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_第1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_第2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_第3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_第4页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

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科

学小实验教案20篇!

(1)小班教案《影子的颜色》含反思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对影子的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科学意图: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欲是人的本能,孩子们个个好

奇、好问、好探索。通过设计此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

索感知彩色影子的变化。以幼儿发展为本,实现幼儿在快乐中

学习科学的目的。

材料准备:

相同大小的矿泉水瓶3~5个、水彩笔颜料、手电筒、纸

盒、白布、水。

制作方法:

(1)在矿泉水瓶内分别加入不同颜色的水彩笔颜料和水,搅

第1页共50页

拌均匀,制成彩色水。

(2)剪去大纸盒的上面部分,底面铺上白布,制成投影屏

幕。

实验操作:

把彩色水瓶放入盒内,置于白布前,且与白布有一定的距

离间隔。用手电筒照射彩色水瓶,彩色水瓶就会在纸盒内的白

布上出现半透明的彩色影子。

指导建议:

影子,发现影子的彩色,影子圈色深浅不一。

科学小知识:

光可透过透明物体,由于水彩笔颜料具有半透明的特性,

所以光就会穿过彩色瓶子,形成了彩色的影子。如果物体遮光

性能好的话,影子应该都是黑色的。

活动反思:

求知欲是人的本能,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总是力图了解和

认识本身所处的外部世界,世间万物都有着数不清的奥秘,只

要你细心观察与发现,总会发现一些令人惊讶的事情。这个活

动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求知欲望,是孩子日常生活熟中

比较熟悉,发生的现象,孩子在生活中发现过影子,活动中能

运用各种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科学活动的兴

趣。

第2页共50页

(2)小班教案《认识肥皂》

活动目标:

知道肥皂的名称,了解其主要的特征和用途。

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培养幼儿对肥皂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收集不同种类的肥皂:透明皂、药皂、旅游皂、液体皂

等。

2、用肥皂水制作的吹泡泡玩具若干瓶。

3、歌曲洗手帕吹泡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知道肥皂的名称。播放歌曲

《洗手绢》设疑引出活动。

师问:小朋友,我们用什么可以把手绢洗干净?

二、了解肥皂的主要特征

(1)出示不同种类的肥皂,请小朋友摸一摸,看一看,闻

一闻,是他们知道肥皂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什么味

道,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2)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鼓励幼儿比一比,

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你喜欢那种

肥皂?

第3页共50页

(3)幼儿讨论后教师总结:肥皂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

各样的形状,各种各样的味道。

三、了解肥皂的用途:

1、操作活动:洗手。

(1)讨论肥皂的用途。

(2)教师小结肥皂的用途:洗手、洗衣服、洗手绢、制作

吹泡泡皂液。

(3)教师带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说儿歌、学习正确使用肥皂洗手的方法,搓一搓后说说自

己的感觉与发现。

(打开水管湿湿手,拿起肥皂打一打。两只小手搓一搓,

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头搓搓,搓出满手肥皂泡。打开水

管冲一冲,小手洗得真干净。)

2、游戏吹泡泡。

(1)出示用肥皂水制作的吹泡泡皂液。提问:小朋友,你

们知道吹泡泡的水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肥皂不但可以使手帕、衣服、小

手变得干干净净,还可以用肥皂水玩吹泡泡的游戏,使小朋友

变得开心快乐。

(3)教师吹泡泡,幼儿抓泡泡。

(4)播放音乐《吹泡泡》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幼儿尝试吹泡

第4页共50页

泡,教师鼓励幼儿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在欢乐中结束活动。

(3)小班教案《冷冷的暖暖的》

活动目标:

1、感受冷和暖,发展感知、分类和配对的能力。

2、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装有冷水和热水的瓶子各10个,热水袋、冰块各一份,布

袋两个,各种物品图片大小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布袋里的秘密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布袋袋,里面藏着小秘密,

你们想不想知道?

请两名幼儿来摸摸,说说摸到了什么?

2、教师出示热水袋和冰块,让孩子们摸摸,说说感觉。

3、你喜欢冷冷的还是热热的?

4、小结:冬天到了,我们喜欢热热的,天气热了,我们就

喜欢冷冷的。

二、冷冷的和热热的

1、请幼儿观察各种图片,说说什么是冷冷的,什么是热热

第5页共50页

的。

2、分类:谁和谁是好朋友?它们都是冷冷的(或者热热

的)

三、瓶子宝宝找朋友。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瓶子宝宝,它们也想来找朋友,

请小朋友拿一个瓶子摸一摸、抱一抱,再想一想它能和谁做朋

友?请你把它的照片贴在瓶子宝宝的身上。

四、延伸活动:喝热热的牛奶

(4)小班教案《清凉饮料》

活动目标:

1、学习看示意图做清凉饮料,初步感知溶解、融化现象。

2、体验自己动手调制饮料的乐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各种口味的果珍;杯子、勺子、冰块;饮料制作步骤图。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主题

夏季消暑吃什么?你迟到过什么样的清凉饮料?喝过的清凉

饮料味道怎么样?

做清凉饮料需要什么材料?怎样才能自己动手做一杯清凉

第6页共50页

饮料呢?

二、学看步骤图,讨论做饮料的方法

1、出示饮料制作步骤图,引导幼儿观察。

图上有什么?你哪些地方看懂了?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制作顺序)

三、调制饮料,引导幼儿发现溶解现象

1、幼儿用果制作饮料。提醒幼儿不要浪费果珍,不洒到外

面。

2、引发思考:

真怎么不见了?他到哪里去了?

冰块怎么不见了?又到哪里去了?

