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种类及分布_第1页
病媒种类及分布_第2页
病媒种类及分布_第3页
病媒种类及分布_第4页
病媒种类及分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媒种类及分布余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邵迪初病媒种类及分布第1页病媒生物概念即有损人类健康“虫子”,广义上指有损人类健康生物(pestofpublichealthimportance)。能传输疾病“虫子”,广义上指病媒生物(vectorpest)。即媒介生物,能传输疾病生物,普通指能传输人类疾病生物。包含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即有损人类利益“虫子”,包含节肢动物(如昆虫、蛛形类等)。广义上指有害生物(pest)。病媒种类及分布第2页

病媒生物是直接或间接传输人类疾病生物,通常指病媒害虫、卫生害虫,主要包含两大类群。在动物分类学上,这些害虫多为节肢动物,绝大多数属于长六条腿昆虫和长八条腿蛛形类。另一大类群是啮齿类(鼠类)。常见病媒昆虫有蚊子、苍蝇、蟑螂、臭虫、虱子、跳蚤、蚂蚁等,另外还包含蠓、蚋、虻、白蛉等。常见病媒蛛形类有蜱、螨等。以上提及只是类群,每一类群都有许各种类,不一样地域也不尽相同。常见病媒生物—“虫类”病媒种类及分布第3页病媒生物危害是多样,大致可分为三方面。

传输疾病:病媒生物最少能够传输几十种人类疾病,其中疟疾、登革热、痢疾、伤寒、肝炎、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危害相当严重。如按蚊传输疟疾,建国前我国每年被感染人有3000多万,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被感染人仍有60万。

影响休息:蚊子、跳蚤等叮咬吸血,苍蝇、蚂蚁等骚扰,即使不传输疾病,也影响人们休息和工作质量。

损害财物:这些病媒生物可污染食品和粮食,不但造成疾病传输,而且造成极大浪费。有害虫对家俱、衣物、书画、家畜均造成一定危害。常见病媒生物危害病媒种类及分布第4页蚊类形态和防治病媒种类及分布第5页成蚊形态特征蚊类属双翅目长角亚目标蚊科(CULICIDAE)。它们是体细足长昆虫,含有以下两个显著特征,轻易和其它双翅目昆虫相区分。病媒种类及分布第6页成蚊形态特征

翅脉和翅缘都有鳞片,其它身体部分,如头、胸、足以及多数蚊虫腹部,也含有或覆盖鳞片。库蚊成虫(左为雄性、右为雌性)

头前端有一长喙,是蚊虫取食口器,绝大多数雌蚊口器适于刺吸血液。病媒种类及分布第7页蚊类生活史

依据蚊类生活史区分能够简单区分按蚊、库蚊和伊蚊这三个不一样属。病媒种类及分布第8页蚊类生态习性

①吸血雌蚊吸血是为了繁殖需要,只有吸血才能产卵。成蚊羽化24小时后就能群舞交配、吸血。高温高湿和微光可促进蚊虫吸血活动。雌蚊伴随胃血消化,卵巢逐步发育,成熟后即开始产卵,随即再吸血,依此循环。各蚊种嗜血习性不一样,有嗜人血,如白纹伊蚊;有则嗜吸动物血,如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有则兼吸人血和动物血,如淡色库蚊。大多数蚊种均习惯于夜间进行叮刺吸血,少数蚊种如白纹伊蚊多在白天吸血。病媒种类及分布第9页蚊类生态习性②交配夏天黄昏和拂晓时分,蚊类聚集在一起翱翔,便出现群舞奇观。其实,这是蚊虫在“谈恋爱”,它们找到舞伴后即进行交配,一只雄蚊可与多只雌蚊交配,但只有少数雌蚊受孕。多数蚊种雌蚊一生只交配一次,但有蚊如白纹伊蚊一生可交配数次。病媒种类及分布第10页蚊类生态习性③栖息不一样蚊种栖息环境不一样。家栖蚊种如淡色库蚊吸血后,白天多栖息在人房、畜舍隐蔽处。半家栖蚊种如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等,兼有室内外栖息习性,吸血后部分留在人房或畜舍内,部分飞往野外。野栖蚊种如白纹伊蚊吸血后则栖息活动于野外。蚊虫多在光线较暗早晚或夜间活动,而伊蚊白天亦可活动、吸血。成蚊飞行距离普通为1~2公里,但极少远飞迁徙。病媒种类及分布第11页蚊类生态习性④产卵各种蚊虫产卵习性不一样,一只雌蚊一生可产卵好几批,中华按蚊每批产卵约200个,淡色库蚊每批200个左右,伊蚊每批产卵50~100个。初产卵会因缺水而死亡。病媒种类及分布第12页蚊类生态习性⑤季节改变

