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湾历史高考试题
选择题(76%)
(A)1.学者整理出土文物,甲遗址有数量不多、用转轮制成的陶器;乙遗址只发现数量可观的骨制器具,如骨针
等:丙遗址有少量谷子和大量的各种动物骨骸。这三个遗址的先后顺序是:
(A)乙一丙一甲(B)甲一乙一丙
(C)丙一乙一甲(D)乙一甲—丙
【解析】:甲遗址有数量不多的轮转陶器出现,故可知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乙遗址有大量骨制器具,更有
骨针的出现,可推知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丙遗址出现少量谷子,可推测此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故此二个遗
址的先后顺序应为乙一丙一甲。参见历史(上)(革新版)页5,第一章第一节之「旧石器时代」、页13,第一章第三节
之一新石器时代的生活状况」。
(B)2.一位正担任中央大臣者,回忆其早年入仕过程,虽顺利通过礼部考试,因未能通过吏部测试,不得派任官
职,只好暂时接受地方政府首长聘任,担任僚佐。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这个官僚可能身处那个时期?
(A)汉代(B)唐代(C)元代(D)清代
【解析】:唐代科举采用资格考试与任官考试分途的方法,考生州、县试合格后,再到礼部按科别参加考试,及格
后仅能取得任官资格,考生还要再通过吏部考试,才能分配任官。参见历史(上)(革新版)页129,第七章第一节之「优
良的制度」.
(B)3.一项记载指出某地:「居民七十九家,计二百五十七人,无土著。中有女卷者一人,年六十以上者六人,十
六以下者无一人。皆J.壮力农,无妻室,无老耆幼童。」根据你对汉人移民入台开发过程的知识,这类居民结构最可能
出现在以下何时何地(注:地名为今地名)?
(A)明郑时期的新竹(B)康熙中期的嘉义
(C)雍正时期的台南(D)乾隆晚期的鹿港
【解析】:由题干可知,此为一种男女比例极为悬殊之人口结构,以壮年男子为主要人口。清康熙二十三年起长期
禁止移民携眷来台,直至雍正晚期才放宽限制,造成清朝早期的汉人移民男女比例失调、娶妻不易的情形,就时间而言,
(B)、(C)皆于此一时期,但台南为府城所在,多旧住之本地人,因此多有妻室眷口,而嘉义为新住之民,多半无妻,
故答案为(B)。参见历史(下)(革新版)页30,第十二章第二节之一移民的新故乡」、页43,第十二章第三节之「妇
女角色」。
(A)4.一本史书记载某人公开表示:「凡不遵王法而自创邦国者,叛逆所为,岂欲冒此不越名哉?奈(何)王加征
(税),又非法苦(毒)我,始设新政,自守疆域,非得已也"这位说话者最可能是谁?
(A)华盛顿(B)李自成(C)俾斯麦(D)唐景松
【解析】:根据题干「不遵王法」、「自创邦国」、「奈王加征」的提示,最有可能指的是因为英国不合理的加税,使
得美洲人民在华盛顿的领导下寻求独立一事。参见世界文化(历史篇)上册页54-55,第四章第:节之一启蒙运动的背
景」补充说明3与表与表
(C)5.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
「外寇凭陵时而莫御,罐耻最甚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学者可能经历了以下那一场事件?