四、品尝清凉饮料,说说小朋友做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

五、再做一杯饮料,赠送给家长

(5)小班教案《夹心冰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下操作,感知冰的凉和易融化的特征。

2、能够借助工具解决简单的问题。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辅助工具,如杯子,盆子,木制小。

第7页共50页

2、事先将一些小礼物,如:雪花片,小粘纸等,冰冻在冰

块中。

活动过程:

一、小企鹅给我们送礼物。

1、引入:(出示企鹅卡片):今天有以为南极的动物朋友要

来给我们送

礼物,南极是非常冰冷的地方。你们想知道企鹅给我们带

来了什么礼物吗?

2、老师神秘地打开罐子。

师:哟!冰冰的。原来企鹅给我们带来夹心冰块送给我

们。

3、教师提取几块冰块,请幼儿摸一摸,体验凉凉的感觉。

师:你们想不想摸摸这冰块是什么感觉?(让每位幼儿摸

摸体验一下

冰的感觉,硬硬的。)。

4、你们在看看这冰块里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冰块里

有东西)。

师:我们没有把冰块打开,那我们还是可以看到里面的礼

物,为什么

呢?(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述)。

教师小结:冰摸起来是冰冰的,硬硬的,看起来是透明

第8页共50页

的,可以看到冰块里面的东西。

二、拿出冰块里的礼物来看看。

1、引导想出打开冰块办法。

师;企鹅送给我们的礼物其实不是一块冰,原来企鹅是把

礼物放在冰块里面了。谁来想个办法取出我们的小礼物呢?

师:怎样才能打开冰块?请个别幼儿来说说自己想到的办

法。(如暴晒,放在水里泡,敲打等办法)。老师适当的用小朋

友想出来的办法演示打开冰块的方法。

2、分发礼物。

师;企鹅给我们班每一位小朋友都准备了礼物。你们想要

收到礼物吗?

师;打开罐子,取出冰块,将冰一块一块地分发给幼儿。

要求幼儿接到礼物要说:“谢谢”!

3、引导幼儿用自己想到的办法来打开冰块取出冰块里的礼

物。

师:请小朋友赶快用你们自己想到办法来打开冰块,看看

你们收到的都是些什么礼物。

师:帮助,支持一些幼儿运用辅助工具将冰块中的礼物取

出。

4、这么多的小礼物呀!你们是怎样取出来的。

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打开冰块的方法。

第9页共50页

师:敲打的方法,原来冰很硬硬,但是又很脆落,敲打一

下就会碎掉。

师;晒的方法;原来冰冰很冷,但是也很容易融化。随着

温度的增高,冰就会慢慢的融化。

5、小朋友们好好玩玩你们的礼物吧!你们喜欢这些礼物

吗?我们一起来对企鹅说声:“谢谢”吧!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育活动中,一方面夹心冰块里有孩子们喜爱的小

玩具,另一方面,对于冰块孩子们又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因

此幼儿对此活动极具兴趣,便于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教师

对幼儿的适当示弱,又使幼儿充满自信,乐于挑战,积极动脑

思考如何将玩具从冰块中取出,调动了幼儿动手的积极性。最

后利用热水,勺子,吹风机等方法将冰块成功取出,使幼儿体

验到成功的快乐。但是此次教育活动中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有待改进,如在幼儿动手的这方面,如果能准备更多的夹心冰

块和勺子,热水,吸管等工具,将幼儿分组,同时进行,多种

方法观察,必定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动手能力,加深幼儿对借

助融化冰块取出工具的认识。与此同时,也可通过校讯通发动

家庭教育资源,请幼儿与家长回家后共同尝试,相信必定能够

使幼儿的生活经验更加丰富。

(6)小班教案《虫虫王国》含反思

第10页共50页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主动发现常见昆虫的外形特征。

2、通过观察,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昆虫模型

2、PPT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哭泣的虫虫(PPT)

师:小朋友们,今天虫虫王国发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

们赶快听一听……(我一觉醒来,发现身上什么也没有了,我回

不了家了。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师:发生什么事啦?那你们知道虫虫身上什么东西没有了

呢?(引导幼儿大胆猜测)

二、观察昆虫,发现外形特征

第一次观察,了解简单的形态

师:我们一起到虫虫王国里去看一看,看看虫虫身上到底

有什么,虫虫都在睡觉哦,我们要轻轻的拿起来看,好吗?

——幼儿观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你看的是什么虫

虫呀?它身上有什么?”

第11页共50页

师:小朋友,你在虫虫王国看到了什么虫虫呀?它身上有什

么呀?(引导幼儿回答,ppt出示蜜蜂、蜻蜓、蝴蝶图片)

师小结:我们看到的虫虫都是昆虫,它们都有一对触角、

一对翅膀,还有脚。

第二次观察,数数昆虫的脚

师: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几只脚吗?我们再去虫虫王国数一

数,要轻轻摸着虫虫的脚,一只一只的数哦?

