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专家讲座_第1页
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专家讲座_第2页
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专家讲座_第3页
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专家讲座_第4页
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APTER3

BLOOD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1页我国古代《黄帝内经》中记载:“诸血皆属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1628年,英国医生WilliamHarvey(1578-1658)

《DeMotuCordis》心血管生理学创始人。46年后,MarcelloMalpighi(1628-1694)观察到蛙肺中毛细血管,完善了Harvey所提出血液循环理论。英格兰著名生理学家StephenHales(1677-1761)血流动力学创始人。INTRODUCTION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2页INTRODUCTIONHeartBloodvesselsBlood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3页INTRODUCTIONFunctionsofblood

Blood:

(7-8%bodyweight,70-80ml/kg)1.Transportation:

O2,CO2,Nutrition,Excretion,Hormone2.Regulation:pH,Temperature

3.Protection:

Clotting,Immunization

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4页第一节血液组成和理化特征Bodyfluid:(60%bodyweight)

Intracellularfluid:2/3Extracellularfluid:1/3Interstitialfluid:3/4Plasma:1/4Internalenvironment=extracellularfluidHomeostasis: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5页CompositionofthebloodBlood:

Plasma:

水,低分子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气体

Bloodcells:Erythrocyte(redbloodcell)Leukocyte(whitebloodcell)Platelet(thrombocyte)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6页Compositionoftheblood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百分比

正常人:成年男性40%50%成年女性37%48%新生儿55%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7页Compositionoftheblood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8页PlasmaproteinsPlasmaprotein:

60-80g/LAlbumin:40-50g/L(分子量较小,浓度最高)Globulin:20-30g/L(1-、2-、-、-globulin)Fibrinogen:(分子量最大,浓度最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临床上提醒肝脏疾患Serum(plasmawithoutfibrinogen)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9页Plasmaproteins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10页PlasmaproteinsFunctionsofplasmaproteins

1.运输功效2.营养功效3.形成胶体渗透压4.参加凝血和抗凝血功效5.缓冲功效6.免疫功效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11页Physicaland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blood血液理化特征1.血液比重

全血比重:1.0501.060(红细胞多比重大)血浆比重:1.0251.030(蛋白质含量多比重大)红细胞比重:1.0901.092(与血红蛋白含量呈正比)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12页Physicaland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blood血液理化特征2.血液粘滞性(viscosity)

由液体分子内摩擦形成。与水相比,血液相对粘滞性为45,血浆为1.62.4。红细胞数、血浆蛋白含量和血流速度等影响决定粘滞性。(血流动力学)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13页Physicaland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blood血液理化特征3.血浆渗透压(plasmaosmoticpressure)

300mmol/L(300mOsm/KgH2O,相当于770kPa)。主要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标多少呈正变。

晶体渗透压(crystalosmoticpressure):

晶体物质所形成渗透压。80%来自Na+和Cl-。(细胞内外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colloidosmoticpressure):

由血浆中蛋白质所形成渗透压。其中白蛋白分子量小,故为胶体渗透压主要起源。(血管内外水平衡)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14页Physicaland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blood血液理化特征3.血浆渗透压(plasmaosmoticpressure)

晶体渗透压(crystalosmoticpressure):胶体渗透压(colloidosmoticpressure):

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于溶解于其中晶体物质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溶液

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盐溶液。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15页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16页NaCl(1mol/L+?)NaCl(0.1mol/L-?)H2OH2O半透膜渗透压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17页Physicaland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blood血液理化特征4.血浆pH值:

正常值为7.35~7.45。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缓冲对,其中最主要缓冲对为NaHCO3/H2CO3,比值为20。(肺和肾排出)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18页Summary

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19页Hemopoiesis造血(Hemopoiesis):血细胞生成过程。(自学)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20页Hemopoieticstemcells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21页Erythrocyte•红细胞形态和数量

Theshapeandcountoferythrocyte双凹圆蝶形:

a:增加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球形时大。b:细胞中心薄,有利于气体进出红细胞。c:有利于可塑性变形,以经过口径比它小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22页RBCinacapillary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23页Erythrocyte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24页Erythrocyte•红细胞形态和数量

Theshapeandcountoferythrocyte

RBC:

男:平均5.0*1012/L,(4.5-5.5)*1012/L;女:平均4.2*1012/L,(3.8-4.6)*1012/L;新生儿:平均6.0*1012/L

Hemoglobin:

男:120-160g/L;女:110-150g/L;新生儿:200g/L(5d);最低值(6m);逐步升高(>1y)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25页Hemoglobin

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26页Erythrocyte•红细胞形态和数量•红细胞生理特征Phys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erythrocyte1.细胞膜通透性

(permeability)2.可塑变形性

(plasticdeformability):bendorfold

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27页Permeability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28页Erythrocyte•红细胞生理特征

3.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stability)

概念:正常时红细胞能相当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这一特征称为悬浮稳定性。

测定方法:将与抗凝剂混匀血液静置于一支小玻璃管(如分血计)中,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简称血沉。

正常值(魏氏法):男性为0~15mm/h女性为0~20mm/h。

临床意义:血沉愈快则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RBC叠连→表面积与容积比值↓→与血浆摩擦力↓→血沉加紧)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29页Erythrocyte•红细胞生理特征1.细胞膜通透性

(permeability)2.可塑变形性

(plasticdeformability):bendorfold3.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stability)4.渗透脆性

(osmoticfragility)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特征。可表示RBC对低渗盐溶液抵抗能力。渗透脆性大,表示RBC对低渗盐溶液抵抗力小。

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30页Osmosis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31页Erythrocyte•红细胞功效Functionsoferythrocyte1.主要功效是运输O2和CO2:

由RBC运输O2约为溶解于血浆O270倍(hemoglobin),约为溶解于血浆CO218倍(碳酸酐酶,HCO3-)。2.缓冲酸碱:RBC内有各种缓冲对

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32页Erythrocytes红细胞形态和数量红细胞生理特征和功效

1.细胞膜通透性

(permeability)2.可塑变形性

(plasticdeformability)3.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stability)

红细胞沉降率4.渗透脆性

(osmoticfragility)

等渗溶液/等张溶液主要功效:1.运输O2和CO22.缓冲酸碱:RBC内有各种缓冲对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33页Erythrocytes红细胞生成调整(Erythropoiesisandregulation)RBC生成所需原料:1.维生素B12(VitaminB12):VitB12

+内因子(胃粘膜壁细胞分泌)→复合物→吸收→贮存在肝↓

与转钴蛋白II结合到造血组织。2.叶酸(folicacid):以蝶酰单谷氨酸形式吸收,经体内反应形成叶酸。叶酸活化需要VitB12参加。

VitB12、叶酸均为幼红细胞发育中合成DNA辅酶,缺乏时引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34页Erythrocytes红细胞生成调整(Erythropoiesisandregulation)RBC生成所需原料:1.维生素B12(VitaminB12):2.叶酸(folicacid):3.铁(iron):合成血红蛋白必需原料。食物中吸收仅5%,主要是铁再利用(巨噬细胞,铁蛋白ferritin,转铁蛋白transferrin)。慢性出血等→体内铁贮存降低造血功效增强→供铁相对不足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35页Erythrocyte红细胞生成调整(Erythropoiesisandregulation)RBC生成所需原料:RBC生成调整:

造血干细胞→多系造血祖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BFU-E→CFU-E)→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5-10%幼红细胞凋亡(apoptosis)。原红细胞→网织红细胞,释放入血约6-7天。调整:爆式促进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36页Erythropoiesis干细胞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urstformingunit-erythroid,BFU-E)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erythroid,CFU-E)红系前体细胞红细胞O2感受器(O2时刺激)EPO生成部位(肾为主,肝少许)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血O2分压(促其分化,增殖)爆式促进因子(burstpromotingactivator,BPA)早、晚期红系祖细胞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37页Erythropietin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38页Erythrocytes红细胞形态和数量红细胞生理特征和功效红细胞生成调整红细胞破坏

平均寿命120天。

破损、溶血(血管内)停滞在脾、骨髓中被巨噬细胞吞噬(血管外)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39页Leukocyte白细胞分类和数量

Theclassificationandcountofleukocyte一类有核血细胞。正常成年人:(4.0~10)×109/L。变异:初生儿,昼夜,进食,疼痛,运动,怀孕等

