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肝癌切除术临床路径_第1页
原发性肝癌肝癌切除术临床路径_第2页
原发性肝癌肝癌切除术临床路径_第3页
原发性肝癌肝癌切除术临床路径_第4页
原发性肝癌肝癌切除术临床路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发性肝癌(肝癌切除术)临床路径一、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C22.900二)诊断依据。根据《2012+EASLEORTC+临床实践指南:肝细胞癌的管理》《NCCN临床实践指南:肝胆肿瘤(2015.V1)》《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表现:肝区疼痛,肝大,黄疸,肝硬化征象,伴癌综合征,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全身性表现。实验室检查:AFP,血清岩藻糖苷(AFu),GGT2,异常凝血酶原(APT),肝功能辅助检查:腹部超声,增强CT,MRI,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2012+EASLEORTC+临床实践指南:肝细胞癌的管理》《NCCN临床实践指南:肝胆肿瘤(2015.V1)》《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治疗原则:早期诊断、早期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长期治疗效果的关键。(1)规则肝癌切除术。(2)肝移植局部治疗:1、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2射频消融RF,3、肝动脉栓塞TAE。四)标准住院日为12-1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需符合原发性肝癌排除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心、肺、肾、脑等脏器功能损害)及非肝癌切除术患者。排除其他:继发性肝癌,其他肝脏肿瘤或病变如血管瘤、肝腺瘤等,需要肝癌局部治疗及需要肝移植者。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ICG检测、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血氨、甲胎蛋白、各种肝炎病毒学指标检测(乙肝五项、乙肝DNA定量、抗HCV)感染性疾病筛查(抗HIV、TPHA);(3)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腹部CT(增强及血管重建)腹部MRI(增强及MRCP)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等。(七)选择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九)术后住院恢复9-12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五项、肿瘤标志物、腹部增强CT。2.术后用药:(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选择抗菌药物,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2)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护肝药、抑酸剂、支链氨基酸白蛋白。(十)出院标准。1.肝区疼痛、黄疸减轻,一般情况好,可进半流食。2.伤口愈合良好,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引流管拔除。没有需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住院时间、费用延长。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考虑行肝癌切除手术以外的其他肝癌治疗方式的患者,退出本路径。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C22.90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2-15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3天(手术准备日)住院第3-4天(手术日)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完善检杳□上级医师查房□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确定诊断和初定手术日期□预约各种特殊检查(腹部增强CT、彩色多普勒超声等)□上级医师查房□改善肝脏储备功能□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患者及/或其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输血知情同意书□术前小结和上级医师查房纪录□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手术□术者完成手术记录□麻醉师完成麻醉记录□完成术后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向病人及/或其豕属父待手术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重点医嘱长期医嘱:□普通外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低脂软食临时医嘱:□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堀潜