——幼儿观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正确点数昆虫脚的方

法。

师:虫虫有几只脚?(PPT出示大虫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xxxx,6只脚,也可以说是3对脚。

三、虫虫的聚会

师总结:在大家的帮助下,虫虫找回了自己的一对触角,

一对翅膀,三对脚,它回到了王国,和朋友们一起唱起了歌、

跳起了舞。小朋友,我们也在虫虫王国找一个你喜欢的朋友跳

舞吧。(播放音乐)

【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

征及兴趣点。以情境导入为主线,贯穿始末,富有童趣,始终

吸引着幼儿,激发着他们探索的兴趣。活动中两次观察环节的

设计,都遵循了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鼓励幼儿自主观察、

第12页共50页

大胆交流。幼儿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提升了自己的

观察力,同时感受到了观察活动的乐趣。

另外,活动提问的设计环环相扣,重点在于引导和鼓励幼

儿大胆说、反复说,以此来引导幼儿观察后及时对科学概念进

行自我构建。

(7)小班教案《红红的小东西》含反思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感受帮助他人快乐以及体验比较过程的乐趣。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按物点数的能力。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难点:

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特征以及理解4以内数字的意义。

幼儿能够仔细观察、比较以及辨别事物。

活动准备:

教师制作的图片(纽扣、老鼠、绒毛兔、小熊、小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第一张图片,让幼儿尽情想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请小朋友们看看

第13页共50页

这个红红的小东西它是谁?(幼儿自由想象),大家说的都有道

理,听,谁在哭?原来是这个红红的小东西不知道自己的名

字,找不到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她找一找和小伙伴吗?好,咱

们大家一起去找找看吧!

二、活动展开。

1、比较樱桃和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老鼠吃樱桃的图片。

师:我们来到了谁的身边?小老鼠的身上有没有和红红的

小东西一样的物品呢?(幼儿通过观察找到樱桃和红红的小东

西相似)这里有几颗小樱桃呢?(教师带领幼儿按物点数那小

东西的名字是是叫小樱桃吗?我们一起来问一问(播放红红的

小东西的哭声),红红的小东西的名字不叫小樱桃,为什么呢?

(2)让幼儿比较红红的小东西与樱桃的特征。

教师让幼儿观察比较两者,知道红红的小东西与樱桃的不

一样。

教师小结:原来樱桃有细长条的小尾巴,红红的小东西没

有,所以红红的小东西没有找到他的小伙伴们,别灰心,咱们

继续帮他找。

2、比较绒毛兔的眼睛与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绒毛兔的图片。

师:咦?我们来到了谁的家?小兔子什么地方和红红的小

第14页共50页

东西相似呢?那你们觉得红红的小东西应该叫红眼睛吗?

(2)让幼儿比较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的特征。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眼睛不一

样的地方。

教师小结:绒毛兔的红眼睛里有白色的眼球,而红红的小

东西中间有黑黑色的东西,所以,他的名字不叫红眼睛。

3、比较小熊的红灯笼与红红的小东西的区别。

(1)出示小熊与红灯笼的图片。

师:别灰心,看看小熊的家吧!你们猜,红红的小东西叫

什么名字?(红灯笼)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没有猜他的名字呢?

哦!原来是你们的火眼金睛发现了红红的小东西与红灯笼不一

样的地方啊!

(2)请幼儿说一说两者的区别

教师小结:原来红灯笼上面有好看的花纹装饰,红红的小

灯笼身上没有,所以红红的小东西名字不叫红灯笼。

4、出示小猫的图片,让幼儿比较观察。

师:喵喵喵,谁来了?咦!小猫咪为什么这么焦急呢?谁

来说一说?哦,原来小猫咪是来找它的纽扣的,小猫身上现在

有多少纽扣呢?咱们一起数一数吧!我们问一下红红的小东

西,它的名字叫不叫纽扣?(师幼一起大声说,红红的小东西

你叫不叫小纽扣?传来笑声音乐)原来它的名字就叫什么呢?

第15页共50页

(小纽扣)

三、活动结束。

小猫咪丢失的纽扣找回来了,红红的小东西也找到了它的

好伙伴,你们心里开不开心呀?原来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变得

更加快乐,好了,小纽扣也送回了家,我们也该回家啦!我们

学着红红的小东西骨碌骨碌滚回家吧!

四、活动延伸

可以开展幼儿比“火眼金睛”的游戏,看谁先最快、最正

确找到两样相似的东西。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根据我们小班孩子的已有特点和知识经验,

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孩子喜欢的故事为主体,把

抽象的点数巧妙的融入故事。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会点

数,并说出总数。第二个环节是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

请小朋友找一找图片中哪些地方不和红红的小东西不一样,激

发孩子的求知欲。第三个环节是感知红红的小东西的特征,让

幼儿在这几轮的比较中,让幼儿在愉快和有趣的情境中形成对

对红红的小东西的初步感知,最后通过知识经验积累指导红红

的小东西就是纽扣。

我认为在小班阶段,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实在太多

了。教师应做到教育机智,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生

第16页共50页

活中的经验穿插进去,这次的教学活动唯一的不足在于图片制

作过于简单,幼儿不容易察觉并比较,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做

到材料形象、生动,给幼儿可以更多的大量感知的形象来丰富

其相关经验。

(8)小班教案《凉快招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简单的降温方法,能大胆的参与操作活动。

2.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究的乐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冷水一杯,热水一杯。

2.热水若干杯,扇子,调羹,冰块,空杯子,一盆水,水

滴,吸管。

3.教师使用的两张记录纸,红、绿标签纸。ppt

活动过程:

1.哪杯水热

⑴教师出示两杯水,朱老师这里有两杯水,请小朋友看

看,这两杯水一样吗?谁来摸摸看,请小朋友来摸一摸,有什

么不同呢?请个别幼儿尝试。对了,热水还会冒热气呢。(一杯

冷水,一杯热水)

第17页共50页

(2)教师边贴标签边小结说:摸上去烫烫的还会冒热气的是

热水,我们给热水贴上货色的标签,这杯水摸上去冰冰的,凉

凉的是冷水,我们它贴上蓝色的标签。

2.通过尝试水变冷

(1)朱老师口渴了,好想喝水啊!但是这杯水又太热,你有

什么好办法来帮帮我,使这杯热水快点变冷吗?小朋友来说一

说。

(2)幼儿想办法:(吹一吹、倒点水、加点冰、电风扇。)