(A)西晋五胡乱华(B)中唐安史之乱
(C)北宋亡于女真(D)清末八国联军
【解析】:由题干中「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可知此国家中央集权太甚,造成强干弱枝的现象,强调中央集权,
裁汰地方武力,以避免对中央形成威胁,但是结果却造成I■外寇凭凌」,导致外族入侵而无力抵御。西晋时晋武帝鉴于
曹魏未行封建以致王室孤立,因而大封子弟为王,造成诸侯王势力强大;中唐安史之乱后节度使也势力大增,渐不受中
央控制:而清末时由于太平天国、捻乱、回变等动乱频繁,中央无力讨伐,多仰赖地方乡勇团练如湘军、淮军平定,因
此西晋、中唐及清末的中央权力并不强大,北宋则实行强|:弱枝政策,地方武力无力抵御女真的入侵,致使北宋亡国,
故答案为(C)。参见历史(上)(革新版)页174,第九章第一节之「异族征服下的士大夫」、中国文化史(全)页50,第
三章第二节之「郡县制」。
(B)6.公元前300年左右,一位雅典商人跟朋友谈起自己的事业:「我发现自从亚历山大东征后,我的生意蒸蒸日
上,特别是与波斯人的贸易,让我赚进更多钱」。这位商人成功的原因最可能是:
(A)由于埃及受到希腊人统治,使埃及商人无法与雅典商人竞争
(B)雅典与波斯之间不再有政治藩篱,进行远距离贸易更为便利
(C)因为希晤的造船技术大为精进,使货物的运送更为快速便捷
(D)东征过程中发现新航路与贸易路线,使商人更容易进入东方
【解析】:亚历山大东征之后,积极地在被征服的上地推展希腊文化,并且建立许多新的城市,另一方而,他也统
一货币、消除贸易壁垒。等到亚历山大死后,希腊的影响仍继续涌入东方的城市,商业亦十分繁盛,将各地连接在一起,
并促进了共同文化的发展。参见世界文化史(余)页42,第三章第节之「亚历山大在历史上的重要性」、页44,两
业与贸易」。
(D)7.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
物,均极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那个时代?
(A)汉代(B)唐代(C)宋元(D)明清
【解析】:明清时期的会馆具有浓厚的同乡性质,商人到外地做生意,多居住在由同乡商人共同集资成立的会馆中,
这些会馆除了提供歇宿外,也具备贮货、为成员提供议定商业契约、商议工资争议等功能,而在会馆中也会举办各种祀
神与慈善活动,以答谢神明保佑生意兴隆。参见历史(上)(革新版)页193,第十章第一节之f明清商业的昌盛」、中
国文化史(全)页172-173,第八章第二节之I■工商业团体的活跃」。
职业别农渔牧工业商业交通业公职其它合计
人数4810221149371144974046
%1.1925.2628.409.1735.810.17100.0
(C)8.
注「%」指占该地区该族裔总人口数的百分比
上表是某地某时期某族裔的职业结构统计表,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这个族裔可能是指:
(A)1800年代北美的新英格兰移民
(B)1850年代澳大利亚的英裔移民
(C)1920年代住在台湾的日本人
(D)1950年代新加坡的印度裔
【解析】:由表中可知,该族裔职业近九成以公职和工商业为主,此一情形与日治时期在台湾的日人相符。日本对
台殖民统治,故有大量任公职之官僚人员,而n人在台除有行政上的特权,经济上也有极大的优势,总督府为日本财阀
在台湾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协助,利用政治的力量垄断重要产业,以便进行殖民统治的剥削。参见历史(下)(革新
版)页93,第十四章第三节之一H人对台人的差别待遇」。
(C)9.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
不要浪费。孟了•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
(A)二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三者立论互异,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根据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解析】:墨子提倡节用,在节俭的同时更注重增收,并把此法看做是治国安邦的必要措施。他强调人民要I■强力
从事」,要农民加强生产,发展经济,提倡精耕细作,如此才能积极创造社会财富,努力营造社会的安定和繁荣;孟子
强调划定土地经界,给农民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如此便可提高农民的耕作动机,达到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商鞅变法
主张开垦荒地,制定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制,鼓励农民生产。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为考虑,只是各有不同
的论点及做法。参见中国文化史(全)页164,第八章第一节之「小农经济的特质」。
(A)10.社会上的各种人:王公贵族、平民、商人、店员、农民、地主、工厂主、工人、教师、学生、同性恋、残
障人士等等,都积极参与这场政治运动。这场政治运动最可能属于什么性质?