在我国大多数季节分明地域,蚊虫数量改变较大,同时也与温度及雨量有亲密关系。夏天高温、高湿、多雨条件有利于蚊虫孳生繁殖,且密度很高。冬季气温低,蚊虫不能发育繁殖,而且大批死亡,其密度降到低限。病媒种类及分布第13页蚊类生态习性⑥越冬在四季分明地域,受自然环境原因影响,蚊虫会出现繁殖期和越冬期交替现象。冬季气温过低,蚊虫停顿繁殖,成蚊都聚集到较温暖、微小气候比较稳定场所隐蔽起来,不食不动,新东代谢降到最低水平,处于蛰伏状态,称为越冬。早春气温变暖时,存活成蚊开始吸血、产卵,繁殖后代。蚊虫越冬方式因种而异,如淡色库蚊多以成虫越冬,微小按蚊、三带喙库蚊多以幼虫越冬,白蚊伊蚊多以卵越冬。越冬时间,多数蚊虫自然死亡,只有极少数能存活到第二年春天。越冬期是蚊虫数量最少、生命最脆弱一个时期。病媒种类及分布第14页蚊类生态习性⑦寿命蚊虫春夏寿命普通为1~4周。影响蚊虫寿命原因是蚊种、气候、营养、个体活动、天敌情况等。晚秋羽化雌蚊因越冬时间长短而异,假如产卵较少,营养充分,而气候环境适宜,寿命可达4~5个月之久。病媒种类及分布第15页常见蚊种及其分布、危害、识别特征中华按蚊分布:除新疆、青海、西藏外各省区。 危害:嗜吸人、畜血液,是我国平原地域间日疟和马来丝虫病主要传输者。 识别特征:成蚊体中型,灰褐色,翅前缘脉上有2个大白斑,下颚须上有4个白环。中胸背板隐约可见5条浅色纹。病媒种类及分布第16页窄卵按蚊嗜人亚种

分布: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和云南等地。危害:嗜吸人血是疟疾和马来丝虫病主要传输者。识别特征:个体较小,与中华按蚊形态极相同。翅第5纵脉第2分支末端无翅穗白斑。 病媒种类及分布第17页淡色库蚊

分布:北纬30度及其以北地域,室内优势蚊种。危害:嗜吸人血,兼吸禽畜血液,是斑氏丝虫病及流行性乙性脑炎传输者。识别特征:体形中等,淡褐色,喙与足深褐色,无白环,中胸背板无白色条纹,腹背板基部有直线壮灰白横带。病媒种类及分布第18页致乏库蚊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室内优势蚊种。危害:嗜吸人血,兼吸禽畜血液,是斑氏丝虫病及流行性乙性脑炎传输者。识别特征:体形中等,淡褐色,与淡色库蚊极相同,腹背板基部有圆弧状灰白横带。病媒种类及分布第19页白纹伊蚊分布:北起沈阳宣化向西经宝鸡成都雅安到西藏察隅一线以南以东地域。危害: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及登革热主要传输者,另外还传输基孔肯雅病毒病等。识别特征:体型中小,黑色间有白斑,中胸背部中央有一纵向白色条纹,后足各节有白环。病媒种类及分布第20页三带喙库蚊分布:除新疆、青海、西藏外各省区。危害:嗜吸猪、牛等畜血,兼吸人血,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传输者,另外还传输基孔肯雅病毒病等。识别特征:体形中小,深褐色,喙中段有一白环,腹背各节基部有淡黄狭带。病媒种类及分布第21页埃及伊蚊分布:广东、广西、海南等东南沿海地域及台湾,家栖蚊种。危害:嗜吸人血,是登革热主要传输者,也是黄热病、委内瑞拉马脑炎、基孔肯雅病毒病等传输者。识别特征:中小体形,黑色,中胸背部有4条白色纵线,后足各节有白环。病媒种类及分布第22页蚊类监测方法⑴监测点划分:城镇居民室内和居住区牛棚、猪舍三种地点调查成蚊。⑵城镇、市区各监测点,应选择城镇居民室内,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每个方位选择有代表性住房4间,定人定时,用一样方法进行成蚊密度监测。农村监测点应选择居住区牛棚、猪舍两种地点调查成蚊。以(只/人工小时)计算成蚊密度。

