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_第1页
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_第2页
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_第3页
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_第4页
时间的脚印优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时间的脚印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体会本文语言。铜壶滴漏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一、预习题浑浊()山麓()

粗糙()

帷幕()

龟裂()

刨刮()

楔形文字()zhuólùcāowéijūnbàoxiē二、尝试题1、听录音,划分课文结构。第一部分()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第二部分()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第一层()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第二层()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第三部分()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说明对象)。

1-45-295-2122-2930-31总分总3、阅读5-21段,完成问题(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6;15、16、17、18)被破坏————重新生成岩石。岩石→→沙砾、泥土→→重压→→新岩石(2)结合图片,说说人们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19-21)岩石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一层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被搬运、被堆积小石子沉积胶结4、阅读第22~29自然段,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①地壳的活动;②气候的变化;③古代生物的状况;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⑤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5、读第28——30段,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例: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6、普普通通的岩石上,竟有着如此丰富的历史记录。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岩石有了新的认识,朗读最后一段,说说了解这些内容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增加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7、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8、品味语言

(1)“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这一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19)列数字。加点词语不能去掉,“大约”表估计,如果去掉,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与事实不符。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2)“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16)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地走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准确生动三、巩固题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色?本文标题便很新奇,运用比喻手法,把“岩石”比作是“时间的脚印”。时间在不断流逝、不断前进,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把时间比作脚印,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读者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2.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话?课文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课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吸引读者。3.第4自然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旨?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客观性。

4.找出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分析它们承启了哪些内容?第5自然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总领下文——岩石被自然界中各种因素改变)

第7自然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启下——岩石毁灭的过程)

第18自然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承上——总结上文岩石新生的历史)

第22自然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承上启下——承上总结了岩石记录时间方式之一:毁灭与新生;启下谈岩石记载历史痕迹)

第24自然段: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承上——总结“砾石”能够记载地壳的活动)

第27自然段: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启下——列举事例说明化石记录地质时期)

四、检测题阅读下列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9-14)①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②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③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④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⑤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⑥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1.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这是一篇____________说明文。2.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攻击”一词在这里有什么作用?3、②段说明风沙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4.⑥段在说明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5.作者在说明各种因素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6.画出选段的中心句。7.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概述选文内容1.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这是一篇____________说明文。事理2.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攻击”一词在这里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确实有“海枯石烂”的时候,为岩石能够记录时间这一现象提供了依据。“攻击”一词在这里强调了各种因素对岩石的破坏程度之深。

3.②段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