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真题解析系列高考真题解析系列/高考真题解析系列专题09生物的进化一、单选题1.(2021年高考真题·广东高考真题)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参考答案】C【题目考点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题目详细解读】A、缺少天敌的环境中,孔雀鱼的斑点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由于孔雀鱼群体中斑点数多的雄性个体体色艳丽易吸引雌性个体,从而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导致群体中该类型个体的数量增多,A正确;B、引入天敌的环境中,斑点数量多的雄鱼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数量减少,反而斑点数量少的雄鱼获得更多交配机会,导致群体中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B正确;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故天敌存在与否不能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C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则斑点少的雄鱼繁殖后代的机会少,但不易被天敌捕食,可知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D正确。故选C。2.(2021年高考真题·广东高考真题)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15%、85% B.25%、75%C.35%、65% D.45%、55%【参考答案】B【题目考点分析】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题目详细解读】由题意可知,该兔种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FF)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ff)组成,故F的基因频率=F/(F+f)=(500×2)/(2000×2)=25%,f的基因频率=1-25%=75%,B正确。故选B。3.(2021年高考真题·湖南高考真题)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B.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C.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参考答案】B【题目考点分析】1、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2、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题目详细解读】A、由题干中信息“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可知,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B、人工选择可以积累人类喜好的变异,淘汰人类不喜好的变异,只对金鱼的变异类型起选择作用,不能使金鱼发生变异,B错误;C、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鲫鱼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D、人类的喜好可以通过人工选择来实现,使人类喜好的性状得以保留,因此,人工选择可以决定金鱼的进化方向,D正确。故选B。4.(2021年高考真题·河北高考真题)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B.④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失去进化意义C.③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D.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参考答案】B【题目考点分析】雄性动物的求偶是为了繁殖后代,在求偶过程中,雄性动物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交配机会,以便将自己的遗传信息传递下去;生物的求偶行为是一种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一种适应性行为。【题目详细解读】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一方面为了获得交配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雌性获得更多营养物质繁殖后代,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适应性行为,A正确;B、根据题意,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④虽然是一种仪式化行为,但对缝蝇繁殖也具有进化意义,B错误;C、在求偶过程中,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更受雌蝇的青睐,容易获得交配机会,留下后代的机会多,这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C正确;D、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不需要食物也能求偶成功,④与③在外观上具有相似性,可推测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D正确。故选B。5.(2021年高考真题·浙江高考真题)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C.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参考答案】C【题目考点分析】选择包括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按照达尔文的研究,生物中普遍存在着变异,而且很多变异有遗传倾向,通过选择,有利变异被保存下来,并不断得到积累,微小变异累积成显著变异。新的类型、新的物种由此产生。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题目详细解读】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A错误;B、人工选择能培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也能形成新的类型、新的物种,B错误;C、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最后选育出新品种,C正确;D、由于同一物种不同种群所处的自然环境可能不同,故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D错误。故选C。6.(2020·海南高考真题)金鲳鱼是一种重要海产经济鱼类。为获得更大收益,养殖户不断筛选生长更快的品种,但因苗种来源范围小、近亲繁殖普遍,种质退化现象较严重,人工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种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更快的金鲳鱼养殖品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B.野生种群和人工种群的基因库不同C.近亲繁殖会使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个体增加D.如果人工种群个体持续大量地逃逸到野外,会增加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参考答案】D【题目考点分析】1、通过人工方法保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和淘汰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以改良生物的性状和培育新品种的过程,或者培养适合人类需要的生物品种或性状叫人工选择。2、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3、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但一般所指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即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题目详细解读】A、为获得更大收益,养殖户不断筛选生长更快的品种,是为培养适合人类需要的生物品种,属于人工选择,A正确;B、人工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种群,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不同,B正确;C、近亲繁殖能够使纯合基因型的频率迅速增加,C正确;D、遗传多样性的本质是遗传变异,人工种群大量逃逸到野外,不会使野生种群发生遗传变异,故其遗传多样性不会改变,D错误;故选D。7.