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血氨、甲胎蛋白、各种肝炎病毒学指标检测、感染性疾病筛查□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腹部CT、CTA/MRA□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等(必要时)长期医嘱:□患者既往基础用药□改善肝脏储备功能的药物临时医嘱:□术前医嘱:常规准备明日在全麻下行:肝部分切除术,术前禁食水□留置胃管、尿管□今晚明晨各洗肠一次□抗菌药物:术前30分钟使用□配同型红细胞、血浆长期医嘱:□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一级护理□禁食水□胃肠减压接负压吸引记量□尿管接袋记量□腹腔引流管接袋记量□记24小时出入量□抗菌药物□抑酸剂X3天□支链氨基酸临时医嘱:□心电监护、吸氧(必要时)□补液□复查血常规、血氨、凝血功能(必要时)□其他特殊医嘱主要护理工作□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入院护理评估及计划□指导病人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杳□早晨静脉取血□术前沐浴、更衣、备皮□术前肠道准备、物品准备□术前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情况□手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指导并监督患者术后活动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住院第4-5天(术后第1-2天)住院第5-14天(术后第3-9天)住院第12-15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注意观察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及神志□注意腹部体征、引流量及性状□上级医师查房,对手术及手术切口进彳丁评估,确定有尢早期手术并发症和切口感染□完成病程纪录□上级医师查房□根据体温、引流情况明确是否拔除引流管,是否停用抗菌药物□评价肝功能、注意有无门脉系统血栓形成□完成日常病程记录和上级医师查房纪录□上级医师查房,确定出院日期□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及拆线日期□完成出院小结□完成病历书写重点医嘱长期医嘱:□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一级护理□禁食、禁水□胃肠减压接负压吸引记量□尿管接袋记量□腹腔引流管接袋记量□记24小时出入量□抗菌药物临时医嘱:□换药□对症处理□补液□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氨、凝血功能长期医嘱:□普通外科术后护理常规□二级护理□饮食根据病情□停引流记量□停抗菌药物临时医嘱:□换药□对症处理□补液□肝及门脉系统彩超检查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嘱术后4周复查主要护理工作□观察患者情况□手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观察患者情况□手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指导并监督患者手术后活动□出院准备指导(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出院宣教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原发性肝癌分级诊疗标准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预后相对较差,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HCC-ICC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肝细胞癌占到85%~90%以上,因此本方案中的“肝癌”指肝细胞癌。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约78.25万例,因肝癌死亡病例约74.55万例,仅中国就占病例总数和死亡人数的50%左右。肝癌的发病率在东亚和东南亚以及北非和西非最高,在中南亚和北欧、中欧和东欧最低。肝癌是男性第5大的恶性肿瘤(55.4万,7.5%),女性第9大恶性肿瘤(22.8万,3.4%),女性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据2012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在欧洲、北美等一些肝癌低发的地区,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而在高发的中国及日本,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中国的肝癌诊断年龄呈现年轻化,平均诊断年龄:中国55~59岁,美国63~65岁。由于我国肝癌高危人群基数庞大,因此实现肝癌的早诊早治、有效预防和精准治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实践证明,尽早发现并积极治疗肝癌患者,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综合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效降低国家和患者的疾病负担。根据国家卫计委分级诊疗的指导思想,为统一全区肝癌患者的管理工作,规范开展肝癌查、治、转、报等环节的工作,畅通运行肝癌患者管理流程,更好的服务我区癌患者,特制订本标准。一、我国肝癌的现状(一)发病率与死亡率。全球每年新发肝癌病例和死亡病例中超过一半发生在中国。