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教学隐喻图画的比较研究
教学隐喻图画是指教师①用简笔画来描述自己对“教学是什么”的理解,并配以文字,对图画进行解释,形象、生动地表达其教学的观念形式。教学隐喻图画所包括的鲜活的图画,以及辅助的文字描述,有利于作者将自己的教学思想或教学实践形象化,从而促进其强烈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冲动,进而促进深层的教学反思。同时,教师教育者也可以通过教师们创造的教学隐喻图画,来研究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现状,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目前,国外有研究者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在PPT中加载图片、图形和叙词,来对职前教师的教学思想进行研究。[1]本文将对作为职前教师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和作为在职教师的教育硕士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以及不同教师个体的教学隐喻图画进行比较研究,以求对教师教育有所启示。一、教学隐喻图画的整体考察本文作者之一(李如密教授)在给不同类型的学生开设教学论课程时,要求学生创作反映其教学思想和实践的教学隐喻图画,并将创作和分享教学隐喻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收集到了大量由学生创作的教学隐喻图画。我们在这些作业中,选取了三种不同类型和层次学生的教学隐喻图画,以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情况如下:(1)南京师范大学2005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21人。作业时间为2007年9~12月。(2)南京师范大学2009级教育学硕士研究生14人(其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11人,教育学原理专业3人),这些学生都是应届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没有教育工作经验。作业时间为2010年3月。(3)南京师范大学2009级全日制教育硕士52人(其中农村教育硕士10人),这些学生大都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作业时间为2010年3月。(一)数量统计基于对教学隐喻图画的定义和理解,我们对符合要求的作业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l所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小学教育本科生、教育硕士的有效作业份数分别为11、14、24份,有效率分别为78.6%、66.7%、46.2%。学生能否按照老师的意图完成教学隐喻,一方面与学生数目、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有关。教育硕士的作业有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其班级学生数太多,教学组织较为松散,一些学生没有当面明晰教师的作业要求(一些教育硕士旷课,作业要求由他人传递,难免丢失信息量,甚至造成偏解)。另一方面,其也与个体的素养有关。不过,总体来看,创作教学隐喻图画对于许多人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本科生14份有效作业共创作40个教学隐喻,平均每人创作2.9个隐喻,教育硕士次之,平均每人创作1.8个,而教育学硕士平均每人仅1.2个。教师在教学和布置作业时,只是要求学生用图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是什么”的理解,并没有说明画几幅简笔画,创作多少个隐喻。从隐喻创作的数目上看,这是否体现了本科生在想象力方面的突出优势呢?教育学硕士普遍创作一个隐喻的情况值得我们深思。(二)内容概览各类学生共创作了95个隐喻图画。笔者从自然事物与现象、人类生活事物与活动以及抽象符号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类。如表2所示:以上来源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隐喻有11个,来源于人类生活事物与活动的隐喻有80个,而以抽象符号表达的隐喻有4个。显然,以人类生活事物与活动来表达教学观念的隐喻占到了绝大多数。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教育本科生创造的隐喻中,来自自然、生活和抽象符号的隐喻分别为6个、30个、4个,来源较为广泛,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相比之下,教育学硕士生的隐喻仅来自于自然和生活两个方面,而教育硕士的隐喻几乎全来自于人类生活事物和活动。教育学硕士广泛地阅读各类逻辑性的、分析性的尤其是具有本质主义取向的教育理论书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对教学的想象力。而教育硕士长期为教育教学事务缠身,致使其隐喻具有浓厚的生活味,缺乏自然的诗意和灵动。