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六安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六安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六安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六安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六安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种群分布的类型是()

A.均匀分布B.随机分布C.集群分布D.以上三种类型都是

2.耐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育健壮,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

B.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在强光下生长良好

C.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耐适度的荫蔽

D.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树皮较厚,生长较快

3.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能够流通到下一个营养级,其余的则为()所消耗。

A.同化作用B.异化作用C.合成作用D.呼吸作用

4.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5.在一定范围内按不同密度播种的三叶草,其最终产量与播种密度无关,这是()

A.养分制约的结果B.空间制约的结果C.密度制约的结果D.人为影响的结果

6.g/(m2·a)是哪个选项单位

A.现存量B.生物量C.生产力D.生产量

7.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8.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9.与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一般()。A.出生率高、寿命较短B.生率低、寿命长C.出生率低、寿命较短D.出生率高、寿命长

10.阳性植物的特点是()

A.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B.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C.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D.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11.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12.风对动物的主要直接作用是()。

A.影响动物的取食、迁移等行为活动B.影响动物热能代谢C.影响动物水分代谢D.影响动物的繁殖

13.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

A.阶段性B.限制性C.补偿性D.不可替代性

14.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

15.下列不属于按组织层次划分的分支学科是()

A.个体生态学B.景观生态学C.进化生态学D.种群生态学

16.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17.阴性植物叶片长期处于弱光照下所形成的生理适应表现为()。

A.质地较厚,叶面上常有很厚的角质层覆盖

B.枝下茎高较长,树皮通常较厚

C.茎的内部结构是细胞体积较小,细胞壁厚

D.叶绿素含量大

18.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变化的光是()。A.红外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光

19.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A.自然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C.半自然人工系统D.以上三种系统稳定性一样

20.引起物种数量减少的因素是()。

A.出生率B.死亡率C.迁入率D.总体数量变化

21.小型动物、低等生物的存活曲线为()。

A.A型B.B型C.C型D.混合型

22.红外线对生物的主要作用是()。A.热效应B.抑制生长C.延迟发育D.促进维生素D合成

23.下列环境问题中,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是()。A.温室效应加剧B.臭氧层破坏C.重金属污染D.水体富营养化

24.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持人类生存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2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A.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B.不同生物群落之间C.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26.()气体不是温室气体。A.COB.CO2

C.CH4

D.N2O

27.动物斗殴的行为属于()。A.干扰竞争B.共生C.利用竞争D.竞争排除

28.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称为()。A.他毒作用B.他感作用C.抗毒作用D.抑制作用

29.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又称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无损失C.又称能量衰变定律D.光合作用不适用于热力学第一定律

30.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二、填空题(20题)31.云杉林被采伐后的恢复演替可延续达几十年,有时达几百年,这种恢复演替叫做______;

32._____________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它能与新合成多肽N端信号序列结合,并引导新合成的多肽及与其相连的核糖体与ER结合。

33.一般用__________来衡量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的高低。

34.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之间的竞争就越。

35.能表现群落结构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36.苍耳的种子具有勾刺,其种子传播方式为传播。

37.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______。

38.大气中CO2的浓度上升的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即______。

39.______是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40.水体继续变浅,水深1~2m,芦苇、香蒲等直水生植物出现。这些植物的根系发达,可以使水底迅速增高,形成浮岛。水卞土地间或露出,开始具备陆生环境的特点。这是水生演替系列中______期的特点。

41.森林群落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______四个层次。

42.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沙土、黏土和_______三大类。

43.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_______,是群落镶嵌性的主要原因。

44.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适应类型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类型。

45.植物受到动物啃食的受伤枝条,在短期内尖端木质化或整枝掉落,这是植物______的特点。

46.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称为______。

47.______是系统无序性的量度。

48.除太阳辐射能以外,其他进入系统的任何形式的能量都称为______。

49.典型草原是()内陆气候条件下的产物。

50.研究一定区域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是____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自然环境对生物的生态作用是各个生态因子共同组合在一起,对生物起的综合作用。()

A.正确B.错误

52.()

53.不管外来干扰有多大,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总能通过自我调控机制来维持其稳定。()

54.地形因子对于生物尤其是农作物的作用是直接作用。[]

A.正确B.错误

55.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

A.正确B.错误

56.生物多样性只为艺术家提供艺术创作素材。()

A.正确B.错误

57.全球变暖与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关。()