(A)民族主义(B)社会主义
(C)自由主义(D)法西斯主义
【解析】:从题干中可得知,这场政治运动是属于各个阶级都支持的政治运动,所以选项中只有民族主义较为合适,
因为民族主义强调的是民族的平等和自治,重视全民参与的意义,与争议阶级的平等无关,所以不可能是社会主义(地
主和工厂主反对社会主义最力),也不可能是自由主义(王公贵族反对自由主义),更不可能是法西斯主义(工人、同性
恋等都是法西斯主义打击的对象)。参见世界文化(历史篇)上册页71-72,第五章第一节之「民族主义对旧秩序的挑战」。
(A)11.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母国利益,而非照顾殖民地。根据这种观点,英国殖民
印度时最先开始的可能是那一项建设?
(A)交通设施(B)水利设施
(C)教育制度(D)议会制度
【解析】:帝国主义为了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以及方便对殖民地的剥削,必定特别重视交通建设,并且透过交通
建设及其相美设施,例如车站或港口宣扬在殖民母国的建设下,殖民地物质建设的进步,藉此收揽殖民地人心。参见世
界文化(历史篇)上册页90,第六章第一节之图6-2。
(C)12.某书描述杭州一名女子改扮男装,进入书院读书。途中偶遇一男子,自此揭开一场动人的爱情故事。但因
男女双方社会地位悬殊,故事以双方殉情作结。这部书描述的情境最早可能出现在那个时期?
(A)故事提到男女间社会地位悬殊,应系六朝门第社会的反映
(B)故事提到妇女入学读书,应系自由开放的盛唐社会之反映
(C)故事提到书院制度,说明这个故事最早可能是发生在宋代
(D)故事强调女性自主,该故事可能出现在受西方影响的民初
【解析】:题干中的男女因双方社会地位悬殊,无法结为夫妻,最后双双殉情,符合六朝门第社会的反映,但六朝
时尚未出现书院,故不会有I■进入书院读书」的情形,所以(A)不选;而虽然唐代时已出现书院,但此时书院为收臧图书
之用,五代时书院才成为私人讲学场所,故(B)也不选:这名女子虽可入书院读书,但却必须女扮男装,不符合民初女子
受教育的情形,故(D)不选。书院制度盛行于宋代,且宋代由于受理学影响,妇女须严格遵守礼节,不得随意抛头露面,
若想要入书院读书,只有改扮男装才有可能,故答案为(C)。参见中国文化史(全)页79,第四章第二节之一近世的新
儒学」。
(A)13.一本史书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军事联合行
动,也是冷战的最佳范例,美苏两强在遥远的国度进行军事对抗。」这次事件是指何者?
(A)韩战(B)柏林危机
(C)古巴危机(D)波湾战争
【解析】:从题干中得知这场战争与美苏的两极对抗有关,而且是联合国成立后第一次授权的军事行动,所以这场
战争应该最接近联合国成立的时间(1946年)。由此判断应该是韩战3950-1953年),其它柏林危机(1958年)、古巴
危机(1962年)、波湾战争(1991年),时间较晚,而且柏林危机和占巴危机联合国并没有授权军事联合行动。参见世
界文化(历史篇)上册页107,第七章第一节之「美苏两极化」、页114,第七章第二节之「世界一家的促进」。
(D)14.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畿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
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何种趋势?
(A)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o嫡妻的地位n渐上升
(D)家父长权力益趋巩固
【解析】:由题干中可以看出,财产权的继承范围由嫡子逐渐扩大至庶子及非婚生子,反映出嫡妻在家庭中地位(影
响力)的下降,相对而言也就是家父长权力的成长,故答案为(D)。(B)只有嫡子、庶子及非婚生子的关系趋于平等,而
非所有的家庭成员(包括父、妻、姊妹等)关系平等,故不选。参见中国文化史(全)页181,第八章第三节之一家庭
型态」。
(D)15.一位学者主张:「以六经、孔、孟之旨,还之六经、孔、孟」。关于这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何者较为适
当?
