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f17191b0411dcfdfb412a2e8f8c336/daf17191b0411dcfdfb412a2e8f8c3361.gif)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f17191b0411dcfdfb412a2e8f8c336/daf17191b0411dcfdfb412a2e8f8c3362.gif)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f17191b0411dcfdfb412a2e8f8c336/daf17191b0411dcfdfb412a2e8f8c3363.gif)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f17191b0411dcfdfb412a2e8f8c336/daf17191b0411dcfdfb412a2e8f8c3364.gif)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f17191b0411dcfdfb412a2e8f8c336/daf17191b0411dcfdfb412a2e8f8c33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1页第一节犯罪心理形成规律一、犯罪心理形成两种模式
渐变模式突变模式二、犯罪心理形成普通规律
互动律
心理选择律
“量变----质变”转化律
反馈强化律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2页一、犯罪心理形成模式
犯罪心理是个体在主观原因基础上,接收了不良刺激影响,并经过不良行为实践尝试而逐步形成。不一样犯罪人犯罪心理形成有不一样形式,但普通来说,能够归纳为两种模式,即渐变模式和突变模式.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3页渐变模式概念:犯罪心理形成渐变模式是指犯罪心理形成有一个渐进、由好变坏逐步改变过程。
个体从少年时起就形成了不健全人格,逐步演变以致发展成为犯罪心理。(原发型)
个体早年并无劣迹,已经能正常地参加社会生活,有甚至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生活某个阶段开始,经不住不良刺激诱惑,动摇了自己心理防线,从思想观念、生活作风蜕变开始,逐步腐化堕落而走上犯罪道路。这种人初犯年纪普通较晚,但有较理智思想基础。(继发型)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4页路路(化名),12岁,某工读学校小学班学生。8年偷窃历史,偷窃近百次,盗得自行车40多辆、黄鱼车5辆、电瓶车一辆,以及手表、衣物等,总价值7000元。路路父母原是云南插队上海“知青”。在路路出世刚满两个月时,年轻母亲丢下孩子返回上海,路路吃着云南米汤长到两岁半随父回沪。父亲在亲友帮助下,成了路边设摊童装个体户,路路也成了招揽生意活“模特儿”,整天穿着各种童装站在路边,为父亲招引用户。4岁时,父亲就把零钱交给儿子去管,成了主宰金钱“小主人”,逐步养成了要吃便买、要玩便拿、花钱如流水恶习。路路父亲原来就有偷窃前科,做了个体户,手头宽裕了,但旧习不改,并利用手头有钱,玩女人,搞流氓活动。这些不轨行为,必定对幼小路路产生直接影响。路路刚满5岁,父亲因偷窃、流氓两罪并发被判劳动改造三年。从此,路路断绝了一切经济起源,回到了祖母身边,生活靠街道救助,维持最低水平,这对路路来讲是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一时极难适应。一次路路在马路上游荡,看到水果摊成串香蕉,他馋涎欲滴,萌发了偷香蕉动机。一个吃惯了零食孩子,终于抵抗不住物质诱惑而偷了香蕉。首次成功,对一个孩子来讲好比注射了强心剂。从此,5岁路路整天在马路上东游西逛,这里偷一只苹果,那里偷一只橘子,开始了偷窃生涯。路路六岁半进小学,因为从小失去母爱,性格孤僻,对成年人不亲近,与同学不合群,独来独往没有任何朋友。入学第一天他就没有按时到校,以后经常迟到、早退,老师屡次教育无效。以后由厌学、逃学到干脆不去上学,成了“挂名”学生,整天闲逛,走到哪里,偷到哪里,并由偷吃东西发展到偷钱、偷物、偷车等,而且越偷越精明,越偷胆子越大。因为年纪小,大家对路路偷窃行为往往采取宽容和同情态度,甚至司法机关对他违法犯罪行为也没能给以必要处罚和阻止。一次次被抓获,而又轻易被放过,客观上助长了他偷窃邪念,使他在偷窃泥坑中越陷越深。从小养成习惯是极难改掉。路路进工读学校受教育一年半,偷窃心理并未改变,偷窃行为还不停发生。进校18个月就逃跑18次,每次逃出去都有作案行为。他自己说:“一个星期不偷东西,不撬坏几把锁,心里就烦躁,手就痒痒难受。有时星期天放假回家,没有找到下手机会,就不想返校,好像有什么任务未完成似。”原发型渐变模式案例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5页
