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框架下的语法化研究_第1页
形式主义框架下的语法化研究_第2页
形式主义框架下的语法化研究_第3页
形式主义框架下的语法化研究_第4页
形式主义框架下的语法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形式主义框架下的语法化研究

0.引言语法化的研究由来已久,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现象重新成为语言学家,尤其是功能学派研究的热点。功能主义认为,语法化发生时,语义往往首先发生变化。其原因是语言系统受人的认知能力及语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语言表达式发生认知域的映射或转移,其概念被抽象化,实在意义被虚化。随后,语义的变化导致相应的结构变化,即出现形态句法的调整或音系的变化(Heine&Reh[1:16])。语法化的结果是产生新的语法,因此说明语言是一个发展、开放的系统。这无疑对生成语法框架下关于语法自主性的假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Roberts&Roussou[2]从形式主义的角度研究语法化,则认为语法化这种历时变化只是参数变化的一种,变化的是具体语言的语法表征形式,并不影响到普遍语法。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具体通过英语助动词do的语法化研究,对Roberts&Roussou[2]的一系列假设进行求证,并对语法化现象的本质作进一步探索。1.语法化的机制及动因在生成语法框架下,语言机制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先天机制,受普遍语法(UniversalGrammar/UG)原则的支配和调节。普遍语法原则又允许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原则的参数值(parametricvalues)来体现(Chomsky[3])。参数的不同构成了语言间的差异。Chomsky[3]认为,语言间主要的参数差异局限于词汇项特征差异,尤其是属于功能语类的词汇项特征。而语法化是指有实在意义的词类变为无实在意义的词类,或现存的无实在意义的词类变为更虚化的成分的过程,也就是产生新的功能语类的过程。因此语法化便可视为一种参数变化的过程。那么,究竟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呢?Roberts&Roussou[2]认为,是在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产生的。根据先天性假设(InnatenessHypothesis)(Chomsky[4]),语言获得的过程就是儿童接触语料,通过激活而获得先天的,即带有普遍性的那部分特性,同时摸索出自己母语中与普遍语法规律有参项差异的那部分,再加上必学的部分,如词汇及其特征等,从而完成从初始状态到完备状态的全过程。儿童接受经验触发习得语言的过程被视为参数设定的过程。标准的语言习得范式假设语言习得是一个确定性过程:其最终状态与习得者所接触的目标语法完全一致[5:1]。如果这种“一致”总是可以得到保证,变化永远都不会发生,所以我们必须弱化并修改这种确定观,相信大部分时间这种“一致”是成功实现的,小孩设定与他们父母相同的参数值,但是当输入提供的暗示晦涩难懂或有歧义时,变化便发生了。因为,一旦参数表达有歧义,学习机制中一定有某种“安全机制”使得赋值仍然与输入相容,但是与目标语法不同,这样,便产生了句法变化[2:12]。而根据Clark&Roberts[6],学习机制中有一种内在的保守性,即偏爱相对简单的表达。换句话说,如果激发经验有歧义,学习者便会选择更简单的表达。但是,为什么语法不最大程度地倾向于简单状态呢?那是因为句法变化所引起的简化往往是局部的,可能增加系统中其他地方的复杂度。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出:语言习得是参数设定的过程,句法变化是改变(重设)参数值的结果,而参数值的变化又可归结为功能中心语的变化。所以,为给语法化现象提供解释,我们必须先弄清功能中心语是怎样变化的。Chomsky在《最简方案》[3]中提出特征核查理论,将功能中心语与语素特征联系在一起。他认为这些特征必须得到核查并激发移位。Roberts&Roussou[7]在对其进行修改的基础上,提出移位、语言差异或至少某些形态音系特征是对人类语言计算系统(CHL)独一特征的反应。这一特征由接口驱使,因而称之为接口解释理论。该理论沿用了最简方案中语音式(PhoneticForm/PF)和逻辑式(LogicalForm/LF)的概念。与特征核查理论不同的是,该理论假设所有特征在LF层面都是可解读的(interpretable),包括词汇项特征和功能项特征。