(2020·山东高考真题)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参考答案】D【题目考点分析】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3、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发生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促进性状分离的作用,是生殖隔离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形成亚种,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题目详细解读】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打破了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促进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A正确;B、提高出生率可以增加绿孔雀的种群数量,B正确;C、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态学和物种进化的知识,难度较低,识记教材基本内容即可。8.(2020·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更易发生 B.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C.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 D.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参考答案】D【题目考点分析】发生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中抽取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会产生较大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叫做遗传漂变。遗传漂变一般发生在小群体。在一个小群体中,由于一个小群体与其他群体相隔离,不能充分地随机交配或偶然死亡,因而在小群体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使基因频率容易产生偏差,甚至使这种基因在种群中消失。但这种偏差不是由于突变、选择等因素引起的。【题目详细解读】A、遗传漂变一般在发生在小群体中,由于一个小群体与其他群体相隔离,不能充分地随机交配或偶然死亡,因而在小群体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使基因频率容易产生偏差,A错误;B、遗传漂变没有产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故没有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B错误;C、遗传漂变是由于一个小群体与其他群体相隔离,不能充分地随机交配或偶然死亡,因而在小群体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使基因频率容易产生偏差,使生物得到进化,自然选择会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都是进化的因素,C错误;D、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都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均可打破遗传平衡,D正确。故选D。【点睛】9.(2020·浙江高考真题)某海岛上,因为经常有大风天气,昆虫中无翅的或翅特别发达的个体比翅普通(中间型)的更易生存,长此以往形成了现在的无翅或翅特别发达的昆虫类型。下列题目考点分析错误的是A.昆虫翅的变异是多方向且可遗传的B.昆虫翅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C.大风在昆虫翅的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D.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得到保留并逐渐积累【参考答案】B【题目考点分析】在海岛上经常有大风天气,昆虫中无翅的或翅特别发达的个体比翅普通(中间型)的更易生存,是因为翅特别发达的个体不容易被大风刮海里去,因而能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无翅的可以躲避大风,也能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中间型由于翅膀不够强大,容易被海风刮到大海里淹死,在达尔文看来,自然对生物进行了定向选择,保留有利变异。【题目详细解读】A、海岛上昆虫中有三种翅膀类型,说明昆虫翅的变异是多方向且可遗传的,A正确;B、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种群的基因库,所以昆虫翅的全部基因不能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C、大风在昆虫翅的进化过程中起自然选择作用,C正确;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有利变异得到保留并逐渐积累,D正确。故选B。10.(2019·上海高考真题)关于语言基因FOXP2的基因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都存在,但人类的该基因序列中存在部分碱基替换。这一发现为人类获得语言能力提供了()A.比较解剖学证据 B.胚胎学证据 C.古生物化石证据 D.生物化学证据【参考答案】D【题目考点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和生物化学证据等。生物化学证据:比较题目考点分析不同生物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如细胞色素c,通过研究题目考点分析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该蛋白质氨基酸组成越近似,反之,亲缘关系越远,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大。【题目详细解读】根据以上题目考点分析和题意可知,语言基因FOXP2的基因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都存在,但人类的该基因序列中存在部分碱基替换,由于基因是化学物质,所以这种差异为生物进化提供的是生物化学证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1.(2019·江苏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参考答案】A【题目考点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群落中会发生演替与信息传递,其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题目详细解读】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完全破坏,因此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错误;两只雄性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作用,D错误。12.(2019·天津高考真题)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题基因频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参考答案】B【题目考点分析】据图可知,浅色岩P区: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18,因为囊鼠的毛色(深色)与环境(浅色岩)差异大易被天敌捕食,D基因频率为0.1,则d基因频率为1-0.1=0.9;深色熔岩床区: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95,因为囊鼠颜色与环境差异小不易被天敌捕食,D的基因频率为0.7,则d的基因频率为1-0.7=0.3;浅色岩Q区的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50,因为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D的基因频率为0.3,则d的基因频率为1-0.3=0.7。【题目详细解读】据图题目考点分析可知,深色囊鼠在深色熔岩床区表现型频率高,而在浅色岩P区和浅色岩Q区频率较低,因此,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A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Dd)=2×0.1×0.9=0.18,而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Dd)频率=2×0.7×0.3=0.42,与浅色岩P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高,B错误;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因此,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Q区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7×0.7=0.49,而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dd)的频率=0.9×0.9=0.81,因此,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D正确;因此,本题参考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频率的计算题方法,在一个自由交配的种群中,基因D、d的频率分别为P(D)、P(d),则基因型DD、Dd、dd的频率为:P(DD)=P(D)2,P(dd)=P(d)2,P(Dd)=2P(D)×P(d)。13.