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镇化、异质性金融需求与金融产业结构调整_第1页
农村城镇化、异质性金融需求与金融产业结构调整_第2页
农村城镇化、异质性金融需求与金融产业结构调整_第3页
农村城镇化、异质性金融需求与金融产业结构调整_第4页
农村城镇化、异质性金融需求与金融产业结构调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城镇化、异质性金融需求与金融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城镇化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推手,必然伴随农村要素禀赋的转变以及农村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这对于作为引导要素禀赋转换以及动员农村资源重新配置的金融系统而言,必将需求追随性的完成其结构变迁。本文基于农村城镇化进程所引致的异质性金融制度需求与现行金融制度供给之间的不对称状态,逻辑演绎适合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不同以往的金融制度,藉此为建构适应于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金融长效机制提供政策思路。一、城镇化引致的异质性金融需求所谓金融需求的异质性,是说城镇化建设所引致的有效金融需求,既不对应于当前以大城市、大企业为导向的信贷资源配置战略所决定的商业金融系统,也不对应于以传统农户的生产或者消费为扶助对象的政策农贷制度。其服务需求主体所能够承担的金融制度成本以及所能够给金融制度带来的风险可控程度,既不符合城市商业金融系统的存在逻辑,也不符合传统政策农贷的存在逻辑,具有明显的异化特征。其需求曲线与现行的两种金融服务系统的供给曲线不具有可交区间,亟待通过某种辅助手段来上移需求曲线,或者下移供给曲线。为此,有必要确立“政策引导性的城镇化金融服务系统”。(一)农村城镇化引致异质性金融需求的先验描述城镇化进程的核心内容是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就地转换、农村土地和其他要素禀赋的转变以及农村资源的重新配置,其结果是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居民收入结构多元化以及公共资源配置空间结构均等化。而金融作为引领其他要素资源重新配置方式的前导要素,必然适应于推进城镇化寻求制度创新。在城镇化过程中,无论是工业制造业从城市中心区到镇域乃至村(居)社区的转移,农民依托其潜在企业家才能实施创业,还是微观经济主体的隐现更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城镇基础设施供给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展等等,都会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化转换,以及劳动、土地和农村其他要素的重新组合,这些都需要金融服务发挥预调甚至引领作用。规模庞大的、持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居民收入结构从单一的劳动收入到资本要素收入的转变,意味着新型的农村金融应该实现从服务于传统小农家庭的生产和消费向服务于城镇居民的包括理财服务在内的多元金融服务需求转变,从政策农贷性融资模式向以集体公用土地、居民自建住房乃至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其他资产作为抵押品的抵押融资模式的转变。对于金融发展而言,劳动力结构转换、农村土地资本化、居民收入增加以及收入结构多元化等动态调整,都构成服务于农村城镇化的金融机构的重要决策变量,蕴含着巨大的金融机会,也意味着金融在体制、机制和业务方面的巨大空白,更加意味着收益与风险的共存。(二)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金融需求的微观分析工业产业链条向镇域乃至村(居)社区延伸以及由此带来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引致了镇域(村居)经济的难以经由现行两种金融系统获得满足的异质性金融需求:(1)镇(村)居民依托(集体)宅基土地、自建住房以及小企业股权等为初始积累进行创业,并由此产生由自有资产向资本要素转变的需求,亟待金融体制发挥引领作用,需要金融机构根据农村经济要素禀赋的变化灵活地进行产品创新;(2)大量的中小企业、居民创业企业和涉农企业聚集在镇区或者社区工业园区,成为镇域经济增长的主体,产生了具有典型的小额信贷特征的(微)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亟待对应的金融机构为之提供融资(担保)服务;(3)工业产业的转移,推动了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进程,公司化农业的诞生,引致了不同于传统政策农贷的农业金融需求,也为商业金融嵌入现代农业奠定了行业基础;(4)农业产业化之后,农业经营风险问题开始为农业经营者所关注,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农业巨灾风险保险需求,但农业保险因为起步成本过大,使得该领域的金融服务出现空白;(5)镇域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也就提高了居民对金融服务的便利性需求。