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世界战略格局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关于当前世界战略格局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关于当前世界战略格局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关于当前世界战略格局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关于当前世界战略格局的几点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当前世界战略格局的几点思考

【】D815【】A【】1006-9550(2011)02-0004-12一、引言正确认识世界战略格局,是把握世界战略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正确处理与其他大国关系的前提,是制定国家内外政策的基本条件。中国职能部门和学术界对当前世界战略格局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这既不利于中国对自己在世界上的战略地位进行定位,也不利于我们处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更不利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学术界常常把“国际战略格局”与“世界战略格局”混用。从含义上讲,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际战略格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地域上看,它包括世界战略格局、地区战略格局、次地区战略格局、多边战略格局、三角战略格局、双边战略格局等。从领域上看,它可以分成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安全格局、军事格局、文化格局等。在研究国家对外关系的总体方略时,需要综合分析世界经济格局、世界政治格局、世界军事格局,使用“世界战略格局”更为恰当。①世界战略格局是世界主要战略力量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世界战略格局包含三大要素:一是力量对比,即力量对比是客观的,并决定着每一支战略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作用、话语权和影响力;二是稳定性,即力量对比的结构在较长时间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格局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因为力量对比的改变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三是战略力量之间的关系,有时一支战略力量在力量对比上不占优势,或者比较弱,但如果与其他战略力量的关系处理得好,这支战略力量也可以在世界事务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关于当前世界战略格局的争论当前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格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事经济工作的人首先会从经济的角度来研究格局,外交人士则愿意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待世界,而军人则倾向于从军事和战争的角度来分析现在的世界战略格局。有人认为,今天的世界是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想干什么基本上就干什么,而且想干什么基本上就能干成什么。其他大国反对,它可以置之不理;联合国反对,它可以避开联合国大搞单边主义。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进行了四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南联盟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没有经过联合国授权,一些大国也是反对的,但是这些都没能阻止美国发动战争,而一些国家包括反对国在内却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两场战争“埋单”。其他国家连战争都无法阻止,还能阻止美国干什么?这些战争就表明,现在是一个单极的格局。有人则认为,当今世界实际上是多极化的世界。主要表现在美国的实力明显下降,如今已没有能力独霸世界。俄罗斯、欧盟、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和国家集团实力不断增强,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或国家集团都主张建立多极世界,甚至一些国家也自认为是一极。俄罗斯认为它是天然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不能没有俄罗斯的声音;欧盟经济总产值已超过美国,并在独立防务的建设上也迈出了实质的步伐,其主要国家主张建立多极世界,世界的事务要由大国来共同主宰;日本近几年借助美国这艘超级巨轮顺利出海,不断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立场,主张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享有同等的发言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也有人提出,当前世界战略格局正处在过渡期,或者说正在由两极向多极过渡,或加速向多极格局过渡。由于新的多极世界战略格局尚未形成,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多极格局,所以,这个过渡期已经持续了20年,而且还要继续过渡下去,到底还要持续多少年,谁也说不准。还有一些美国学者提出了“G2(中美两国集团)”概念,国内学术界也有不少人附和,认为中美已经形成了“共治”的局面。“G2”说认为,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史无前例,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另一方面,美国受金融危机和两场局部战争的拖累,国力明显下降。中美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中国的变化。从国内救市、振兴经济到处理核扩散、反恐、应对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上,美国都需要中国的帮助。没有中国的支持和配合,美国很难解决上述棘手问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不仅没有从美国金融市场上撤资,反而依靠多年的积累,不断增持美国国债,为美国救市和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上,中国虽然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但总体上是与美国配合的;在反恐问题上,中国负责任地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并为国际社会的反恐做出了积极努力;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的立场受到普遍关注,为捍卫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上述看法,笔者认为:第一“过渡说”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格局是客观存在的,任何时候都应该有格局,不能过渡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没有格局。