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三首 优质教案_第1页
1 古诗三首 优质教案_第2页
1 古诗三首 优质教案_第3页
1 古诗三首 优质教案_第4页
1 古诗三首 优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单元内容概述】人文主题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三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三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课文编排《古诗三首》呈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美丽的春夏景象;《燕子》一文简笔勾勒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展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荷花》一文细腻地描写了荷花的姿态,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一大幅活的画”;《昆虫备忘录》则描写了有趣的小昆虫,将昆虫写得情趣盎然。语文要素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二年级下册学习过“读句子,想画面”,三年级上册有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练习,都为本单元读文章想画面的训练奠定了基础。“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是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对三年级上册“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的提升,本单元进一步体会、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引导学生借助记录卡写一种植物。【单元核心目标】1.在阅读的引领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2.在活动实践中,能介绍一种植物或写写自己的植物朋友,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写清楚。【单元任务群目标】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1.认识30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29个词语。2.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认识“援、掷”等10个生字。识记“救援、投掷”等9个词语。3.朗读并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忆江南》。默写《绝句》。4.能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1.能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2.能仿照课文中的片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3.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哪些活动。4.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5.能交流、总结关于优美生动的语句的阅读体会。6.能仿照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7.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1.推荐阅读:《海燕》(郑振铎)。2.实践活动:(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2)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单元任务群设计】1古诗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学习古诗的基本的方法,有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思维能力: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课前解析】关注教材: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前两首描写的是春景,第三首描写的是夏景,展现了一幅幅轻快明朗的画面。《绝句》一句一景,描绘了草堂浣花溪一带明丽和谐的春日景象。《惠崇春江晚景》中,诗人由眼前之实景联想到“河豚欲上”,写出了画中无、情理中有的事物,引人遐想。《三衢道中》“添得黄鹂四五声”以动衬静,为三衢山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关注写作背景:苏轼和惠崇都是宋代的名人。惠崇能诗善画,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还擅长绘画和书法,他们志同道合,常常在一起切磋。有一天,苏轼去惠崇住处,这时惠崇正在专心致志地作画,苏轼便在身后悄悄地观看。只见惠崇聊聊数笔就画出了翠绿的竹子,粉红的桃花,茂盛的蒌蒿,新生的芦芽,还有几只在水中嬉戏的鸭子。苏轼不由得大声称赞。惠崇邀请苏轼题诗一首,苏轼稍加思索便提笔在画的空白处写下了这首《惠崇春江晚景》。关注汉字文化:中国汉字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美,其表意特征更使其具有极其深远的内涵和意蕴。形声是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形声字是由表示字的意义的形旁,和表示字的读音的声旁组成的合体字。如“蜘、蛛、蜻、蜓、蚯、蚓”是左形右声的字,虫字旁的字大多与昆虫有关。“露、霜、雪”是上形下声,雨字头的字大多与水或者天气有关。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共有12个,可以运用形声字的规律或字理识字等方法识记字形。注意“鸳鸯”的“鸯”读yānɡ,其中“融”“燕”“鸳鸯”“溪”等字容易写错,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目标】1.认识“鸳、鸯”等6个字,会写“融、燕”等1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鸳、鸯”等5个字,会写“融、燕”等8个字。2.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绝句》《惠崇春江晚景》。3.能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景象。进而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兴趣(出示课件3)1.教师播放课件中有关春日美景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2.