由此可见,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服务需求规模的增加以及结构的调整,为金融机构拓展新业务提供了更大的风险收益空间,同时也亟待现行的为农村服务的金融机构通过大胆创新,建构适合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金融长效机制。二、金融服务从城市向镇域延伸的阻碍因素在中山市的农村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服务并没有伴随工业制造业链条向镇域延伸而同步跟进,金融服务供给结构也没有能够应对城镇化所引致的金融服务需求结构的动态变化作出及时调整,金融在服务于城镇化建设、应对和引领农村要素禀赋转变方面出现了体制、机制乃至业务开展方面的较大空白,真正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金融制度供给严重匮乏。换句话说,金融服务向乡镇延伸渠道受阻,城乡金融服务依然表现出典型的二元状态,与城乡居民金融服务均等化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根据课题组(2009)调研结果分析,从金融服务供给来讲,城乡金融服务供给的二元状态可以提炼为四个方面的矛盾:一是镇域经济发展要求金融支持与当地金融资源外流之间的矛盾;二是为镇域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体系单一导致的金融垄断与村镇企业以及居民对于便利性需求亟待金融竞争之间的矛盾;三是金融资源体外循环与金融资源最优配置之间的矛盾;四是金融产品单一,不能适应镇域经济中的中小企业、居民创业企业以及农业企业对于适合性金融产品需求之间的矛盾。更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要素禀赋的转变所引致的金融服务的异质性,在于其既不同于以城市为核心的商业金融,也区别于以农户为对象的传统政策农贷,决定了为其服务的金融体制不宜在现有二元金融系统内单一依靠对现有金融机构的改造来完成建构,只能通过创新金融机构体系来确立。对此,国家应转变其金融资源优先配置战略目标,摒弃新型金融机构准入歧视,通过政策倾斜,创新改革试点,创建专门应对城镇化进程中的异质性金融服务需求的层次递进、结构合理的金融服务体系。然而,以往的金融体制改革,无论是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金融机构商业化改革,还是以小农生产单位为对象的政策农贷制度创新设计,都是在不改变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大城市、大工业为导向的信贷资源配置战略选择基调的前提下推开的,都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协调好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服务需求的草根性与国家宏观金融目标以及金融机构财务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以至于金融服务链条向乡镇经济延伸受阻,可归结为两个因素:一是以大城市、大工业为导向的信贷资源配置战略所决定的金融约束制度,抬高了金融机构及其网点布局的准入门槛,也因此抬高了金融机构及其网点设置的边际收益曲线,反向激励现有的金融机构为追求高收益而把有限的网点资源优先配置到城市中心区。二是金融服务向乡镇延伸,所面对的是高风险的小额信贷,意味着业务开展的风险可控程度降低。风险分担与分散体制的缺失,是金融机构向乡镇供给金融服务的制度瓶颈。调研结果显示,风险厌恶型的传统的金融机构,在零损失经营绩效评价理念导引下,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对于在镇域和村(居)社区开展金融业务极度慎重。全国性的金融机构拒绝赋予其基层组织以放贷资格,以风险可控程度释之;商业性的农业保险产品在农村地区的艰难推进,也同样是遇到了产品推介初期的风险瓶颈问题,即业务规模经济临界点之间的风险分担与分散问题。而小额信贷风险分散体制的建构,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解金融机构的风险顾虑。三、为镇域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制度安排中国现行金融制度主要体现为两条线:一是以大城市、大工业为导向的信贷资源配置战略所决定的商业金融制度安排;二是以传统农户生产与消费为扶持目标的政策农贷制度安排。政策性金融制度的理念悖理于城镇化的商业性金融需求,而长期形成的商业金融制度安排也难以为城镇化提供金融服务,导致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金融制度缺位。(一)大金融制度(机构)进驻小城镇的前景不乐观20世纪末期以来专业银行制度商业化改革的结果是,银行机构的厂商目标逐步淡出了“计划金融”时代的社会责任,向利润最大化目标转变,但是国家金融约束制度并未松动,以至于商业性的金融机构并不能根据金融机构的容纳能力来布局分支机构或者网点;而以稳定为第一目标的现行金融监管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大金融机构的风险规避偏好,以至于商业金融制度变迁更加强化了国家以大城市、大工业为信贷资源配置导向的金融制度安排。