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_第1页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_第2页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_第3页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_第4页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

G641A1007-192X(2011)15-0028-04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给当代大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尤其是“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殷切希望,涵义深刻、意义深远。当前,高校师生正在认真学习这一重要讲话。在全面领会讲话精神的基础上,重点弄清楚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积极作用。一、立足当今现实的理论创新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的发展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社会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人的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立足当今现实,与时俱进地推进了人的发展理论的创新。所谓人的发展,既不是指物种形成发展的过程,也不是指整个人类发展过程,而是特指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1]个体发展的历史具体是指“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人身上发生的变化”,[2]这种变化贯穿人的生命起始与终点的全过程,体现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社会存在的实际意义。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各门学科都作出了理论的阐释,唯有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作出了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把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人的依赖关系”阶段。[3]这一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与人交往服从于血缘、族缘或专制权力,缺少人与人之间丰富的社会关系,人没有自我独立的存在。二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4]这一阶段,资产阶级把人从神和专制制度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但却又陷入了对商品、货币的依赖关系之中。三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下的自由个性发展阶段,即“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发展阶段。[5]这一阶段人们共同地占有他们的生产能力,结成“自由人联合体”,使个人摆脱了对人和物的依赖关系,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个人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进入人的历史最高发展阶段。恩格斯认为这种理想状态的人的发展,使“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6]为此,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一科学概括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所持有的人的发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是一个开放、发展的科学体系,它不是封闭、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立足当今现实,不断推进人的发展理论的创新。毛泽东早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指出:“没有几万万人民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空想。”[7]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关键在人”。[8]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江泽民结合新的实践明确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者。江泽民还指出,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向前发展的,因而“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论述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自觉地运用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既是“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又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党在全面把握现阶段社会特征的基础上,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战略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改善民生和公平正义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评价社会主义建设成效的唯一标准,这是党对人的发展理论认识的进一步深化。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明确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人的发展的内涵,正确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使人逐步实现对自己本质的完全占有。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要求,符合人的发展规律,适应人占有自己本质的需要,同时,符合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这一要求进一步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内在统一的辩证过程,贯穿于人的成长全过程。二、注重内在统一的辩证过程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的。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由于劳动的分工所造成的人的片面、畸形发展,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根据马克思的科学阐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指人的体力、智力的充分发展,也不仅仅是使人成为“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而是指发展人的一切属性,成为“具有高度文明的人”。所以,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指社会成员中的每一个人,能够在智力、体力、才能、兴趣、品质等各方面都获得尽可能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也即具备了全面发展的个人的基本特征。人的全面发展最终体现为个人的自由发展。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个体的自由发展总是把社会共同的、一般的特征与自身个别的、特殊的需求相结合,形成丰富的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样,个人自由发展的充分实现必然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9]这就是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已经充分成熟,个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现实,也就是人的个性自由最终实现之时。因而,追求人的自由个性理想目标的实现,必然成为推动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永恒动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辩证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矛盾贯穿于个体成长的不同历史阶段,经历了一个曲折前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本质由片面到全面,由单一到丰富,使人的个性发展更加具有全面性、丰富性、持续性。人的个性是在先天遗传基础上,通过后天社会生活实践而逐步形成的个体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因而,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遗传素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处在不同的境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必然形成不同的个体倾向和心理特征。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绝没有两个完全相同个性的人。所以,任何一个人的个性发展总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这样的个性发展必然能激发每一个人的身心潜能,形成独特的个性特长,然后在全面发展基础上,获得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个性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是创造力的核心,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注重个性发展与个体潜能开发,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其独特的创造价值。一般认为,个性涵盖人的智力性因素和非智力性因素两个方面。其中智力性因素主要指人的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操作力等,是创新的必要因素,而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则是引起好奇心,产生创意灵感的决定因素。两者共同构成创新人才的动力系统,是人从事创新活动的必备条件,故而个性发展是创新的必由之路。个性的充分发展需要构建和谐共进的人际环境,形成人与人之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差异中求和谐、在多样中求统一的良好文化氛围,从而促使个人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社会将呈现无比丰富的多样性,具有强大的活力和创造力,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也必将在创新人才的高度上实现和谐统一。人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首先,个性发展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有选择的发展,如果脱离了全面发展的指引,盲目地追求个性的发展,则个性发展就容易导向片面的发展,甚至走向畸形的发展。其次,全面发展的核心是个性发展,如果离开了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也无法实现。最后,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一般性的统一,彼此相互制约、协同发展,所以人的全面发展不会影响和阻碍个性发展,也不存在相互对立的关系。三、发挥素质教育的融合作用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重智轻德”、以考试为中心、分数决定一切,压制了个性的发展,有悖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针对应试教育而倡导的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旨就是彰显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优势,使人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培养各种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从时代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高度对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质规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且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高校培养人才水平的根本标准。学习贯彻这一讲话精神,就要紧紧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质规格的要求,通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面提升学生各种素质的教育模式,不同于应试教育按照统一的考试规格、培养“千人一面”人才的教育模式,而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学识、能力、品质进行因材施教,并注重教育过程中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融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素质教育的理念,这一理念主导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化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要求和高校培养目标与素质规格的深刻内涵,实现了学生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发展的结合,也必然引领学生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2.保持个性,彰显本色素质教育非常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引导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尊重、保护、发展学生的个性来说,就是要承认个性差异、区别对待,充分支持学生优势潜能的开发。发展学生的兴趣专长,特别对一些有特殊才能和专长的学生,更应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使其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展,进发创新智慧,促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从如何发展个性、彰显本色来说,素质教育要正确处理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和支持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有机联系的,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放弃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而一味让学生盲目追求个性发展,忽视个性的完善,放任个性的需求,甚至触犯道德的底线和法律的规范。因而,教育者的责任是积极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全面发展的本色。二是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一贯主张,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是统一的。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只有在集体、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生活尽管主要是在校园中度过的,但学校与社会不能分离,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相结合,按照社会的需求设计个人的发展,才能取得与社会同步协调的发展。同样,校园也是一大集体,个人生长在校园集体的环境中,无论是在班级、社团、科研团队等集体中,都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遵守集体规则和校园制度,使自己在校园良好的人际氛围和朋辈文化的熏陶下,彰显个性,全面发展。3.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