58.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

59.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都是经典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A.正确B.错误

60.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其中生物更加多样化。()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并举例说明。

62.简述固氮的途径。

63.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64.简述种间竞争的类型及其一般特征。

65.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五、论述题(5题)66.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67.试述细胞外被中糖蛋白在细胞内合成、组装和运输的全过程及其对于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

68.论述食物链食物网结构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69.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70.试述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六、单选题(0题)71.当用网将留种用的草地罩上后,却发现草的叶子被害虫吃了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食物链被破坏C.缺少光照D.植被被破坏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5.C

6.C

7.A

8.B

9.A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竞争力强,但一般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入侵新的栖息地,并通过高增长率而迅速繁殖。

10.A

11.D

12.A解析:四项中只有A项是风对动物的直接作用,其他三项中风只起间接影响的作用,故选A。

13.C

14.A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15.C

16.B

17.D

18.A红外光会产生热效应,地表热量基本是由红外光能所产生的。

19.A解析:自然生态系统未受人类干扰和扶持,依靠生物和环境自身调节能力来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因而是最稳定的系统,故选A。

20.B

21.C

22.A

23.A

24.A

25.D

26.A解析:温室气体首先应是温室植物释放出来的,由此排队CO,故选A。

27.A竞争可分为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相互干涉性竞争如动物之间发生格斗。

28.B

29.C

30.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31.长期演替

32.SRP(信号识别颗粒)

33.初级生产力

34.生活型生活型

35.群落最小面积

36.沙漠和深海洋沙漠和深海洋

37.生态对策生态对策

38.温室效应温室效应

39.干扰

40.挺水植物挺水植物

41.苔藓层

42.壤土壤土

43.不均匀性不均匀性

44.耐瘠型;耐肥型;喜肥型

45.补偿作用补偿作用

46.生态因子生态因子

47.墒墒

48.辅助能辅助能

49.半干旱半干旱

50.景观生态学

51.A

52.N

53.N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系统的多样性、干扰、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环境影响。

54.B

55.B

56.B

57.N碳循环是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机制的循环,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这种自我调节机制已经受到强烈的干扰。CO2的急剧增加使全球变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58.Y

59.A

60.Y

61.(1)各生态因子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相互之间不可替代。(2)在一定的范围内某因子不足时其作用可南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3)例如光照和二氧化碳两因子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但是在光照不足引起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光合作用下降的幅度。(1)各生态因子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相互之间不可替代。(2)在一定的范围内,某因子不足时,其作用可南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3)例如,光照和二氧化碳两因子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但是在光照不足引起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光合作用下降的幅度。

62.大气中的氮被固定的途径有三种:

一是通过闪电、宇宙射线、陨石、火山爆发活动的高能固氮,其结果形成氨或硝酸盐,随着降雨到达地球表面。据估计,通过高能固定的氮大约为8.9kg/(hm2·a)。

二是工业固氮,这种固氮形式的能力已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初全世界工业固氮能力已为3×107t,到20世纪末,可达l×108t。

第三条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是生物固氮,大约为100—200kg/(hm2·a),大约占地球固氮的90%。能够进行固氮的生物主要是固氮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和蓝藻等自养和异养微生物。

在潮湿的热带雨林中生长在树叶和附着在植物体上的藻类和细菌也能固定相当数量的氮,其中一部分固定的氮为植物本身所利用。

63.答案见解析(1)水生植物有三类:①沉水植物;②浮水植物;③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有三类:①湿生植物;②中生植物;③旱生植物。

64.(1)种间竞争的类型可分为:①资源利用性竞争在此竞争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因资源总量减少而产生的对竞争对手的存活、生殖和生长的间接影响;②相互干涉性竞争包括格斗、相互吃卵和他感等作用在内两种生物之间的相互直接干涉。(2)特征:①不对称性即竞争后果的不等性一个物种占优势另一个占劣势;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够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如植物冠层占优势的植物较多地获得光能也促进了其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1)种间竞争的类型可分为:①资源利用性竞争,在此竞争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因资源总量减少而产生的对竞争对手的存活、生殖和生长的间接影响;②相互干涉性竞争,包括格斗、相互吃卵和他感等作用在内两种生物之间的相互直接干涉。(2)特征:①不对称性,即竞争后果的不等性,一个物种占优势,另一个占劣势;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够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如植物冠层占优势的植物较多地获得光能,也促进了其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65.(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