总体来讲,这些隐喻五彩缤纷,主要来自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两颗重叠的心”的图画出现的次数最多,为9次,体现了作者们对教学是心与心交流和交融的活动的认识。与此同时,用“流水线”、“舞台独奏”来批判机械、刻板的教学的隐喻,用歌唱、绘画等艺术活动来类比教学的隐喻的数量也较为突出。二、教学隐喻图画的内容分析通过对以上教学隐喻图画的具体分析和归纳,可得出如下四个方面的发现:(一)职前教师大都难于创作反映教学整体图景的隐喻优秀的教学隐喻图画是某种教学观念的浓缩,是对某种教学观下的教学整体图景的描绘。其通常包括诸多教学要素及其组合,并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创作者的教学观念。但在对所收集资料的初步分析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创作的隐喻往往是对教学的某一个侧面的表达,而不是对教学整体图景的表达。因此,我们依据学生创作的图画及其文字描述,确定了其表达的范畴归属。这些范畴包括教学过程(教学整体图景)、教学功能、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评价、教学艺术等。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上表,可见小学教育本科生、教育学硕士生和教育硕士对教学过程(教学整体图景)的隐喻分别为12个、5个和26个,与其创造隐喻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0.0%、38.5%和61.9%。不难看出,职前教师在创作能反映教学过程整体图景的隐喻方面存在困难,而在职的教育硕士大都能够创作出。在对图画的描述上,教育硕士大都比较详细,而职前教师则大都比较简单,甚至仅有一两句话,缺乏对教学作细致的描述。例如,一个本科职前教师Q画了一幅“一支笔和一张被画上图案的纸”的简笔画,并写道:教学应像绘画一样,让白纸布满美丽的颜色,给学生展现五彩缤纷的世界。教学也像绘画一样,是一门艺术。这个隐喻较为简单,虽然描述了教学的过程,并明确指出了教学是艺术,但承载的信息过于贫乏。可能是由于职前教师缺乏切身的教学体验,导致其难以形成整体、细致的教学图景。而许多在职教师的教学隐喻图画则较为丰盈。例如,一个农村教师J画了两幅简笔画,一幅含有“一片白纸、一块橡皮、一支笔”,一幅是“大树掩护下的小树,还有阳光、雨露”。她在两幅画旁分别写道:教学好比图画,每个学生一开始都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在教师的教授和指导下,用笔在纸上画出属于自己的图画。它可以是一幅壮丽的山水画,也可以是一幅美丽的花鸟画,甚至是一幅信手涂鸦的作品。不管这幅画好坏与否,都无可厚非,其实这一幅幅图画就是对每个学生最真实的写照。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教授相关的知识、技能外,还好比是一块橡皮,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地帮助他们纠正。教学好比小树苗的培育过程。小树苗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的照耀和雨水的滋润,而学生需要知识的熏陶。但是,一直躲在大树的庇护下的小树苗永远不可能成长为一棵茁壮的大树。同样地,我们教师也不应该过多地去“教”,而应该多给出一点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热爱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这两个隐喻较全面地体现了这位老师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她信仰教学的价值,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意识到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并指出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J老师深切的教学情怀。(二)本科职前教师往往通过多个隐喻实现对教学的多方面的认识教学是一项具有无限复杂性的活动。由于教学隐喻的本质是用其他事物与教学的相似之处来认识和理解教学,这样其往往只能够认识教学的某一侧面或某些侧面,而难以描绘教学的总体,即使是能够描绘教学整体图景的隐喻或具有“根隐喻”性质的隐喻也是如此。对某个隐喻的偏爱,往往体现了教师的个性,但要达成对教学的完整认识,需要诉诸多个隐喻。以上在职教师创造的隐喻少于本科职前教师或许是由于其有了教学个性或“偏见”所致。本科职前教师虽然大都难以通过某个隐喻来全景式地表达其教学观念,但其想象力丰富,往往通过多个隐喻来认识教学的不同侧面,最终形成对教学的多方面的认识。如职前教师Y通过“知识殿堂”、“橡皮擦”、“树叶的脉络”、“音符”、“水中的鱼儿”、“心连心”六个图画隐喻较全面地表达了其对教学的认识。其文字描述如下:教学不是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想方设法把一座雄伟的知识殿堂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主动走进知识殿堂,领略其间的富丽堂皇,感受其中的奥秘与乐趣。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同于医生动手术,后者只有一次机会,而教师可以在思索中,在实践中改进、完善。一片树叶,不论它在生长时还是凋落了,其上的脉络总是清晰可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需要艺术,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将教学材料的组织尽可能审美化,将呈现方式和过程审美化,是使教学臻于美境的重要策略。