病媒种类及分布第23页蚊类监测方法⑶各监测点,每个月监测三次,每旬一次,测定日期在每旬中间(4~7号)为宜,相续两次测定间隔不得少于7天,风气雨天顺延。秋季连捕一个月皆未捕到蚊虫后暂停,待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连续测捕。⑷捕蚊时间:日落后一小时开始,用电动吸蚊器,三节电筒照明,每间住房捕捉15分钟,四间住房合为一人工小时,并分别将蚊属、种、雌、雄数量填入表格内,统计当日气象。⑸每个月将监测结果填表,及时上报给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防制科,并将信息反馈给各测报点。病媒种类及分布第24页蝇类病媒种类及分布第25页蝇类蝇类

蝇类有在人食物上边吃、边吐、边排便习性,因而对食物造成严重污染,传输各种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以及肝炎、脊髓灰质炎、砂眼、结核病等。(除此之外,一些蝇类幼虫可寄生于人畜组织或器官、腔道等处引发蝇蛆症)。病媒种类及分布第26页成蝇形态特征成蝇全图病媒种类及分布第27页常见蝇类及其分布、危害、识别特征病媒种类及分布第28页常见蝇类及其分布、危害、识别特征病媒种类及分布第29页常见蝇类及其分布、危害、识别特征病媒种类及分布第30页蝇类生活史生活史苍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病媒种类及分布第31页成蝇习性交配、产卵、繁殖力普通家蝇一生仅交配一次雌蝇羽化后需30小时达性成熟,方能交配雌蝇一生产卵约600粒家蝇一个世代历期约15天一年内家蝇能繁殖10-12代,约产生200个后代病媒种类及分布第32页成蝇习性食性、取食行为、寿命蜜食性、粪食性、血食性、杂食性用足上与喙上化学感受器来辨尝味道。遇固体食物反吐出嗉囊中液体来分解液化。消化时间非常短,几分钟即可排粪。在食物上边吃、边吐、边拉,极易传输疾病。影响家蝇寿命原因有温度、湿度、食物和水。雌蝇寿命普通为30-60天。病媒种类及分布第33页蝇类生态习性

1.孳生地蝇幼虫以有机物为食,各种有机物丰富之处,都可能成为基孳生地。依据孳生地性质不一样,可将其分为粪便类、垃圾类、植物质类和动物质类四类。不一样蝇种孳生地不一样,但居住区内蝇类适应性较强,往往对孳生地要求不太严格。病媒种类及分布第34页蝇类生态习性2.食性成蝇食性分为3类:不食蝇类其口器退化,不能取食,如狂蝇;吸血蝇类以动物与人血液为食,如厩螫蝇;非吸血蝇类多数种类为杂食性,腐败动、植物,人和动物食物、排泄物、分泌物和脓血等均可为食。蝇取食频繁,且边吃、边吐、边排粪,该习性在蝇类机械性传输疾病方面含有主要意义。病媒种类及分布第35页蝇类生态习性3.栖息与活动蝇类夜间常停落于天花板、电线或悬空绳索上,白天在有亮光处活动。蝇光活动受温度影响较大,如家蝇30℃时最活跃,40℃以上和10℃以下便濒于死亡。蝇善翱翔,如家蝇每小时可飞行6~8km,普通活动范围在1~2km内,有时可随车船等交通工具扩散。病媒种类及分布第36页蝇类生态习性4.季节消长蝇对气候有相对严格选择性,不一样蝇种在同一地域和同一蝇种在不一样地域表现有不一样季节分布。普通可将我国蝇类分为春秋型(如巨尾阿丽蝇)、夏秋型(如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尾黑麻蝇)、夏型(如厩螫蝇)和秋型(如舍蝇),其中以夏秋型和秋型蝇类与夏秋季肠道传染病关系尤为亲密。蝇类普通每年可完成7~8代,我国南方可达10多代。病媒种类及分布第37页蝇类生态习性5.越冬大部分蝇类以蛹越冬,如金蝇、丽蝇、麻蝇;少数蝇类以幼虫和成虫越冬,前者如绿蝇,后者如厩腐蝇。家蝇幼虫、蛹或成虫均可越冬。越冬幼虫多在孳生物底层;蛹在孳生地附近表层土壤中;成虫蛰伏于墙缝、屋角、菜窑、地下室等温暖隐蔽处。病媒种类及分布第38页蝇类监测监测点划分每个市县设三个监测点。农贸集市一处。小饭店5-10间。绿化地带一块。监测用具农贸集市用5条粘蝇带(纸);小饭店店堂内用2条粘蝇带(纸);绿化地带用两个诱蝇笼。病媒种类及分布第39页蝇类监测方法监测用具诱蝇笼规格:笼高40cm,直径25cm,圆锥形芯高35cm,顶口直径2cm。粘蝇贴规格:25cm×25cm