从少年期开始,经过不良交往和违法尝试,逐步发展成为犯罪心理。这类人社会化不完全或经历了错误社会化,形成了不良人格,始犯年纪早,犯罪恶习深,矫治难度大。原发型渐变模式总结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6页继发型渐变模式案例犯罪人朱振江(化名),男,54岁,大学毕业后进某工厂工作。他勤奋工作、刻苦钻研,取得了丰硕结果,赢得了多项殊荣。1994年,他坐上了河南省鹤壁市市政府第一把交椅。伴随职位升迁,奉承他人多了,送礼人也多了。开始他拒收过礼品和钱物,并所以得罪过人,碰到过难堪。可以后一想.与其被人说“傻冒”、“清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既可得利,又能“助人”,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默认了,下水了。到以后他又以为,我替他人办事了,他人送些礼以示感激,也属人之常情。况且,既然在领导这个位置上,就应该多帮他人办点事,这么还能落个“热心肠”、“乐于助人”好名声,甚至把这种行为同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挂起钩来,这种歪曲认知方式使他变得心安理得了。再到以后,他就发展到依“礼”办事了:你给我送礼,我帮你办事;我帮你办事,你必须得给我酬劳,不然他就张口索要,完全把手中权力当成了为自己牟取私利砝码。从1994年元月朱振江担任鹤壁市市长到1997年2月案发前,短短三年时间,仅查证落实在案,朱振江就先后41次收受他人贿赂,共计金额达16万余元。经河南省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朱振江已组成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朱振江由一个昔日市长沦为阶下囚,其犯罪心理形成过程就属于这种渐进模式。朱振江早期并没有劣迹行为,甚至被大家公认为优异人物,但在功成名就之后,有权有势之时逐步蜕化变质,萌生犯罪心理,最终落入犯罪深渊。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7页继发型渐变模式总结
这一类人早期并无劣迹,社会化过程无显著缺点,已经被视为合格社会组员,甚至被信任重用而颇有成就。但在其人生经历某一阶段,因为经不起诱惑,或受到错误思想腐蚀,渐渐腐化堕落而形成犯罪心理,走上犯罪道路。在其犯罪心理形成过程中,即使原有隐而不现心理品质缺点往往成为渐变突破口,但同时也暴露出其社会化过程不完全,为日后堕落种下了祸根。这类犯罪者因为始犯年纪晚,恶习相对较浅,矫治成功率可能要高一些。但其中一个别人已演变为惯犯、累犯或罪行十分严重,犯罪心理相当稳定,矫治就十分困难。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8页突变模式
概念:犯罪心理形成突变模式是指个体犯罪心理因一些特定刺激、环境而突发性地产生、形成,缺乏一个逐步改变过程。特点:突发性;无预谋性;情境性;情绪性。
突变模式往往有以下几个情况:一是由人际关系冲突而引发-比如,因恶语伤人而发生口角进而升级为暴力行为,因婚恋挫折而产生报复犯罪,等等
二是由特定环境气氛而引发。特定环境和气氛会使一些是非观念和自制力差当事人情绪失控,由此可引发犯罪行为。三是由情境诱惑而引发:一定情境激发了行为人某种内在不良需要,潜在不良心理品质使其为满足这种需要而产生犯罪动机。四是由回避危险而引发。行为人在突然碰到危险情况时,因认知发生困难,出于自我保护需要而出现举止失措行为。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9页突变模式案例---人际关系冲突
犯罪人崔某,男,24岁,性情急躁、脾气暴烈,平时不注意本身涵养,遇事易冲动,常有丧失理智行为出现。有一天,崔某在家中要求父亲为他联络购置办婚书所需要木材时,态度相当蛮横。看着他那蛮不讲理霸道样,大姐实在忍不住,就说了几句同情父亲话,却招来杀身之祸。崔某以为姐姐冒犯他,这对一向急躁、任性他是不能“容忍”。他冲过去抓住姐姐头发,用拳头朝姐姐头部猛打,当场将他打瘫在床上。父亲见状奋力将崔某拉出房外,他又从父亲手中摆脱,再次冲入房内,抓住姐姐腿脚,从床上拖到地上,边喊“打死你”,边用脚猛踩、猛踢姐姐胸腹部。母亲见崔某将姐姐往死里打,就上前扑在女儿身上,用自己身体保护女儿。他冲破母亲阻拦,再次冲入房内,将已被打瘫在地惨叫救命姐姐,又一阵雨点般拳打脚踢。姐姐被打得奄奄一息,脸色苍白,口吐血水,连声呼救叫痛不已。父亲见女儿生命垂危,便夺门而出,准备去喊救护车。两眼充满杀机崔某又拦住父亲去路,并威胁着不让喊叫。最终在邻居帮助下,姐姐才被送往医院抢救,但因胸、腹部受到重复打击,肝脏、脾脏严重破裂,造成出血性休克,抢救无效,于当日下午死亡。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10页突变模式案例---机遇式
