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28T 57-2021甘薯脱毒种薯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DB4228T 57-2021甘薯脱毒种薯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DB4228T 57-2021甘薯脱毒种薯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DB4228T 57-2021甘薯脱毒种薯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DB4228T 57-2021甘薯脱毒种薯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01B23DB4228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tandardizedprofvirus-freetubersofsweetpotato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DB4228/T57—2021前言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脱毒组培苗快繁 25水培壮苗生产 36原原种生产 47原种生产 58生产用种生产 5附录A(资料性附录)MS培养基贮备液的配制 6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培营养液贮备液的配制 7DB4228/T57—2021本标准按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来凤三丰时代农业有限公司、巴东县神峰薯业开发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群、瞿勇、徐怡、陈巧玲、叶兴枝、沈艳芬、高剑华、李求文、杨国才、郝苗、宋威武、王甄、张等宏、闫雷、陈火云、陈家吉、杨晓华、张良、尹鑫、谷勇、赵锦慧、李雪晴、曾珍。1DB4228/T57—2021甘薯脱毒种薯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本规程规定了甘薯脱毒组培苗的术语及定义、脱毒组培苗快繁、水培壮苗生产、原原种生产、原种生产及生产用种生产等。本规程适用于恩施州甘薯脱毒种薯的标准化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该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T402脱毒甘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NY/T1200甘薯脱毒种薯NY/T3537甘薯脱毒种薯(苗)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及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脱毒组培苗virus-freetissuecultureplant简称脱毒苗,是应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经检测确认不带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potatofeatherymottlevirus,SPFMV)、甘薯潜隐病毒(Sweetpotatolatentvirus,SPLV)、甘薯黄矮病毒(SweetpotatoyellowdwarfvirusC,SPYDV)、甘薯明脉病毒(Sweetpotatoveinc-learingvirusG,SPVCV)、甘薯轻斑驳病毒(Sweetpotatomildmottlevirus,SPSMV)的试管苗。3.2水培壮苗hydroponicseedling脱毒组培苗切段在温室扦插成活,剪取其主茎及侧枝两叶一心扦插成活的苗。3.3脱毒种薯virus-freeseedroots从繁殖脱毒苗开始,通过生产水培苗经逐代繁殖增加种薯数量的种薯生产体系生产出来的各级种薯。脱毒种薯分为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用种。3.4原原种pre-elite利用组培苗及水培苗在温室条件和60目防虫网室下生产的符合NY/T1200的种薯。3.5原种elite2DB4228/T57—2021用原原种作种薯,在大于500m隔离条件下生产的符合NY/T1200的种薯。3.6生产用种certifiedseed用原种作种薯,在大于500m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的符合NY/T1200的种薯。