第二,现在绝非是一个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美国尽管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经过两场战争和金融危机的打击,今日美国已非昨日美国,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即使在军事实力上能够维持单极格局,但美国也难以靠自己的力量打赢两场战争,更难以靠自己独自解决一些世界性难题,如反恐、气候变暖、防核扩散等,必须寻求国际合作,特别是其他大国的合作和支持。所以,现在不是一个单极格局。第三,现在也绝非多极格局。世界战略格局是建立在力量对比基础之上的,只有当其他战略力量发展到与美国大体相当时,才可能形成多极的世界战略格局。那么从目前的力量对比看,其他任何一支战略力量要发展到与美国相当或平起平坐的程度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俄罗斯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能置美国于死地的国家,最近几年又充分利用其石油天然气资源大发横财,但苏联解体使其元气大伤,要恢复苏联的那种大国地位,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叫板,恐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俄罗斯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欧盟是一个由27个国家组成的联盟,尽管它的国内生产总值高于美国,但在政策协调上存在着诸多的杂音,加上德、法、英三国之间存在种种分歧和矛盾,欧盟不可能像一个国家那样一致对外,要想成为一极,欧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但它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日本从来就没有独立的外交政策,总是依附于别的大国。在历史上,日本曾经长期抱中国的大腿;英国崛起后,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日本转而抱英国的大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又抱德国的大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被美国的两枚原子弹打趴下,二战后的日本一直抱美国的大腿。更重要的是,日本资源极度短缺,同时又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这样一个国家怎么能够成为主导世界事务的一极呢?至于中国,我们对自己应当有清醒的认识。虽然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发展迅速,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98万亿美元,但也只占美国GDP的35%,占世界总量的8.5%,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仍然排在100位之后。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许多问题是结构性的,解决起来非常困难。在经济上,中国面临的资源短缺、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公等问题都将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在政治上,政治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但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安全上,其他大国面临的挑战和威胁,中国一个也不少,并且还面临着许多其他大国所不面临的安全挑战和威胁。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发展得越快,其面临的安全挑战和威胁可能越严峻,中国将不得不在安全上进行前所未有的投资,一些领域可能成为中国投资的无底洞。在军事上,由于历史上欠债太多,加上军事技术严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很难完全靠军事手段来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安全目标。因此,现在的中国距离真正的一极仍有很大的距离。如果中国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极,美国敢在公海上“劫持”中国的船只吗?如果中国是真正的一极,美国敢公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的大使馆吗?如果中国是真正的一极,美国敢肆无忌惮地向中国台湾出售那么多的武器装备吗?所以,中国政府和人民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在美国的霸权下求发展。第四,中美“共治”在目前是不现实的。首先,这是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的。中美要“共治”,双方力量对比必须大体均衡,而中国要在力量上与美国实现均衡,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几乎不可能。其次,美国为什么要跟你“共治”?笔者认为,中国学界持这种观点的人对美国全球战略和美国核心利益的判断恐怕不准。独霸世界是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也是美国最核心的利益。这一利益是不容任何国家侵犯的。中美“共治”就意味着世界又回到了两极格局。美国不会忘记冷战时期苏联对其构成的挑战和威胁。尽管美国最终拖垮了苏联,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美国绝对不会允许中国顺利地发展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步,更不会把独霸世界的交椅让给中国。因此,“G2”说只不过是美国一些人用来“忽悠”中国人承担国际责任和把口袋里的钱往外掏的漂亮言辞。三、当前世界战略格局的判断及特征笔者认为,当前的世界战略格局仍是“一超多强”的格局。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和多极格局,但并不意味着“极”是描述世界战略格局的唯一方式。当前的世界各主要战略力量之间关系日益复杂,权力分配日益分散,我们很难把这样一个复杂的世界简单地归为“单极”、“两极”或“多极”中的某一类。英国学者巴里·布赞(BarryBuzan)认为,用单极或多极来描述当前的体系结构会有可能导致严重失真。③就像在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S.Nye)眼里,当前世界更酷似一个“三维棋局”。④两极格局解体之后,世界出现了“一超多强”的态势。事实上,这一态势已经持续了20年,而且近期内仍然难以发生根本改变,因为在可以预见的二三十年或更长时间内,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势国家的客观事实不可能发生根本改变。但需要强调的是,当前世界战略格局的特征已经发生了变化,已不再是两极格局解体之后“一超独霸、多强并立”的态势,而“一超主导、多强制衡”的特征越来越清晰。