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报道:肝癌已居全国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第4位,发病率为28.71/10万(男性:41.99/10万,第3位;女性:15.11/10万,第5位)。GLOBOCAN2012估计2012年度中国肝癌新发病例约为394770(粗率为29.0/10万,世标率为22.3/10万),其中男性约为293318(粗率为41.5/10万,世标率为33.7/10万),女性约为101452(粗率为15.5/10万,世标率为10.9/10万)。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报道:肝癌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第2位,死亡率为26.04/10万(男性:37.96/10万,第2位;女性:13.84/10万,第3位)。GLOBOCAN2012估计2012年度中国肝癌死亡人数约为383203(粗率为28.1/10万,世标率为21.4/10万),其中男性约为281802(粗率为39.9/10万,世标率为32.3/10万),女性约为101401(粗率为15.5/10万,世标率为10.7/10万)。(二)生存率。2018年发表的2000~2014年全球癌症生存趋势监测计划(CONCORD计划)第三阶段的数据表明:中国两大高发癌症,肝癌和肺癌的5年生存率没有明显改善。在过去10年,中国肝癌的5年生存率仅从2000~2004年时的11.7%上升到2010~2014年的14.1%。依据1980.1~2010.8在国内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数据资料分析表明:中国台湾、天津、上海、北京地区的肝癌生存率相对较高。总体上各个国家或地区女性的肝癌生存率高于男性。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肝癌的生存率呈下降趋势。(三)肝癌患者情况。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1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不同性别和地区肝癌的发病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在调整了年龄结构后,不同地区和性别的肝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随着我国一级预防的有效开展,乙肝疫苗列入计划免疫,改变膳食习惯控制黄曲霉毒素摄入等,肝癌的标化发病率已经呈现下降趋势,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以及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肝癌的疾病负担仍然十分严重。因此,肝癌仍将是我国重点防控的恶性肿瘤之一,我们应在重点加强一级预防的基础上,在肝癌高发区积极开展二级预防,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管,以致力于降低肝癌的发病率。

二、肝癌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一)目标充分发挥多学科团队(MDT)服务的作用,通过普及肝癌防治知识、提高肝癌早期诊断比例、规范肝癌诊断治疗方法,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改善肝癌患者生活质量。MDT的组成:三级医院,成立规定时间、地点的多学科(MDT)讨论制度,包括肝胆胰肿瘤外科、介入、肿瘤内科、放疗、影像、病理、麻醉、疼痛、营养等学科专业或相关专业人员,完成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二级医院发现和建议可疑患者进行初步诊断。(二)路径(如下图)1门诊可疑病例排除诊断乙肝、丙肝检测、影像学检查、组织或病理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排除诊断高危病例定期随访不可切除高危病例定期随访确定诊断转化治疗血管介入、消融、靶向药物、放化疗、对症支持等治疗确定诊断转化治疗(三)双向转诊标准。1、基层医疗机构熟悉肝癌的常见症状,筛查方法,对初诊可疑肝癌患者进行甲胎球蛋白和B超影像学诊断,初步检查怀疑及诊断肝癌患者应及时转诊至二级以上医院就诊,提高早期肝癌的诊断比例。对确诊晚期癌症患者的基本营养支持和姑息治疗以及健康宣教。2、二级医院除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外,尚需要:2.1增强CT或核磁检测,生化全项、凝血功能、肿瘤相关抗原、胃肠镜等检查,若影像学诊断考虑肝癌和/或AFP、Call9-9、CEA等肿瘤相关抗原异常升高,则需转诊至三级医院。2.2不建议在二级医院开展肝癌手术、化疗、放疗及介入治疗。2.3不建议在二级医院开展肝脏肿瘤穿刺活检术。2.3三级医院肝癌患者术后、化疗、放疗间歇期的观察及对症处理。3、三级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包括地、州、市级三级医院和省级三级医院)3.1地、州、市三级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必须要有肿瘤专科培训经历的资质的医师。3.1.1完成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院转诊患者的确诊,对于肝癌及时予以多学科讨论,建立以手术为中心的治疗模式,规范诊疗流程,提高诊疗质量。根据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编)及NCCN指南肝癌的诊治规范。因肝脏手术需要详尽的术前评估、精准的个体化手术治疗、完善的术后康复,须具备肝功能储备分析(Child-Pugh评分、吲哚氰绿清除试验或瞬时弹性成像测定肝脏硬度)、肝脏三维成像手术规划(计算剩余肝体积占标准化肝脏体积的百分比)、充足的手术备血、专业的重症监护病区。