(2019·浙江高考真题)研究小组对某公园的金鱼草种群进行调查及基因鉴定,得知红花(CC)金鱼草35株、粉红花(Cc)40株、白花(cc)25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鱼草种群中全部C和c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B.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由适应环境的变异造成的C.基因重组产生的粉红花为自然选择提供选择材料D.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参考答案】D【题目考点分析】1、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2、在种群中,某一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即为基因频率。3、每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就叫做基因型频率。【题目详细解读】金鱼草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C和c基因构成基因库,A错误;不同花色数量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产生粉红花不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种群中C的基因频率为:(35×2+40)/(35+25+40)×2=55%,Cc的基因型频率为:40/(35+25+40)=40%,D正确。故选D。14.(2019·浙江高考真题)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造成生物结构统一性的主要原因是()A.共同祖先遗传 B.环境变化 C.长期人工选择 D.生物变异【参考答案】A【题目考点分析】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说明人、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存在着特有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题目详细解读】人、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是不同的物种,但都是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遗传的力量使他们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识记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结合题意题目考点分析便可解答本题。15.(2021年高考真题·浙江高三三模)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的高压终年无光的深海环境中生存着一种通体透明的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深海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诱导狮子鱼发生了适应性突变B.特殊极端的环境条件对超深渊狮子鱼的体色和视力等性状发生了自然选择C.狮子鱼与超深渊狮子鱼之间不仅存在地理隔离,还存在生殖隔离D.超深渊狮子鱼与温带海岸狮子鱼的基因库不同,但它们之间有亲缘关系【参考答案】A【题目详细解读】略16.(2021年高考真题·山东烟台市·高三二模)野生稻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而且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其杂交子代在长势、适应性和产量等性状上优于双亲。人们一方面加强对该濒危野生稻的保护,另一方面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来对现有栽培水稻进行品种改良,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可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B.通过转基因的方式来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保护濒危野生稻的方式有多种,最好的方式是就地保护并建立种子库D.栽培稻是野生稻经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的,与野生稻不存在生殖隔离【参考答案】B【题目考点分析】1、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题目详细解读】A、根据题干中“野生稻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而且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其杂交子代在长势、生活力、适应性和产量等性状上优于双亲”,可推出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可以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A正确;B、通过转基因的方式来改良现有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C、保护濒危野生稻的方式有多种,最好的方式是就地保护并建立种子库,C正确;D、野生稻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其杂交子代在长势、生活力、适应性和产量等性状上优于双亲,说明杂交后代可育,因此栽培稻与野生稻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同一个物种,D正确。故选B。17.(2021年高考真题·山东青岛市·高三三模)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到一种新型抗生素(LysocinE),它能杀灭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型抗生素在溶杆菌属细菌中被发现并临床应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是使超级细菌产生耐药性变异的根本原因D.在新型抗生素作用下,超级细菌会突变出抗新型抗生素的能力,体现了共同进化【参考答案】B【题目考点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其,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题目详细解读】A、新型抗生素在溶杆菌属细菌中被发现并临床应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是原有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超级细菌一定发生了进化,B正确;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对使超级细菌产生耐药性和不耐药性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并没有使超级细菌产生耐药性变异,C错误;D、新型抗生素只是选择超级细菌中突变形成的抗新型抗生素类型被保留下来,不是新型抗生素导致超级细菌出现该突变,D错误。故选B。18.(2021年高考真题·广东茂名市·高三二模)最新研究揭示了与细胞膜相关联的一些植物蛋白感知到病原体存在时,可从细胞膜转移至叶绿体内部,叶绿体通过信号传递途径将信息传递至细胞核,从而调节抗病基因表达,激活防御以对抗入侵者。一些来自植物病毒和细菌的蛋白质可以巧妙“模仿”上述植物蛋白质行为,也可以移动至叶绿体,其会损害叶绿体与细胞核之间的通讯,从而阻碍植物防御反应激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某些植物病毒蛋白与细胞膜关联的植物蛋白可能具有相似的结构B.植物细菌蛋白质进入叶绿体后可能破坏植物抗病基因的转录C.叶绿体仅与植物细胞内的物质变化、能量转换密切相关D.该项研究表明了植物病原体与其宿主之间存在共同进化【参考答案】C【题目考点分析】植物感知并应对病原体产生相应防御反应的过程是:植物细胞膜感知病原体上的特定分子→细胞膜蛋白移动至叶绿体→叶绿体将信号传递给细胞核。【题目详细解读】A、由题意可知,某些植物病毒和细菌的蛋白质能模仿植物蛋白的行为,也可以移动至叶绿体,说明二者具有相似的结构,A正确;B、植物细菌蛋白进入叶绿体后,阻断叶绿体与细胞核间的通讯,可能会影响植物抗病基因转录,进而阻碍植物防御反应,B正确;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与植物细胞内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有关,题中信息说明,叶绿体还与植物细胞内的信息交流有关,C错误;D、该项研究表明植物病毒或细菌某些蛋白可阻碍植物防御反应,体现植物病原体与其宿主之间存在共同进化,D正确。故选C。【点睛】19.(2021年高考真题·河北保定市·高三二模)《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红皇后曾对爱丽丝说“在这个国度中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197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范瓦伦据此提出红皇后假说:在无机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物种之间的关系构成进化的动力,因为每个物种都在不断进化以适应其他物种的变化。根据该假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该假说,寄生者基因频率的改变可能导致宿主的进化B.该假说的理论基础是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共同进化C.根据该假说,捕食关系有利于提高猎豹和斑马的奔跑速度D.在该假说中,生物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参考答案】D【题目考点分析】1、生物进化的结果是形成生物多样性。