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这春天的美景有没有让你感到陶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的殿堂去欣赏美丽的春天吧!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追随诗人杜甫的脚步,去感受美丽如画的春光。3.教师出示诗题并板书:绝句,学生齐读诗题。(出示课件4)(设计意图:通过春光烂漫的图片,既能具体感受春天的美好,吸引学生兴趣,又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感受古诗意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二、学习古诗《绝句》(一)走近作者,初知诗文1.(出示课件5)教师提出问题:二年级下册我们学过杜甫的诗,你对他有哪些了解?预设1:杜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预设2: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2.(出示课件6)了解作者:杜甫,唐代诗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创作诗歌约1500首,其中描写春天的诗有《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等。被后世尊称为“诗圣”。3.(出示课件7)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2)教师指名读古诗,并相机正音。(3)全班齐读古诗,读出节奏。(二)品读诗句,感悟诗境1.(出示课件8)教师提出问题:在学习古诗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之前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吧!预设:借助注释法、边读边想象画面、借助书中插图。2.学生小组合作,研读“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出示课件9)(1)教师提出要求。要求一:再次朗读古诗前两句,圈一圈:诗人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说一说:看到这些景物,诗人的心情怎么样?要求二:试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和小组成员交流。(2)学生根据要求圈画古诗,并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学生活动:圈出诗人描写的春天的景物,交流圈画的景物和诗人的心情。(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10)①教师提出问题:诗人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看到这些景物,诗人有什么感觉,用诗中的文字表示。预设:迟日、江山、春风、花草;丽,香教师相机板书: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②教师提出问题:“迟日”是什么意思呢?你用什么方法了解的?预设:迟日是春日的意思。我是结合注释了解的。教师拓展讲解:迟日的含义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迟迟,指缓慢的样子。迟日,就是指春季太阳落山渐晚,白天变得长了。③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两句诗的意思?预设: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4)师生交流:结合图片,边读边想象画面。(出示课件11、12)预设:阳春三月,日光柔和,微风徐徐。站在春光中,我们感受着暖暖的阳光,沐浴着柔柔的春风,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闻到了花草的淡淡芳香。青山绿水,柳绿花红,到处生机勃勃,真是一派好春光,祖国的山河多美丽呀!(5)(出示课件13)教师指导朗读:如果你是诗人,欣赏了这样的美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预设:喜悦这幅春景图多美啊,让我们一起伴着音乐,读出诗人的喜悦吧。 朗读指导:①速度可以缓慢一点儿。②句尾的“丽”和“香”要读得饱满而充分,可以适当延长。(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生利用之前学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3.(出示课件14)迁移学法,学习“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学生运用前两句的学习方法,学习诗歌的第三、四句。(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预设1:诗人描写了泥、燕子、沙、鸳鸯这几种景物。预设2:结合注释,我们知道了泥融在这里指泥土变湿软。预设3:这句话的意思是:泥土湿润,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慵懒的鸳鸯睡在温暖的沙滩上。教师相机板书:泥融、燕子——飞;沙暖、鸳鸯——睡。(3)(出示课件15)教师提出问题:读完这两句诗,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呢?教师引导:我们可以抓住两个关键词去想象画面,(预设:飞,睡)一动一静,你脑海中有画面了吗?预设:小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一边唱着歌儿,一边忙着筑巢。太阳出来后,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几只鸳鸯正在沙滩上悠闲自得地休息。(4)(出示课件16)教师指导朗读:燕子和鸳鸯一动一静,一上一下,这画面真是太生动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朗读指导:①从“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重读“燕”,轻读“子”;读出燕子轻巧灵动的感觉。②轻柔舒缓,要读出悠然闲适的感觉。(设计意图:学生在读诗、看插图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想象中,了解诗的大意,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之情。)4.(出示课件17)回忆二年级下册《找春天》片段。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教师提问:春天给大地带来了什么?春天来了,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1:春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预设2:春天来了,作者满心喜悦。教师板书:喜爱春天,赞美春天。(三)诵读古诗,尝试背诵1.指导朗读,尝试背诵。(1)学生自由朗读,老师指导。