因为分支机构审批被作为一种短缺资源来配置,风险规避偏好激励大金融机构优先把有限的分支机构资源配置到城市中心地区;在资金依然属于短缺要素的垄断格局中,资金配置菜单成本刚性的存在成为大金融机构配置金融资源的重要决策变量,激励大金融机构把有限的资金资源和金融制度资源优先且集中配置到大工业项目中去。就应对城镇化引致的金融需求而言,创新金融制度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解决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的共生共存问题,即如何处理金融资本与小工业资本在收益问题上的合理分割;二是解决小额融资的风险可控问题。对于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共存共生问题,在金融垄断格局中,大金融机构资金面对风险可控程度高的政府项目或者单笔收益高的大项目已经应接不暇,更无暇顾及既存在高信息不对称风险、又存在高菜单成本刚性的小企业融资项目,即便小企业的资本收益率能够在支付金融资本利息率之后还有所剩余,甚至愿意支付更高的回报率也是如此。课题组(2009)的调研结果显示,各大商业银行机构在中山市的分支机构设置了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部门,但其最小成本化融资规模(零边际收益融资规模)要求的小额信贷规模标准下限是300万,能够达到如此贷款规模的中小企业除了部分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外,寥寥无几。2009年,各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中山市区域内针对企业融资最小单笔融资金额是50万,是由农业银行贷出的,而中国银行的属地中心支行最小贷款规模是1000万,能够达到如此贷款规模的企业不再属于小企业之列。大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供给曲线与城镇化进程中的的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曲线之间没有交叉点(见图1),由此决定了乐意分割小企业资本收益的金融机构必然不可能是现行的大商业银行机构。因此,强迫大金融制度(机构)给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小企业乃至居民创业企业发放信贷,无异于按着牛头喝水,其制度成本太大。(二)小型金融机构对小额信贷供给的优势分析实际上,在中山市的发达镇区,比如小榄镇,已经积累了适合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金融制度创新的成功经验,确立了由村镇银行、政策性的小额贷款担保机构、保险公司、小产权交易机构等共同组成的多元化的新型金融服务系统,其核心机制在于针对小额信贷提供风险甄别功能。其中,对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创业企业、中小企业以及涉农企业的增量融资而言,新型金融机构已开始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成立于2008年底的小榄村镇银行,以灵活的利率和抵押方式为农业企业、中小企业以及居民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相对于小额贷款机构而言,村镇银行除开展小额贷款业务之外,还拓展了储蓄业务,创出了一条政策导引性的城镇化金融制度路径。小榄村镇银行的成功经验一方面标志着“小额信贷”概念在中国开始突破“只贷不存”的法律限制,改变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瘸了腿的金融机构”境况,成为除农信社和邮储银行之外的小额储贷机构;另一方面标志着小额信贷机构开始了其“去穷人银行化定位”的创新历程,开始摒弃其完全的扶贫功能,面向发达地区的新型镇域经济全方位铺开。小榄村镇银行开业以来运行健康,2009年利润超出400万,把当地中小企业、农业企业以及居民创业企业的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成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金融改革与创新试验的成功典范。图1大银行机构资金供给曲线与小企业融资需求曲线在村镇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的同时,政策性的小额信贷担保服务公司可以为新型贷款机构发挥风险分控、分担和分散功能。另外,一个优良的金融外部环境可以提供风险分控作用。在中山市小榄镇,包括政府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系统,大大降低了村镇银行、政策性小额信贷担保服务公司与贷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小额信贷的风险可控程度。这些特殊的制度安排构成了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制度创新,能够使银行机构的资金供给曲线变得平缓,使得上图中的银行机构的资金供给曲线完成从S[,0]到S[,1]的恢复,并在一个较高的利率水平上与DD交叉,从而使得小企业融资成为可能。