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研究生课件_第1页
概论研究生课件_第2页
概论研究生课件_第3页
概论研究生课件_第4页
概论研究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解剖学》教学课件第一章神经解剖学概论神经解剖学(neuroanatomy)是人体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神经系统形态与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自Cajal建立神经元学说100多年以来,随着对脑结构深入探索的需要,新的研究方法不断地发现与改进,促进了神经解剖学知识向新的领域发展。目前,神经解剖学的研究技术方法已进入到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

人类的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由脑、脊髓以及与它们相连的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神经系统是人体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系统,由数以亿万计的相互联系的神经细胞组成,在体内起主导作用。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区分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1.调节和控制其它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当体育锻炼时,除了运动系统功能增强外,同时也出现呼吸加深加快,心跳加速、血压增高,全身出汗等一系列的变化。这些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完成的。2.调整机体功能活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如天气寒冷时,通过神经调节使周围小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反之当天气炎热时,则周围血管扩张,通过出汗来散热。

3.人类神经系统的大脑皮质经过长期的进化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产生了语言和思维意识(高级神经活动)。人类不仅能被动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且能主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自然界为人类服务。这是人类神经系统功能最主要的方面。二、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一)按位置和功能区分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中枢部(脑、脊髓)周围部(躯体神经)中枢部(脑、脊髓)周围部(内脏神经)躯体感觉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二)按分布对象区分躯体神经:分布于皮肤和运动系统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一)神经元的构造(包括胞体和突起2部分)

1.胞体: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神经核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节内,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其形态多样有锥体形、圆形、梭形、星形等等;大小不一,如最小的为小脑颗粒细胞为5~8µm,最大的为大脑运动皮质Betz细胞,可达100µm以上。(1)细胞膜:作为细胞的屏障,并具有信息的传递、神经冲动的发生和扩布、物质运输、代谢调控以及细胞外物质识别等多种功能。(2)细胞核:一般只有一个,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位居胞体的中心,由核膜、核仁及染色质等构成。

神经元胞体的超微结构与其它细胞大致相似,具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3部分

核膜:在电镜下,由内、外2层膜组成。核膜上有孔,是核与胞质之间通讯和物质运输的通道。

染色质;主要为常染色质,其主要成分为DNA、蛋白质和酶类。核仁:一般为1个,有时有2个或多个,其主要成分为rRNA,还有少量的DNA、蛋白质和酶类。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复制、表达的主要场所,又是将DNA转录成RNA的部位。

①尼氏体:在光镜下,用碱性染料着色时,除了轴丘和轴突外,胞体和树突内部都含有大小不等的深蓝色的块状或颗粒状物质,称为嗜碱性物质。早年由Nissl发现而命名为尼氏体。尼氏体为神经元合成蛋白质最活跃的部位,是结构蛋白和分泌蛋白的合成中心。神经元受到损伤或轴突断裂时,尼氏体分解或消失,这种现象称尼氏体溶解。当受损神经元恢复时,尼氏体又重新出现。

②神经原纤维:包括神经微管、神经细丝和薇丝,三者在电镜下形态清晰可分,化学成分均为长多肽链组成的纤维蛋白,在细胞内构成复杂的和可动网架,称为细胞骨架。细胞借此维持自身的形状。这些长多肽链在神经元老化或神经元退化性紊乱,如老年性痴呆症和帕金森病中会发生变化。

③脂褐素:是一种含不消化残余物的溶酶体,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新生儿不含,6岁时出现于神经节细胞,20岁时出现于大脑皮质,老年时占据某些神经元的大部分。由于脂褐素大量出现在老年人的神经细胞内,故又称老年素。树突表面不光滑,可以伸出各种形状的小突起,称为树突棘,或简称小棘。其作用以往认为它是增加树突的表面积以接受更多的轴突终末。近来研究认为小棘为兴奋性突触所在,而无小棘的树突干则为抑制性突触,因此认为小棘对进入神经元的兴奋有可能起积极地调整作用。