(一)“一超主导”今天的美国虽然难以独霸世界,但依然具备主导国际事务的能力。因为在力量对比上,美国仍是一枝独秀,鹤立鸡群。无论是俄罗斯、欧盟、日本或者中国,与美国相比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都无法与美国相比。第一,在经济实力上,美国的人口占世界的4.5%,⑤但其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4.3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4.5%。美国经济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2007年,保持了20多年的持续增长。据统计,2002-2005年,美国GDP实际年增长率平均为3.0%,高于发达国家2.3%的平均增长率。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靠的是技术含量,靠的是知识产权,靠的是高档工业制成品,靠的是金融行业的主导地位,靠的是对世界经济治理制度的主导权。第二,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科技是美国的强项。美国在所有高科技领域几乎都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在最关键的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至少领先欧洲5年,领先日本10年);美国的科技投入占世界总投入的40%;美国的科研设施是最先进的。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最多。以2002年的情况为例,“当年美国投入的研发经费约2666亿美元,而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总和仅为3583亿美元,其中日本1028亿美元,德国522亿美元;同年,美国研发费用占其GDP的2.66%,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值(2.26%)”。⑥第三,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人才。世界各国都在为美国培养人才,花钱的教育由其他国家办,出成果的教育却由美国办。根据2008年美国研究机构兰德公司(RAND)发布的研究报告,“美国的研发支出与科研从业人员仍居世界首位……科研从业人员130万人,占工业化国家总数的37%”。⑦在美国留学的科学家、工程师中70%选择留在美国工作;世界上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的70%被美国公司和大学雇用;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前40名中美国占了30所。这是美国保持人才实力领先的根本保证。第四,美国的军事实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对其他战略力量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它的军事优势表现在常规力量、战略核力量、各种形式的军事同盟、遍布全球的军事部署、综合集成能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上。美国在全球各地拥有200多个大大小小的军事基地,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掌控着全球各地的军事要地与咽喉要道,并于欧洲、日韩、中东、中亚等经济与能源的心脏地带常驻大规模军队。美国是全球拥有核弹数量最多的国家。“按照美国国防部提出的84个最关键的军事技术领域中,达到4级标准(最高一级制造水平)的美国有82个,英国36个,法国29个,日本28个,俄罗斯14个,中国只有3个。”⑧在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中,美国日益强化对互联网络的控制,并加紧在网络军事化上的发展和部署。支撑互联网运转的13个根服务器中,一个主根服务器设在美国,12个副根服务器中有9个也设在美国,而其他3个分别设在阿姆斯特丹、斯德哥尔摩和东京,全都是美国在欧亚地区的忠实伙伴。⑨可以认为,作为互联网技术的先驱,美国在争夺网络控制权上已经占得先机。第五,在政治实力上,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民主价值观等不仅在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也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情愿或不情愿地接受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美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联合国最大的会费缴纳国,占联合国总会费的20%以上。西欧、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主要的经济军事强国大都是其传统的盟友。第六,在文化上,美国的影响力也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美国垄断了目前传播于世界大部分地区近90%的新闻,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⑩随着全球化的高速发展,美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传播,并利用其在互联网的优势抢占网络话语权,通过“网络自由”的旗帜向外进行意识形态输出与渗透。美国的文化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有形的文化如美国好莱坞电影和新闻媒体,它们传播着美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无形的文化则伴随着美国资金、技术、企业的引进而渗透进来。虽然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的实力有所削弱,影响力有所下降,但这场危机对它的影响是暂时的。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没有改变,美国在世界经济治理制度中的主导地位也没有改变。这场危机给美国政府提供了向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注资的机会,这可能进一步加强其国家对经济的垄断,从而进一步增强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一旦美国摆脱金融危机,美国的对外政策就可能摒弃“理想”(理想主义的对外政策),回归现实(维护美国利益),恢复传统(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解决国际争端),并趋向保守(实行保守的对外政策)。美国为维护世界霸权,将继续引领世界军事变革,进一步扩大其军事优势特别是太空武器、新概念武器领域的优势。纵观世界主要战略力量的实力,美国恐怕至少还能独领风骚50年。(二)“多强制衡”当前的“多强”指的不仅是俄罗斯、欧盟、日本和中国,还包括印度、巴西等一批新兴国家。这些国家和国家集团虽无力挑战美国的全球性主导地位,但在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上具有较大的败事能力和一定的成事能力,从而对美国的主导地位构成制衡。第一,在反恐、防扩散、应对气候变暖、环境恶化、跨国犯罪和网络安全等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时,美国需要“多强”的合作和支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国家之间的利益相互交织,相互依存度空前提高,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借重和合作明显增加。