66.(1)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的三大功能类群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产者是指利用太阳光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植物及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的微生物等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进行光合生产即初级生产,提供第一性产品。太阳能和无机营养物质只有依靠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成为系统中能流和物流的主要源头。(3)消费者是指以初级生产产物为食物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消费者的功能:①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②调节物种间的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③帮助植物传播花粉。

67.细胞外被糖蛋白又称糖萼,是细胞膜的正常结构组分,是胞外多糖与蛋白的共价结合物,它不仅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而且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这类蛋白主要有胶原、糖胺聚糖、蛋白聚糖、层粘连蛋白、纤连蛋白、弹性蛋白等。糖蛋白首先在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然后前体蛋白质在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发生糖基化修饰,最终从内质网的TGN以囊泡的形式排出并运送到细胞膜处,将糖蛋白整合入细胞膜。真核细胞中寡糖链一般结合在肽链的四种氨基酸残基上,由此可分为两大类不同的糖基化修饰,即N-连接(连接到天冬酰胺的酰胺氮原子上)和O-连接(连接到丝氨酸、苏氨酸或在胶原纤维中的羟赖氨酸或羟脯氨酸的羟基上)糖基化。N-连接与O-连接的寡糖在成分和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合成和加工的方式也完全不同。N-连接的糖基化反应起始发生在糙面内质网中,一个14个糖残基的寡糖链从供体磷酸多萜醇上转移至新生肽链的特定三肽序列的天冬酰胺残基上。因此所有的N-连接的寡糖链都有一个共同的前体,在糙面内质网内以及在通过高尔基体各间隔转移过程中寡糖链经过一系列酶的加工,切除和添加特定的单糖,最后形成成熟的糖蛋白。所有成熟的N-连接的寡糖链都含有2个N-乙酰葡糖胺和3个甘露糖残基。O-连接的糖基化是在高尔基体中进行的。随后由于不同的糖基转移酶催化,依次加上一个单糖。同复杂的N-连接的糖基化一样,最后一步是加上唾液酸残基,这一步反应发生在高尔基体反面膜囊和TGN中,至此完成全部糖基的加工和修饰。蛋白质糖基化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比如,糖蛋白是抗体识别位点,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着,糖基化增强了蛋白质的稳定性,影响蛋白质的水溶性及所带电荷的性质等等。

68.自然界中食物链总是相互交错而成网状结构即食物网。食物网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食物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越简单生态系统就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比如在一个只有草—鹿—狼这样一个简单食物网的岛屿上鹿一旦消失狼就会饿死。如果除鹿以外还有其他食草动物那么即使鹿消失对狼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生态系统仍可以保持稳定。因此一个生态系统越稳定生物种类越丰富食物网也越复杂。自然界中,食物链总是相互交错而成网状结构,即食物网。食物网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食物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越简单,生态系统就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比如在一个只有草—鹿—狼这样一个简单食物网的岛屿上,鹿一旦消失,狼就会饿死。如果除鹿以外还有其他食草动物,那么即使鹿消失,对狼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生态系统仍可以保持稳定。因此,一个生态系统越稳定,生物种类越丰富,食物网也越复杂。

69.人工选择是人为定向地使生物发生遗传变异,即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人为手段(定向培育、杂交选育、基因嫁接、克隆技术等)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或者通过改变和影响环境等环境胁迫的作用来影响生物生长和繁殖等。人工选择已经成为种群进化适应的强大动力之一,因此,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种群的进化与适应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遗传变异的结果。人工选择不可避免地会有有害类型的产生,如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导致农药越用越多,而害虫种群越来越大。

70.(1)微管组成纺锤体,参与染色体在赤道板处的排列以及向两极的运动。(2)微丝组成的收缩环,参与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3)核骨架和核纤层也是广义细胞骨架的一部分,它们在细胞周期中周期性地破碎和重建,也是细胞分裂重要的环节。

71.B安徽省六安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种群分布的类型是()

A.均匀分布B.随机分布C.集群分布D.以上三种类型都是

2.耐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育健壮,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

B.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在强光下生长良好

C.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耐适度的荫蔽

D.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树皮较厚,生长较快

3.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能够流通到下一个营养级,其余的则为()所消耗。

A.同化作用B.异化作用C.合成作用D.呼吸作用

4.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5.在一定范围内按不同密度播种的三叶草,其最终产量与播种密度无关,这是()