词汇项有其具体所指的概念意义,如名词table,指称[table]这一具体事物,因此在LF层面可解读。而功能项,如C(complementizer),可提供帮助句子理解的分句类型等信息,所以C(更确切地说与C相关的特征)在LF层面可解读。在PF层面,词汇项因有语音表达式而均可实现PF解读。然而,功能项因为有时缺乏语音信息,并不能处处实现PF解读。因此,和功能中心语相关联的特征在PF层面是否需要实现导致了语言间的差异。然而,即使功能中心语具有接口性质,与词汇中心语相比它们总是具有相对贫乏的音节意义内容。这也许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语法系统会发生变化,因为起决定性作用的PF信息在功能语类中总是呈“弱”形式体现。所有语言具有相同的功能特征集合,差别就在于这些特征是否在PF层面实现。如需要实现,是通过哪种方式实现。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移位,合并(插入词汇项),或移位与合并。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取决于词库提供的可及性特征,最经济的方式往往受到偏爱。该接口解释理论对我们研究句法变化,尤其是语法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事实上,语法化现象即可视为功能语类在实现语音形式过程中,从选择移位操作到合并操作的改变。因为移位总是创造出相对复杂的语言表达式,所以移位操作必须受到强势刺激。否则,学习机制中的保守性为满足语言习得者对简单表达式的偏爱,会导致移位操作的消失。Roberts&Roussou[2]给出了两种语法化过程中的结构简化模式,均与移位的消失有关。第一种:假设G是一个功能中心语,有一个需要在PF层面可解读的特征(标记为F*)。根据接口解释理论,如果词库不能为C提供语音实现,只能通过移位将F嫁接到功能中心语G上,以满足其语音可读解特征,如图a所示。然而,若学习者将移位而来的语类F作为G曲折系统的一部分,F则会被重新分析(reanalyzed)为G,如图b所示。这种误析导致一类词汇语类被重新分析为曲折词素,而创造出新的功能语类。第二种:这种类型是将一类XP,带有一系列内部句法结构的语类,重新分析为一个简单的中心语X,不带有任何内部句法结构的语类。这种重新分析的原因就在于移位的消失。由此可见,语法化过程涉及功能语类的重新分析,以此“实现”功能语类新的形态音系特征。该过程因导致语类虚化程度增高,伴随有语义淡化与语音减弱。那么,语法化过程有路径可寻吗?往往参数变化被自然地认为是“随意”的,无路径可遵循的。然而,Roberts&Roussou[2]提出了标记性理论,认为无标记的参数值可有效地减少系统所占据的可能空间。因此,像语法化这种语法变化会倾向于某种方向。从句法结构树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直观地看到结构变化沿着功能中心语的层级不断向上发展的路径。以上介绍了Roberts&Roussou等人从生成语法角度对语法化现象所作的一系列研究与假设。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具体探讨英语助动词do的语法化过程。2.助动词Do的语法化2.1Do的语法化过程英语的演变历史,大致分为古英语(OldEnglish/OE,450-1150),中古英语(MiddleEnglish/ME,1150-1500),早期现代英语(EarlyModernEnglish/ENE,1500-1700)和现代英语(ModernEnglish/NE,1700-至今)四个时期。通常认为,do是从ME时期开始涉及语法化问题。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do在三个不同时期的句法语义特征,并探寻其语法化历程。2.1.1ME时期的DoME时期,语义层面有两种类型的do:一类为致使义(可能是完成义),一类为非致使义;句法层面也有两种类型的do:一类在其补足语中有显性主语,一类无显性主语。将两个范畴综合起来,得到三种类型的do:(一)例外授格(ExceptionalCase-Marking/ECM)①do;(二)使动do;(三)提升do。ECMdo,具有致使义,且补足语中有显形主语。如(1)所示:(1)Schededehimetyn&drynkynShedidhimeatanddrink(Ellegrd[8:293])我们看到,do作为一个主动词,后接补足语小句,从句中的动词带有不定式词缀,说明该从句至少是一个TP。为了保证从句中主语处于主目语位置,我们认为该补足语是个AgrP②。ECMdo为补足语中的主语赋格,并为补足语和其主语分别赋题元角色。事实上,这类do的意义、用法与现代英语中make、let等词相似,例(1)所示句子相当于例(2):(2)Shemadehimeatanddrink使动do同样具有致使义,但补足语中主语空位。使动do在其成分分布与补足语性质上与ECMdo并没有不同。