建议将肝功能Child-Pugh评分A级的可切除的肝癌患者和不可切除肝癌患者均转诊至省级区域肿瘤中心进行“肝癌首诊首治”。地州级三级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可开展规范化的肝癌介入、化疗、放射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每年肝癌介入台次不少于20台(包括血管介入和消融治疗),否则不建议当地医院独立开展肝癌介入治疗。地州级三级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需在省级三级医院协助指导下逐步开展肝癌介入治疗,并进行人员培训后取得相应的资质。对能开展肝癌规范化治疗的地州市级三级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需接受上级医院进行的定期质控,质控主要内容包含:规范化的介入治疗、化疗和放射治疗;化疗、放疗后、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处理(尤其是严重并发症处理)等。可申请上级医院协助或培训。3.1.5建立远程会诊机制,利用MDT模式,与省级三级医院交流,会诊及双向转诊。3.1.6结合继续医学教育,每年举办不少于1次的面向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院的学术交流或专业培训。3.2省级三级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3.2.1建立完善的MDT团队(肝胆胰外科、介入科、肿瘤内科、放疗、影像学、内镜、病理、营养、疼痛、麻醉、护理等),进行肝癌的规范化手术、介入、化疗、放射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专业工作。3.2.2负责下级医院转诊患者的确诊和治疗。负责对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或地州市级三级医院进行专业培训,协助新技术开展,科普宣传等。3.2.3开展各种规范的肝癌手术、介入、放疗和化疗等新技术及临床研究。3.2.4利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区内交流学习,新技术推广培训等。3.2.5质控中心定期对各级医院肝癌介入、放疗和化疗等工作进行质控检查。4、基层医疗机构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标准。(1)社区或基层医疗机构初诊或疑诊的肝脏疾病患者,如有以下情况之一: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提示为肝脏肿瘤,无法判断良恶性;肿瘤相关抗原异常升高检查提示为肝脏恶性肿瘤;(2)在社区随访的肝癌患者,如有以下情况之一:术前或术后观察随访期患者岀现严重并发症;化疗、放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后随访期间岀现严重并发症;怀疑肿瘤复发转移;其他无法处理的情况。5、上转至三级医院专科或肿瘤专科医院的标准。(1) 肝脏肿物临床检查高度怀疑肝癌;(2) 肝癌合并消化道岀血、肝性脑病、感染、肝癌破裂、黄疸、腹水等;(3) 肝癌随访期间岀现严重并发症;(4) 怀疑肿瘤复发转移或脉管瘤栓;(5) 治疗期间疾病进展,需要调整治疗方案;(6) 其他无法处理的情况。6、上转至省级区域肿瘤中心标准。(1)肝功能Child-Pugh评分A级的肝癌患者;(2)肝功能Child-Pugh评分B级的肝癌治疗后肿瘤进展的患者;(3)肝功能Child-Pugh评分C级的需要肝移植的患者;(4)MDT讨论后需要转诊的肝癌患者;(5)远程会诊后需要转诊的肝癌患者;(6)其他无法处理的情况。7、 下转至二级医院的标准。(1)介入、化疗、放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间隔期内,出现中度以下毒副反应的;(2)其他病情较轻,需要住院观察的患者;(3)肝癌患者术后康复。8、 下转至基层医疗机构的标准。治疗(手术、放疗、化疗等)结束,病情稳定,没有疾病危重征象,或晚期癌症患者的基本营养支持和姑息治疗。三、肝癌患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一)肝癌筛查。主要以肝癌常见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查和B超检查为主。定期筛查:高危人群定期行AFP、Cal9-9等血清学标志物和B超检查。机会性筛查:健康体检。重点人群筛查:在我国,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血清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检查是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一次检查。二)肝癌诊断与评估。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肝穿刺活检。对于缺乏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肝穿刺活检可获得病理诊断,对于确立肝癌的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非常重要。血清甲胎蛋白(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又重要的方法。诊断标准:AFPN400yg/L排除慢性或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睾丸或卵巢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怀孕等。AFP低度升高者,应作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有助于诊断。