中性粒细胞:50%~70%(吞噬细菌、坏死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0.5%~5%(抑制组胺释放)

嗜碱性粒细胞:0%~1%(释放组胺与肝素)

单核细胞:3%~8%(参加特异免疫)

淋巴细胞:20%~40%(吞噬细菌与衰老红细胞)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40页Leukocyte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41页Leukocyte白细胞生理特征和功效Physi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functionsofleukocyte1.变形运动:全部白细胞(除淋巴细胞)都能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并凭藉这种运动穿过血管壁,这一过程称为血细胞渗出(diapedisis)。2.化学趋化性:白细胞含有趋向一些化学物质游走特征,称为化学趋化性(chemotaxis)。3.吞噬作用:白细胞游走抵达产生这些化学物质发源地,把异物包围起来并吞入胞质内过程,称为吞噬作用(phagocytesis)。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42页Platelet血小板数量和功效Thecountandfunctionsofplatelet

血小板是从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含有生物活性小块胞质。呈两面微凸圆盘状,其平均直径2-4m,平均容积8m3,厚度为0.5-0.75m。

正常成年人:(100~300)×109/L。

主要功效:止血和血栓形成。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43页Platelet血小板生成和调整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产生于肾脏)①造血干细胞分化②巨核系祖细胞增殖、分化③巨核细胞成熟血小板生成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44页Platelet血小板数量和功效血小板生成和调整血小板破坏

血小板平均寿命为7~14天。生理止血:血小板聚集后解体并释放活性物质融入血管内皮细胞衰老血小板在脾、肝和肺组织中被吞噬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45页BLOOD第一节血液组成和理化特征第二节血细胞生理第三节生理性止血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46页Physiologicalhemostasis生理性止血:正常时,小血管破损后引发出血在几分钟内自行停顿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出血时间:针刺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时间,这段时间称为出血时间。正常出血时间:1~3分钟(反应生理性止血功效好坏)。生理性止血过程:1.血管挛缩(损伤刺激,缩血管物质)。2.血小板激活,血小板血栓。3.局部凝血系统激活,纤维蛋白凝块。

(同时也有抗凝与纤溶系统激活,限制凝血过程,预防血凝块不停增大,确保正常血液循环)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47页Hemostasis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48页Hemostasis血小板止血功效Hemostasisofthrombocyte血小板生理特征1.粘附(adhesion):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粘着,称为血小板粘附。2.聚集(aggregation):血小板彼此粘着现象称为血小板聚集。3.释放(releasereaction):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颗粒或溶酶体内许多物质释出现象,称为血小板释放。(ADP,serotonin,TXA2)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49页Hemostasis2.聚集(aggregation):

第一聚集时相(可逆聚集相):低浓度ADP,中等剂量ADP

第二聚集时相(不可逆聚集相):中等剂量ADP,高浓度ADP

主要致聚剂:

a)ADP:Ca2+、纤维蛋白原和能量参加。b)血栓烷A2(thromboxaneA2,TXA2,也称血栓素A2)c)胶原(collagen):血小板不可逆聚集和释放反应d)凝血酶(thrombin):剂量依赖关系,并使血小板颗粒内纤维蛋白原释放。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50页Hemostasis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作用血小板参加生理性止血全过程:血小板促凝活性:1.为凝血因子提供磷脂表面,参加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路径因子Ⅹ和凝血酶原激活;2.血小板质膜表面结合有许多凝血因子,这些因子相继激活可加速凝血过程;3.血小板激活后释放颗粒内容物,促进纤维蛋白网形成,加固凝块;血块中血小板还有伪足伸入纤维蛋白网,加上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使血块收缩,挤出其中血清而形成坚实止血栓。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51页Hemostasis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52页Bloodcoagulationandanticoagulation血液凝固与抗凝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定义:

血液由流动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凝胶状态过程。

凝血因子(bloodclottingfactor):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加凝血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FI~FXIII)。以罗马字母排列12个因子,再加上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PFs凝血过程:

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活过程纤维蛋白凝块。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53页凝血过程

大致过程(三个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被激活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详细过程(瀑布学说)