(三)新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民间金融的合法化来确立无论是通过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进行估算,还是通过对小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发达地区的各镇域经济中存在着相当规模的民间资金,以其独特优势发挥着弥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缺口的功能。面对面的问询式调研结果表明,镇域经济中的民间借贷活动比较活跃。在课题组(2009)调研过程中,金融管理部门也多次提到,当地经济中蕴藏着大量民间资金,部分在金融虚拟领域运转,部分游离于正规金融机构之外,虽无从统计其具体规模,但明显影响着民营经济的波动运行。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一项课题报告称,“广东省民间资本存量高达112万亿,已经动用的产业、商业和金融资本合计约0.8万亿,“未动用的民间资本,包括投资性储蓄2639亿元,加上居民持有的现金、保险资产和境外证券资产等多项溢出境内金融机构的资金,合计约4000亿元”,可形成小企业融资的资金供给。因此,通过金融制度和机构创新引导民间融资活动走向正轨,可稳定民营经济的货币供给筹码,特别是把乡村资金通过金融制度安排阻留在当地私人经济部门而不是城市经济部门,是创新金融制度安排的重要目标。四、镇域经济对于金融机构的容纳能力分析建构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金融制度,就是要缓解城镇化进程中引发的金融需求与当前金融供给之间的“结构不均衡”矛盾。在某种程度上讲,缓解上述矛盾,可以通过如下两条路径创新金融机构(组织)系统来实现:一是通过引进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中山市各镇(村)域经济设置分支机构,或者布局网点。当然,针对这一途径而言,最为关键的是,全国性的商业银行机构要赋予其分支机构信贷管理权限,扩大小额质押贷款额度,改变基层机构仅吸存不放贷的尴尬处境;二是依据各镇域经济发展对于金融机构的容纳能力,增设村镇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农合金融组织以及其他新型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中介机构等,创造更加灵活的金融工具和融资手段,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小企业以及涉农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一方面弥补全国性的金融机构的服务缺口,另一方面通过“鲶鱼效应”,提高区域性竞争程度,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对于城镇化建设而言,新兴的金融机构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最大程度地规避大金融机构对于当地金融资源的虹吸效应。按照小型储贷金融机构的成本核算,要求其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的村镇银行,如果股东分红的年度目标定为10%,各项管理费用为200万,那么每年能够创造400万的毛利润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按照存贷利差4-5%水平计算,考虑部分坏账准备,则盈亏平衡点的贷款规模为1个亿左右,按照75%的存贷比例,盈亏平衡点的存款规模大概在115亿左右。如此匡算,一个城镇区域经济如果其贷款余额达到10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15亿元人民币,货币乘数只要不低于5,从理论上就可以容纳50个左右的具有放贷资格的法人储贷机构或者分支机构以及若干个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额信贷担保机构实现盈亏平衡,而不至于导致金融机构过密化。如果考虑具有信用资质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各镇域经济对于金融机构的理论容纳能力更强数倍。根据上述分析,各镇域经济体可以匡算出当地经济发展对于金融机构的容纳能力。对于中山市而言,即便是仅拥有5个社区、2564户居民、经济总量(11144亿)最小的三角镇,如果满足其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足以容纳10个法人储贷机构,但现实中却仅有农信社的3个网点、邮储银行1家网点在为企业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务,其2008年末存款余额为6196亿,贷款余额1178亿,贷存比仅为25.6%。金融行业的特许权价值以及由此决定的上移的行业边际收益曲线,破坏了金融业发展的市场竞争规则,给后发展城镇经济留下了金融服务供给缺口。五、结论与政策建议城镇化建设进程引致了异质性的金融需求,但从中山市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服务供给状况来看,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绩效情况还不甚理想。城市中心区、发达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