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题目详细解读】ABC、根据红皇后假说的观点,因为每个物种都在不断进化以适应其他物种的变化,因此不同物种间存在共同进化,寄生关系使寄生者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宿主的进化,捕食关系有利于提高猎豹和斑马的奔跑速度,ABC正确;
D、在该假说中只提到在无机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物种之间的关系构成进化的动力,没有提到生物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D错误。
故选D。20.(2021年高考真题·辽宁高三三模)小麦的穿梭育种是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优良性状的小麦新品种。下列关小麦穿梭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选择能够改变小麦变异的方向和基因频率改变的速度B.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C.穿梭育种充分地利用了小麦的基因多样性D.穿梭育种突破了不同小麦品种之间存在的地理隔离【参考答案】A【题目考点分析】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2)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由题干题目考点分析,穿梭育种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题目详细解读】A、变异是不定向的,人工选择不能改变变异的方向,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可知,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B正确;C、穿梭育种属于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充分地利用了小麦的基因多样性,C正确;D、穿梭育种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交替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优良的小麦新品种,故在育种过程中突破了不同小麦品种之间存在的地理隔离,D正确。故选A。【点睛】21.(2021年高考真题·陕西宝鸡市·高三一模)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后来沿着丝绸之路传人我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传人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的基因库之间有区别B.在人们拓荒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实现了群落的初生演替C.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相比,不存在空间结构D.引入外来物种均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参考答案】A【题目考点分析】1、群落演替是指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所代替的现象。群落演替的类型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发生在火山灰、冰川泥和裸露的沙丘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题目详细解读】A、传入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存在地理隔离,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不同自然条件的选择作用,导致它们的基因库之间存在区别,A正确;B、在人们拓荒种麦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B错误;C、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一样,都存在空间结构,C错误;D、外来物种引进后若能大量繁殖,才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D错误。故选A。22.(2021年高考真题·浙江金华市·高三一模)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变异性状不影响个体的存活和繁殖时,自然选择不发生作用B.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生物进化的实质C.变异的方向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各种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参考答案】A【题目考点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2.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性状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物种的形成必须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题目详细解读】A、当变异性状不影响个体的存活和繁殖时,即此时的变异性状是中性突变引起的,自然选择不发生作用,因此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C、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生物个体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即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的变异是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D错误。故选A。【点睛】23.(2021年高考真题·江西九江市·高三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杂交育种可培育出新品种,原因是基因重组产生了新性状B.从根本上说没有基因突变,生物进化就不可能发生C.某昆虫种群中,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则该种群会逐步出现生殖隔离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参考答案】B【题目考点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题目详细解读】A、杂交育种的原理为基因重组,通过杂交育种可培育出新品种,原因是基因重组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重组会产生新的重组类型,而不是新性状,A错误;B、突变、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根本来源,从根本上说没有基因突变,生物进化就不可能发生,B正确;C、某昆虫种群中,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则该种群已经出现了进化,不能判断是否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故选B。【点睛】24.(2021年高考真题·河北唐山市·高三三模)夏威夷群岛距离大陆最近的地方也有几千千米。多种不同的蜜旋木雀生活在这些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小岛上,它们的生活习性不同,尤其是喙的形态和大小有很大区别。DNA检测技术发现,这些蜜旋木雀最初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关于蜜旋木雀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小岛上的现存蜜旋木雀仍可能朝着不同方向进化B.该群岛上所有蜜旋木雀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基因库C.在这些蜜旋木雀形成的过程中,小岛起着关键性作用D.DNA检测技术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参考答案】B【题目考点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题目详细解读】A、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小岛上的现存蜜旋木雀仍可能朝着不同方向进化,A正确;B、该群岛上所有蜜旋木雀分属于不同的物种,它们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多个基因库,C错误;C、小岛上的环境作为自然选择的因素在这些蜜旋木雀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决定进化方向的作用,C正确;D、DNA检测技术发现,这些蜜旋木雀最初属于同一物种,显然DNA检测技术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生物学的证据,D正确。故选B。【点睛】25.(2021年高考真题·江西新余市·高二期末)下列有关物种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如果没有突变,生物就不可能发生进化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D.