(多鼓励)

(3)哦,刚才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多,你们想不想来试一

试呢?看,朱老师在桌子上给你们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我们

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呀?(有冰块、扇子、调羹、吸管、空杯

子、盛有冷水的小盆)

⑷操作要求:朱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杯热水,还

有这么多的材料,请小朋友想一种办法让这杯热水变冷,还要

注意安全不要把热水倒在自己身上。请小朋友每人找一杯热

水,用你们的方法让热水变冷。用好了要把材料放回小框里

哦。

⑸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⑹集中,讨论:请幼儿上来说说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并在

老师的协助下演示。(教师帮忙记录)(多鼓励)

第18页共50页

⑺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让热

水变冷,“用扇子扇”、“用嘴吹”、“用调羹搅拌”、“用

空杯子相互调换”“添加冰块”、“添加冷水”、“放在冷水

里浸泡”,现在,朱老师可以喝水了,谢谢你们哦!

3经验生活化

(1有时候我们在外面玩的时候,会玩的很热,夏天到

了,我们的身体也会感到很热,我们怎样让自己的身体凉快

些,不那么热呢?

(2)幼儿说说方法:空调、扇子、吃棒冰、游泳,等等。

(3)你们想的办法真多,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方法,我们来看

看这些方法你有没有想到,(教师播放ppt),其实我们有很多

方法可以使自己变得凉快些,我们回去找一找,明天来告诉老

师好吗?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让幼儿通过触觉感知物体热和冷的同时,大胆验证

自己的降温设想,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自己寻找如何使水更

快的凉下来的方法,活动中孩子们各显神通,有的扇扇子、有

的放在脸盆里用凉水浸泡、有的吹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些

方法都能使水凉得比不动的那杯水要快。最快的是放冰箱里的

方法。活动中聪明活跃的孩子想法很多很多,但幼儿毕竟还是

小班,年龄小,真正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操作过程

第19页共50页

中,我适当进行了帮助。有几个幼儿能力较弱的,我鼓励他们

去模仿别人。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时不由的欢呼起

来,可见这种让幼儿自己操作、验证的活动是极受幼儿喜欢

的。孩子们通过对“凉快招数”的研究,在不断的尝试操作、

探索感知、体验分享来发现热水变冷的不同方法,并进一步发

现里面的科学道理,并让幼儿从中体验到了科学探索的兴趣,

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同时也达到同伴相互合作的能力。在活

动中,老师观察孩子们的生活,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与幼儿进行

讨论,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交流,贴近幼儿生活,将幼

儿的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提升。在活动中孩子以自己不同的记录

方法进行记录,并进行解读、交流,让孩子们自己用记录的方

法来寻找答案,充分调动了孩子们探索的积极性!

(9)小班教案《哇彩虹糖》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彩虹糖在水中溶化的现象,愿意用语言表达自

己的发现。

2.能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能注

意观察实验中的现象。

3.感受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惊喜。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第20页共50页

活动准备:

彩虹糖若干,白纸盘5个(幼儿共分4组,每组用1个白纸

盘;教师用1个),用玻璃杯装的半杯牛奶,装有小半杯水的一

次性塑料杯、勺子各20份。

活动过程:

一、萌发兴趣

1.教师在口袋里摇晃彩虹糖,用声音激起幼儿的兴趣。

师:老师的口袋里藏着一个神秘的礼物。听一听,可能是

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彩虹糖发出的声音。

师:声音是什么样子的?请学一学。(哗啦哗啦。)(析:利

用摇晃彩虹糖发出的声响,一方面可引导幼儿用听觉初步感知

彩虹糖的特征,另一方面可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

趣。)

二、观察彩虹糖的颜色

1.教师出示彩虹糖,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师:到底是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仔细看哦!变!变!变!哇!

是什么?

师:你吃过吗?你吃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的?

2.教师将彩虹糖倒在桌上的白纸盘中,引导幼儿观察彩虹

糖的颜色。

第21页共50页

师:彩虹糖的颜色真的和你们说的一样吗?想不想看一看?

师:彩虹糖有哪些颜色?

(析:幼儿可能有吃彩虹糖的经验,对彩虹糖的颜色有一定

的了解,但大多是无意识的。教师先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吃过的

彩虹糖的颜色。再进行验证,目的就是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观

察。)

三、明确实验步骤和要求

1.教师创设"把彩虹糖上的颜色变没有"的游戏情境,初步

激发幼儿实验的兴趣。

师:彩虹糖有这么多的颜色,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彩虹

糖上的颜色变没有呢?

2.教师出示装有水的塑料杯,介绍实验材料。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种材料,你们看看是什么?(水。)

3.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水是透明无色的。

师:水是什么颜色的?(如果幼儿说白色,教师就出示牛奶

进行对比)这是杯牛奶,它是什么颜色的?它们的颜色一样吗?

师(小结):我可以透过水看到你们,所以水是透明无色

的。

4.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帮助幼儿明确操作的步骤和要求。

师:如果把彩虹糖放到水里,彩虹糖上的颜色会变吗?为什

么?