(2)轴突:通常只有一条,细而均匀,但可发出侧支,不同类型神经元的轴突粗细和长短不一,直径可从0.2~20µm,长度可达1m以上,其功能是将冲动传出胞体,能将信号从起始部传到末端。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有一个无尼氏体的圆锥形区域,光镜下染色浅淡,称为轴丘。

轴突的细胞膜称轴膜,细胞质称轴质,内含微管、微丝、线粒体等。由于缺乏核糖体而不能合成蛋白质,轴突所需的蛋白质和其它活性物质依赖于轴质的运输(轴浆运输),由胞体获得。如果神经元的胞体受损,轴突就会变性甚至死亡。(1)神经纤维的构造:由轴突、髓鞘和神经膜细胞共同构成。髓鞘也称神经膜,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少突胶质细胞构成,在周围由神经膜细胞构成,对轴突有营养和保护作用。髓鞘犹如电线外面的绝缘层,除起到绝缘作用外,也利于神经冲动的传导。突起的粗细和髓鞘的厚度与与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成正比,即粗纤维(突起粗,髓鞘厚)传导速度快;细纤维(突起细,髓鞘薄)传导速度慢。

(2)神经纤维的分类(方法很多)按部位分:中枢神经纤维和周围神经纤维按传导方向分传入神经纤维(感觉纤维)传出神经纤维(运动纤维)

按结构特点分: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按传导速度分:A类神经纤维,髓鞘发达,最粗,传导速度最快B类神经纤维,有髓鞘,但较薄,传导速度较慢C类神经纤维,为无髓纤维,最细,传导速度最慢

2.按功能分: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数量庞大(99%),在中枢内构成复杂的网络系统。

3.按轴突长短分:(1)高尔基Ⅰ型神经元:轴突较长,或称投射神经元。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等。(2)高尔基Ⅱ型神经元:轴突较短,或称局部中间神经元,如大、小脑皮质中的星状细胞等。

4、按神经元合成、分泌化学递质分:(1)胆碱能神经元: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和部分内脏神经中,释放乙酰胆碱。(2)单胺类神经元:包括儿茶酚胺能、5-羟色胺能和组织胺能神经元,分布广泛。(3)氨基酸能神经元:以r-氨基丁酸、谷氨酸和甘氨酸为递质的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4)肽能神经元:以各种肽类物资(如生长抑素、P物资、脑啡肽等)为神经递质的神经元。(三)突触(synapse)1.突触的概念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发生功能联系的接触点称突触,它是神经信息传递的特化结构。以往从光镜下见到用硝酸银染色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上,有许多黑色或棕色的小球膨大,称为终足或终扣。终扣是两个神经元间的接触,而不是细胞质的连续,故终扣就是突触。

1954年Palade和Palay用电镜显示突触的超微结构图像后,更明确突触具有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三部分。随着生理学和药理学的实验结果,了解到通过突触前成分释放的化学物资,能将信息传递给突触后成分,使之产生反应活动,所以突触是一切反射弧产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现在发现,突触不仅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点,而且神经元和非神经成分之间也有类似现象。如感受器与神经元间的连接或效应细胞与神经元间的肌肉-神经接头等。2、突触的形态结构在电镜下化学突触由突触前部、突触后部和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

(1)突触前部:又称突触前成分,是前一个神经元膨大的轴突终末,也称突触前囊,表面的轴膜称突触前膜。突触前部内含有储存并能释放神经递质的突触囊泡(突触小泡),它是突触传递的量子单位。此外,在突触前囊内还含有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和微管等结构。

(2)突触后部:又称突触后成分,与突触前部相对应的膜称突触后膜,膜下也有致密物质附着。突触后部的主要结构有线粒体、微管、神经丝、粗面内质网和滑膜内质网等。

(3)突触间隙:化学突触的间隙较宽,为15~30nm,电突触的间隙较窄,为约2nm。突触间隙内含有黏多糖、糖蛋白和唾液酸。唾液酸可与递质分子相结合,使其迅速传递,不使其向外扩散。糖蛋白与突触识别有关。3、突触的分类(1)根据突触传递方式分:

1)电突触:两神经元之间借电位变化传递信息。此种连接形式电阻低、传导速度快,突触延搁短,甚至无延搁现象,电信号可双向传导。

2)化学突触:借释放递质传递信息。当神经冲动到来时,储存在突触囊泡内的化学递质便进行释放,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上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或超极化。神经信号通过突触时有明显的延搁现象,为0.5~2ms.

3)混合性突触:在一个突触连接部位,既有化学突触又有电突触的存在,它兼有化学传递和电传递的特性。含球形小泡的突触含扁形小泡的突触含致密核心小泡的突触电突触(缝隙连接)混合突触交互突触连续突触H桥粒连接

(2)根据突触的连接部位:分为轴-树、轴-体、轴-棘、轴-轴、树-树、树-轴、树-体、体-体、体-树、体-轴等。随着超微结构研究日益深入,发现神经元的任何部位都可以与另一个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形成突触,甚至神经元自身突起也可以发生自突触等。

(3)根据功能特性分:兴奋性突触:凡是引起兴奋性突出后电位的递质称兴奋性递质,能释放兴奋性递质的突触称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凡是引起抑制性突出后电位的递质称抑制性递质,能释放抑制性递质的突触称抑制性突触。二、神经胶质

神经胶质或称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的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的统称。神经胶质数量庞大,为神经元的10~15倍,是神经组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神经胶质也有突起,但胞质内缺乏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一般没有传导功能。神经胶质分布于神经系统各处,其分裂、增殖能力很强,在神经系统损伤后,增值能力更趋活跃。

(一)概述神经胶质除对神经元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作用外,由于它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离子通道,对神经系统活动的调节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普通染色只显示神经胶质的细胞核,镀银染色或免疫组化技术能显示完整的细胞形态。神经胶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按形态特点可以分为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在周围神经系统中有神经膜细胞和被囊细胞等。1.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数量最多、体积最大。呈星形;核圆形、大、染色浅。突起末端形成的终足(endfeet),附着在毛细血管表面,参与形成血脑屏障。星形胶质细胞可分为2种:

(1)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又称苔藓细胞,突起较短,胶质丝少;主要分布于灰质中。(2)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又称蜘蛛细胞,突起较长,胶质丝多;主要分布于白质中。2.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形态:胞体较星形胶质细胞小,突起少;核圆色深功能:在中枢形成髓鞘。此外少突胶质细胞能抑制神经元突起的生长。3.小胶质细胞(microglia)是最小的神经胶质细胞,存在于白质和灰质中。常以胞体长轴的两端伸出两个较长突起。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炎症或变性时小胶质细胞异常活跃,迅速增生,吞噬坏死组织,故被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红)和星形胶质细胞(绿)4.室管膜细胞(ependymalcell)位置:覆盖在脑室和脊髓中央管腔面形态:单层立方或柱状细胞功能:能协助神经组织与脑室腔内的液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并有保护作用;可产生脑脊液。5.神经膜细胞:又称施万(雪旺)细胞(Schwanncell)是周围神经系统的卫星细胞,形成周围神经的髓鞘。第三节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及神经营养物质(略)反射:是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等5个基本部分组成。第四节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和常用术语

一、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感受器(接受信息)内外

环境变化

传入神经元中枢效应器传出神经元(作出反应)调节各系统器官活动

膝跳反射反射(一)浅反射

即刺激皮肤、角膜、黏膜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反射。

常用于检查的浅反射有: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足底反射等(见P32,表1-2)。浅反射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的中断或抑制。(二)深反射刺激肌、腱、骨膜和关节本体感受器引起的反射。常用于检查的深反射有:下颌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