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园林培训课件_第1页
日本园林培训课件_第2页
日本园林培训课件_第3页
日本园林培训课件_第4页
日本园林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日本园林中、日一水相隔,从汉朝起日本文化就受到中国影响。帝王庭园类似于中国汉朝宫苑,其跑马赛狗、狩猎观鱼等活动内容和汉朝建章宫颇多类似。著名的曲水宴也是仿汉朝置杯于流水之上的习惯第一页,共四十二页。6世纪中期:中国绘画、雕刻、建筑传人日本,佛教的输入使得原有的高超工艺手段具备了灵魂。天皇更注重向中国文化靠拢,文学上尊崇汉文,造园中多效仿一池三山手法。贵族大臣的宅园纷纷落成,形式上更为自然,府内曲池、岩岛、叠石广为应用,除瀑布细流之外,海景也成为园中重要题材之一。第二页,共四十二页。公元9世纪开始,中国文化在日本占有压倒优势,建筑以唐式为主,园景在继承一池三山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海岛为题材的“水石庭”。日本园林受中国汉建章宫“一池三山”营造神话仙岛的影响;以佛教净土思想为指导的净土庭园,又可称作舟游式池泉庭园,现存遗址为数极少,(岩手县毛越寺庭园)第三页,共四十二页。13世纪的战乱时期人们的欣赏趣味由贵族化的华丽转为追求自然朴素,禅宗开始流行。倡导无色世界和水墨山水画以及茶文化使日本庭园形成了淡泊素雅精练的风格。这时的园林已不再是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场所,其目的是在静静的赏游中得到思辨的乐趣。白沙和拳石分别代表了大海和陆地,是枯山水的雏形。第四页,共四十二页。一、园林类型1、池泉筑山庭或池水(泉)庭园

:池水庭园为其园林典范。池水庭园包含:舟游式回游式观赏式三种类型。

第五页,共四十二页。7世纪以前,日本的园林主要供围措骑射之用,娱乐观赏性为辅。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引进了中国的园林艺术,在庭院中凿池引水,构筑假山,逐渐将造园发展成一门独立的技艺平安时期停止派遣唐使,逐渐改变对中国文化的直接模仿,著重发展自己的文化。具有日本特点的园林----池泉筑山庭,发展起来。皇家庭园,如南苑、西池宫,松林苑、乌池塘等。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兴建离宫或寝殿式邸宅,这时期的显贵邸宅也多有庭园、此类庭园较大,以具有自然水体形态的湖面为主,园内有湖、岛、廊、亭、舟楫等第六页,共四十二页。2、枯山水庭园:约11世纪以后,“以一木一石写天下之景”为指导思想的写意式庭园在日本得到发展。13世纪,由中国传人了禅宗和南宋山水画。禅宗的哲理和南宋山水画的写意技法,再次对日本园林产生了重大影响。14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是日本写意庭园的极盛期,并产生了最具特色的园林样式-----枯山水。

第七页,共四十二页。枯山水庭园即枯庭,是一种无泉池水景,充分利用地势.地貌营建的庭园。典型的枯庭往往是小型观赏性庭园,游人是不能人内游赏的。地面铺白砂并将白砂耙成平行的曲线,借以象征湖海,在白砂上摆放若干石块,其上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苔草,象征山峦,使不大的庭院蕴含深远的意境。多见于寺庙园林,设计者多为禅宗僧人。是禅宗哲理与园艺相结合的园林艺术形式。枯山水将写意造园手法发展到极至,也抽象到至极,表现出清雅.恬淡的意境,体现了日本园林高度概括.写意和富于禅趣的特点。第八页,共四十二页。金阁寺足利义满的别墅,后改为寺院。占地9公顷,1、舟游回游混合型。此园水面较大,在湖面的四周布置了游览散步的小路以环湖回游庭园的景色。