A.养分制约的结果B.空间制约的结果C.密度制约的结果D.人为影响的结果

6.g/(m2·a)是哪个选项单位

A.现存量B.生物量C.生产力D.生产量

7.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8.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9.与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一般()。A.出生率高、寿命较短B.生率低、寿命长C.出生率低、寿命较短D.出生率高、寿命长

10.阳性植物的特点是()

A.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B.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C.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D.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11.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12.风对动物的主要直接作用是()。

A.影响动物的取食、迁移等行为活动B.影响动物热能代谢C.影响动物水分代谢D.影响动物的繁殖

13.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

A.阶段性B.限制性C.补偿性D.不可替代性

14.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

15.下列不属于按组织层次划分的分支学科是()

A.个体生态学B.景观生态学C.进化生态学D.种群生态学

16.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17.阴性植物叶片长期处于弱光照下所形成的生理适应表现为()。

A.质地较厚,叶面上常有很厚的角质层覆盖

B.枝下茎高较长,树皮通常较厚

C.茎的内部结构是细胞体积较小,细胞壁厚

D.叶绿素含量大

18.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变化的光是()。A.红外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光

19.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A.自然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C.半自然人工系统D.以上三种系统稳定性一样

20.引起物种数量减少的因素是()。

A.出生率B.死亡率C.迁入率D.总体数量变化

21.小型动物、低等生物的存活曲线为()。

A.A型B.B型C.C型D.混合型

22.红外线对生物的主要作用是()。A.热效应B.抑制生长C.延迟发育D.促进维生素D合成

23.下列环境问题中,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是()。A.温室效应加剧B.臭氧层破坏C.重金属污染D.水体富营养化

24.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持人类生存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2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A.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B.不同生物群落之间C.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26.()气体不是温室气体。A.COB.CO2

C.CH4

D.N2O

27.动物斗殴的行为属于()。A.干扰竞争B.共生C.利用竞争D.竞争排除

28.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称为()。A.他毒作用B.他感作用C.抗毒作用D.抑制作用

29.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又称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无损失C.又称能量衰变定律D.光合作用不适用于热力学第一定律

30.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二、填空题(20题)31.云杉林被采伐后的恢复演替可延续达几十年,有时达几百年,这种恢复演替叫做______;

32._____________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它能与新合成多肽N端信号序列结合,并引导新合成的多肽及与其相连的核糖体与ER结合。

33.一般用__________来衡量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的高低。

34.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之间的竞争就越。

35.能表现群落结构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36.苍耳的种子具有勾刺,其种子传播方式为传播。

37.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______。

38.大气中CO2的浓度上升的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即______。

39.______是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40.水体继续变浅,水深1~2m,芦苇、香蒲等直水生植物出现。这些植物的根系发达,可以使水底迅速增高,形成浮岛。水卞土地间或露出,开始具备陆生环境的特点。这是水生演替系列中______期的特点。

41.森林群落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______四个层次。

42.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沙土、黏土和_______三大类。

43.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_______,是群落镶嵌性的主要原因。

44.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适应类型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类型。

45.植物受到动物啃食的受伤枝条,在短期内尖端木质化或整枝掉落,这是植物______的特点。

46.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称为______。

47.______是系统无序性的量度。

48.除太阳辐射能以外,其他进入系统的任何形式的能量都称为______。

49.典型草原是()内陆气候条件下的产物。

50.研究一定区域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是____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自然环境对生物的生态作用是各个生态因子共同组合在一起,对生物起的综合作用。()

A.正确B.错误

52.()

53.不管外来干扰有多大,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总能通过自我调控机制来维持其稳定。()

54.地形因子对于生物尤其是农作物的作用是直接作用。[]

A.正确B.错误

55.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

A.正确B.错误

56.生物多样性只为艺术家提供艺术创作素材。()

A.正确B.错误

57.全球变暖与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关。()

58.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

59.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都是经典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A.正确B.错误

60.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其中生物更加多样化。()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并举例说明。

62.简述固氮的途径。

63.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64.简述种间竞争的类型及其一般特征。

65.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五、论述题(5题)66.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67.试述细胞外被中糖蛋白在细胞内合成、组装和运输的全过程及其对于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

