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师干扰学生思维的因素探析_第1页
地理课堂教师干扰学生思维的因素探析_第2页
地理课堂教师干扰学生思维的因素探析_第3页
地理课堂教师干扰学生思维的因素探析_第4页
地理课堂教师干扰学生思维的因素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课堂教师干扰学生思维的因素探析

思维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反映过程。知识、智力和思维构成了地理教育中的三位一体。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恩格斯曾说:“思维着的心灵是地球上最美的花。”地理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分析与综合是地理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能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形成科学概念不可或缺的条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当下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然而,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又受制于地理教师个体的诸多因素,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专业技能的强弱、经验积累的丰歉、备课的充分与仓促、现场的掌控与把握、练习的频率与难度、情绪的饱满与低落、态度的严厉与温和等,都会影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新课程标准实施后,部分教师尽管转变了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但由于缺乏深厚的地理教育理论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语言“碎”、气氛“死”、演示“偏”、情绪“差”、节奏“快”、画不“准”、主导“乱”、教态“怪”等不和谐的因素,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维,严重影响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一、语言“碎”,影响思维的环境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是天经地义的,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否定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但是,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比较“碎”、干扰了学生正常的思维。讲课者语言不简洁,常常表现在以下三点:有口头禅,甚至很严重,比如“啊”“嗯”“哦”“这个”“那么”“是不是”等出现的频率很高;一个问题提出后,在学生还没有思考成熟或者没有完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教师又接二连三地换角度,看似启发诱导,其实是在干扰学生的正常思维;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重复学生的答案,名为“强调”,实则“□嗦”,给学生造成了听觉疲劳。为什么教师会出现上述问题?究其原因:(1)口头语言表达的基本功训练不到位,或者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毛病,或者没有把这个毛病当回事。(2)备课不充分,没有真正吃透地理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环节。他们只能机械地照搬地理教学用书或者教辅资料上的现成答案。(3)这类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是很传统就是认识有误区。他们平时的课堂是以“满堂灌”或“独角戏”为主,而在公开课、研究课等课型上,不得不多让学生回答问题,但是,教者心中没底,不知道其他学生听清了没有,于是简单重复学生的答案。课堂教学用语,不仅要简明准确,而且要努力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要千方百计地调动语言因素,烘托氛围。形象、生动、活泼的语言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正确引导,规范使用地理语言。(1)一些字词的读音,应力求标准。如地壳(qiào)不读(ké),侗(dong)族不读(tóng)。(2)要用地理术语,不讲外行话。如在表达方位时,必须使用“北南西东”,而不能随意用“上下左右”代替,“岩石”不能用“石头”代替,“气温”不能用“温度”代替等。至于地理课堂上的非教学语言,诸如牢骚语、伤人言、显摆话之类,更会对学生的正常思维带来消极的甚至是负面的影响,不应该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所以,在课堂内,教师应该管好自己的嘴巴,这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是很有普遍意义的。二、气氛“死”,缺乏思维的心境心境是影响学生思维等学习活动的情绪因素。良好的心境能使人观察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敏捷,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而消极、紧张的心境会抑制思维的开展,甚至使思维停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这样,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在课堂上一听到学生的错误答案,或是与所谓的“标准答案”稍不一致的回答,便不假思索地断然否定。此时,学生的难堪是可以想见的。一人招斥,万马齐喑,课堂的沉闷气氛由此形成。课堂教学气氛死气沉沉,明显地抑制了学生的认知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笔者认为,造成课堂气氛“死”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一,部分教师的心理素质较差,上课紧张,老是担心自己上课讲“砸”了,总是想着自己的“标准答案”,无暇顾及学生有创意的思维结果;其二,教师讲课的表情严肃、呆板,使学生有压抑感;其三,教师讲课的语气太重,声调太高,不像是在讲课,而像是在训话,使学生有恐惧感;其四,当学生一时配合不当时,教师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学生从此不敢说、不敢动,剩下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等等。三、演示“偏”,失去思维的依据演示实验、演示投影、演示标本、出示模型、展现挂图等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思维活动:通过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借助这些直观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形象材料和物质基础,加强直观印象,深化感性认识,使抽象的地理原理、地理概念、空间分布,或离我们远的一些地理现象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我们平时在听课中发现,由于部分教师的演示过程只有部分学生看到,没有面对全体学生。这样,对那些看不到演示结果的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教育,还是能力培养,自然都是一句空话。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笔者分析主要有两个:其一,部分教师由于紧张,演示时手忙脚乱,只顾演示,顾不上学生;其二,部分教师平时上课一贯图省事,用语言叙述代替演示活动,当真的有人听课时,又临时抱佛脚,自然是操作不自如。地理课堂中演示不当,就会使学生失去思维的依据。如若能恰当地演示,则有利于地理课堂效率的提高。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时,我请一位男生到讲台上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由于该学生只知死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这句话,而真正演示时却不清楚哪边是西(左),哪边是东(右)。