分解教学法定义

分解教学法是指将完整的动作合理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4]举例说明,如自由泳的动作技术教学,先分别练习打水、划水与呼吸等分解动作,然后“并联”起来的教学,即是一例。这种教学程式的特点是:分而治之、各个击破。[5]

2.2分解教学法的范围

分解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它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有质的区别。分解教学法主要是用于复杂、难度大的关键的动作技术,以及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简化动作掌握过程,缩短掌握动作的时间,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有利于加快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其缺点是在体育教学中如果运用不当,很容易破坏其动作技术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以致影响教学效果。采用分解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各技术环节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前因[4]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5]董立.体育教学中分解教学法及其运用[J]达川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1999.6第2期(总第86期)2后果的关系,前一个环节是后一个环节的前因,后一环节又是前一环节的延续,教学中只有在各环节间的衔接的基础上掌握各环节的技术动作,才能保证技术动作的完整性和形成正确的节奏,这是分解教学的实质。[6]

2.3分解教学法分类

1、按动作技术的结构顺序分:如体操中的“低杠挂膝上”是由起动、挂膝和挂膝上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可按动作技术结构顺序先练习起动以加强动力,再练习挂膝以加强动力连贯性,最后将几个部分串联最终学会这个动作。 1、按动作技术的结构反序分:如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可以先学习腾空步的练习,再结合助跑起跳的练习,最后联合各个部分完成。2、按学习难度分:如学习跳远中的腾空步可按难度先是手臂练习,再是腿的练习,其次是原地的摆动练习。然在在学习一步时走步式练习,以此类推三步、五步然后跑动式,最后是连贯完整的腾空步练习。4、按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分:如武术的动作,按所涉及的身体部位分为上肢动作、下肢动作和头部动作。有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如果整体学习就会有困难,因此可按身体各部分的动作来分解学习。但分解教学法只能分解动作而不能分解动作里面的技术。运动技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应用意义较为广泛。[7]3运动技术系统和分解教学法一、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技术,都是由若干单一动作组成的。大量单一动作按一定规律组成为成套的动作技术,而要学习这些动作,分解教学法必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二、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分解教学法,一般不是根据动作技术组成部分的先后进行的,而是先从技术的主要环节开始,然后再进行次要环节的教学。分解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的目的是一致的,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加快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三、由于分解教学法是完成局部的教学任务,即完成完整动作中的若干个或关键的某个动作,所以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划分的各个部分动作在完整教学中的位置,注意各个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相配合,积极创造条件,为掌握完整动作服务。而完整教学法除在自身独立进行完整教学外,在动作复杂或难度大的技术中还是以分解教学法为基[6]马明彩等.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7]吴彤;胡晨.论技术复杂性[J].科学学研究.2003(02)

3础,起到串联各个动作技术和衔接的作用。它是复习巩固,掌握完整动作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两者配合得不好都会给掌握正确动作技术带来困难,减弱教学效果。 四、分解教学法与完整教学法不是孤立、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它们可以灵活交替结合运用。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首先是建立动作概念,再抓住动作的关键和主要环节进行分解教学,然后把各个部分动作串联成完整动作进行教学。在练习完后,发现某动作完成得不合乎要求或有错误,可用分解教学来解决,然后再用完整教学来巩固已掌握的运动技能。这两种教学法的方式是:

完整——分解——再完整——再分解——再完整的过程。[8]

3.1分解教学法的应用

以中学生蛙泳教学为例(利用分解教学法为例)

3.1.1水性练习

在蛙泳臂腿完整技术配合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出现一些错误动作,例如:做了蛙泳臂动作忘了蛙泳腿动作,做了蛙泳腿又忘了蛙泳臂动作顾此失彼,腿臂动作不能同时兼顾、划臂时蹬腿、划臂时收腿、臂腿配合不协调没有节奏感等等,这些易犯错误给学生学习完整蛙泳臂腿技术带来了困难,同时也成了蛙泳教学中教和学的共同难题。针对这一现象,大部分教练采用的都是“分解—完整”练习方法,在蛙泳练习中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即水性练习—蛙泳腿—蛙泳臂—蛙泳腿臂完整技术配合。教学中,初学者最先做的都应该是熟悉水性:

1、在水里行走或慢慢的跑动等,然后在水里憋气,但憋气时间不宜过长,约每次在10s左右,成人可稍长点。2、憋完气会后学习在水里吐气,此动作的动作要领就是再水面上张嘴大口吸气,吸气之后再水底下用嘴巴小口吐气,切忌不能用鼻子吸气,但可以用鼻子少量吐气,再差不多吐完之后出水面之后再次吸气练习吐气。 3、练习扶着池壁漂浮:深吸一口气,双臂夹着耳朵伸直扒着池壁,深吸一口气头部入水,眼睛看池底,两只脚逐一抬起来,双腿伸直,脚后跟并拢,身体呈一条直线。 a、在熟悉原地漂浮之后,在进行拿浮板漂浮,最后去掉浮板,自己瞪池壁或是瞪池底漂浮,这就是蛙泳初学者的水性练习

3.1.2蛙泳动作教学[8]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 蛙泳动作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蛙泳腿教学,蛙泳手教学,蛙泳换气,以及动作的完整串联。 1.腿部技术练习:腿部技术掌握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呼吸动作和手臂动作。主要动作可以简单概括为“收”、“翻”、“蹬”、“夹”、“并拢滑行”几个关键词。 2.手臂练习:当熟练掌握了腿部联合技术动作后,就应开始手臂技术的练习手臂练习,手臂练习也可以简单概括为“分”、“压”、“报”、“送”四个环节。 3.呼吸练习:在熟悉水性环节已经练习了此部分,现在要配合蹬腿和划手练习,在初学练习蹬腿换气时,可以利用辅助工具,比如背漂或是浮袖,这样可以给身体一定的浮力,不容易身体下沉,初学者可以蹬腿2次,划手和换气各一次,连续蹬完腿俩次之后,漂浮2—3秒后划手,划手的时候头部上抬张嘴吸气,送手的时候低头呼气……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动作节奏,手臂动作抓划分压(慢)—收抱水(快)—前伸(慢),腿动作收分翻脚(慢)—蹬夹腿(快)—并拢伸直(慢)。[9]

4.完整练习

(1)陆上练习法:陆上练习主要是要求小朋友掌握一、二拍手臂做动作,二、三拍腿部做动作,第四拍一定要保持飘浮姿势. (2)水中练习法:在体会了陆上动作后,然后进行水中(先浅水后深水)的反复练习(利用辅助工具)。 以上就是青少年初学者的蛙泳教学,不仅运用了分解教学法,同时也运用了完整教学法。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虽然是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关联系。[10]任何一项运动技术都有其教学重点,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关联系。所以完整教学法,必须有侧重面和有侧重点加以运用;因而含有分解教学的因素。分解法也不是将完整技术分解彻底后再拼凑一起构成的技术整体。[11]

3.1.3运用分解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划分动作时,应注意其相互间的联系,划分开的段落应易于连接完成并不破坏动[9]潘冬梅.“分解—完整”练习法在女大学生蛙泳臂腿技术配合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体育部.2013.10第21卷第10期[10]方洪寿王树宏李铁录.完整和分解教学法在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7,第26卷第四期[11]许崇高主编.田径技术教法纲要与范例[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作的结构;2.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分解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减少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最终达到完整掌握动作的目的。所以分解动作的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只要基本掌握即可与其他段落或部分连接起来进行练习;3.分解教学法只能分解动作,而不能分解技术;4结论与分析4.1分解动作时,应注意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动作的划分不致改变整体动作结构;4.2使学生明确所划分的各动作环节在完整动作中的位置;4.3运用分解法是为了完整地掌握动作,因此分解教学时间不宜过长,应与完整法结合运用。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法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运用时要从实际出发,[12]综上所述,在运动技术系统观下的体育教学中分解教学法是体育教学方法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具体如何合理运用分解教学法还要根据所学动作技术的难易程度、学生水平、接受能力和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来定。同时,分解教学法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快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要领,但最后还是要归于动作的完整性,还原整个动作,进行完整练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合理把握规律,提倡从系统论的角度和观点,将运动技术是为整体,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能动的采用分解教学法,既提高了运动技术的实操性,也保证了运动技术的完整性。参考文献[1]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

[2]张茂林董传升等.论运动技术系统及其优化的自组织机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32(6)[3]许永刚,陈幼筠.运动技术水平训练评价中的系统思维[J].1990.05

[4]邵伟德邹旭铝俞富根.运动技术概念、性质、分类及其教学特点思考[M]体育教学2010年第七期

[5]周春彦.科学技术化[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13.[6]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7]董立.体育教学中分解教学法及其运用[J]达川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1999.6第2期(总第86期)

[8]马明彩等.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9]吴彤;胡晨.论技术复杂性[J].科学学研究.2003(02)

[10]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11]潘冬梅.“分解—完整”练习法在女大学生蛙泳臂腿技术配合教学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