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去学习,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教学不单单表现在科学知识的传授层面,同时也是一个关怀他人的过程。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给予每个学生以关爱和帮助。职前教师Y通过这六个隐喻表达了其对教学方法、教师职业特点、教学原则、教学艺术、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的认识。将这些认识综合起来,我们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其教学观念。(三)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的教学观念差异本科生职前教师创作的12个体现教学过程的隐喻为“跳跃的河流”、“双向箭头”、“正方形内不同的图形”、“树儿的成长”、“登山”、“非计划表”、“多向相交的线”、“读小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即合作”、“筛子和米粮”、“水龙头、漏斗和量杯”、“教学即和谐”。这12个教学隐喻中,有10个体现了互动、生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等新教学观,而仅有2个体现了灌输、规训的教学观。这说明本科生职前教师对教学充满了想象,理想化色彩较浓厚。教育学硕士生创作的5个反映教学过程的隐喻是“恋爱”、“化学反应”、“放风筝”、“阶梯”、“穿针引线”。其中,前2个隐喻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爱和责任,以及教学的生成性;后3个隐喻则体现了较为日常的教学观。许多职前教师在文字描述其图画时,使用的是教学“应该是”、“应像”、“要”的表述方式。如本科生职前教师K画了一幅包含“太阳、群山、海鸥、大海、鱼儿、音符”的题为“和谐”的简笔画(如图1所示),并配以下列文字:图1教学即和谐春风和煦,青山绿水,快乐的鱼儿们,自由的海鸥,伴奏着优美的乐曲!教学应是美景与音乐的结合:视觉上不再是枯燥单调的板书;听觉上不再是严厉的说教。所以,教学应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感受到教学的艺术美,从而爱上学习,达到身心结合的效果。教学应从生活中教育,从大自然中教育:即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与此相对照,教育硕士创作的体现教学整体图景的教学隐喻中几乎见不到“应该是”、“应像”的字眼,似乎其教学隐喻是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提炼出来的,而且较为复杂。其中,具有日常或传统教学观念倾向的有10个:“唤醒心灵”、“扶持树苗成长”、“榜样”、“绘画”、“足球赛”、“放风筝”、“一盒巧克力”、“施工”、“拧螺丝”、“放风筝”。这些隐喻很可能反应了教师们的教学生活现状。而教师N对教学的“足球赛”隐喻、教师S对教学的“拧螺丝”隐喻,似乎与当前提倡的教学理念格格不入:教学犹如足球比赛,教师相当于教练,学生相当于球员,“教练”要善于发现球员的特长,并充分利用这些特长,才能赢得比赛。学生是螺丝,教师是钳子。教师拧一拧,学生走一走。学生处于被动,而教师处于主动。N教师好像有教学的功利化倾向,而S教师将学生视为“螺丝”,则忽视了学生学习内在的主动性,但这很可能真实地反映了这两位教师所处的教学情形。这种隐喻性的描述以及与他人所创作的隐喻的交流,至少可以使教师意识到自身的教学现状,并为教学反思创造了可能。教育硕士创作的隐喻中,体现当前较流行的教学观念的隐喻有16个:“培育树苗”、“搭积木”、“弹吉他”、“旅行”、“养花”、“科学”、“心灵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智慧与心灵的沟通”、“非流水线”、“非印章”、“非教学计划”、“非演员表演”、“非舞台表演”、“非流水线”、“非生产车间”。可以发现,在职教师头脑中也广泛存在着体现互动、建构、生成、自然的教学观。不仅如此,其在实践中甚至面临着教学理念的冲突。这从Z教师的两个图画隐喻“施工”和“智慧与心灵的沟通”中可见一斑:起初,最让我难以搞清的是“教学”与“课程”的概念问题。后来,我终于明白课程是方案、蓝图,教学就是实施这套方案、蓝图,即课程类似于设计图纸、教学就类似于将图纸得以实现的施工阶段……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是一种极具灵性和随机性的心灵沟通,教学需要融入教师的智慧和情感,更需要渗透教师的思想和追求,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有个性的,才是有灵气的,才能够走得更远。Z教师的两个隐喻存在着较明显的冲突,第一个隐喻将教学比作机械性的施工,而第二个隐喻又强调教学作为心与心的交流与互动,具有无限的灵性和不确定性。冲突的教学观念很可能会导致迷惘的教学实践,因此,该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澄清,需要同伴或教师教育者的帮助。(四)教学隐喻图画的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教学往往有不同的隐喻,这些隐喻往往表达每个个体不同的教学观。但不同的隐喻也可能表达的是同样的思想。如有人用“磨针”来比喻教学的长期性和持之以恒,而有人则用“滴水穿石”来表达这一思想。