犯罪人周颖(化名),女,21岁,中学毕业后被照料到某乡医院当收款员,工作很顺心,他也十分敬业。有一天下午,在下班前他已将当日收现金全部入账,下班后又有一位患者交来500元药费,因为时间很紧,他没给患者开具收据。晚上将这500元钱带回家,心里开始了复杂矛盾斗争。这500元现金对于当初工资不到200元周颖来说,含有相当大诱惑力,加上这钱并没有开收据,若据为己有根本不会有些人知道。但毕竟是第一次,周颖还是十分担心。但原本含有贪欲心理最终还是战胜了担心心理,他将这500元装进了自己腰包。事后很长时间也没有任何人发觉。第一次犯罪成功,强化了周颖犯罪动机,他以后又在一样情况下进行了几次贪污行为。再到以后,他开始主动制造这种有利于进行贪污活动机会。工作3年后,他先后利用工作之便贪污现金近万元,最终以贪污罪走进了监狱。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11页模式渐变原生口角形成暴力回避危险继生情境诱惑挫折形成报复特定气质引发突变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12页二、犯罪心理形成普通规律
(一)互动律----犯罪心理形成过程,是主客观原因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过程。
(内化---外化---强化)
首先,犯罪心理形成表现为不良客观原因转化为犯罪主体不良意识内化过程。
不良客观原因犯罪主体不良意识其次,犯罪心理形成过程也是犯罪主体主观意识不停转化为不良行为外化过程。犯罪主体不良意识不良行为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13页
(二)心理选择律----犯罪心理形成,表达了个体对外界原因主动、能动反应。
1、主观能动性使得不一样个体对刺激有不一样选择。
2、主观能动性还使得大家对同一刺激有不一样反应。
3、主观能动性还使得同一个体对同一刺激在不一样时间、场所有不一样反应。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14页(三)“量变---质变”转化律----犯罪心理形成,是从量变到质变发展过程。
犯罪心理有别于普通性过失心理或普通性越轨心理,它形成标志着个体在个性品质方面质变,因而一样遵照着从量变到质变规律,有一个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发展过程。事实证实,大多数犯罪人个性不是骤然变坏,犯罪人大都经历了在个性方面逐步演变和越变越坏过程,到了一定程度才演变为犯罪心理。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15页
(四)反馈----强化律(犯罪心理在犯罪活动中不停强化而趋于巩固和发展)
1、经过不良实践,也只有经过不良实践,个体才能接收不良客观原因影响。
2、经过不良实践,不良主体意识外化为不良行为,逐步形成犯罪心理。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16页第二节犯罪心理向犯罪行为转化一、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关系
二、意志选择行为三、反应性行为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17页一、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关系
犯罪行为是在犯罪心理支配下实施。犯罪心理+情境犯罪行为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18页
行为选择意志主动选择行为被动选择行为二、意志选择行为(一)含义和类型
含义:犯罪行为发生是犯罪人意志努力结果,而犯罪行为发生自始至终都处于犯罪人意志控制之下。
类型:意志选择行为,并非都是个体主动、主动地加以选择,依据个体主动性差异,能够把意志选择行为分为主动选择行为和被动选择行为。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19页(二)特点1.犯罪动机强烈、详细、明确;2.被害人与犯罪行为相关性较小;3.由犯罪心理形成到犯罪行为发生往往经过较为清楚几个心理阶段:心理冲突和思想斗争
确立犯罪动机,明确犯罪目标制订作案计划进行作案准备实施犯罪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20页(一)概念和特征
