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刚把握动态优化对策_第1页
羊刚把握动态优化对策_第2页
羊刚把握动态优化对策_第3页
羊刚把握动态优化对策_第4页
羊刚把握动态优化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羊刚把握动态优化对策第1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语文高考复习,阅读是重中之重。占分多,内容杂,上升空间大,更因为它是其他两项备考的基础。把握动态。论述类、文学类文本,古代散文和诗歌作品的阅读各有其特点,相关题型的发展各有其动态,所以有必要分类研究。优化对策。一要适应变化,二要针对实际,切切实实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第2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一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选文历年浙江卷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文04年免疫系统生物学—05年神经回路生物学—06年学科的发展人类学—07年琵琶声音美学—08年生物多样性生物学—09年大学教育教育学—10年调研卷“道”是什么哲学—10年中国艺术如何表现自然美学—11年调研卷过度理由效应心理学分析:选文跟当今生活联系日趋密切,时代感愈加强烈。选文理解难度与前三年大致相当。第3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2.设题

2010年是两个选择题,两个主观题。2011年将是两个选择题,1个主观题。赋分从12分减为9分,分数减下来了,可复习的难度不会降低。第4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2010试题8.下面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特征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A强调生活艺术化。B强调心中之山水。C强调艺术模仿自然。D强调主体之外的自然。【答案】B【解析】考点主要是“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所供阅读材料中,直接说明中国园林艺术特征的文字并不多,但整合文中的信息,不难得出正确答案。第一段结尾说“中国画里山水本质上都在强调心中之山水”,第三段结尾又讲“中国的园林艺术是文人将自然仿效绘画的最好例证”,这说明中国的园林艺术跟中国的山水画在反映“心中的山水”这一点上是高度统一的,所以,A项“生活”太泛,C、D两项脱离“心中”的重点,答案只能是B。第5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9.下面对文章引用丰子恺先生所引哲语的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悲哀与哭泣的关系,强调哭泣比悲哀更加重要。B说明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自然的模仿。C说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生活的反作用。D说明园林与绘画的关系,强调园林对绘画的仿效。【答案】C【解析】题干说“作用”,其实还是“含义”分析,因此本题主要考点是“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但也涉及“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本段五句话,中心句是①,句间关系如下:①/②③//④⑤。把握了这种结构关系,语句的含义也就能明确了。第6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10.联系上下文,解释“卧游”的内涵。(3分)【答案】中国文人