内源性凝血:以因子ⅩⅡ开启

外源性凝血:以因子Ⅲ开启

两条路径汇合点:因子Ⅹ因子Ⅹa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54页血液凝固

瀑布学说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55页Bloodcoagulation内源性凝血路径(intrinsicpathwayofbloodcoagulation):

参加凝血因子全部来自血液。1.表面激活阶段(FXII);2.磷脂表面阶段(FXIa);3.纤维蛋白形成阶段(FXa)外源性凝血路径(extrinsicpathwayofbloodcoagulation):始动凝血组织因子来自组织。由FVII、TF与Ca++形成FVII复合物,并由FVII提供磷脂表面,使FX活化为FXa,随即反应与内源性凝血路径完全相同。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56页Bloodcoagulation共同路径(commonpathway):

1.FX被激活(FXFXa);2.凝血酶原被激活(FIIFIIa);3.纤维蛋白原被激活(FIFIa)。Summary:

因子Ⅱ、Ⅶ、Ⅸ、Ⅹ由肝脏合成,需VitK参加Ca2+在多个步骤起作用,可利用这一点促凝或抗凝

因子Ⅷ缺乏可造成A类血友病PF3即为血小板磷脂表面,促凝作用极强凝血过程是一个正反馈凝血过程本质是个酶促生化反应,连锁进行凝血过程多为内、外源性凝血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57页Blood-clottingprocess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58页Pathwayofbloodcoagulation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59页Anticoagulativesystem血液凝固与抗凝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抗凝系统(anticoagulativesystem)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2.蛋白质C系统3.组织因子路径抑制物(TFPI)

4.肝素(heparin)

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60页Fibrinolysisandantifibrinolysis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fibrinolyticsystem)

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过程,简称纤溶。

纤溶系统:参加这个活动过程相关物质系统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

1.纤溶酶原激活:2.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降解:3.纤溶抑制物及其作用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61页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过程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62页Fibrinolysis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63页BLOOD第一节血液组成和理化特征第二节血细胞生理第三节生理性止血第四节血型与输血标准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64页Bloodgroup&transfusion血型与红细胞凝集19Landsteiner发觉ABO血型系统血型定义: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血型不相容血液混合后,红细胞凝集成簇现象(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原(agglutinogen):红细胞膜上一些特异蛋白质、糖蛋白或糖脂起抗原作用,称为凝集原。

凝集素(agglutinin):血浆中能与红细胞膜上凝集原起反应特异抗体则称为凝集素。白细胞与血小板上除了红细胞抗原外,还有它们所特有抗原。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65页AgglutinationreactionIfredbloodcellsfromonebloodtypearemixedwithantibodiesfromtheplasmaoftheotherbloodtype,anagglutinationreactionoccurs.Inthisreaction,RBCsticktogetherbecauseofantigen-antibodybinding.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66页Bloodgroup红细胞血型

红细胞膜上有193种不一样抗原,因而含有不一样血型系统。与临床关系最亲密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1.ABO血型分型

依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凝集原A与凝集原B而将血液分成4种不一样类型。

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67页Bloodgroup不一样血型血清中含有不一样凝集素。四种血型红细胞膜上都含有H抗原,但其抗原性弱,血清中均无抗H抗体。而A、B抗原正是在H抗原基础上分化出来。ABO血型系统还有亚型,比如A型还可再分为A1和A2亚型,输血时要注意。

血型红细胞上凝集原血清中凝集素AA抗BBB抗AABA和B—O—抗A和抗B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68页Bloodgroup

ABO血型亚型临床意义

引发血型误定:

假如血清效价低,易将亚型遗漏造成错误:A2

O;A2BB

干扰交叉配血试验:

A1凝聚素干扰较多见血型亚型凝集原凝集素与标准血清反应抗A抗B抗A1A1A和A1抗B++A2A抗B、抗A1(10%)+A1BA、A1、B—+++A2BA和B抗A1(25%)+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69页BloodgroupABO血型系统

1.ABO血型分型2.ABO血型发生与分布

由A、B、O三个基因控制A、B基因是显性基因;O基因是隐性基因ABO血型抗原分布,依地域和民族不一样而异。基因型表现型基因型表现型OOOBB,BOBAA,AOAABAB生理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70页Blood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