2.将全园的中心建筑布置在湖岸旁,部分伸展在湖池之中,立阁中可俯览全园开阔景色,从湖对岸可观赏到金阁倒影的辉煌景色。3.建筑镀金,其造型轻巧舒展,做工精细,金光闪烁,遂列为日本的古迹、名胜。4.造景层次较丰富。湖面池中布置有岛,一方面寓意神岛,另一方面可丰富景色的层次。第九页,共四十二页。第十页,共四十二页。第十一页,共四十二页。第十二页,共四十二页。西芳寺庭院镰仓时代(1192—1333年),追求净土思想与自然风景思想的结合,在舟游式池泉庭园中加进回游式的特点。该园设计是以佛教净土思想为指导,创造一种理想的极乐净土环境的庄严气氛,其构图受佛教密宗曼荼罗象征圣地图形的影响,具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着大门、桥、岛与建筑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占地1.7公顷,其特点是:舟游带回游。环绕池岛布置建筑、亭、桥、路,并将寺僧使用的堂舍以廊相连,在山坡之处布置了枯瀑石组,这是日本最早创造出的枯山水,是后来禅宗寺院中建造的独立枯山水庭的基础。此园大部为林木、青苔覆盖,苔类50多种,因而其园名称又叫苔寺。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第十五页,共四十二页。第十六页,共四十二页。第十七页,共四十二页。第十八页,共四十二页。第十九页,共四十二页。3.茶庭

:16世纪社会的统一和相对安定使日本古代园林发展进人了高潮,是日本造园艺术的兴盛时代茶文化开始兴起,茶室茶庭以少求多、以缺求整的指导思想导致了将朴素简单的用材布置成为轻松自然的美景的片断表现在茶庭中。茶庭对天然美的追求更仿佛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初期的回游式池泉庭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还发展了独立的石庭枯山水.第二十页,共四十二页。茶庭即茶室所在的庭园。面积:茶庭的面积比池泉筑山庭小设计要求:环境清雅、幽静,便于沉思冥想,故造园设计偏重于写意。布局:园内草地上一般铺设石径,散置几块山石并配以石灯和几株姿态弯曲的小树,茶室门前设石制洗手盆、船石、敷石、跳石、石灯笼.竹篱等,这些后来都成为日本庭园中必不可少的象征性标志。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二页。日本园林已放弃了建筑和湖对面相向、由人在房中静赏的布置方法,代之以舟游式的道路环绕美丽的楼阁,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建筑立面的新颖布局。石上的青苔、裂纹、梁柱上的节疤等均成了欣赏对象,院中经常只栽常绿树以表示自然野朴,常常将植物剪成自由形体,置石也多以巨大雄浑者为主,中国的名山大川成为日本庭园的模仿对象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二页。4.2、回游式庭院:进入镰仓时代(1192—1333年),追求净土思想与自然风景思想的结合,在舟游式池泉庭园中加进回游式的特点。京都桂离宫是17世纪日本著名的回游式池水庭园.。其特色为: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1.回游茶庭混合式。2.自由布局自然式。联系有序,协调统一。3.重点突出主景。4.茶庭多样“楷、行、草”。5.建筑小品景色添。此园中有16座桥,用材多种,土、木、石桥皆有;还有23个石灯笼、8个洗手钵,这些建筑小品的造型都各有不同,极大地丰富了各处景点的景色。6.树木群植景幽深。园内所有山坡地上群植松、柏、枫、杉、竹以及棕榈、橡树等,形成绿荫幽深的景观。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二页。大德寺大仙寺1.小空间内大自然。该园面积极小,仅有100㎡的空间,没有水没有草木,却表现出内容丰富的大自然景观,象一放大盆景的抽象艺术作品。

2.采用石与白砂组成缩微的大自然景观,表现了大自然的山岳、河流与瀑布等。3.最远处有如万丈飞瀑倾泻,水急直下流入溪谷,悬崖峭壁矗立在两侧,在谷之中架有桥,河流中有船只往来,构成了一幅想像的立体的宏伟的大自然山水景观画面。象征性的枯山水庭艺术已达到十分完美的水平。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二页。龙安寺石庭面积为330m2的矩形封闭庭1.自然朴素抽象美。受禅学思想影响,追求与世隔绝的大自然理念环境,创造出静看的抽象的大自然幽美景观。

2.覆白砂象征大海。并将白砂耙成水纹条形,以象征大海。3.象征岛群布精石。在白砂地面上,布置了15块精选之石,达到均衡完美的效果。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二页。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二页。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二页。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二页。18世纪很多手法被变成了教条,发展停滞。明治维新后西方花园使传统园林受到了很大冲击,但日本民族对自然的热爱使得他们永远不会将人工凌驾于自然之上,这决定了其传统将在很大程度上为现代社会所接受,日本造园学认为对美的发现仅是在心理上对不完整景观完整化的过程。第三十页,共四十二页。传统日本园林的特征:1.洗炼:简洁的线条(来自日本刀的线条美),用古代日本石城建设的明快手法表达,尽可能地除去旁杂设施2.植物的多样性3.根源:以绳文土器的纹铈和乡间风景为主的日本原始风景,远古的石灯笼.石塔(石雕龙塔)等仍是现今日本园林美学要表达的典型4.神秘的宗教色彩5.精致宁静、朴素简单现代日本园林有西化的表征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二页。二、中日园林风格比较:1、造园环境比较:国土环境(地理、气候、自然灾害等)中国---大陆性特征(山性特征),日本----海岛性特征(水性特征)国土面积