(出示课件18)教师提问: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预设1:我觉得读前两句诗时,语速可以稍微缓慢一点,读出春天的气息。预设2:第三句可以语调上扬,读出小燕子飞来的欢快。教师指导朗读:让我们用轻快愉悦的语调,带着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吧!(2)(出示课件19)教师指导背诵:我们可以借助图画,抓住“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等关键词,聚焦“飞”“睡”两个动词,想象画面进行背诵。2.(出示课件20)教师总结:通过《绝句》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好春光中美丽生灵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三、学习古诗《惠崇春江晚景》(一)走近作者,初知诗文1.教师出示诗题并板书:惠崇春江晚景,学生齐读诗题。(出示课件21)2.走近作者(出示课件22)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3.(出示课件23)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2)教师指名读古诗,并相机正音。(3)全班齐读古诗,读出节奏。(4)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的?预设1: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预设2:结合注释。(二)品读诗句,感悟诗境1.小组合作,研读“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1)(出示课件24)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前两句诗,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和小组成员交流。(2)学生根据要求圈画古诗,并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学生活动: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想象画面。(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25)①教师提出问题:诗人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看到这些景物,诗人有什么感觉?预设1:诗人描写了竹、桃花、江水、鸭这些景物。预设2:诗人看到这些景物有暖的感觉。教师相机板书:竹子桃花水暖鸭②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两句诗的意思?预设: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知道春天江水已经变暖。③师生交流:结合图片,边读边想象画面。(出示课件26、27)预设:春天来了,竹林外的桃花已经绽开了两三枝,一群鸭子在江中嬉戏,它们感受到了江水也已经开始变暖。教师总结:从江岸到江面,诗文逼真地再现了画中的江南早春勃勃的生机。2.迁移学法,学习“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出示课件28)(1)学生运用前两句的学习方法,学习诗歌的第三、四句。(2)学生汇报,师相机指导。①交流诗意预设1:诗人描写了蒌蒿、芦芽、河豚这几种景物。预设2:蒌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芽指芦苇的嫩芽。河豚是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教师相机板书:蒌蒿芦芽河豚(出示课件29)预设3:结合“满地”“短”以及插图可知,这句诗写岸边长满了刚长出的蒌蒿和刚刚发芽的芦苇,由此作者联想到春天河豚由海入江产卵,逆江而上。预设4:这句话的意思是岸边长满初生的蒌蒿和刚刚发出嫩芽的芦苇。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②根据诗句想象画面,描述想到的景象(出示课件30)教师提出问题:读完这两句诗,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呢?教师引导:齐读全诗,抓住景物布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预设:江岸(竹、桃花),江面(江水、鸭),水边(蒌蒿、芦芽),水中(河豚)。(出示课件31)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中描写的景象吗?预设:在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刚刚(绽放),(鸭子)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在水中(游戏)。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这真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南水乡早春)图。(三)诵读古诗,尝试背诵1.(出示课件32、33、34)教师提出问题:边读诗句边体会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师生交流:色彩分明、动静结合、虚实结合。2.师生共同欣赏历代名家画的《春江水暖图》。(出示课件35)3.根据提示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出示课件36)(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有感情地读出这美丽的画面呢?预设1:读“花”“三两枝”速度放慢。第二句“春江水暖”可以略拖长一点,读出江水温暖的感觉。预设2:读第三句时语速可以加快。读“欲上时”语调上扬,节奏放慢。教师总结:读出大地一片生机的感觉。美丽的画配上优美的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吧。教师相机板书:生机勃勃的春景(2)多种方式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景色展开想象,多种方式朗读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味。)4.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关键词背诵。(出示课件37)背诵指导:从江岸、江面、水边、水中的布局,有序地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背诵。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课件38)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2.教师重点指导“燕、惠”等容易写错的字。(出示课件39—40)五、课堂演练,课后作业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3—45)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46)教师布置课后作业:(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绝句》。