68.论述食物链食物网结构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69.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70.试述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六、单选题(0题)71.当用网将留种用的草地罩上后,却发现草的叶子被害虫吃了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食物链被破坏C.缺少光照D.植被被破坏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5.C

6.C

7.A

8.B

9.A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竞争力强,但一般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入侵新的栖息地,并通过高增长率而迅速繁殖。

10.A

11.D

12.A解析:四项中只有A项是风对动物的直接作用,其他三项中风只起间接影响的作用,故选A。

13.C

14.A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15.C

16.B

17.D

18.A红外光会产生热效应,地表热量基本是由红外光能所产生的。

19.A解析:自然生态系统未受人类干扰和扶持,依靠生物和环境自身调节能力来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因而是最稳定的系统,故选A。

20.B

21.C

22.A

23.A

24.A

25.D

26.A解析:温室气体首先应是温室植物释放出来的,由此排队CO,故选A。

27.A竞争可分为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相互干涉性竞争如动物之间发生格斗。

28.B

29.C

30.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31.长期演替

32.SRP(信号识别颗粒)

33.初级生产力

34.生活型生活型

35.群落最小面积

36.沙漠和深海洋沙漠和深海洋

37.生态对策生态对策

38.温室效应温室效应

39.干扰

40.挺水植物挺水植物

41.苔藓层

42.壤土壤土

43.不均匀性不均匀性

44.耐瘠型;耐肥型;喜肥型

45.补偿作用补偿作用

46.生态因子生态因子

47.墒墒

48.辅助能辅助能

49.半干旱半干旱

50.景观生态学

51.A

52.N

53.N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系统的多样性、干扰、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环境影响。

54.B

55.B

56.B

57.N碳循环是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机制的循环,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这种自我调节机制已经受到强烈的干扰。CO2的急剧增加使全球变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58.Y

59.A

60.Y

61.(1)各生态因子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相互之间不可替代。(2)在一定的范围内某因子不足时其作用可南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3)例如光照和二氧化碳两因子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但是在光照不足引起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光合作用下降的幅度。(1)各生态因子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相互之间不可替代。(2)在一定的范围内,某因子不足时,其作用可南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3)例如,光照和二氧化碳两因子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但是在光照不足引起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光合作用下降的幅度。

62.大气中的氮被固定的途径有三种:

一是通过闪电、宇宙射线、陨石、火山爆发活动的高能固氮,其结果形成氨或硝酸盐,随着降雨到达地球表面。据估计,通过高能固定的氮大约为8.9kg/(hm2·a)。

二是工业固氮,这种固氮形式的能力已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初全世界工业固氮能力已为3×107t,到20世纪末,可达l×108t。

第三条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是生物固氮,大约为100—200kg/(hm2·a),大约占地球固氮的90%。能够进行固氮的生物主要是固氮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和蓝藻等自养和异养微生物。

在潮湿的热带雨林中生长在树叶和附着在植物体上的藻类和细菌也能固定相当数量的氮,其中一部分固定的氮为植物本身所利用。

63.答案见解析(1)水生植物有三类:①沉水植物;②浮水植物;③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有三类:①湿生植物;②中生植物;③旱生植物。

64.(1)种间竞争的类型可分为:①资源利用性竞争在此竞争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因资源总量减少而产生的对竞争对手的存活、生殖和生长的间接影响;②相互干涉性竞争包括格斗、相互吃卵和他感等作用在内两种生物之间的相互直接干涉。(2)特征:①不对称性即竞争后果的不等性一个物种占优势另一个占劣势;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够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如植物冠层占优势的植物较多地获得光能也促进了其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1)种间竞争的类型可分为:①资源利用性竞争,在此竞争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因资源总量减少而产生的对竞争对手的存活、生殖和生长的间接影响;②相互干涉性竞争,包括格斗、相互吃卵和他感等作用在内两种生物之间的相互直接干涉。(2)特征:①不对称性,即竞争后果的不等性,一个物种占优势,另一个占劣势;②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够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如植物冠层占优势的植物较多地获得光能,也促进了其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65.(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

66.(1)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的三大功能类群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生产者是指利用太阳光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植物及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的微生物等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进行光合生产即初级生产,提供第一性产品。太阳能和无机营养物质只有依靠生产者才能输入生态系统,成为系统中能流和物流的主要源头。(3)消费者是指以初级生产产物为食物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消费者的功能:①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②调节物种间的关系,维持种群和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