(A)这是汉代今文经学,主张以微言大义,诠释原始儒学的精义
(B)这是唐人编纂五经正义的宗旨,以恢复两汉以来的经学传统
(C)这是宋明时期的理学,主张直指本心,振兴原始儒学的精神
(D)这是清代经学考据,主张通过经典考据,还原原始儒学真相
【解析】:题目中所引述之话为清朝学者戴震所说,意思是说以考证的方式还原六经、孔、孟,亦即儒家学说之真
意。此乃明末清初以来,学者对于宋明理学讲求心性,最后流于空统狂妄,对社会人心无所俾益,甚或导致国破家亡的
反思。参见中国文化史(全)页79-80,第四章第二节之「近世的新儒学」。
(A)16.从1510年起的一段时间里,下表甲、乙、丙三组I■商品」是欧洲各国进行国际贸易的主轴。如果,欧洲
经由输出、交换或生产,最后再将获利输入欧洲。请问从F欧洲输出、交换或生产、再输入欧洲」的先后顺序为何?
组别甲乙丙
商品
内容盐酒
火器布匹
五金糖
烟草
稻米奴隶
(A)甲、丙、乙(B)乙、丙、甲
(C)丙、甲、乙(D)丙、乙、甲
【解析】:配合题干的时间提示以及表格中的I■商品」组合可以知道,此题主要是考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的经济发
展大势。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积极地发展对外贸易,开始对外愉出本身的商品例如布匹、火器等等,占领了美洲之后
为了解决生产美洲殖民地经济作物所需的劳力,就频频到非洲购买奴隶,再将这些奴隶带到美洲种植甘蔗或烟草等经济
作物,再把这些相关产品销回欧洲。对照以上的过程最合适的排列即为甲一丙一乙。参见世界文化史(全)页117-118,
第六章第一节之「商业扩张与企业家的出现」。
(B)17.战国初期,传统社会组织解体。魏国李悝(或李克)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汆法,以免
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I■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关于上述记载,下列
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
(A)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
(B)农民失去氏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成为盗贼
(C)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
(D)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
【解析】:西周时期,土地属于氏族拥有,氏族再将土地佃租给农民耕种,农民一方面替氏族耕种上地,一方面接
受氏族的保护。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封建秩序瓦解,社会一片混乱,氏族陵夷,也失去了他们的土地,连带使农民受到
影响,农民衣食无着,渐沦为盗贼,从李悝制定《法经》,重视盗贼问题,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可反映出战国时盗
贼问邈严重,于是李悝实施平汆法,丰年时国家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时则以平价售出粮食,以改善农民生活;解决盗
贼问题。参见历史(上)(革新版)页40,第三章第一节之一变法运动与战国七雄」。
18.某人指出:我发现四颗行星,发现银河系是一团星体,这是以前的天文学家未曾观察到的。借助于望远镜,清楚出现
在感官前.,古往今来烦扰哲学家们的争辩,为我们看到的证据所破除。这种说法最可能出现在那个时期?
(A)天文学是十五1世纪发展起来的,所以这是十五世纪的事
(B)科学革命是十六世纪肇端的,所以这是十六世纪的事
(C)望远镜是在十七世纪发明的,所以这是十七世纪的事
(D)能如此观测行星者只有牛顿,所以这是十八世纪的事
19.一个国际组织的规约中表示:「1.会员国应依国家安全之最小需求及国际义务裁减军备;2.对会员国的军事威胁
视同对整体的共同威胁;3.会员国间之争端应交仲裁,各国亦应遵守仲裁结果"请问这是那个组织的规约?
(A)三国同盟(B)国际联盟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华沙公约组织
20.以下那一项最可能是欧洲中古商业组织行会所订立的规范?
(A)「每家应提供一人为领主的草地割草两天,他能从领主那里每天接受三餐」
(B)「从早晨到十点是读书的时间。十时以后到下午五时前,个人要做指派的工作工
(C)「所有的成员可以接受生活上的必需品做为劳动的报酬,但不能接受钱币。」
(D)「本团体中任何一人,工作不得早于一口之始,或晚广教堂鸣钟之时。」
21.朝廷讨论调兵征讨某地的叛乱,某官员说:「这些地方军队平时自行抽的税就足以养兵,当朝廷命令他们出兵时,
却又向朝廷要粮要饷,讨伐时又常借故迟缓不前,甚至和叛贼勾结。要动员这些军队必须审慎,否则只是多耗钱财而少
功效"这位官员最可能是:
(A)汉.周亚夫(B)唐.李德裕
(C)宋.范仲淹(D)清.曾国藩
22.一个人如此批评某国:他们有一种错误看法,以为各种信仰可合并为一,他们相信谈论宗教的方式越多,对公众
越有利。尽管他们犯了这种错误,幸好他们仍让我们自由传道。这个人最可能属于那种宗教,而他批评的是那个国家?