约30%的肝癌病人AFP水平正常,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其它常用的肝癌诊断分子标志物:包括a-L-岩藻苷酶、异常凝血酶原等。结合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影像学特征以及血清学分子标记物,依据路线图的步骤对肝癌做出临床诊断。3.1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者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及AFP检测,发现肝内直径<2cm结节,动态增强MRI、动态增强CT、超声造影及普美显动态增强MRI四项检查中至少有两项显示有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脉或延迟期强化下降的“快进快出”的肝癌典型特征,则可做岀肝癌的临床诊断;对于发现肝内直径>2cm的结节,则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中只要有一项有典型的肝癌特征,即可临床诊断为肝癌。3.2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者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随访发现肝内直径<2cm结节,若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中无或只有一项检查有典型的肝癌特征,可进行肝穿刺活检或每2~3个月密切的影像学随访以确立诊断;对于发现肝内直径>2cm的结节,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无典型的肝癌特征,则需进行肝穿刺活检以确立诊断。3.3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者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如AFP升高,特别是持续增高,应该进行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以确立肝癌的诊断,如未发现肝内结节,在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胚胎源性肿瘤以上消化道癌的前提下,应该密切随访AFP水平以及每隔2~3个月一次的影像学复查。1.病史采集。(1)病史:发病年龄(时间)、症状(上腹部不适症状、胀痛、返酸、嗳气、黑便症状等)。(2)个人史:生活方式(饮食、酒、烟等)。(3)既往史:了解有无慢性肝病病史;有无乙肝、丙肝等传染病史;有无输血史;有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4)家族史:询问有无肝脏疾病家族史。有无肿瘤家族史。(5)社会心理因素:了解家庭、工作、个人心理、文化程度等社会心理因素。2.体格检查。(1)体温、心率、心律、脉搏、血压、身高、体重。(2)肝脏触诊。(3)有无腹水、黄疸等。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具体分为基本项目,推荐项目和选择项目。(1)基本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血气分析。(2)推荐项目:血清癌性标记物可多用于肝癌的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等。影像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1)基本项目:肝脏B超、腹部增强CT或MRI、胸部增强CT。(2)推荐项目:肝脏MRI普美显造影或超声造影、PET/CT。肝癌术前评估。主要评估患者术前肝功能储备、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检查项目分为基本项目和推荐项目。(1)基本项目:血常规、血型、生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血气、心电图、胸片、腹部增强CT或MRI、肝脏超声、超声心动图、心肺功能检查。(2)推荐项目:Child-Pugh评分、吲哚氰绿(ICG)清除试验或瞬时弹性成像测定肝脏硬度评价肝功能储备情况;数字化三维影像手术规划(如预期保留肝组织体积较小,则采用CT和/或MRI测定剩余肝的体积并计算剩余肝体积占标准化肝脏体积的百分比);肝脏超声造影或MRI普美显造影;怀疑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者可行PET/CT检查;肝癌局部治疗或急性肝癌破裂出血治疗可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肝癌术后评估。根据UICC/AJCC分期进行病情评估,以判断术后是否需要行介入治疗、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并确定治疗方案。肝癌治疗领域的特点是多种方法、多个学科共存,而以治疗手段的分科诊疗体制与实现有序规范的肝癌治疗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肝癌诊疗须重视多学科诊疗团队的模式,从而避免单科治疗的局限性,为病人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促进学科交流,并促进建立在多学科共识基础上的治疗原则和指南。(一)肝切除术:肝癌的外科治疗是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手段,主要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1.肝切除术的基本原则:(1)彻底性:完整切除肿瘤,使切缘无残留肿瘤;(2)安全性:保留有足够功能肝组织(具有良好血供以及良好的血液和胆汁回流)以术后肝功能代偿,降低手术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2.