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推进耕地质量建设_第1页
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推进耕地质量建设_第2页
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推进耕地质量建设_第3页
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推进耕地质量建设_第4页
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推进耕地质量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刘天仪;徐春玲;郑爱霞;邵贤文【摘要】耕地质量监测是及时了解和掌握耕地质量状况,促进耕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公益性、基础性工作,也是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土壤测试、植株分析、田间作业记载等方法,对农区主要类型的耕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产潜力进行动态监测,提出耕地土壤改良与耕地质量建设科学建议,为制定农业生产重大决策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农业工程技术》【年(卷),期】2018(038)029【总页数】2页(P30-31)【关键词】耕地监测;耕地质量;存在问题;对策与建议【作者】刘天仪;徐春玲;郑爱霞;邵贤文【作者单位】[1]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南京211800;[1]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南京211800;[1]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南京211800;[2]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南京21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61〃十二五”以来,浦口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坚持以耕地质量建设为中心,深入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2007年,浦口区设立了24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其中2个省级监测点,市级监测点22个,分布在浦口区各街道,常年监测浦口区的耕地质量。通过耕地质量监测,全面掌握浦口区耕地质量基本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了解和掌握耕地土壤的基础地力动态变化规律和施肥效果。一、主要做法1、深入调研,科学布局耕地质量监测点依据《江苏省耕地质量监测管理办法》,按照〃统一性、均匀性、连续性”的原则,根据不同生态环境、作物布局、耕作制度、土壤类型,组织专家反复论证,最终确定24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具体位置,并由区耕地质量保护站落实到具体田块,进行GPS定位。2、狠抓落实,提高耕地质量监测水平(1)加强宣传培训每年度召开两次各街道耕保人员会议,落实该年度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研究部署工作任务,确保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关键环节召开技术培训,通过技术培训,提高耕地质量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全区耕地质量监测工作高质量完成。(2)开展标准化建设根据省耕地质量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四统一”原则进行耕地质量监测点的建设。监测点选择在生产管理方法及水平与当地大面积生产相同或相似的地方,省级监测点设4个处理小区,即:长期无肥区、当季无肥区、常规施肥区、测土配方施肥区。常规施肥区面积不小于333.4m2,长期无肥区、当年无肥区、测土配方施肥区面积为66.7m2。长期无肥区和测土施肥区用水泥做成永久性隔离小区,小区进水口位于进水渠上游。其余小区用塑料薄膜嵌入地下做成防渗漏的田埂来隔离。当年无肥区在监测点田块内活动轮换,5年以上轮换一次[1]。(3)认真分析汇总数据田间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各项数据的调查、汇总、整理存档,统一由专人负责,确保数据准确规范并及时上报。同时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的档案管理,分类整理立卷,包括耕地质量监测报告、田间原始数据调查记载表等。二、监测结果分析土壤肥力受土壤类型、施肥、耕作制度、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是评价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耕地质量监测的核心内容。本文选取了酸碱度(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5项指标表征浦口区土壤肥力质量状况。1、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pH值)是反映土壤化学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土壤微生物区系分布以及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2011-2015年间,浦口区耕地土壤酸碱度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的6.30下降到2015年的6.18,年平均下降0.02,总体上呈现酸化趋势,特别是在丘陵山区的监测点下降更加明显,这与长期施用酸性肥料、水土流失等有关。平原圩区大多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沿江下圩地区脱钙过程尚末完成,pH值较高,大多在7.5以上,越向江边靠近,pH值越高,并有弱石灰反应至强烈反应不等,有些土壤剖面中已形成石灰结核。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与土壤的保肥性、供肥性、耕作性密切相关,在改善土壤肥力、保护环境及促进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意义。2011-2015年间,浦口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呈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21.39g/kg上升到2015年的32.29g/kg,年平均增加2.18g/kg。从三大农区来看,沿江地区从2011年的26.36g/kg上升到2015年的39.88g/kg;沿滁地区从2011年的22.68g/kg上升到2015年的35.55g/kg;低山丘陵地区从2011年的18.47g/kg上升到2015年的27.41g/kg。3、土壤中的氮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酶和许多活性有机物质的主要成份。