第22页共50页

师:有的人说会变,有的人说不会变。我们来试试看。

师:每人只能拿一杯水和一颗彩虹糖,先看看你拿的彩虹

糖是什么颜色,再把彩虹糖放在水杯里,用小勺子轻轻地搅一

搅,不能吃。

5.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复述实验步骤。

师:先做什么?(拿一杯水和一颗糖。)再做什么?(观察糖的

颜色。)最后做什么?(把糖放进水里,搅一搅,看一看糖和水的

颜色有没有变化。)(析:此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观察水的颜

色。小班幼儿很可能把水说成是白色的,所以,教师要有所预

知,事先准备好牛奶。当幼儿不能正确描述时,教师可引导幼

儿通过牛奶和水的对比观察,具体直观地了解水是透明无色的

这一特性,而不是简单地告知。二是了解实验的步骤。因为小

班幼儿记忆较长的实验要求有困难,所以,教师示范讲解后必

须帮助幼儿用短句进行复述和强化,以便幼儿正确操作。)

四、幼儿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1.幼儿操作,教师个别了解幼儿的发现。

师:你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的?

师:轻轻地搅一搅,看看水有什么变化?

师:再把彩虹糖舀上来看看,它变成了什么颜色?

2.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师:你原来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呢?水变成了什么

第23页共50页

颜色?彩虹糖上的颜色到哪里去了?

师:有谁的发现是和他一样的?慢慢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检查。)师(小结):原来彩虹糖上的颜色溶

化到水里去了。

(析: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在实验过程中通

过简单的搅拌动作,看到了水从透明无色到有颜色的变化过

程,在惊喜的同时自然地获得了有关溶化的科学经验。另外,

也因现象变化明显,幼儿有了交流的基础,因而有话可说,有

话愿意说。)

五、教师实验,拓展幼儿的经验

1.幼儿猜测多颗彩虹糖放进水中的变化。

师:你们都做过实验了,老师也想做一个实验,你们想不

想看?

师:如果把好多彩虹糖都放在一杯水中,你们猜会变出什

么?

2.教师边在白纸盘中摆放彩虹糖,边带领幼儿点数。

师:和老师一起数一数一共放了几颗彩虹糖。(1O颗。)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糖放入水中的色彩变化并进行想

象、表达。

师:哇!现在彩虹糖变成了什么?看起来像什么?

(析:将不同颜色的彩虹糖放在一起溶化,不仅带给幼儿视

第24页共50页

觉上的冲击,而且赋予幼儿想象的空间,有的说"像生日蛋糕

",有的说"像彩虹伞",有的说"像风火轮"……幼儿在进一步感

受溶化这一现象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大的惊喜。)

六、幼儿品尝彩虹糖,进一步感知彩虹糖遇水会溶化的现

1.教师示范吃彩虹糖,并引导幼儿猜测彩虹糖的颜色。

师: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彩虹糖?我也想尝一尝。(教师吃一

颗彩虹糖。)师(伸出舌头):猜猜,我吃的是什么颜色的彩虹

糖?你怎么知道的?

2.幼儿吃彩虹糖,并和同伴相互猜测彩虹糖的颜色。

师:每个小朋友尝一颗彩虹糖,请你的朋友猜猜你吃的是

什么颜色的彩虹糖。

师(小结):原来彩虹糖的颜色溶化到嘴里了。

(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引导幼儿运

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在该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幼儿用听

听、看看、猜猜、做做、尝尝等多种方式认识彩虹糖,感受彩

虹糖遇水溶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幼儿想吃糖的心理需

求,让幼儿在不同的情境中感知溶化的现象,使活动更加具有

趣味性和游戏性。)

(10)小班教案《雨前雨后》

活动目标:

第25页共50页

1.了解下雨前和下雨后不一样的自然现象,激发探索自然

的兴趣

2.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按照从上到往下的顺序观察图片。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

法。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40、练习册。

活动过程:

1.先弹奏一段急促的乐曲,让幼儿感受。你听了这段曲子

后,感受要怎么了?原来是快要下雨了。下雨前有哪些现象

呢?

2.通过观察图片,了解下雨前的一些特殊自然现象。

(1)这幅图上画的是下雨前的一些现象,让我们来看看

吧!

(2)引导幼儿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看图。平时的云朵是什

么样的?下雨前,又是什么样的呢?水面上的蜻蜓怎么样了?

为什么它会飞得低低的呢?青蛙在做什么?我们来学一学。这

是谁?它们在做什么?为什么小蚂蚁要赶紧搬家呢?

(3)请幼儿用动作表现下雨前一些自然环境的变化。

3.通过观察图片,了解下雨后的一些特殊自然现象。

第26页共50页

(1)雨哗啦啦地下完了,这时外面会又会有什么样的景象

呢?

(2)引导幼儿独立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看图,然后再相互

说说。

(3)集体交流。

(4)请幼儿用动作表现下雨后一些特殊的自然现象。

4.比较雨前和雨后不一样的自然现象。

下雨前和下雨后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5.游戏:听音乐变化,用动作表现下雨前和下雨后的特殊

自然现象。

6.结束活动。请你们和爸妈一起观察一下,下雨前和下雨

后还有哪些特殊的自然现象。

活动延伸:

完成练习册内容、教幼儿绘画彩虹、唱《虹彩妹妹》歌。

(11)小班教案《岩石的故事》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石头,了解岩石的自然属性——风吹不动,

火烧不怕等。

2、感受岩石的人格化特征——坚定、沉稳。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

法。

第27页共50页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石头若干。

2、挂图第11号《我,还是我》。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各样的石头。

1、这里有很多小石头,请你挑一块最喜欢的石头,讲讲这

个石头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你为什么喜欢它?

2、摸一摸石头是什么样的?把石头往地下扔、滚一滚,看

看石头会怎么样?

3、石头有什么用处?