。病媒种类及分布第40页蝇类监测方法放置时间早8时至次日早8时。每旬放置一次,要求每个月5日、15日、25日前进行,雨天顺延,如发觉诱笼受损或粘蝇带丢失,次日需补做。

判定、统计、统计收笼后,将笼置木箱内或塑料袋内,用乙醚或氯仿杀死后分类,统计各蝇种雌雄数,分别统计,并统计诱蝇当日气象。成蝇密度计算成蝇密度=蝇只数/笼或张数。病媒种类及分布第41页室内常见蜚蠊形态分类病媒种类及分布第42页蜚蠊形态特征概述蜚蠊,通称蟑螂。属于节肢动物门(PhylnmArthropoda)、昆虫纲(Lnsecta)、蜚蠊目(Blattaria)。病媒种类及分布第43页蜚蠊形态特征病媒种类及分布第44页

病媒生物—蜚蠊蟑螂蟑螂进食时也有个坏习惯,边吃、边吐、边排泄,污染食物,也所以传输各种疾病,如痢疾、副霍乱、肝炎、结核、白喉、猩红热、蛔虫等。(蟑螂还能分泌和排泄出有异臭物质,使人闻到就恶心,甚至呕吐)。病媒种类及分布第45页蟑螂生活史

蟑螂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病媒种类及分布第46页蜚蠊生态习性蟑螂生活史特点之一是周期长。以周期最短德国小蠊而论,普通完成一个世代也需2个多月,最长美洲大蠊等历时1年有余。生活史长短不但因种类而异,而且因不一样温度、营养等条件而不一样。

成虫寿命也较长,德国小蠊最短约为100天左右,寿命最长美洲大蠊可存活1年之久。寿命长短也一样因种类以及环境条件而不一样。

蟑螂生活史周期长,它们寿命也长。所以,一只受精雌蟑螂一生所生产卵鞘量也多,美洲大蠊最多可产50多个,所以蟑螂繁殖力很强。病媒种类及分布第47页蟑螂监测方法密度调查方法粘捕法

惯用蟑螂粘捕盒,规格普通为20*50cm2,以新鲜面包为诱饵。调查时,将它放置在蟑螂活动地点,每15m2放2盒。晚放晨收。分类计算捕捉蟑螂数。以[只/(盒*夜)]表示密度。此法广泛用于蟑螂密度监测。病媒种类及分布第48页常见病媒生物—啮齿动物病媒种类及分布第49页常见病媒生物—啮齿类世界啮齿类全世界1700余种,近1800种鼠类中,与人类疾病相关约1500种。啮齿类携带病原体达200种,当前已知鼠可传染人类疾病约160种。已知能使人致病主要有细菌12种,病毒13种,立克次体5种,寄生虫7种。按其病原体大致可分为五类:病毒性疾病、立克次体病、螺旋体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病媒种类及分布第50页常见病媒生物—啮齿类我国啮齿类