通过山水艺术达到身处卧室而畅游大千世界的境界。【解析】本题考点为“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从上文可知,卧游的核心意思就是“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补上“卧游”的主语以及达到“卧游”的方式,答案就完美了。【评分】答出“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的境界”或“将无限大的自然山水缩小到人的感官所能够把握的状态”及相关意思的句子,可得2分;答句中有主语“中国文人”、“艺术家”、“士大夫”的,可得1分。第7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11.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提问式标题。(3分)【答案】中国文人用什么方式亲近自然(或“中国艺术如何表现自然”)【解析】本小题考点主要是“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兼及“语言表达运用”。【评分】凡是涉及艺术(绘画)与自然(生活)关系的,且表达精炼准确的提问式标题,可得满分3分;凡是涉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但表达不够精炼准确的提问式标题可得2分;不涉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而是就其中一个方面的提问式标题,可得1分;涉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但不是问句形式的标题,可得1分。分析:8、9、11三题跟以往的试题不同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筛选信息,再进行概括的要求更高。简单地找出原话进行粗糙的比对已不能适应试题发展的新形势了。第8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2011考试说明示例8.下面各句说法符合“过度理由效应”的一项是BA.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会强化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B.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会弱化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C.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会强化或弱化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D.孩子在玩弹子游戏时给予奖励基本不会影响孩子对该游戏本身的兴趣。第9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AA.在对待奖励会不会削弱内部动机的问题上,认知评价理论同意“强化原则”的观点而否定过度理由效应的说法。B.黛西进行的系列研究不同于兰博等人的数学游戏实验的地方,在于关注了“过度理由效应”在成人身上的表现。C.过度理由效应在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它引导教育工作者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精神鼓励方面。D.有研究表明,当人们在完成一些枯燥乏味的任务时,适当地给予物质奖励也能够提高人们的内部动机。第10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10.在美国,很多学校采取读一本书发一个奖品的办法鼓励孩子们读书,请结合本文内容,对这一做法作简单评价。(3分)答: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到奖品上。在短时期内,它有可能促进孩子阅读兴趣(的形成),但从长远看,却有可能降低孩子阅读的内部动机。第11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分析:有延续有创新。第8题是推断题,要求根据文中信息,推出新的结论,这是以往浙江卷中没有出现过的,要引起注意。凡是新题,对学生来说就可能就是难题。原文中没有“孩子玩弹子游戏”的内容,但可以推出B项的结论,根据是第二段中孩子用毡头笔画画的结果,孩子用毡头笔画画跟孩子玩弹子游戏是类似的,奖励孩子得到的结果也会一致,合乎逻辑。第9题是常见题,在原文找到相关内容加以比对就行,难度较低。第12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3.对策(1)学生做题,特别是做小阅读题,有轻阅读重题目的倾向,而且不太注意即时记忆,看到后边往往忘了前边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阅读本身,首先把文章读懂。集中精神、细读文本,标注段落、圈圈点点,生疑解疑、上下联系等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要注意强化。另外,引导学生养成即时记忆的习惯也很重要。(2)学生进行信息筛选、语言比对、归纳概括往往比较粗糙,教师讲题时注意培养学生理解性筛选和进行语言深度比对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概括的习惯。第13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例】2010上海卷笔墨的超越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概括1: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误)概括2:笔墨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正)第14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3)主观题训练要特别强调审题和表达的全面和简明。【例】(2010上海卷)笔墨的超越③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简析第③段中两处画线句作用的异同。(3分)两处引用阐明了笔墨艺术的魅力;引用沈尹默的话阐明笔墨艺术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引用宗白华的话阐明笔墨艺术胜过许多复杂的艺术。第15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4)全国卷中推断题命制比较成熟,可适当选用作为训练材料。

第16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选文04年《白鹤翔集的记忆》(刘长春)中国当代散文05年《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李汉荣)中国当代散文06年《平面的生活》([法]米•图尼埃)外国散文07年《泰山之思》(蔡家园)中国当代散文08年《乌米》(高尔基)外国小说09年《魔盒》(英)大卫·洛契佛特外国小说10年调研卷《一位老者和他的歌》(西班牙)巴罗哈·内西外国小说10年《静流》中国当代散文11年调研卷《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外国小说第17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分析:纵观本省历年高考正卷,当代散文七分之五,其中外国散文1篇,两篇疑似小说,外国小说七分之二。跟其他省市高考卷比较,小说选用的频率较高。以后选文阅读理解的难度,有可能高于《魔盒》和《静流》。第18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2.设题

2010卷12.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13.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4分)14.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5分)15.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5分)16.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4分)第19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分析:选文性质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内容跟学生的生活相当贴近理解难度不大题目基本围绕人物、情节、主旨而设。第20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2011考试说明示例12.分析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胡安怎样的心理。(3分)13.文中插入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进一步表现胡安喜爱幻想的性格;为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行为提供动因;使情节具有起伏,摇曳多姿。14.小说末两段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4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故事更具有真切感;故意隐藏胡安的心理等叙述内容,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第21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15.在现实世界中显然没有“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但在小说中,这条绳索却给人以真实感,为什么?(4分)描写绳索的细节是真实的,比如绳索从空中垂下来的样子,胡安爬绳索的过程等都真实可信;“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这一故事所表现的心理具有真实性,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写出一点给2分。16.小说中的绳索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不少于80字)(6分第22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分析:考试内容跟教学内容吻合度较高设题跟我们《外国小说欣赏》课堂上的提问十分类似无论是跟我省以往试卷相比,还是跟其他省市高考卷相较,2011年考试说明上的例题都做了新的尝试。第23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以往考点关键词跟教材内容比较:浙江卷:内容、主旨、人物、情节、描写(景物描写)、语言全国卷:主旨、人物、叙述、细节安徽卷:人物、情节、表现手法(细节、修辞)、启示必修教材:环境、情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选修1A: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第24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3.对策(1)将《外国小说欣赏》的知识列入复习范围,讲题时要特别花力气讲清试题选文跟课内作品的练习,帮助学生打通课内外的联系。(2)学生读不懂作品的原因之一是考前没有读过类似的作品,因此训练选文一定要精心,不同体式,如散文、小说,散文中的典型散文和非典型散文,小说中的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东方小说和西方小说要尽可能覆盖。不同主题的文章也最好兼顾,让学生见多识广。(3)引导学生体会读懂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的过程。第25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4)归纳答题方法要避免简单化。2010年湖南卷《一朵午荷》16.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4分)答: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但它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盛开的”。学生一般只能答出第一点,简单地告诉学生答题要分点,起码答两点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联系语境多角度思考,尽可能全面考虑,然后多次训练,直到学会。第26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

