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克、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重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重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重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正是好奇心强的时候,学习的能力正强。但生活当中的主动观察学习的意识不强,对克和千克的直接接触很少,故而要在情境的创设和直接的感受上下功夫。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4、在具体情境中,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准备:两包500克的盐、袋装10克黄豆、1角硬币、2分硬币、小正方体、2粒花生课前游戏:请一位同学到台上与老师站在一起,请同学们说出几组相反的词语。生可能说出:高矮、大小、黑白、轻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物体轻重的知识。大家准备好了吗?【课前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并由此引入对物体“轻重”的初步感觉,为上课做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昨天老师让大家调查自己的体重和生活中一些物品的重量。谁来跟大家介绍一下你记录的数据。生交流汇报。师:这几位同学汇报的真不错,相信大家完成的也很出色,大家都是一名合格的调查员!其实啊,平时生活中我们提到的重量,在数学上更准确的应该称为质量,描述一个物体的质量就要用到质量单位。刚才大家提到了哪些质量单位?生汇报师:对,斤两是我们国家专用的质量单位,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大家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请大家拿出笔和练习本一起随老师书写一下。请先在本上写一个“克”,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请在写一个“千克”,那千克可以用哪个字母表示呢?生:kg,因为千米是km。(板书:克、千克)【克与千克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把问题还原到生活中,再现生活中带有“克与千克”的素材,去发现数学问题,学生会感到倍感亲切,充分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二、探究体验1、认识感知1克(1)师:面对两位新朋友,你有还想知道什么?生可能会问:1克有多重呢?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师:智慧的孩子脑子里都装着问题呢?你能大胆猜测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吗?生:1千克=1000克,因为以前学过1千米=1000米。师:真实会学习的孩子,能够借鉴前面学过的知识做出大胆猜测,这就是知识的迁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经常用到。那大家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相信你和老师一起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了!师:那我们就从1克来开始今天的学习吧,1克有多重呢?想知道吗?其实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质量约是1克。(2)师: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组长从学具袋重拿出2分硬币,请大家按照顺序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始吧。(3)师: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的感觉?(非常轻)

师:对,所以平时我们在描述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板书:较轻)。(4)师: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学具袋里就有一些,请同学们自己比一比、掂一掂。师:说说你找到了什么?(小正方体、2粒花生)师:老师也找了一些大约是1克的物品,我们一起看一看。(5)师:学具袋里还有一些用克作单位的物品,一袋10克重的感冒颗粒,掂一掂,感受一下。感受完了组长收回学具袋。师:一袋感冒颗粒质量是10克,那5袋感冒颗粒的质量是多少呢?10袋呢?学具袋里还有一块香皂,它的质量就是100克,轮流掂一掂,感受一下吧?【放手让学生去做中学,为建立重量观念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2、认识感知1千克师: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500克)一袋盐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1000克)(板书1000克)你怎么知道的?生:500+500=1000师:我们用秤来称称看。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师: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1千克)板书1千克师:同样的两袋盐,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师:将两袋盐合在一起,掂一掂,与刚才1克的感觉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生交流感受,师及时作出评价。练习:5千克=()克8000克=()千克10千克=()克3、师: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来称量)师:这个西瓜有多重?(4千克)

她用的秤你认识吗?(电子秤)秤是一个大家族,这就是电子秤,家族成员还有许多,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他们(课件出示)。【学生通过操作、独立思考,自己去发现体会“1千克=1000克”。】三、巩固拓展1、师:的确秤是我们称量物品的好帮手,因此我们要会认秤上的数据。(1)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先看单位是克,再看指针指到多少就是多少克)