同时,同样的抽象画所表达的观点也可能不尽相同。以“放风筝”这一隐喻为例,硕士研究生职前教师B、教育硕士M、Y分别作了“放风筝”的图画(职前教师B所作的图画如图2所示),并分别对其进行了以下描述:图2教学就是放风筝教学就是放风筝,教师是手握线轴的人,学生是高高飘扬的风筝。放风筝的人要选择一片开阔的空地,又要选择适宜的风力,这就犹如教学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不是每一面风筝都能飞得一样高,手握线轴的人要及时调整他们的高度,这就好比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切不可千篇一律。风筝飞呀飞,但始终有一条长长的线引领着它,也许它已飞出了放风筝的人的视线。但它不会忘记放风筝的人为它付出的一切。教学就像放风筝,牵引风筝的绳子时而松时而紧,就如教学中当学生热情高涨、冲动十足的时候放松对其的规限,而当其遭遇低谷时及时给予帮助。学生的学习始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样的教学下风筝才能飞得更高、更远。教学就像放风筝,风筝放得高与低,不仅要看放风筝的人的技术,还要看风筝的质量,风筝线的长短。学生就像风筝,都有不一样的形状与色彩,个人潜质和能力也不同,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它翱翔天空的梦想。虽然都用“放风筝”来隐喻自己的教学观,但这三个人要表达的观念还是有一些差异。职前教师B强调了教师创造教学情境、因材施教和对学生潜在的引领;教育硕士M强调教师在不同教学情境中应有不同的教学行为;而教育硕士Y则对影响风筝飞得高与低(教学效果好坏)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三、对教师教育的启示通过以上对各类型教师的教学隐喻图画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对教师教育的重要启示:(一)教师的教学隐喻图画创作需要教师教育者的指导教学隐喻图画具有多样性和个体性的特点。虽然有些“根隐喻”及其派生隐喻能够系统地说明一套教学观念。但教学是复杂的,要全面地认识它,需要多个隐喻。同时,不同的人对教学往往有不同的隐喻,即使其使用的是同一个隐喻,所要表达的观念也不尽相同,甚至基本相反。②因此,教师教育者应鼓励教师创作多个能反映自身教学认识的隐喻图画,并关注他们对隐喻图画的个体性的解释。事实上,创作能够体现教师自身教学思想和实践的教学隐喻图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在创作教学隐喻图画时,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说明教学隐喻图画的创作不仅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想象力,还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方法的支持。因此,教师教育者应该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如引导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学习)生活史,帮助教师创作能够真正体现自身教学的隐喻图画。国外教师教育者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诸多的研究和实践[2],值得我们借鉴。(二)创作、分析和讨论教学隐喻图画是促进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教师创作教学隐喻图画的过程,就是不断回顾自身教学实践或对教学进行想象,并将其视觉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本身会使教师自然地对其教学实践或认识进行初步的反思。而在本研究所收集的作业中,一些教师还提交了“教学不是什么”的隐喻图画,如“教学不是车间生产”、“教学不是演员表演”、“教学不是计划表”等等。其与教师们创作的“教学是什么”的隐喻图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照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特性的追问和反思。不同教师创作的教学隐喻图画反映了其教学(学习)经历和认识,这种认识往往具有个体化的色彩,甚至存在偏见。因此,教师教育者需要引导教师们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
-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课件图文
- 二零二五年企业兼职项目管理师合同3篇
- 2024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国石拱桥二章节时教材课程
- 2024年陕西省公路局职工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
- 语言文字运用之图文转换
- 分期还款协议书
- 小区住户手册范本
- 海康威视-视频监控原理培训教材课件
- 《郑伯克段于鄢》-完整版课件
- 土壤肥料全套课件
- 毕业生延期毕业申请表
- 学校6S管理制度
- 肽的健康作用及应用课件
- T.C--M-ONE效果器使用手册
- 8小时等效A声级计算工具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300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