(A)犹太教徒,阿拉伯(B)伊斯兰教徒,印度
(C)佛教徒,美国(D)基督教徒,中国
23.一部宗教经典指出:「人之为善于地上,天上亦应之为善:人之为恶于地上,天上亦应之为恶,乃其气上通也"
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这段话反映的观念可能出现在那部经典中?
(A)这个说法反映出善恶二元论,应为基督教用期经典的观点
(B)这个说法反映出天人感应论,应为东汉末道教经典的观点
(C)这个说法反映出善恶报应的观念,可能出自印度早期经典
(D)这个说法反映出真神造物的观念,可能出自伊斯兰教经典
24.有人认为:[1920年代是大众文化兴起的重要开端。」并具体指出一项新产品对大众文化有重大影响。请问他指
的产品是?
(A)电视(B)收音机(C)报纸(D)电报
(A)25.右图显示1945年某地的人口组成比例,请问这种人口结
构最可能发生在下列那个地区?
(A)拉丁美洲(B)南非
(C)巴尔干半岛(D)印度半岛
26.课堂上同学讨论导致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其中那位同学的发言内容较为适当?
(A)罗马人生性保守,排斥希腊文化,未能有效吸收希膨文明养分
(B)罗马与迦太基之间发生长期的战争,严重耗损罗马既有的国力
(C)罗马后期为排斥基督教的影响,镇压基督教徒,引起激烈反抗
(D)罗马帝国的版图扩张过于快速,无法有效管理帝国和应付外患
27.这座佛寺不祇是个宗教场所,同时也是地方金融中心,寺院借贷给农民并收取高额利息。寺院拥有庞大的地产和
大量的身分依附者,寺院长老们正和来到寺:院的达官贵人们探讨着深奥的佛理。这是什么时期的现象?
(A)这是佛教刚传入中国的两汉时期之特征
(B)这是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寺院的特征
(C)这是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下寺院的写照
(D)这是明清时期上地财富向寺院集中的表征
28.有一项条约规定:「中「I两国应当互相尊重,确保东亚地区和平,口本愿意放弃在华享有的治外法权,交还租界,
双方在经济事务上紧密合作。中国政府应补偿口本臣民自I'事变』发生以来在中国所遭受的经济损失。」此处所说的「事
变」是指什么?
(A)清末的庚子义和团事变(B)五四运动中的反日行动
(C)民国二十六年的卢沟桥事变(D)民国三十一年的珍珠港事变
29.作家描述一个城市:「与伦敦人口差不多,都在五万人上下,全世界最上等的羊毛在此地加工,织成布料后,营
销各地。许多商人集资,要在市中心建一座大教堂。I程进行中,商船队除了带回印度香料外,还带回亚洲黑鼠,使全
城五分之四的人在一年中相继死亡,劳工短缺,必须紧急进口奴隶应急,教堂兴建工作才得以继续。」这座城市可能是:
(A)十世纪的君士坦丁堡(B)十二世纪的雅典
(C)十四世纪的佛罗伦萨(D)十六世纪的巴黎
30.清康熙时期,许多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原本并未受到限制,皇帝也任命教士在钦天监工作,并翻译西方书籍。
自康熙四十六年(1707)以后,却将教廷派来的专使逐出国境,并禁止基督教在中国传布。导致此一改变的可能原因是:
31.几位同学讨论一项380年与1914年两个
年度欧洲主要国家的统计图,请问那个
说法最正确?