----园林规模纬度跨度---国内园林风格类型气候---大陆、海洋-----园林内容自然灾害国民----审美客体的形式美在尺度大小的认定。影响营造园林的规模,景点的高度,建筑的高度。园林单体景点的视点高度等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二页。2园林类型比较2.1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思想性2.2布局特点:山与水共生的山水型园林类型(水-河.湖.海三者的综合体;山---可无岛.必有山),海与岛共生池泉型园林类型(水--泉与海的综合体;山–可无山,必有岛);2.3游览的交通方式:都有舟游、路游(称回游)、坐观三种;2.4植物配置:受气候限制2.5园林建筑材料: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二页。3造园历史比较3.1中日园林的发展都是皇家园林在先、其次是私家园林,最后是宗教园林。中国--渐变;日本---拿来;中国古典园林是偏于山型、儒型、人型.文人型和单向型,而日本的古典园林则是偏于水型、佛型、天型、武人型和跳跃型。3.2历史长短3.3园林历史阶段:中国古典园林山水主题一直没有变化,这种山水是真山真水。而日本园林由真山水向枯山水转化---茶庭露地,更趋神游的园林形式的转变,一步一步地远离真山真水。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二页。4造园思想比较:4.1天人关系:中国园林--人型山水园--儒家

,日本--天型山水园—佛家

4.2布局手法:中国---具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日本--介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二页。4.3美学:审美主体

:中国--文人为主,对于园林艺术的欣赏偏向于战胜自然之后的乐观和入世的态度;日本--武人和僧人为主,,日本人于园林艺术的欣赏偏向于委屈于自然灾害之下的悲观和出世的态度审美客体:中国-----山偏多,水偏少,石偏少(主要指理石类型),建筑偏多,日本-----山偏少,水偏多,石偏多,建筑偏少审美中介:中国纯粹地艺术地把握园林以及世界的方式,日本宗教地把握园林以及世界的方式。

审美价值:中国用正面价值来实现园林中欢喜的和悠然的审美享受,日本更趋向于用审美的反价值来实现悲哀和枯寂的审美体验。审美终极:中国---天人合一,日本-人佛合一。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二页。4.4园林文学:4.4.1历史4.4.2形式: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学形式有诗文、题名、题对三种。4.4.3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为仁山型;日本古典园林为智水型。中国的造园家同时也多是画家,而日本更为纯粹的造园家。4.4.4园林活动

:茶道、歌道、花道;曲水流觞4.4.5造园人物和著作

:中国造园理论系统化成熟较晚;日本则较早;中国园林的理论散于书画论之中,日本的园林理论则是纯园林理论。中国的造园家不一定是园林理论家,日本的造园家很多同时也是园林理论家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二页。5造园手法比较:5.1一般手法:中国:中轴式和中心式并存,建筑布局对称,实隔和园中园,表现复杂的俗家活动和真山真水,后园式,偏韵律的特点,建筑偏于华丽、厚重、土石木结合、对称、拱平桥和石桥、楼廊多的特点;日本:中轴式向中心式发展,建筑布局自由,虚隔和无园中园,偏于简洁的佛家活动和枯山水,前园式和后园式并存,偏节奏特点,建筑偏于朴素、轻盈、纯木、不对称、平桥木桥、茶室多。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二页。5.2特殊造园手法

中国:偏向于南北轴线上的负阴抱阳,重在堆山以象青龙白虎和玄武,藏风聚气,以山藏风。有法无式的理论表现在园林上是较少的禁忌约束日本:更趋向于环山积水上的负阴抱阳,重在积水以象朱雀,以水聚气。从园林的理论上看,日本的园林书籍提及风水内容远甚于中国的园林书籍在风水方面的内容。另外,由于自然灾害、社会战争、宗教盛行而表现为园林中石忌、山忌、水忌、木忌,其忌讳太多.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二页。6园林游览比较从园林游览上的动静、交通、雅俗、功能、距离、时间等方面上看,中国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