(2)选择其中一首古诗,用诗配画的形式描绘诗句意思。【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衢道中》,并能背诵。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并说出《三衢道中》描绘的景象。3.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感受大自然中和谐美好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自觉提高学习古诗的能力,不断增强积累古诗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了解作者1.师引导:梅雨时节不能出去玩耍,多烦恼啊!现在阳光明媚,梅子熟了,溪水潺潺,小朋友们,快放飞心情,跟随诗人一起去浙江《三衢道中》游玩吧!(出示课件47)2.教师出示诗题并板书:三衢道中,学生齐读诗题。(出示课件48)3.走近作者(出示课件49)曾几(j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也较为生动。著有《茶山集》。二、初读古诗,理解诗题(出示课件50)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2)教师指名读古诗,并相机正音。(3)全班齐读古诗,读出节奏。2.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题目什么意思吗?预设:走在三衢这个地方的路上。三、读古诗,寻“三衢”美景1.小组合作,研读“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1)(出示课件5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前两句诗,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想象画面,试着体会诗人的心情,和小组成员交流。(2)学生根据要求圈画古诗,并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学生活动: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心情。(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出示课件52)①教师提出问题: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预设:梅子,小溪。②教师提出问题: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从“黄时”这个词可以看出诗人是在夏季游三衢山的。教师板书:梅子黄③教师提出问题:“梅子黄时”本是多雨的季节,可是诗人曾几游三衢山正好碰上了怎样的天气呢?预设:日日晴。教师点拨:日日晴就是天天晴,因此诗人的心情也愉快了起来,要出门游玩了。教师相机板书:日日晴④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这两句诗的意思?学生自主结合注释说诗意。预设: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乘小船来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教师相机板书:溪——泛山——行2.迁移学法,学习“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出示课件53)(1)学生运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第三、四句。(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①第三、四句中,诗人描写了绿阴、黄鹂这两种景物。②第三、四句的诗意: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之路,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悦耳的鸣叫。(3)教师提出问题:在回来的路上,诗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出示课件54)预设:诗人在回来的路上看到了浓郁的绿荫,听到了几声黄鹂的鸣叫声。师生小结:诗的后两句写游玩归途中的所见所闻。“绿阴不减”和“黄鹂四五声”写出了诗人游玩归途中三衢山带给他惊喜,也写出了山林的有声有色,静中有动。教师相机板书:绿阴黄鹂四五声(设计意图: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自主阅读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个性的阅读体验。因此,迁移学习方法,以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3.朗读指导。(出示课件55)教师提出问题:黄莺清脆的叫声给山林增添了生机,绿阴、黄莺使诗人出游的兴致更浓。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读这首诗呢?预设1:重点读好“日日晴”,“日”稍长,稍重;“晴”语调上扬,读出意外之喜。预设2:“却”字道出了诗人高涨的游兴。读“小溪泛尽却山行”这句话应该读出诗人的开心。预设3:读“路”字时加快语速,语调上扬。声音延长,读出意犹未尽充满期待的感觉。教师指导朗读:第四句可以带着轻松稍快的节奏,读出静中有动的韵味。教师相机板书:山中游玩乐趣无穷4.结合诗句,说诗中美景。(出示课件56)教师提出问题: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吧!预设:梅子(黄了)的时候,诗人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5.学生活动:借助图画和关键词背一背这首诗。(出示课件57)背诵指导:抓住“梅子”“日日晴”“小溪”“却山行”“绿阴”“黄鹂”等关键词展开背诵。6.(出示课件58)教师提出问题:快来做一回小诗人吧。如果你和诗人同行,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预设:儿童牧牛日日晴,泛舟小溪却山行。鲜花不减来时路,添得燕子四五声。(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已给内容,借助画面,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文补白,想象去时所见景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课件59)出示“梅、溪、泛、减”4个字。师生交流: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2.重点指导“溪”。(出示课件60)教师提示:左窄右宽。右部紧凑,第六笔、第八笔和第十二笔都从竖中线起笔,第十一笔横要写得长一些。五、主题概括,拓展延伸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61)《三衢道中》是一首纪行诗,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2.拓展延伸(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