4、小结:石头的颜色有灰色的、有发白的、有红色

的……,石头的形状有椭圆形的、有圆形的、有尖的……,石

头很坚硬,不会砸碎,石头很重……,石头有的很光滑,有的

很粗糙……。石头可以用来造房子、铺路、造桥……。

二、岩石的故事。

1、刚才我们玩过小石头,而很大很大的石头叫岩石。我们

来听一个“岩石的故事”。

2、结合挂图,老师讲述一遍故事。

三、岩石的样子。

1、风很猛地吹过来,小草大树怎么样了?岩石又是怎么

第28页共50页

样?我来做做岩石的样子。(全身肌肉紧绷,感受岩石抵御狂风

的样子。)

2、雷和闪电来了,动物们怎么样?岩石又是怎么样的?

(带领幼儿表现岩石昂首挺胸,坚定勇敢地样子。)

3、大火烧起来,岩石怕不怕?小动物怎么样?(带领幼儿

用肢体动作表现岩石无畏无惧的样子。)

4、大雨“哗哗”下个不停,岩石怎么样?(带领幼儿共同表

现岩石无畏无惧的样子。)

5、河水不停地冲岩石,岩石的尖角冲掉了。这时,风怎么

对岩石讲?岩石又是怎么回答的?

四、小结:岩石是风吹不动,火烧不怕的……

(12)小班教案《小朋友吹泡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泡泡的色彩、大小、形状及易破的特征,并能用语

言表述。

2、尝试制作吹泡泡的水,对吹泡泡的活动感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重难点

感知泡泡的色彩、大小、形状及易破的特征

了解不同材料制作出来的泡泡水有不同的效果

第29页共50页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活动

二、幼儿观察,交流讨论

三、制作泡泡水,相互对比

四、游戏实践,感知泡泡

活动反思

这一活动的两个重点内容目标是感知泡泡的各种特征和了

解泡泡的制作过程,小班孩子对“泡泡”这一内容充满了兴

趣,因此,我通过让孩子们玩一玩、看一看、比一比等各种方

式进行教学

(1)抓住兴趣点,以游戏导入

在活动开始前,我先让孩子们玩吹泡泡,自己体验、探索

泡泡的特征和吹泡泡的技能,通过游戏,孩子们迫不及待想把

自己体验到的结果跟大家,虽然效果较好,但也有部分孩子完

全沉浸在游戏中,难以集中教学注意力

(2)制作过程的科学对比

其实肥皂水制作出来的泡泡效果远没有洗洁精好,因此我

运用了洗洁精、肥皂水、洗衣粉三种进行制作,让孩子们通过

体验比较来发现

(3)延伸活动的思考

吹泡泡这一内容还可以有各个领域的活动延伸,如科学领

第30页共50页

域吹泡工具大小、形状对泡泡的影响等,幼儿既感兴趣,也富

有教学价值

(13)小班教案《青菜奶奶过生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蔬菜,感受蔬菜的长短、大小、粗细等形状特

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排序。

2、学会关爱他人,乐意和别人分享快乐。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

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新鲜蔬菜若干:各种萝卜5只,长短不一的黄瓜4根,

大小不一的番茄3只,粗细长短不一的茄子2根,青椒1只,

蔬菜分别放在小布袋里;相应的蔬菜图片,数字卡片:1-5。

2、用硬纸做一个青菜老人。

活动过程:

一、青菜奶奶的客人。

1、青菜奶奶要过生日。

(1)出示纸制青菜。

(2)师:这是什么?(青菜)这是青菜奶奶还是青菜宝

宝?(青菜奶奶)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戴着老花眼镜、有皱

第31页共50页

纹)

(3)小结:是啊。青菜奶奶今天要过生日了。她要请客,

客人在小布袋里,你摸摸,闻闻,猜猜青菜奶奶请了哪些客

人?

(4)引导幼儿闻一闻、摸一摸、猜一猜。

(5)师:请你把布袋里的小客人请出来,看看它是什么样

子的?

(6)小结:今天,青菜奶奶请的客人有萝卜宝宝、番茄宝

宝、黄瓜宝宝、茄子宝宝。(边说边出示相对应的蔬菜图片)这

些宝宝有的是长长的,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红的,有的是绿

的,有的是紫的,还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摸上去很光滑,有的

有点粗糙。这些宝宝和青菜奶奶合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的名

字,叫蔬菜,蔬菜的营养可多啦。

2、"小客人"来排队。

(1)师:现在请这些小客人来排好队,整整齐齐的到青菜

奶奶家去好吗?你觉得该谁排在第一个呢?为什么?

(2)师:我们来数数,有几只番茄宝宝?这里有一些数字

卡片,它们都是谁?谁会把它们送给蔬菜宝宝?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排队。

师:现在谁来动一动脑筋,把这些宝宝从最少的开始排

队,谁应该排在第一位?如果最多的排在第一位该怎么排呢?

第32页共50页

谁来试一试?

二、去青菜奶奶家

1、师:小客人排好队真神气!我们一起去青菜奶奶家,可

是门关着,青菜奶奶的眼睛不好,她看不清你是谁,怎么办?

青菜奶奶的耳朵也不好,听不清,怎么办?

2、师:好,我们去青菜奶奶家了。

3、师:青菜奶奶家到了,谁先去敲敲门?

(教师扮青菜奶奶:谁呀?你是什么样的黄瓜宝宝?好,

请进请进。)

三、和青菜奶奶过生日

1、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

师:青菜奶奶请我们吃蛋糕啦,我们为青菜奶奶唱生日

歌。(在青菜奶奶家坐下,孩子唱《生日歌》)

2、分生日蛋糕。

师:青菜奶奶的蛋糕谁想吃?一个蛋糕给谁吃?老师来分

蛋糕,我们这里有15个宝宝,加上老师和青菜奶奶一共是17

个人,那我们应该把蛋糕分成几块?(17块)

3、吃蛋糕。

(1)师:第一块蛋糕给谁吃?