捕食者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参考答案】B【题目考点分析】1.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题目详细解读】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从根本上讲,若没有突变,进化将不可能发生,A正确;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作用中共同进化和发展的过程,显然共同进化不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错误;C、有性生殖是雌雄配子融合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由于子代具有了双亲的遗传特性,进而表现出更大的变异性和适应性,能微生物进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因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C正确;D、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数量占优势的种群个体,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被捕食者中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其种群发展的作用,D正确。故选B。【点睛】26.(2021年高考真题·浙江高三一模)疟疾主要通过按蚊进行传播,杀虫剂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疟疾发病率。近年来发现携带疟原虫的按蚊中存在一种化学感应蛋白(SAP2),使它们对杀虫剂的有效成分拟除虫菊酯显示出了很强的抵抗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按蚊抗杀虫剂性状产生的实质是基因发生定向突变B.SAP2的存在能影响按蚊的存活,拟除虫菊酯发挥了自然选择作用C.拟除虫菊酯的使用提高了sap2基因的频率,该按蚊种群发生了进化D.抗杀虫剂按蚊的出现会导致人群中疟疾的发病率增加【参考答案】A【题目考点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题目详细解读】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的方向是定向的,A错误;B、SAP2的存在使按蚊对杀虫剂的有效成分拟除虫菊酯显示出了很强的抵抗力,能影响按蚊的存活,拟除虫菊酯发挥了自然选择作用,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使用杀虫剂后,按蚊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抗性低的个体会被杀死,抗性较强的个体能够存活,使得按蚊向抗药性的方向进行进化,C正确;D、抗杀虫剂按蚊的出现后,杀虫剂使用效果下降,携带疟原虫的按蚊数量增多,人群被叮咬传播的机率加大,可能会导致人群中疟疾的发病率增加,D正确。故选A。27.(2021年高考真题·福建龙岩市·高三三模)我国是首创利用航天技术进行作物诱变育种的国家。一批重约40克水稻种子搭载嫦娥五号在月球遨游23天后,顺利返回地球。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太空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因素可以提高种子的突变率B.“上天”水稻种子的性状可能不会按育种专家的设想而改变C.水稻种子在月球遨游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为进化提供材料D.在月球遨游过程中水稻种子若产生了新基因,则形成了新物种【参考答案】D【题目考点分析】在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的条件下,能诱发植物的基因突变,从而使生物产生新基因,表现出新的表现类型或通过自交或杂交后可出现新的表现类型,这种育方式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育种方式为诱变育种。【题目详细解读】A、在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的条件下,能诱发植物的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提高了种子的突变率,A正确;B、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产生的新突变可能有害,可能有利,也可能既无利又无害,“上天”水稻种子的性状可能不会按育种专家的设想而改变,B正确;C、水稻种子在月球遨游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正确;D、在月球遨游过程中水稻种子若产生了新基因则可以产生新品种,不一定形成新物种,要产生生殖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D错误。故选D。【点睛】28.(2021年高考真题·浙江绍兴市·高三二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动力是自然选择B.三倍体西瓜的培育属于同地物种的形成C.鸟的翅膀、海豚的鳍肢有相似的结构模式,说明生物具有统一性D.自然状态下,基因型Aa的豌豆种群后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其符合遗传平衡定律【参考答案】C【题目考点分析】过度繁殖与生存环境之间的有限性产生了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生存斗争(生存竞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遗传平衡定律:种群足够大,种群个体之间进行随机交配,没有突变,没有自然选择和迁入和迁出,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题目详细解读】A、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A错误;B、三倍体西瓜不育,不属于形成的新物种,B错误;C、鸟的翅膀、海豚的鳍肢有相似的结构模式,这是属于生物器官水平的统一性,C正确;D、豌豆自然条件下只能自交,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的条件(种群个体之间进行随机交配)可知,豌豆自然状态下自交产生后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D错误。故选C。29.(2021年高考真题·浙江绍兴市·高三二模)褐家鼠种群中的一种突变体对华法林(一种鼠药)不敏感而具有抗药性,但其维生素K合成能力下降。某地区施用华法林后抗药性个体比例显著上升,停施后比例下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褐家鼠种群的进化都是由突变引起的B.施用华法林后褐家鼠种群中抗药性个体数量显著增加C.华法林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抗性基因频率D.停施华法林后抗药性个体比例下降,说明抗药性突变是有害的【参考答案】C【题目考点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题目详细解读】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B、药物作用于种群,数量都应该减少,只是后代该抗药性的基因频率增加,不抗的死亡的更多,所以抗药个体和基因频率的比例上升,B错误;C、药物直接作用个体的表现型进而影响种群抗性基因的频率,C正确;D、抗药性的突变,在施用华法林条件下,对鼠的生存有利,但停止使用后,抗药性个体比例下降,说明突变是否有利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D错误。故选C。【点睛】30.(2021年高考真题·福建漳州市·高三三模)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引起基因重组B.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会改变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参考答案】A【题目考点分析】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2、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题目详细解读】A、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是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交换,A错误;
B、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会改变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B正确;
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C正确;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
故选A。