(A)这是各国人口的统计,第一次大
战前德意志帝国幅员甚大,所以
人口较多
(B)这是各国海军船舰的总吨数,英
国战舰总吨数虽少但先进,所以国力最强
(C)这是各国移往美国的人口数,二十世纪初美国的移民主要来自这些国家
(D)这是各国军费支出的情况,二十世纪初,各国积极从事军备建设,军费庞大
32.一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外国)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
对。自从现任接手之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放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部小
说可能是以下列那个事件做为背景?
(A)1845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几年之后
(B)1900年,中德签订胶州湾租借条约几年之后
(C)1905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几年之后
(D)1910年,日俄战争结束几年之后
33.某人被后来的学者视为古代思想一大突破的关键人物,认为此人「将人从天上带回到人间来"下列有关「某人
观点」的说明,何者较为适当?
(A)这是对古埃及政教合一制度的赞美
(B)这是对犹太教经典神人关系的描述
(C)这是对中国殷商时期人性观的说明
(D)这是对古希腊哲学家人文观的观察
34.某学者指出:「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
恩亦薄。」所谓「后世J及这位学者的时代可能是:
(A)所谓「后世」是指秦汉,这位学者是六朝时人
(B)所谓I'后世」是指魏晋,这位学者是隋唐时人
(C)所谓「后世」是指六朝,这位学者是两宋时人
(D)所谓「后世」是指两宋,这位学者是明清时人
35.几位同学讨论一张有美1940年到1990年间台湾的统计图,那一位的说法最正确?
(A)这是台湾人口职业结构统计图,显
示台湾工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减
少
(B)这是台湾人口结构改变统计图,显
示台湾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C)这是台湾对日本进出口的统计图,显示台湾对日本输出减少,输入
增加
(D)这是台湾对美国进出口的统计图,显示台湾对美国输出增加,输入
减少
36.一本《新撰外国地理》课本的章节目次包括:「中国本部、满洲、波斯、印度、暹罗、法属亚洲、英属马来半岛、
英属加拿大及黑暗大陆总论」等。我们应如何认识这本书?
(A)这是十八世纪初期英国人对世界地理的看法
(B)这是十九世纪初期美国人对世界地理的描述
(C)这是二十世纪初期日本人对世界地理的分类
(D)这是中国在二次大战后对新国家出现的叙述
37.某个宗教的信徒散布在欧洲许多国家,1930年时,波兰人口的10%属于该教派,捷克及俄罗斯亦有3%,奥地利
及土耳其境内该教派信徒亦占总人口的6%。请问这是那一个教派?
(A)罗马公教(B)东正教
(C)伊斯兰教(D)犹太教
38.史家描述第:次世界大战中各国领袖的性格: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
并不比I■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何者较为适当?
(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可以采信
(B)这个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
(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
(D)可见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贰、多重选择题(8%)
39.♦位清代学者指出:「地气之盛衰,久则必变。唐开元、天宝间,地气自西北转东北之变局也。」我们应如何理解
这个说法?
(A)以「地气」流动的观念来解释历史,有违科学精神,此说不足采
信
(B)[■地气」是当时人对政治形势变动的一种看法,此说内容值得参考
(C)「地气」是指农业生产的能力,「西北转东北」是指其变动的方
向
(D)「开元、天宝间」的变局,安史集团攻击长安可视为一项重要指
标
(E)唐以后首都从长安东移开封,再北移北京,可以说明地气流动之
说
40.一位法国作家回忆其青年时期,其中一节主题是「1942年在巴黎念大学」。下列那些情节最可能出现在这一节叙
述里?
(A)德国首相正在巴黎从事友好访问,两国政府希望加强学生的交流
(B)作家花钱买了一架新的收音机,收听来自德国的广播,学习德文
(C)一家报纸揭露日前德国首相与斯大林签订之和平协议的详细内容
(D)作家参加了当时在巴黎凯旋门前举行的学生大规模反战示威游行
(E)作家计划在年初前往非洲,参观埃及与埃及古文化的金字塔遗址
41.资料一:《尚书》〈酒诰〉是周初的告诫文书,指出:股纣王好酒,因此上帝不再庇佑殷人,以致亡国。
资料I:考古学者指出陪葬品距尸体越近,越具重要性。殷商各个时期墓葬的陪葬品,青铜食器多置于棺、椁之间,
而青铜酒器多置于棺内。
请根据上述资料,指出下列何者是较合理的解释?