因此,我们认为使动do同样后接一小句作为补足语,只是该补足语中的主语不是由显性名词充当,而是Pro。由于使动do补足语中主语位置为空,其句法结构形式上与提升do结构相似。因此,两种类型的do很容易混淆。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能根据语境,或句子的语义推断。当小句中的主语与主句主语不同指,句中的do即为使动do,例如:(3)theyshallputtordoneputtinanycertianeplacetheyshallputordoputinanycertainplace(Visser[9:§1212])提升do为非致使义,且补足语中主语空位。虽然提升do与使动do在许多情况下不易区分,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一些无歧义的提升do的例子,如(4):(4)InFaguell,...AgreatlordsomtymedyddwellInFaguell,...agreatlordoncedidlive(Gray[10:185])根据语义,(4)中的do若作致使类意义解释,似乎不符合逻辑。在此类句子中,句子的主语基础生成于do所接小句的主语位置。因为提升do不为补足语中的主语赋格,激发了该主语的提升移位。提升do不赋外题元角色,它唯一的贡献便是给补足语指派“造成事件”或“发生事件”的题元角色。Roberts[11]根据ME时期do的特点,分别给出了如下三种类型do的句法框架: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种类型,do在ME时期都是主动词,出现在一个双小句的结构中。如(5a)(描述含提升do的句子(4))所示。主动词移位至T、Agr等功能中心语位置。2.1.2ENE时期的do根据Roberts[11],进入16世纪后,与ME时期相比,ENE时期do发生了两个主要的变化:含致使义的do消失;虚义词do在频率和分布上都极大地增加了。16世纪初期,do还含有体的语义特征,此时仍作为提升动词存在。到1575年,do便不具有任何意义内容,也失去了赋格与赋题元角色的能力。Roberts[11]假设,在1530-1539年间,do从主动词被重新分析为助动词。那么,这种变化具体是怎么发生的呢?Ellegrd[8]认为助动词do由ME中致使do转化而来,因为无补足语主语的致使类do(即使动do)通常与“曲折do”界限不明。(其实Ellegrd这里所指的“曲折do”相当于提升动词do。Ellegrd没有将提升动词与助动词区分开,所以把“曲折do”当成助动词。)Visser[9]和Denison[12]都曾指出Ellegrd[8]认为ECMdo发展成使动do,再到曲折do的过程太绝对化,缺乏证据。Denison[12]提出了一个Ellegrd解释的弱化版,他认为一种曲折do在十三世纪或稍早时候开始出现,但不是在OE时期。这种do+不定式有一个双小句致使结构,而且do不是一个助动词。这种结构很可能在意义上含有完成体之类的概念。随后,受情态动词类似变化和平行致使结构消失的驱使,被句法重析为一个单句结构,很可能伴随完成体意义的消失。Roberts[11]也赞同Denison这种重新分析的观点,认为助动词是由对补足语分句中的主语空位的do重新分析而来,并且提升do和使动do之间的语义模糊促进了这一重析。Roherts[11]进一步假设这类重析过程受动词语音实现形式变化的激发而产生。其认为动词亦如名词词组,必须得到语音实现,即每个动词必须与一个统治中心语的某些曲折特征相关。我们认为句法变化的产生,应归结于功能语类特征的变化。运用接口解释理论我们可以更深层地揭示该语法化过程。根据接口解释理论,T、Agr等功能中心语具有[+1,±p]的特征,其中语音特征p是否需要实现,由不同语言的参数差异决定,在英语中则必须得到体现。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ME时期,为实现功能中心语Agr和T的语音特征,主动词do从V°位置移位到T,结合T的语素,再移位到Agr。进入ENE时期后,Agr和T中激发移位的因素变得模糊,无法再通过吸引主动词移位的方式来实现Agr和T的语音特征。而由于之前提升动词do唯一的词汇语义特征是给补足语小句赋“事件”角色,在功能上已十分接近一个时态或体态因子。因此,进入ENE时期,当激发移位的因素变得模糊时,学习者误将do分析为T的一部分,即基础生成于T°的位置。于是,T的语音特征通过合并自由词项do的形式得以实现。而do从词汇语类被重新分析为功能语类,进一步失去了赋格能力与任何语义内容。仍以(4)为例,do被重新分析之后,该句的句法结构如下:从(5a)与(5b)的比较,可以看出,通过对do的重新分析,句子从双小句结构变为单句结构,并且在语链位置的数量上也明显减少。如在(5a)中,有如(6a)所示语链(这里都不考虑补足语小句的情况):(6a)(do,t,t)主句动词移位(NP,t,t,t)主语提升这一结构共包含7个语链位置。