于是他一会将地球仪左旋,一会右旋,一慌神,一使劲,竟将地球仪旋脱了支架而掉在地上,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我微笑着让该生回到座位,然后拾起地球仪并安上支架,说道:“难怪地球仪不高兴与你合作了,你一会左旋,一会右旋,旋得它晕头转向,它不摔倒才怪呢。”学生大笑。接着,我让学生们仔细观察我手拨地球仪转动的动作。当地球仪转动起来以后,我先把北极面向他们,接着再把南极面向他们,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由于观察角度不同而有逆时针和顺时针转动方向之分”的道理。四、情绪“差”,挫伤思维的心态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理应追求人格的健全,个性的优化。良好的心理品质乃是客观全面陈述科学知识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做到不为情绪所左右,欣喜不癫狂,烦恼不沮丧,做到“捧着一腔热情上讲台,留下一片微笑离课堂”。可是有些教师常把个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带进课堂,带给学生,甚至以某种不良情绪支配地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带着“情绪”上课,势必导致学生课堂思维的紧张或混乱,如此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求知欲呢?情绪具有扩散性特点,教师的情绪会传染给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情绪变化。所以,教师应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及时调适自己的心理,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和平稳的情绪,走上讲台更要进入忘我境界。在良好的教学氛围里,在教学内容所规定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随着教师的点拨而不断闪烁智慧的火花。五、节奏“快”,没有思维的时间思维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一般需要分析综合与对比、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等过程才能完成。正常的教学节奏是学生听课时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如果教学节奏太快,则使学生感到匆忙而注意力难以集中;太慢,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和注意力方向的转变,影响思维,降低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更需要宽松、活跃的氛围。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情景,抛弃不恰当的态度和方式给学生造成的思维障碍,从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鼓励者和参与者。承认学生的差异,维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抱着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加强其对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深刻把握和学科思维方法的理解。有些教师的教学节奏太快,没有给学生留出思维的时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语言节奏快,句与句之间没有适当的停顿,提出问题后,接着让学生回答,学生无法思考,自然回答不上来,只能由教师自问自答,变成了变相的“满堂灌”。(2)教学过程节奏快,有些教师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后,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完成学案等活动得出结论。无疑,这样安排是合理的,符合认知规律;但由于教师不看时间,只凭主观感觉来控制,自认为已给了学生许多时间,实则刚好相反,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没有完全完成的情况下,就急于让学生停止活动,进行检查提问。目前,多媒体技术已普遍应用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如果一节课显示的PPT张数过多,也会使得课堂节奏太快。笔者认为,平常情况下,一节地理课PPT张数以不超过15张为宜。六、画不“准”,干扰思维的方向地图是地理课的第二语言,教地理离不开板图。板图是一个优秀地理教师营造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手中“利器”。一堂好的地理课,往往是与充满“地理味”的板图相联系的。板图教学技能与课堂质量直接相关。即使在多媒体较为普及的今天,其作用仍不能小觑。准确性是衡量板图的第一标准。任何简化或夸张,均应以不损害板图准确性为前提,做到“图而不谬”。如世界各大洲的轮廓图,可以简化成一些三角形,但不能简化为方形;如作云层时,自下而上依次为层云、积云、卷云等。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板图,可以使讲授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由于不少教师平时不练画图的基本功,课堂教学中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一幅符合要求的板图,而板图的效果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干扰学生思维的方向。因此,地理教师应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平时多作练习,如临摹、速写等,注意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掌握绘图技巧,一笔一画落到实处,尽量少涂少擦。如授课中作圆来表现地球或其他,徒手快速作圆,只要经过实践练习,很快就能一划成圆。同时,要求在作板图时,最好用彩色粉笔,使黑板上有色彩的层次变化,而且一节课中板图的数量不宜多。所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坚持苦练教学基本功,仍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七、主导“乱”,分散思维的精力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影响学生思维的重要因素。如果“导”得适时、适量、适度,会成为学生排除思维障碍的金钥匙;如果“乱导”一气,就会干扰学生的思维路线,分散学生的思维精力。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自学、读图、练习等探索活动时,不在之前指明探索的目标和探索时应注意的问题,而是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一会儿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一会儿又让学生思考那个问题,还不时告诉学生探索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搞得学生无所适从,形成的思路不时被教师打断,注意力经常被教师分散,对某个问题难于集中精力去思考,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和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八、教态“怪”,冲击思维的效率良好的教态,首先应表现在动与静的恰当配合上。如果分寸感准确,那么该动即动,该静即静。动显奔放,激励学生,产生共鸣;静则沉稳,启迪学生,引人深思。当然,动和静的时机与程度均应服从于地理教学的内容,合乎课堂气氛。然而,不少地理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不谙此道,要么有静无动,始终两手撑住讲台,不愿挪动一步,给人以呆板僵化的形象;要么只动不静,前后左右走动不停,不仅给人躁动不安的感觉,而且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思维。尤其是青年地理教师,须严格要求,刻苦磨砺,摒弃不良习惯,提高内在修养,以良好的教态服务地理课堂教学。以上,是本人在听课及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干扰学生思维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不但影响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