31.(2021年高考真题·福建南平市·高三二模)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种群内个体间随机交配,亲代和子代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B.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指通过物种之间不断生存斗争,实现共同进化的过程D.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不定向的,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也是随机的【参考答案】B【题目考点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题目详细解读】A、若种群内个体间随机交配,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可能某一基因型的个体不能存活,所以亲代和子代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改变,A错误;B、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B正确;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主要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也可以是在互利的条件下,相互选择,共同进化,C错误;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生物进化的方向也是定向的,D错误。故选B。32.(2021年高考真题·山西晋中市·高三三模)我国科学家培育的抗虫棉、长绒棉提高了国内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新疆棉农的收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棉纤维主要成分纤维素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的B.新疆昼夜温差大利于棉花生长期内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C.种植抗虫棉可诱导棉铃虫抗性基因突变并提高其基因频率D.抗虫棉大面积种植区最好配套种植一定量的非抗虫棉花【参考答案】C【题目考点分析】本题利用我国科学家培育的抗虫棉、长绒棉为情境,考查物质基础、细胞代谢、生物进化等知识点,回忆和梳理相关知识点,结合选项题目考点分析答题。【题目详细解读】A、纤维素是植物多糖,是以葡萄糖为单体形成的一种多聚体,A正确;B、新疆白天温度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晚上温度低导致呼吸作用有机物消耗减少,因此新疆昼夜温差大利于棉花生长期内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B正确;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种植抗虫棉可选择棉铃虫抗性基因,并使其基因频率不断提髙,C错误;D、抗虫棉配套种植非抗虫棉,可使棉铃虫中非抗性基因保留下来,可以减缓害虫抗性基因频率上升的速率,D正确。故选C。33.(2021年高考真题·安徽芜湖市·高三二模)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导致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结果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可以不经历地理隔离而形成D.基因频率大的基因,其控制的生物性状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一定大【参考答案】C【题目考点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题目详细解读】A、生物进化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方向,即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表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错误;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形成,如多倍体的产生,C正确;D、基因频率大的基因,其控制的生物性状应该是适应环境的性状,但其所占的比例不一定大,D错误。故选C。【点睛】34.(2021年高考真题·四川成都市·高三三模)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草原上有一种雌萤,能模拟其他种类萤火虫的闪光信号,把异种雄萤引诱过来后加以歼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地区某些萤火虫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萤火虫发出的闪光信号能够调节种间关系C.突变产生的新性状决定萤火虫进化的方向D.同一地区异种萤火虫在进化上会相互影响【参考答案】C【题目考点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题目详细解读】A、因自然选择,该地区某些萤火虫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B、萤火虫发出的闪光属于物理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B正确;C、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D正确。故选C。35.(2021年高考真题·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BtPMAT1为植物中特有的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可对植物产生的一种防御性化合物进行化学修饰,从而消除这种化合物的毒性。研究发现烟粉虱基因组中也存在高度类似BtPMAT1基因的序列,使植物防御性化合物对烟粉虱失效。通过转基因技术使番茄产生能特异性抑制烟粉虱中BtPMAT1表达的RNA分子,烟粉虱食用该转基因番茄后会死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烟粉虱基因组中存在BtPMAT1基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转基因番茄自身产生的该防御性化合物显著增多C.转基因番茄可有效抵御烟粉虱侵害D.大量种植转基因番茄可使烟粉虱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参考答案】B【题目考点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BtPMAT1基因对于消除植物的有毒物质有重要作用,烟粉虱基因组中含有类似的基因而可以抵御植物产生的毒性物质,因此培育的转基因番茄能产生能特异性抑制烟粉虱中BtPMAT1表达的RNA分子,使得取食该番茄的烟粉虱死亡,从而达到了抵御烟粉虱侵害的作用。【题目详细解读】A、粉虱基因组中也存在高度类似BtPMAT1基因的序列,使植物防御性化合物对烟粉虱失效,这种烟粉虱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因此烟粉虱基因组中存在BtPMAT1基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B、转基因番茄产生了一种抑制虱中BtPMAT1表达的RNA分子,其自身产生的该防御性化合物没有影响,其含量不会改变,B错误;C、烟粉虱食用转基因番茄而死亡,因此转基因番茄可有效抵御烟粉虱侵害,C正确;D、烟粉虱食用该转基因番茄后会死亡,大量种植转基因番茄对烟粉虱起到了选择作用,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B。【点睛】36.(2021年高考真题·山东泰安市·高三二模)帝王蝶的幼虫吃一种叫作“乳草”的有毒植物,乳草产生的毒素“强心甾”能够结合并破坏动物细胞钠钾泵,帝王蝶的幼虫能将“强心甾”储存在体内以防御捕食者。研究人员发现帝王蝶的钠钾泵的119和122位氨基酸与其他昆虫不同,如果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果蝇钠钾泵基因,发现122位氨基酸改变使果蝇获得抗“强心甾”能力的同时导致果蝇“瘫痪”,119位氨基酸改变时表现型不变,但能消除因122位氨基酸改变导致的“瘫痪”作用。根据以上信息可做出的判断是()A.帝王蝶在进化过程中119、122位氨基酸的改变一定是同时发生的B.帝王蝶钠钾泵突变基因是由于强心甾与钠钾泵结合后诱发突变形成的C.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果蝇钠钾泵基因功能时设置了三个实验组D.强心甾与钠钾泵结合的普通动物细胞,一般会因渗透压失衡而皱缩【参考答案】C【题目考点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改变。2、自然选择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题目详细解读】A、根据题干信息不能说明帝王蝶在进化历程中119、122位氨基酸的改变是同时发生的,A错误;B、强心甾与钠钾泵结合后破坏动物细胞钠钾泵的功能,但不会诱发钠钾泵基因突变,B错误;C、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果蝇钠钾泵基因功能时设置了改变122位氨基酸、改变119位氨基酸、同时改变122位和119位氨基酸三个实验组,C正确;D、强心甾与钠钾泵结合会导致钠钾泵的功能被破坏,细胞渗透压发生改变,但具体细胞内的浓度怎么变化未知,所以无法推测细胞会皱缩,D错误。故选C。【点睛】37.(2020·浙江高三一模)下列过程不会导致种群进化的是()A.杂合的圆粒豌豆逐代自交 B.外来物种入侵C.不同性状个体间繁殖率出现差异 D.遗传漂变的发生【参考答案】A【题目考点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根据种群中基因频率是否改变来判断种群是否进化。