增加一个2千克问:刚才都是多少克,这次怎么是多少千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盘秤是用千克作单位的)看来我们在认秤时不光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下面的物品有多重?填上合适的单位。生自主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小明想请大家帮助它解决一个困惑,你愿意帮助他吗?出示: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哪个更重一些?动脑筋思考一下,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小伙伴交流一下。生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4、哇,我们班的孩子真善于动脑筋,表达也很出色,这样吧,老师要奖励大家一个小游戏,愿意参加吗?出示:掂一掂、估一估,猜猜我有多重?5、课后调查: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课外实践: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拎一拎,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本环节设计了很多学生身边的练习,既巩固内化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课后实践题让数学不仅仅止于课堂,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四、全课总结。师: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今天你快乐吗?谁愿意把你的快乐和大家分享一下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通过大家的交流,大家都装载了满满的收货,希望课后大家能将我们所学的知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教学反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物体的关注,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甚至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则较少,有的也相对较为间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千克”这两个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战性。一是因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克”、“千克”的接触比较少,二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重量关注和经历轻重的体验比较少,三是“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更是很少有对这个重量单位的感受与体验。鉴于二年级的学生正是好奇心强的时候,学习的能力正强。本节课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对概念的自主感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探索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新教材中把“千克”与“克”这两个重量单位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是充分地利用学生对“克”、“千克”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的情况下,将这两个重量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认识和建构,来完成概念的形成。事实证明,学生只要对其中的某一个重量单位掌握了,那么另个一个概念也就自然掌握了。因此,整个教学环节,从1克到十克、几十克、几百克,最后到1000克,将克与千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克与千克作为一个整体在重量体系中加以构建,这样就可能使概念教学较为丰富与深入。当学生建立“1克”概念以后,要建立“1千克”的概念,十几克到几十克再几百克这个重量的序列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加以建立。首先感知10克物体的重量,再出示了肥皂这一物品,让学生进行有依据的合理性的猜测。在学生大胆猜测肥皂的重量这一环节中,尽管学生估出来的重量与实际不符合,但最重要的就是使学生产生了想知道这一物品实际重量的强烈需要,从而让学生最初步但也是最真实地感受到物体的轻重,同时为建构“1千克”这一概念埋下伏笔。《克、千克的认识》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正是好奇心强的时候,学习的能力正强。但生活当中的主动观察学习的意识不强,对克和千克的直接接触很少,故而要在情境的创设和直接的感受上下功夫。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如:让孩子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1克,如一个图钉,一枚纽扣等也重1克,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悉的实物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再称一称,使学生初步感知1千克的质量观念,然后通过猜一猜,说一说活动,使学生明白了质量大时可用千克作单位。在这些活动中,体现同学们分工合作,有条不紊,从而达到了感知和构建了克与千克的概念的目的。《克、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物体的关注,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甚至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则较少,有的也相对较为间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千克”这两个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战性。一是因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克”、“千克”的接触比较少,二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重量关注和经历轻重的体验比较少,三是“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更是很少有对这个重量单位的感受与体验。鉴于二年级的学生正是好奇心强的时候,学习的能力正强。本节课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对概念的自主感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探索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新教材中把“千克”与“克”这两个重量单位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是充分地利用学生对“克”、“千克”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的情况下,将这两个重量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认识和建构,来完成概念的形成。事实证明,学生只要对其中的某一个重量单位掌握了,那么另个一个概念也就自然掌握了。因此,整个教学环节,从1克到十克、几十克、几百克,最后到1000克,将克与千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克与千克作为一个整体在重量体系中加以构建,这样就可能使概念教学较为丰富与深入。当学生建立“1克”概念以后,要建立“1千克”的概念,十几克到几十克再几百克这个重量的序列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加以建立。首先感知10克物体的重量,再出示了肥皂这一物品,让学生进行有依据的合理性的猜测。在学生大胆猜测肥皂的重量这一环节中,尽管学生估出来的重量与实际不符合,但最重要的就是使学生产生了想知道这一物品实际重量的强烈需要,从而让学生最初步但也是最真实地感受到物体的轻重,同时为建构“1千克”这一概念埋下伏笔。《克、千克的认识》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重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重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重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