4脱毒组培苗快繁4.1外植体处理选择经过品种登记且适宜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的高产优质或具有区域特殊用途的甘薯品种,质量符合NY/T1200的要求。将选取的薯块在温室育苗,当苗高20cm左右,选取茎顶端2cm长芽段,剪去肉眼可见叶片,用自来水冲洗30min,经70%酒精浸泡25s,再用0.1%氯化汞溶液消毒30s,5%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处理10min,无菌水冲洗3遍。4.2茎尖分生组织培养4.2.1培养基的制备在每l000mlMS培养基(见附录A)中加GA30.5mg、6-BA0.5mg、IAA0.1mg分装入管。4.2.2茎尖拨离接种在超净工作台上体视显微镜下用手术刀等工具剥去幼叶,切取带l~2个叶原基(约0.2mm~0.4mm)的茎尖,接种到MS加激素的培养基试管中,每管放1个茎尖,注明品种,茎尖号,接种日期。4.2.3组织培养在温度28℃、光照16h/d、光照强度2000~3000Lx的条件下培养。25d后茎尖愈伤组织形成,转入广口瓶MS无激素培养基上继续培养50d~60d,当幼苗长出5~7片叶时,进行扩繁。4.3病毒检测采用症状学诊断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指示植物检测法检测病毒,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检验报告,脱毒组培苗未检出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黄矮病毒(SPYDV)、甘薯明脉病毒(SPVCV)、甘薯轻斑驳病毒(SPSMV)等病毒则批准进行组培苗生产。4.3.1目测法先用症状学诊断法全面观察组培茎尖苗的长势长相,将长势弱,叶片黄化、黄脉和花叶等症状明显的带毒苗淘汰去除。4.3.2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当单株的试管苗长至展开叶达6片以上时检测,按株取其上、中、下部叶片用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用酶联免疫检测法初检后,淘汰显阳性反应的单株。检测方法参照NY/T402执行。4.3.3指示植物检测法通过酶联免疫检测的健康植株继续扩繁,再用指示植物检测法将生长可疑的茎尖苗嫁接在巴西牵牛上,15d后观察结果。检测方法参照NY/T402中指示植物检测法进行。3DB4228/T57—20214.3.4脱毒苗复检随机抽取1%~2%脱毒试管苗再次检测,经酶联免疫法检测淘汰阳性反应株后,再经指示植物检测确无症状后,可用于扩大繁殖,检测方法参照NY/T402测定。继代扩繁中选的脱毒苗,每年至少作一次病毒复检。4.4组培苗继代增殖培养经过病毒检测无病毒的试管苗,在无菌条件下按1叶1节切段,移入装有MS培养基的广口瓶中,在温度28℃,光照16h/d,光照强度2000~3000Lx条件下培养。经3d~5d腋芽萌发,30d后长成5~7片叶的成苗。可以连续切段增殖培养,繁殖系数3~5倍。5水培壮苗生产5.1温室消毒用二氧化氯消毒剂对整个温室熏蒸,视温室大小设点,工作浓度1500mg/L,熏蒸点分布均匀,离地面高度1.5m。5.2炼苗筛选生根好、生长健壮的甘薯脱毒组培苗放在经过消毒的防虫温室,于室温、自然光下炼苗2d~3d。5.3水培苗扦插5.3.1水培前准备用长1.3m、宽1.0m、高0.05m的塑料盘作栽培盘,每盘加入30L~35L营养液,营养液上放置泡沫塑料板,泡沫塑料板按照3cm×4cm打孔。5.3.2扦插5.3.2.1诱导根原始体形成将炼苗后的脱毒组培苗从组培瓶中取出,保留原有根系2cm~3cm,用纯净水冲洗掉残留培养基,再将组培苗栽于泡沫板上,水培盘中加入营养液诱导根原始体形成,将栽好的水培苗置于温度为24℃~28℃温室中,自然光散射,5d~7d出现根原始体。营养液配置参见附录B表一。5.3.2.2生根培养水培苗根原始体形成后,将诱导根原始体的营养液换成生根营养液,置于温度24℃~28℃温室中,自然光散射,7d~10d水培苗新生根系长度达到2cm~3cm。营养液配置见参见附录B表二。5.3.2.3生长培养水培苗新生根系达到2cm~3cm,将生根营养液换成继代增殖生长营养液。营养液配置参见附录B表三。5.3.2.4增殖扩繁水培苗在防虫温室培养11d~13d,长到15cm~18cm时,可以剪成2叶节扦插,以苗繁苗。剩余茎段继续培养于生长营养液中,15d以后再次剪苗扩繁。4DB4228/T57—20215.3.3病毒检测按NY/T1200的要求执行。6原原种生产用脱毒水培苗在60目以上网室内隔离栽培。6.1扦插6.1.1基质以蛭石、珍珠岩混合基质为好,混合比例2:1,混合硫酸钾复合肥N:P:K=15:15:15,并充分吸水,将混合基质装入适宜规格的育苗盘。