(2)提醒幼儿关注他人:看看你的朋友有蛋糕了吗?

活动反思:

第33页共50页

这个活动以青菜奶奶过生日为主要情节,引出整个活动。

一开始是请出青菜奶奶的客人,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猜一

猜,认识几种常见蔬菜,接下来是是排队,引导幼儿学会按照

数量的多少排序,最后是通过为青菜奶奶过生日、唱生日快乐

歌、分吃生日蛋糕,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乐意和别人分享快

乐。

活动的难度是感受蔬菜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并按数量的多

少排序。活动第一环节,让幼儿通过猜一猜的方式请出青菜奶

奶的客人,由于要把所有的蔬菜(20多个)都摸出来,所以这

一环节的时间没有掌握好,用时太多;第二环节是小客人排队

去青菜奶奶家,主要是让幼儿根据各种蔬菜的多少来排序,这

一环节通过上课时幼儿的表现,发现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难度

有点高;下面一环节是通过敲门到青菜奶奶请你进去,只要是

让幼儿说出各种蔬菜的特征,这一环节幼儿表现的都不错,都

能说出蔬菜的一些主要特征;最后一环节唱生日歌、分蛋糕和

吃蛋糕,在这里我稍稍做了改动,问幼儿生日时除了唱生日歌

以外,还要做什么,幼儿回答吃蛋糕,因为没有蛋糕,所以让

幼儿吃蛋糕要怎么分时,幼儿的回答是各抒己见,但是没有幼

儿能回答出要每人一份,这里对幼儿来说难度也很大;总之,

整个活动下来,觉得自己准备的很不充分。由于要上的是科学

课,很多老教师听下来觉得很乱,不像科学课,所以给我提出

第34页共50页

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于是我对这一节课进行了修改。

(14)小班教案《气味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发展感知能力。

2、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要爱护自己的鼻子。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不同的味道

2、趣味练习-观察调味颜料

3、每组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辣椒粉、

麻油、醋、酒、糖浆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气味的感知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鼻子有什么用吗?(呼吸、闻气

味)(拿起一只瓶子)

假如我想知道瓶子里有什么东西,应该怎么办呢?(看或

闻)

二、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气味。

1、教师:桌子上有很多的瓶子,你们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

吗?

第35页共50页

请小朋友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闻好一个盖好,再换其它的瓶子闻,等一会儿告诉大家,

你闻到了那些气味?

2、幼儿交流自己刚才闻到了什么气味。

老师请每组一个小朋友找出醋的气味?(或其它气味)的

瓶子,看谁先闻出来。

三、趣味练习-观察调味颜料

四、引导幼儿讨论、扩展经验。

教师:小朋友你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还闻到过什么气味?请

你告诉大家。

教师:你最喜欢闻什么气味?不喜欢闻什么气味?为什

么?

幼儿讨论交流。

五、师幼总结。我们的鼻子很有用,可以呼吸,还可以闻

到很多的气味,所以我们要保护自己的鼻子。

怎样保护鼻子呢?(不挖鼻子、流鼻涕用手)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的嗅觉感官经验较少,他们对气味的概念停留在

喜欢闻与不喜欢闻、香与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潜意识里积

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种物品气味的机会。通过这次探索活动

“气味瓶”,给幼儿提供一个积累嗅觉经验的机会,让幼儿了

第36页共50页

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根据我们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重点是

学习运用鼻子感知不同物体的不同气味,难点是能够正确分辨

及表达物体的气味。活动一开始我就采用直接提问的方法,把

话题引到:“小瓶子装有东西,不能打开盖子,你能用什么办

法知道里面是什么?”因为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的表达可

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这时老师引导是非常关键的,老师要

及时鼓励或肯定幼儿的回答,并对幼儿的回答及时小结。根据

幼儿回答,我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运用更多的形容词来形容各

种气味,如:香香的、酸酸的。这样既增强了这个环节的趣味

性也潜意识的丰富幼儿的词汇。老师注意观察幼儿活动,并及

时给幼儿提供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各种气味,嗅觉经验方面也

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15)小班教案《蛋宝宝立住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借助辅助材料,探究让鸡蛋立住的方法。

2、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鸡蛋

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第37页共50页

1、每人若干个熟鸡蛋,并画好五官做成蛋宝宝。

2、各种辅助材料

(1)、镂空材料:瓶盖、光盘、花片、塑料夹子等。

(2)、实心材料:方形积木、硬币、圆纸卡等。

(3)、可变形材料:橡皮泥、毛巾、沙包、积木块等。

3、每人一个记录笺中间隔开,并分别贴上笑(哭)脸蛋宝

宝。

经验准备:

1、幼儿经历了做蛋宝宝爸爸妈妈很辛苦的情感体验。

2、幼儿已经了解鸡蛋是因为滚动、立不住而被摔碎的。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发幼儿探究兴趣。

1、与幼儿一起回忆蛋宝宝被摔碎的原因。

2、启发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蛋宝宝立住,不再

摔碎呢?”