【题目详细解读】A、杂合的圆粒豌豆逐代自交,在没有淘汰后代某种基因型的前提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改变,故不会导致种群进化,A符合题意;B、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当地某些生物的数量减少,使某些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发生进化,B不符合题意;C、在自然种群中,若不同性状个体间繁殖率出现了差异,就会导致种群中不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比例发生变化,在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条件下,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发生进化,C不符合题意;D、遗传漂变是小的群体中,由于不同基因型个体生育的子代个体数有所变动而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所以遗传漂变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导致生物进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A。38.(2020·四川泸州市·高三一模)农业上栽培的大果番茄起源于野生醋栗,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培育后,大果番茄果实的外形、营养物质含量、口感等与野生醋栗有了很大的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野生醋栗的“驯化”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B.长期“驯化”使野生醋栗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大果番茄有关果实外形的所有基因构成其种群的基因库D.可通过基因组测序明确野生醋栗与大果番茄的亲缘关系【参考答案】C【题目考点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题目详细解读】A、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野生醋栗的“驯化”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A正确;B、长期“驯化”使野生醋栗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C、大果番茄中全部基因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而不仅仅是大果番茄有关果实外形的所有基因,C错误;D、可通过基因组测序明确野生醋栗与大果番茄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基因组成越接近,D正确。故选C。39.(2020·浙江衢州市·高三一模)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C.突变和基因迁移都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生物生存的外界物理环境如气候等的变化是驱动生物进化的唯一因素【参考答案】D【题目考点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题目详细解读】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正确;B、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自然选择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B正确;C、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C正确;D、自然选择是驱动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但不是唯一因素,D错误。故选D。40.(2020·吉林长春市·高三一模)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B.没有地理隔离就不会有生殖隔离的形成C.自然选择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D.农药在害虫抗药性增强的过程中起选择作用【参考答案】D【题目考点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题目详细解读】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A错误;B、绝大多数物种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多倍体的形成一般不需要地理隔离,B错误;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错误;D、农药在害虫抗药性增强的过程中起选择作用,D正确。故选D。
【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41.(2020·天津北辰区·高三二模)在若干年期间,研究人员对生长在山区中的某二倍体植物种群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控制植株红花、黄花和白花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依次为R、r+和r,且R对r+、r为显性,r+对r为显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红花植株白花植株黄花植株初次调查64%36%0二次调查38%16%46%A.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R、r+和r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B.初次调查时存在两种基因型的红花植株C.基因突变导致黄花色植株的出现,决定了进化的方向D.调查期间花色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形成了新物种【参考答案】B【题目考点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2、根据题干:控制植株红花黄花和白花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依次为R、r+和r,且R对r+、r为显性,r+对r为显性,知:红花基因型可能为:RR、Rr+、Rr;黄花基因型为:r+r+、r+r;白花基因型为:rr。【题目详细解读】A、基因库是种群中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因此全部R、r+和r基因不能构成基因库,A错误;B、初次调查时黄花植株为0,推测r+的基因频率=0,因此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RR和Rr,B正确;C、基因突变导致黄花色植株的出现,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C错误;D、调查期间花色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生物发生进化,但不能说明形成了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42.(2020·贵州铜仁市·高三三模)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一种新型抗生素(Lysocin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发生了进化C.按照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施用新型抗生素(Lysocin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不一定消亡【参考答案】C【题目考点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题目详细解读】A、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与抗性基因的产生有关,而新基因只能由基因突变产生,A正确;B、超级细菌的形成的过程中,相应抗性基因的频率逐渐增高,故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正确;C、按照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D、施用新型抗生素(Lysocin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数量下降,但不一定使其消亡,D正确。故选C。43.(2020·广东广州市·高三二模)“超级细菌”是对目前临床使用的绝大多数抗生素均具耐药性的病菌,抗生素滥用是产生“超级细菌”的重要原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超级细菌”具有细胞壁,能抵御任何一种抗生素的作用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超级细菌”产生的根本原因C.长期滥用抗生素对突变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加速细菌的进化D.“超级细菌”的产生属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典型实例【参考答案】C【题目考点分析】1、“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题目详细解读】A、根据题干在“超级细菌”是对目前临床使用的绝大多数抗生素均具耐药性的病菌,说明“超级细菌”不具有能抵御任何一种抗生素的作用,A错误;B、“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染色体,因此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错误;C、“超级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而长期滥用抗生素对突变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加速细菌的进化,C正确;D、“超级细菌”的产生属于环境中的抗生素对生物选择的结果,D错误。