每季种薯收后基质应严格烘炒消毒,一般可反复使用3~4年。6.1.2苗床准备在网室内用砖砌成宽1m、深25cm的苗床,底覆一层无防布,上铺一层蛭石基质,厚度约20cm。6.1.3定植当扩繁水培苗长到12cm~15cm时,按20cm×25cm规格定植,定植前剪掉部分根须,保留须根3cm~5cm。6.3管理定植后早晚喷水湿润,阴雨天少浇或不浇,水质应符合GB5084规定。晴天需遮阳,定植7d~10d水培苗长出新根后,不再遮阳。6.4病虫害防治防治对象、时期按NY/T1200执行。发现病株连同薯块拔除,带出网室外销毁。6.5原原种收获当地温稳定在14℃~16℃时收获,收获时避免机械损伤和品种混杂。收后摊晾4d~7d,剔除烂薯、病薯、伤薯及杂物。6.6病毒检测按照NY/T1200中第6条试验方法进行检测,并符合NY/T1200中第5条的要求。7原种生产7.1生产环境选用检验合格的原原种生产原种。宜选择海拔1200m以下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或沙壤土,土壤环境应符合GB15618要求。选择至少3年以上没种过甘薯的田块,且500m以内无甘薯种植。7.2生产方法5DB4228/T57—2021按NY/T3537中第8条脱毒种薯(苗)生产规定执行。7.3田间管理常规肥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按NY/T1200执行。7.4病毒检测按照NY/T1200中第6条试验方法进行检测,并符合NY/T1200中第5条的要求。8生产用种生产8.1生产要求选用检验合格的原种进行生产。宜选择海拔1200m以下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或沙壤土,土壤环境符合GB15618规定,选择无病田块,且500m以内无甘薯种植的空间隔离条件。8.2生产方法执行NY/T3537第8条脱毒种薯(苗)生产规定。8.3田间管理常规肥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按NY/T1200执行。8.4病毒检测按照NY/T1200中第6条试验方法进行检测,并符合NY/T1200中第5条的要求。6DB4228/T57—2021附录AMS培养基贮备液的配制贮备液用量(mg/l)每升培养基取用量(ml)A硝酸铵(NH4NO3)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硫酸镁(MgSO4·7H2O)氯化钙(CaCl2)165001900037003330B硫酸亚铁(FeSO4·7H2O)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557074505C碘化钾(KI)钼酸钠(Na2MoO4·2H2O)硫酸铜(CuSO4·5H2O)氯化钴(CoCl2·6H2O)硫酸锰(MnSO4·4H2O)硫酸锌(ZnSO4·7H2O)硼酸(H3BO3)83025022300860062001D盐酸硫胺素(VB1)盐酸吡哆素(VB6)甘氨酸烟酸肌醇400200005注:在配制贮备液A时,最后加氯化钙;在配制贮备液B时,分别溶解FeSO4·7H2O和Na2·EDTA在各自的450ml蒸馏水中,适当加热并不停搅拌。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pH值到5.5,最后加蒸馏水定容到1000ml。培养基pH值5.8。7DB4228/T57—2021附录B水培营养液贮备液的配制表一诱导根原始体形成营养液贮备液的配制贮备液用量(mg/l)每10升营养液取用量(ml)A硝酸铵(NH4NO3)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硫酸镁(MgSO4·7H2O)无水氯化钙(CaCl2)165001900037003330B硫酸亚铁(FeSO4·7H2O)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55707450表二生根营养液贮备液的配制贮备液用量(mg/l)每10升营养液取用量(ml)A硝酸铵(NH4NO3)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硫酸镁(MgSO4·7H2O)无水氯化钙(CaCl2)165001900037003330250B硫酸亚铁(FeSO4·7H2O)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557074508DB4228/T57—2021C碘化钾(KI)钼酸钠(Na2MoO4·2H2O)硫酸铜(CuSO4·5H2O)氯化钴(CoCl2·6H2O)硫酸锰(MnSO4·4H2O)硫酸锌(ZnSO4·7H2O)硼酸(H3BO3)830250223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