而在(5b)中,语链位置减少到4个,如(6b)所示:(6b)(do,t)主句T到Agr移位(NP,t)主语提升显然,这种用合并操作替代移位以实现功能中心语语音形式的变化降低了语言表达式的复杂度,是受学习机制中内在保守性所偏爱的。虚义词do在ENE时期的肯定陈述句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这一时期,仍然存在主动词到T和Agr的移位。我们可以从下面当代语法的引文中看出这两点:Idoisaverbemuchecomenlyusedinourtongetobebeforeotherverbes,as,itisallonetosay[Visser'semphasis]Idospeakeandsuchlike,andIspeake...Thepreterimpefittensejeparloye,Ididspeake...IdidlearndiscebametIlearnedaequipollent(引自Visser[9:§1419])虚义词do在肯定陈述句中的出现频率在1575年左右达到最高,此后便呈现下降趋势(Ellegrd[8])。这也就意味着:自1575年以后自由do-插入现象开始减少。2.1.3NE时期的DoNE时期,随着主动词向功能中心语位置的移位逐渐减少至完全消失,词缀降位(Agr/Tlowering)的规则开始出现,do失去了自由插入的权利,现代英语do-支持系统逐步建立。除了在所要求的语境中,所有的do-插入都被阻止了,功能中心语Agr和T的语音特征通过词缀降位来实现。这是一种更为省力的操作:Agr和T中的语素降位至V°位置(如(7a)所示)。然后整体在逻辑式中提升(如(7b)所示),以约束语迹。这种操作消除了动词的所有显形移位,因此更为学习者所偏爱。然而,do-插入在其他语境,尤其是疑问句中的出现频率继续稳定增长,因为词缀降位无法核查疑问句中C位置的[+wh]特征。而NE时期,主动词到功能中心语的移位已完全消失,当没有其他助动词出现时,只能通过do插入T°位置,然后进行T-到-Agr-到-C的移位。在无其他助动词的否定句中,do-插入也成为一项挽救结构所必须的操作,因为否定词not成为阻止词缀降位的因素③。但是,否定句中的do-支持比疑问句中的出现得晚。根据Kroch[13]的统计,在1575-1600年间,do-插入在否定句中的出现减少,直到约1650年,其出现频率才显著增加。Kroch认为原因是17世纪早期,not还没有占据中心语位置,因此无法阻止词缀降位。这样,现代英语助动词do-支持系统形成:在没有任何助动词出现的肯定陈述句中,Agr、T等功能中心语通过词缀降位来实现语音形式;在没有其他助动词出现的疑问句和否定句中,do-插入作为挽救结构的必须操作,帮助实现功能中心语的语音形式。2.2语法化的成因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得知:在16世纪早期,do经历了一次重新分析,从一个主动词变为助动词。这一语类重析的过程消除了一个移位操作,使得双小句结构变为单句结构。这显然是受到学习者的内在保守性所偏爱的。然而,为什么这种变化直到16世纪才发生呢?Roberrs[11]认为这种决定性因素是词汇性的。我们赞同这种观点。在ME时期,主动词到功能中心语Agr和T的移位是一种相对费力的操作,应该是受到强势刺激而发生的。因此,假设在中心语Agr和T中分别存在一个对并入成分进行词汇性选择,并激发该成分移位的元素,标记为和。同时,作为其词汇特征的一种功能,两个功能中心语内分别基础生成了一个结构位置。因为该位置是接受来自V°的动词移位,为遵守“结构保存原则”(StructurePreservingPrinciple)④,推断该结构位置应为。因此,Agr和T都是由接受并入成分的结构空位与对并入成分进行词汇选择的激发元素组成的复杂功能中心语。ENE时期,移位的消失显然是无法接受强刺激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该时期激发主动词移位的元素和消失了。我们首先来看Agr[-1]是如何消失的。根据Pollock[15]和Roberts[16],丰富的一致形式是存在的证明。ME时期动词表示一致关系的词形变化是相当丰富的,从以下Mossé[17]给出的弱动词现在时态的词形变化表可以清晰地看出:(8)1sg:singe2sg:singest3sg:singeth(south)/singes(north)1,2,3pl:singen(midland)/singeth(south)/singes(north)在这个词形变化表中,每个人称均带有表示一致关系的词尾。因此,ME时期的词形一致系统足以确保的存在。然而,受到语音磨蚀的影响,这些词尾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渐渐地消失了。Gray[10:195]给出了c1400和c1500伦敦地区英语词形一致关系表的变化:(9)14001500cast(e)castcastestcastestcastethcastethcaste(n)cas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