肝癌切除的适应证:(1)肝脏储备功能良好的Ia期、lb期和Ila期肝癌是手术切除的首选适应证,尽管有以往研究显示对于直径<3cm肝癌,切除和射频消融疗效无差异,但最近的研究显示外科切除的远期疗效更好。(2)在部分IIb期和IIIa期肝癌病人中,手术切除有可能获得比其他治疗方式更好的效果,但需更为谨慎的术前评估。对于多发性肝癌,相关研究显示,在满足手术安全性的条件下,肿瘤数目<3枚的多发性肝癌病人可能从手术获益;若肿瘤数目〉3枚,即使已手术切除,在多数情况下其疗效也并不优于TACE等非手术治疗。(3)对于其它IIb期和IIIa期肝癌,如有以下情况也可考虑手术切除,如肿瘤数目>3枚,但肿瘤局限在同一段或同侧半肝者,或可同时行术中射频消融处理切除范围外的病灶;合并门静脉主干或分支癌栓者,若肿瘤局限于半肝,且预期术中癌栓可完整切除或取净,可考虑手术切除肿瘤并经门静脉取栓,术后再结合TACE、门静脉化疗或其他全身治疗措施;如合并胆管癌栓且伴有梗阻性黄疸,肝内病灶亦可切除的病人;伴有肝门部淋巴结转移者,切除肿瘤的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或术后外放射治疗;周围脏器受侵犯,但可一并切除者。(二)肝移植术肝移植是肝癌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尤其适用于有失代偿肝硬化背景、不适合切除的小肝癌病人。关于肝移植适应证,国内尚无统一标准,现阶段推荐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标准。(三)局部消融治疗局部消融治疗是借助医学影像技术的引导对肿瘤靶向定位,局部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直接杀灭肿瘤组织的一类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冷冻治疗、高功率超声聚焦消融(HIFU)以及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等。(四) TACE治疗TACE治疗是目前被公认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五)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分为外放疗和内放疗。内放疗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对伴有门静脉/下腔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的IIIa期、IIIb期肝癌病人,多属于姑息性放疗。对肝外转移的病人,外放疗可减轻疼痛、梗阻或出血等症状,使肿瘤发展减缓,从而延长生存期。中央型肝癌切缘距肿瘤<lern的窄切缘术后可以辅助放疗。(六) 全身治疗对于没有禁忌证的晚期肝癌病人,全身治疗可以减轻肿瘤负荷,改善肿瘤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索拉非尼仍然是唯一获得批准治疗晚期肝癌的一线分子靶向药物,瑞戈非尼和PD-1单抗可作为晚期肝癌的二线治疗方案。奥沙利铂在我国被批准用于治疗不适合手术切除或局部治疗的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肝癌。肝癌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调节剂(干扰素A、胸腺肽A1等)、免疫检查点阻断剂(PD-1/PD-L1阻断剂等)、肿瘤疫苗(树突细胞疫苗等)、细胞免疫治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即CIK)。我国药监部门业已批准了若干种现代中药制剂如槐耳颗粒、康莱特、华蟾素、榄香烯、肝复乐等用于治疗肝癌。合并有乙肝病毒感染且复制活跃的肝癌病人,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非常重要。宜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如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脂等,抗病毒治疗应贯穿肝癌治疗的全过程。五、肝癌患者的管理(一)肝癌患者的随访对于新发肝癌患者应建立完整病案和相关资料档案,治疗后定期随访和进行相应检查。所有病人应终生随诊。肝癌患者完成一个阶段的治疗后,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治疗的方式、残留或复发的可能性等)设计随访计划。例如,对于接受了根治行切除手术、肝移植术后、完全消融术后、系统治疗完全缓解后的患者,建议:1.血清AFP:2年之内每3~6月检测一次,以后每6~12个月检测一次。2.病毒血清学定量、肝肾功能检测,3-6月检测一次。3.影像学检查:2年之内,每3~6个月检查1次,以后每6~12个月检查1次。在随访期间,如果发现复发征象,应及时治疗。由于大多数肝癌存在病毒性肝炎的肝病基础,复发率高,因此随访对于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二)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检查。

肝癌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肿瘤复发转移、黄疸、腹水、脾功能亢进,感染。肝癌患者消化道功能障碍等症状。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应认真评估病情,及时转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师应按照病情给予相应治疗和处理。巴塞罗那(BCLC)肝癌分期系统肿瘤分期PST肿瘤情况肝脏功能StageA0单一肿瘤没有门脉高压,正常胆红素A10单一肿瘤没有门脉高压,正常胆红素A20单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