(1)、出示准备好的镂空材料与实心材料。

(2)、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观察并说出标记图的使用方

法。(即:能让蛋宝宝立住的,用笑脸表示;不能让蛋宝宝立住

的,用哭脸表示。)

(3)、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并记录。

(二)、幼儿实验论证。

第38页共50页

教师观察幼儿实验情况,适时介入指导,指导策略:

1、观察幼儿是否运用了所有材料进行尝试,以幼儿没有采

用的材料,与幼儿共同实验,充分感知。

2、随机判断幼儿是否理解标记图意义,并引导其进行记

录。

3、与先完成实验的幼儿进行交流,引导其观察“为什么这

些玩具能帮助蛋宝宝立住,而那些不能?”

(三)、记录整理探究结果,提升经验。

1、将幼儿探究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并归纳“从中发现了什么?”

(即:中间凹进去的镂空材料能让蛋宝宝立住,实心材料

则不能。)

(四)、提供挑战性材料(可变形材料),引导幼儿迁移经

验,解决新问题。

(即:将可变形材料变形成中间凹进去的形状,使蛋宝宝

立住。)

幼儿操作深入探索,教师观察实验,并随机判断幼儿当前

经验,适时介入指导。

(五)、分享交流。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探究结果,比较与自己的方法

是否相同。

第39页共50页

2、幼儿间相互交流,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让橡皮泥、

毛巾、积木等,帮助蛋宝宝站住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

想法。

活动延伸:

引发幼儿到生活中寻找“还有哪些东西能帮蛋宝宝立

住?”

活动反思:

1、教师能从幼儿关注点、兴趣点出发,及时捕捉教育契

机,生成此次探究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又提高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中教师选择的材料是幼儿熟悉的、常见的物品,

如:花片、积木、沙包、毛巾、硬币、夹子等,这些材料的提

供会使幼儿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幼儿与

材料的互动。

3、材料投放具有层次性,这种由易到难的操作探究,有利

于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来解决新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16)小班教案《找尾巴》含反思

活动目的:

训练幼儿观察力比较,分析的能力。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第40页共50页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可以摘掉尾巴的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刚才老师和大家学了一首尾巴的儿歌,现在

老师手里有很多小动物它们都没有尾巴,那我要小朋友来帮他

们找一找。

2、展开活动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蝌蚪)对了,小蝌蚪的尾巴

不见了,老师来帮她找找,是这条吗?(不对)再试试,这条

对了。

2)小朋友你们想试试吗,请每个小朋友到老师这里须操作

材料,你们和妈妈一起来找一找,请妈妈用老师刚才的方法引

导自己的孩子做。

1、结束活动:小朋友都不错,妈妈都奖励自己宝宝一个,

呱呱。

活动延伸:

妈妈在家里要多引导宝宝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活动反思: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幼儿认知世界的眼

睛,通过幼儿良好的观察力,可以主动获取知识,满足好奇

第41页共50页

心、求知欲。

(17)小班教案《有趣的海绵》

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柔软、弹性、吸水的特性。对海绵的特性感到

好奇,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2、对海绵的特性感到好奇,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一盆水,空盆,海绵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

摸起来软软的,坐下去压扁它,站起来变原样。(海绵)

二、出示海绵,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认知海绵的特性。

1、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认知海绵。

·摸上去不滑,用手捏一捏很软,而且能够压扁,压扁后

能变回原样。

·看上去海绵中间有一个个小洞洞。

2、猜测今天拿海绵来做什么?

三、出示一盆水,幼儿想办法将水注入空盆中。

第42页共50页

1、提出疑问,幼儿猜想。

谁有办法把水注到空盆中?幼儿自由讨论。

2、提供材料----海绵,幼儿尝试将水注入空盆。

不可以用手直接将水倒入空盆,只有海绵,你们有办法

吗?

3、幼儿尝试操作,并说出办法。

幼儿操作时,教师在旁观察指导。

4、教师小结。

将海绵放入盛满的盆中,吸足水后,拿出来,放到空盆并

用手挤出水。反复操作,水就注到空盆中了。海绵的本领还真

大。

四、海绵的其他用途

生活中有许多的地方,海绵都能帮上忙,比如:海绵拖

把,海绵洗洁布等,它的作用可大,可多了。

(18)小班教案《蝴蝶飞起来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摩擦后能吸小物

体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

法。

第43页共50页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

活动准备:

塑料棍、彩笔、塑料梳子、果奶瓶子、气球、火车挂图、

毛绒玩具、鸡毛等;皱纹纸剪得小纸片、小蝴蝶等。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激发兴趣、引入活动

教师变魔术:用“魔棒”(塑料棍)靠近纸蝴蝶,幼儿观

察到纸蝴蝶没动;用“魔棒”擦擦某幼儿的头发,靠近纸蝴

蝶,幼儿发现纸蝴蝶被“魔棒”吸起来了。用手去掉“魔棒”

上的纸蝴蝶再擦擦衣服,“魔棒”又能吸起纸蝴蝶了。

提问:魔棒怎样才能吸起纸蝴蝶?

(二)玩玩说说-----感知摩擦的神奇

1、幼儿自选材料操作,相互交流,感知摩擦的神奇

指导语: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好玩的,请你们去把它们摩

一摩、擦一擦,看看会怎么样?

提问: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2、吸气球游戏,运用经验解决问题

教师手掌上吸着一个气球,让幼儿观察。

提问:你们谁能把气球吸在身上或头上?

幼儿动手操作,相互交流。

(三)运“水果”(气球)游戏

第44页共50页

1、将“水果”宝宝装到火车上

启发幼儿想办法把“水果”宝宝吸在墙上画的火车上。

2、幼儿开火车,给灾区的小朋友送“水果”。幼儿随开火

车音乐走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本活动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选材符合小班幼儿

年龄特点。教师通过变魔术,提供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