(A)〈酒诰〉之说是周人藉以自省,并不足以证明殷人好酒而亡国
(B)〈酒诰>反映春秋时代的天道观,显然是后人伪造,故不可信
(C)考古证据显示殷人确实好饮酒,证明〈酒诰〉的说法是正确的
(D)考古证据显示殷人好饮酒,但无法证明殷人是否闪好酒而亡国
(E)考古证据显示殷人不好酒,〈酒诰〉只是周人宣示伐殷的合理性
42.资料■:历史学者估计,明初(1400年)中国约有6500万人,到明末(1600年)人口增加为1亿5千万人。
康熙年间(1700年),人口为1亿5千万人。
资料二:1550年时,中国大量栽种玉米、甘葛、马铃薯、花生等多种新作物。
针对两段资料,许多同学有不同的意见,请问何人的说法较正确?
(A)玉米等新作物的产量大,取代原有粮食作物的种植空间,才能养活较多人口
(B)玉米等新作物未取代原有作物,但可生长在较贫癖的土地,增加粮食的供应
(C)从明初至明末未发生大规模社会动乱,人口的剧增可能与粮食供应增加有关
(D)明末至清初粮食生产条件改变不大,人口亦未见增加,应与其间的动乱有关
(E)因清初人口大量移往台湾及东南亚,所以人口虽有成长,人口总数却未增加
第43T5题为题组
资料一:学者指出:自1530年起,白银开始流入中国,尤其是通过菲律宾与中国贸易的西班牙美洲帝国。估计十
六世纪后半至十七世纪前半,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23万吨。自十七世纪中期起,因为中国本身与国外的各种因素,白
银流入速度减缓。但自1684年起,海外贸易重新展开,白银再度流入中国。1810年代中英贸易,中国仍净流入约37万
公斤白银,但至1820年代,已逆转为大量流出。
资料二:右图是1700〜1800年中英贸易白银流入中国
数量统计图
43.数据一「自十七世纪中期起,因为中国本身与国外的各种因素,白银流入中国的速度减缓"根据你的历史知识,
所谓「中国本身因素」最可能是指以下那一项?(单•选择
题)
(A)货币政策改变,改以铜钱为主要货币,造成白银需求量大减
(B)社会持续动乱,生产失调,商业萎缩,造成白银需求的降低
(C)倭寇为祸南北沿海,迫使中国停止对外贸易,白银需求大减
(D)政府为因应战事,提高税赋,使得银价下降,白银流入减少
44.资料一一自1684年起,海外贸易重新展开"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可能与那一个事件后的发展最直接相关?(单
一选择题)
(A)西班牙殖民菲律宾,扩大对华贸易
(B)康熙平定台湾,开放对外贸易
(C)葡萄牙人殖民澳门,开拓东亚贸易
(D)英国殖民印度,积极拓展贸易
45.学者指出:十八世纪的中国出现几次较显著的物价上涨现象。根据资料二,这几次物价上涨最可能发生在那些时
段?(多重选择题)
(A)甲乙(B)乙丙(C)丙丁
(D)丁戊(E)戊己
第46-48题为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团队建设管理培训40
- 中原地产-拓展客户与行销技巧
- 〈〈钱塘湖春行〉课件图
- 《我要健康成长》课件
- 《展会招商的技巧》课件
- 梵高-英文课件(在文辑中配有英文演讲稿)
- 低温预制食品智能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备案拿地
- 工学《动能 动能定理》课件设计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品读汇编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汇编员工管理十篇
-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作文押题预测
- 2025年首都机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医院院感工作计划
- 中国珠宝市场发展报告(2019-2024)(中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
- 2024年陕西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版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及服务保障合同3篇
-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卷(含详解)
- 《praat使用入门》课件
- 供货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 医药销售主管市场规划
- 测量应急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