概念:反应性行为,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不是出于预谋,未经过显著意志活动,而是个体在外部诱因刺激下产生应答性反应。特征:1.事先无预谋,犯罪行为表现为个体对外部刺激自动化、带有反射性质应答性反应;2.刺激情境出现是反应性行为出现主要作用;3.心理过程短暂或没有有意识心理过程(如应激反应)。
三、
反应性行为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21页(二)反应性行为普通表现为以下几个情况:
1.防卫反应和避险反应这种行为经常是由被害人引发和挑动,犯罪人事先并无准备和预谋。2.应激反应和激情反应在应激情境中,个体因为愤恨、恐怖、嫉妒及怨恨等情绪到达极点,极易造成攻击性犯罪行为。3.习惯性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后天习得,并经过重复刺激与反应之后形成相对稳定动力定型。4.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犯罪人在变态心理支配下出现行为反应。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22页意志选择行为和反应性行为异同相同:由动机引发,以犯罪心理为基础。不一样:1.产生原因和方式不一样。2.行为发生心理过程不一样。3.起主要作用犯罪动机和心理机制不一样。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23页第三节犯罪心理发展改变
犯罪心理形成以后不是固定不变,伴随客观环境改变以及犯罪人实践改变,犯罪心理也会发生这么那样改变。这种改变一个形式是犯罪心理强化(恶性发展),另一个形式是犯罪心理消退(良性转化)。犯罪心理强化,是指犯罪心理巩固、加强并向恶性发展过程。犯罪心理消退,是指犯罪心理减弱和消失过程。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24页
一、犯罪心理良性转化
所谓犯罪心理良性转化,是指犯罪心理形成后,在主体内外各种主动原因影响下,逐步减弱或消除,或者处于暂时性抑制状态。这种良性转化,可能发生在犯罪行为实施前,也可能发生于犯罪行为准备、实施过程中,或犯罪活动结束后。
(一)犯罪心理良性转化条件
要实现犯罪心理良性转化,是十分艰难而漫长过程原因形成一个协力。其基础条件包含:1、要产生内部心理矛盾需要各方面主动影响(五条P87)2、要有促进犯罪心理良性转化主动心理原因3、要遵照转化规律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25页引发犯罪心理良性转化原因
良好宏观社会环境适宜教育、开导、劝戒榜样与参考有利人际环境
道德观念还未丧失对前途还有一定重视怜悯心还未泯灭(1)主体外原因(2)主体原因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第26页
(二)犯罪心理良性转化类型
1、渐进型
经过强有力教育办法、主动环境影响和本人主观努力,行为人逐步认识到违法犯罪危害,罪责感萌发,并有一定悔改决心和表现,犯罪心理得到一定程度抑制。但这种良性改变只是初步、不彻底,犯罪人改恶从善态度迩会动摇,甚至还会再实施一些轻微违法违纪行为,但总趋势是向好方面发展。这是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物资订购策划管理协议
- 2025年企业员工购物券福利采购合同范本
- 鱼塘综合利用承包经营合同2025
- 2025年度企业职业素养提升策略协议
- 2025年写字楼租赁权益协议
- 2025年企业邮箱租赁合同样本
- 2025年中期企业合作口头借款协议书
- 2025年股权投资与合作策划协议样本
- 2025年双边商业合作协议
- 2025年兄弟共有财产分配转让协议书
- 《地理信息系统GIS》全套教学课件
- 技术序列学习地图(2023年)
-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3
- 15万吨水厂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自动体外除颤器项目创业计划书
- 养老机构绩效考核及奖励制度
- 2024年越南煤矿设备再制造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2024-2030
- 长塘水库工程环评报告书
- 病案管理质量控制指标检查要点
- DL-T5001-2014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
-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7张)-完整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