三古代诗文阅读

1.选文浙江卷历年文言选文04年《欧阳文忠全集·司封员外郎许公行状》节选05年唐代孙樵《书褒城驿壁》。06年明代方孝孺《蚊对》。07年苏轼的《王定国诗集叙》。08年《白居易传》,《白居易传》出自《唐才子传》。09年《宝绘堂记》10年调研卷卷节选自《越中杂识》10年《魏书·胡叟传》11年调研卷《北史·裴仁基传》第27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分析:逐渐回归纪传体主流,但也可能像09年那样,选议论性文字较多的语段,而议论文字一多学生理解就会增加困难。第28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浙江卷历年古诗选文04年一首:李白的《菩萨蛮》05年二首杜牧《齐安郡中偶题》和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06年一首元曲,无名氏[正官]叨叨令07年三首(唐)刘禹锡《乌衣巷》(金)吴激《人月圆》(元)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08年一首(金)王寂《日暮倚杖水边》09年一首(元)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09年抽样卷一首(明)刘基《浣溪沙》10年一首(宋)王安石《定林》11年考试说明一首(清)朱彝尊《度大庾岭》分析:1.范围广泛2.篇幅短小3.难度不大第29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2.设题文言文:常态化——实词、虚词、内容赏析、断句、翻译诗歌:趋于朴素简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是怎么表达的第30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3.对策

(1)适当选用议论较多的文段做训练材料,上海2011春季卷选文可作参考。(2)多训练学生的“裸读”能力。不借助工具书,不依赖教师讲解,自己根据语境读懂作品。在读懂的基础上做题。(3)回答“表达了什么”的题目,要尽可能考虑全面。2011考试说明上的那道诗歌题还不够典型,在尾联中读出感慨功名岁月都随岁月流逝这一点意思比较牵强。第31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例】(2010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第32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四《论语》阅读

2011年考试说明的实质性更改都跟《论语》有关。表述: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正确理解和批判继承。这种表述不仅给了《论语》阅读以法定的依据,而且进一步明确了考查的定位:重点考查对文化经典的理解和批判继承的能力,而不是考查一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赋分:分值由四分增加到七分。第33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典型试题分析2009高考卷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分析:直接从课内取材,兼顾文字和文化两个层面,跟教学指导意见要求一致。第34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2010高考卷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分析:课外取材,要求从课外想到课内,着重考查对文化经典的理解。第35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2011考试说明示例甲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23(1)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2)结合哀公与有若的谈话背景,简要分析有若的观点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乙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论语》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不管他要说什么,其最终目的就是教我们一定要仁慈,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一定要把自己的右脸伸过去,只有这样才显得仁慈。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第36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分析:着重考查对文化经典的理解;课内外打通,古今联系,课内诸课融汇(第一课为政以德第八课周而不比以德报怨)。第37页,共42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六对策:1.加大《〈论语〉选读》复习力度,使之与赋分相应。2.进一步认识课本特点。《论语》思想博大精深,9个要点内容都很丰富,由于编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