故选C。【点睛】44.(2020·江西高三二模)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杂合圆粒豌豆自交时,等位基因R、r的分离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C.人为因素能导致种群发生定向进化D.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基因重组就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参考答案】D【题目考点分析】生物变异类型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题目详细解读】A、杂合圆粒豌豆自交时,若在产生配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等位基因R、r交换到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则等位基因R、r的分离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B、“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即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有利于种群发展,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人为因素也能导致种群发生定向进化,C正确;D、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而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也会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D。45.(2020·山东滨州市·高三三模)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群落中各种群的分布以及演变情况与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B.物种丰富度大的森林不易爆发病虫害C.影响群落中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环境D.群落演替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更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参考答案】A【题目考点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合理开发与利用生物资源。群落的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题目详细解读】A、“收割理论”指出: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即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A错误;B、物种丰富度大的森林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不易爆发病虫害,B正确;C、影响群落中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场所,C正确;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群落演替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更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A。46.(2020·湖北武汉市·高三二模)生态学家赫奇森曾说过:共同进化就是“生态的舞台,进化的表演”。对此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态指无机环境,进化是生物界的演变B.基因突变由生态环境决定,若非有利即为有害C.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原材料,它的产生由生态环境决定D.舞台和表演者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铸造了生物的多样性【参考答案】D【题目考点分析】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题目详细解读】A、生态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A错误;
B、某些突变是中性的,B错误;
C、基因突变不是由环境决定的,C错误;
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会发生共同进化,舞台与表演者通过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D正确。
故选D。【点睛】47.(2020·浙江高三三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前提条件B.一次有性生殖过程中可能会形成新物种C.自然选择保留有利变异而不能积累有利变异D.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唯一因素【参考答案】B【题目考点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题目详细解读】A、可遗传的变异能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是进化的前提条件,A错误;B、如通过二倍体配子融合形成的四倍体合子发育为成熟植株,并能借助自花授粉来繁殖,说明新物种可在一次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B正确;C、自然选择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并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起来,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D错误。故选B。二、多选题48.(2021年高考真题·山东烟台市·高三二模)脊椎动物的前肢各不相同,如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蝠的翼。由于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产生了形态上的差异,但它们却有着相似的骨骼排列。为了探究它们的亲缘关系,科学家研究了它们的某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B.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C.亲缘关系远的脊椎动物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完全不同D.多样的环境会促使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但同区域内的马、鹰和蝙蝠会发生共同进化【参考答案】BD【题目考点分析】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内因)和适者生存(结果)。2、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题目详细解读】A、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A错误;B、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B正确;C、亲缘关系远的脊椎动物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C错误;D、多样的环境会促使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但同区域内的马、鹰和蝙蝠会发生共同进化,D正确。故选BD。49.(2021年高考真题·河北唐山市·高三三模)某个国际研究团队在人脑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细胞——玫瑰果神经元。目前认为这种神经元只存在于人类的大脑中,属于抑制性神经元,控制其他神经元的活性。下列有关玫瑰果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A.呈现似玫瑰果的形态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兴奋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河北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操作题步骤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 《激光的基本特性》课件
- 《证券投资学课程》课件
- 《电器安全知识》课件
- 农业新纪元模板
- 银行工作总结辛勤劳动取得佳绩
- 三年级安全教育行动
- 法制教育心得体会15篇
- 输血科护士工作总结
- 2024年03月山东烟台银行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模拟练习(含答案)
- 新建设项目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品质总监转正述职报告
- 2024年游艇俱乐部会员专属活动策划与执行合同3篇
- 《项目管理培训课程》课件
- 2024年企业团购:销售合作协议3篇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复习 专题06 文言文阅读
- 制药课程设计三废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