作物对氮的需求量大,供应不足,易出现缺氮症状;氮素过量将引起作物徒长和倒伏,贪青迟熟,并易受病虫危害及环境污染。2011-2015年间,浦口区耕地土壤全氮呈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1.39g/kg上升到2015年的1.55g/kg,年平均增加0.03g/kg。4、土壤中的磷土壤缺磷会导致植株瘦小僵直、分蘖分枝少;下部茎叶暗绿或紫红色;生长发育延迟,开花结果少;籽粒饱满程度差,空瘪率高。2011-2015年间,浦口区耕地土壤有效磷呈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20.34mg/kg上升到2015年的23.58mg/kg,年平均增加0.65mg/kg。从三大农区来看,增速沿滁地区大于沿江地区、低山丘陵地区。5、土壤中的钾钾在植物体内主要是以离子态存在,可以调节渗透浓度、平衡阴离子、活化许多重要的酶以及控制植物体内的水分状况。土壤速效钾含量受成土母质以及秸秆还田等农业措施影响非常明显。2011-2015年间,浦口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呈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101.8mg/kg上升到2015年的128.63mg/kg,年平均增加5.27mg/kg。从三大农区来看,增速沿滁地区大于沿江地区、低山丘陵地区。三、存在问题1、监测网络尚不健全截止到2017年底浦口区有2个省级监测点,22个市级监测点,但区级监测点尚未建立,监测结果尚不能全面代表浦口区耕地质量情况。2、监测点难以保持长期稳定由于江北新区的成立,经济发展速度快,城镇化进程迅速,部分监测地块虽然设置在较偏僻地区,但依然受到了被征用的威胁。目前,浦口区已有1个省级点,3个市级点因土地征用而被迫迁址,对监测数据的连续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3、监测点田块种植作物品种难以固定浦口区监测点种植作物大体分为粮食作物、蔬菜作物、苗木三大块,但监测点田块随各地农业结构调整不同、当地作物种植效益差别较大,农户自由选择种植作物,对监测成效有一定的影响。四、对策与建议针对近几年耕地质量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1、进一步完善耕地质量监测预警预报体系继续积极争取监测经费,进一步提高监测点的代表性和覆盖率,完善浦口区耕地质量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动态监测全区的耕地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形成网络健全、层次分明、管理规范与现代高效农业相适应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常年性系统开展动态监测,全面掌握全区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动态监测数据库。继续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加强监测队伍建设,提高耕地质量监管水平。2、开展耕地质量专题调查,完善土壤监测后续工作在一些地区有针对性的开展土壤磷素、土壤酸碱度及土壤有机质含量调查,查清问题发生的原因,及时掌握耕地土壤巴力变化趋势、农药、重金属对农田的污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耕地质量隐患。每年进行一次耕地质量监测情况和农户施肥情况的分析汇总,对耕地增产潜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提出本地土壤改良、科学施肥方案,合理利用耕地和保持、提高耕地质量的措施和对策等[2]。3、改进耕作方法与施肥方法,改善土壤结构在选择耕作方法时,综合考虑当季作物的效应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例如,免耕法具有提高播种质量、保持土壤水分、减少土壤侵蚀、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但是采用免耕法,肥料只能施于土壤表层,肥料的利用率低,特别是有机肥料增肥土壤的作用大大降低。多点生产实践证明,不管什么类型的土壤,长期免耕必然造成土壤耕层变浅,影响作物根系下扎,不利于作物抗倒伏。要推广科学施肥技术,优化肥料运筹,改进施肥方法,发挥养分协同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农作物产量。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指导农民施用农作物配方专用肥,改善养分投入结构,优化肥料运筹,减少农民生产投入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大力推广精确施肥技术。科学控制肥料用量,降低氮肥投入,控制施用磷肥,增加钾肥施用,适量补充中微量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改变施肥方式。改变过去粗放型的施肥方式,利用机械撒施肥料,节约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4、着力提高有机肥源的覆盖率大力开展有机肥源建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以提高耕地土壤地力水平。一是增施有机肥料。大力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做到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二是鼓励种植绿肥。鼓励农民适度恢复种植绿肥,并将绿肥鲜草及时翻压还田,以小肥换大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三是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先进机械设备和生物技术,通过机械切碎还田、堆腐还田等技术手段实施秸秆机械化深耕深翻还田。5、大力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监测耕地土壤重金属监测是耕地质量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应在调查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选择重点区域的粮油、蔬菜等生产基地设立动态监测点,实施耕地土壤重金属动态监测,坚持预防为主,控制耕地污染。对未污染和轻污染的耕地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遭受污染,已污染和污染较重的耕地应采取防、治并重的方法,防止造成农产品污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同时对化学肥料、商品有机肥等农业投入品进行重金属指标检测,建立相关信息档案,为制定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方案、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科学依据。6、积极推进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法制化管理耕地质量监测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建立完善以基本农田质量跟踪制度、占补平衡质量验收制度、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