有180余种,已查明可传输疾病者为78种。其中危害严重约30种,与人类关系最亲密、危害最严重有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小家鼠等,除小家鼠以外,都是主要疾病媒介。病媒种类及分布第51页病媒生物—啮齿类黑线姬鼠体形似小家鼠,但个体较大。背中央有一黑色条纹。尾较长,超出体长之半。毛色棕褐,浅棕或略带棕红色。多栖息于草地、灌丛、田野间。为农业害鼠。传输疾病,为姬鼠型流行性出血热主要宿主。全国大部地域都有分布;国外见于朝鲜、东欧、中欧、西欧及原苏联。病媒种类及分布第52页病媒生物—啮齿类褐家鼠(大家鼠)体长约175mm,尾长显著短于体长、耳短而厚。后足长30mm以上、体背棕褐色至灰褐色,腹面灰白色。褐家鼠栖息生境十分广泛,多与人伴居。仓库、厨房、荒野等地均可生存食性杂,植物性、动物性食物都有。在居民点主要盗食粮食和各种食物。整年均可繁殖。每胎5—14仔或更多,多为7—10仔。为主要害鼠之一。毁坏衣物、家俱、粮食、农作物,传输疾病,是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宿主。除西藏外.分布于全国各地。几乎遍布全球。病媒种类及分布第53页病媒生物—啮齿类黄胸鼠(屋顶鼠)成年鼠普通体长170-200mm,体重200-250克。口鼻较尖,耳大而薄亦长,向前折可到达眼部。栖息于建筑物上层,如屋顶、天花板。主要分布在华南各省及其沿海地域,江苏、淮河以南和山东鲁南等地域也有发觉。喜欢在木结构房屋中生活,在砖石水泥结构房屋中竞争不过褐家鼠。生活条件好时,一年四季均可繁殖,普通一年6-8胎,每胎产仔鼠4-8只。是南方家鼠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病媒种类及分布第54页鼠类生态行为

活动周期家栖鼠类主要夜间活动,黄昏后和拂晓前有2个活动觅食高峰。这种活动周期性会受种群数量变动影响。密度或食物、水源短缺时,会迫使体弱和处于隶属地位个体白天活动。病媒种类及分布第55页鼠类生态行为新物反应

褐家鼠对环境中新出现物体有恐惧回避行为。这种行为在人极少干扰环境中表现尤为显著,给鼠害防治造成很大困难。

小家鼠没有这种新物反应行为,喜欢靠近新发觉目标,故轻易捕鼠器所捕杀。

病媒种类及分布第56页鼠类生态行为惊疑性

鼠类对不良经历会在随即行为上表现出来。不良经历主要有恶味、痛苦症状、受伤等。鼠类会回避这种引发不良经历物体,如毒饵和捕鼠器,以及发生场所,这数月之久。这种行为给鼠类防治带来很大困难。病媒种类及分布第57页鼠类生态行为栖息地

褐家鼠喜栖息于温度稳定、潮湿地方,在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干旱地域尤其如此。鼠洞多挖掘在层基周围、垃圾堆、道路两旁路面下。地下室、墙基、下水道、船坞、港口码头以及沿河岸冲积地也是褐家鼠喜欢栖息地。

小家鼠喜栖息于干燥离食源近场所。因为体形小,常在墙基、仓库货堆中和保温层内打洞或在破箱、抽屉中筑巢。筑巢材料多为破布、纸屑等废物。病媒种类及分布第58页鼠类生态行为记忆力

鼠类很敏锐记忆力,能觉察环境改变、新物体出现和旧物体消失,这种记忆力和新物反应行为使鼠类能在不利环境中生存。全部鼠类都有定型行为,比如摄食行为、鼠道、隐蔽场所和活动周期等。这些都是灭鼠是能够利用鼠类弱点。

病媒种类及分布第59页鼠类生态行为探索行为

鼠类有强烈探索行为和好奇性,经常不停在其活动范围内奔跑,探索了解环境中全部物体、食源、水源、隐蔽场所、地形、鼠道、鼠洞、暂时躲藏场所等情况。这些情况了解对鼠类生存至关主要。

病媒种类及分布第60页鼠类生态行为摄食行为

鼠类在探索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