当今世界包含了越来越多这个超级大国不能控制的事情。九一一事件后,美国认识到,自己无力单独对付恐怖主义威胁。随后的两场战争说明,虽然美国在军事领域表现出色,但有很多问题无法用军事手段完全解决。即使在其占据领先地位的网络空间,美国也认识到,包括美国在内,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立地实现网络安全的目标。第二,“多强”制衡美国一超独大的战略取向基本相同。“多强”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各有不同,“多强”各国之间也存在利益冲突和矛盾,“多强”的联合制美往往是“联而不合”,但目的都是防止自身利益受到美国的损害。因为有一点是清楚的,即霸权国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有着一味追求自身利益、不考虑其他国家反应的危险,从而使其他国家包括其盟国的利益受到损害。第三,“多强”无一例外地积极倡导构建多极世界,加速发展自身实力,努力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一极。在30多年和平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转型有望基本实现;科技投入水平大幅增加,科技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国防实力进一步发展,军事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国际话语权进一步扩大。俄罗斯渡过金融危机后,充分利用其地缘、科技、人才特别是资源优势,提升其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继续上升。日本将利用其资金优势和与美国的特殊关系,进一步拓展海外利益,扩大海外存在,加强海外争夺,不断谋求大国地位。印度将利用其与西方特别是美、英的特殊关系以及高速发展的经济和语言优势,不断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巴西作为新兴的大国占有地缘和资源优势,同时与西方国家又有着特殊关系,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此外,利用各种地区性组织和全球性组织的平台,“多强”可在不同领域和具体事务中实现对美国的制衡。(三)国际规则的制定权是主导和制衡的主要目标谁能制定规则,谁就是高高在上的“食利者”。国际战略力量的争夺焦点是规则制定权。现有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制定的,不仅充分反映了它们的意志,而且也最大限度地维护着它们的利益。今天的美国霸权实际上是“制度霸权”,即依靠对各种制度特别是金融制度和经济治理制度的主导来实现霸权。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是美国控制下的世界经济保障机制,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其他国际经济秩序也是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起来的。在全球三大经济领导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美国都拥有最大的发言权与主导地位。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之后,美国的银行体系陷入重重危机,美元地位受到动摇。在重整全球金融体系的时候,美国从未放松对国际金融制度的控制。在2010年4月份的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中,中国的投票权提高到4.42%,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11)受到削弱的主要是欧洲小国的投票权,美国的投票权并没有变动,仍然维持15.85%,拥有“一票否决”的生杀大权。按世界银行的规定,任何重要议决都要得到85%的票数通过,所以只要美国不同意,就足以否决任何提案。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美国仍将是世界事务的主导者和国际制度的主要制定者。在经济上,美国利用其强势地位和对国际经济体制的主导权,竭力推进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经济保障体制。在政治上,美国将继续在自由民主的旗号下,大力推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在军事上,美国将努力推进军事变革和军事转型,试图建立绝对军事优势,把所谓的竞争对手和潜在对手进一步甩开,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美国的领导地位。但近年来,一批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势头不减,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格局演变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美国经济和金融体制遭受重创,欧洲经济也陷入严重衰退,新兴经济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改革国际金融体制,解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广泛展开合作,形成了中俄印三国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发展中五国”等多国对话合作机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其他重大国际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欧美之间、新兴经济体与传统发达国家之间的博弈也日益激烈,新一轮国际体系改革将在金融领域率先展开,并集中表现在新兴产业,特别是清洁能源和绿色工业、太空、海洋等领域。相互争夺的主要方式是竞争、威慑和挤压,爆发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极小。但军事力量仍将是国家安全的支柱,是各自国际地位的主要支撑,是维护国家利益的终极手段,是战略制衡能力的集中体现。四、对未来世界战略格局的思考我们主张建立多极世界,认为多极世界将是稳定的世界,不仅能够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也能维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是我们的良好愿望,其实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第一,世界战略格局是在主要战略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客观存在,不以任何国家的决策者或领导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同国家的决策者从其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其所处地位出发,对战略格局有不同的偏好。美国的决策者显然倾向于单极格局,其他战略力量的领导人和决策者则倾向于多极格局。但是,在当今世界上,除美国外,其他大国都不具备建立多极世界战略格局的能力,也没有能力帮助或者推动别国成为世界的一极。第二,多极格局不一定就有利于维持世界的持久和平。只要是多极格局,各极之间就是既协调与合作,又制衡与竞争的关系,无论是历史上已出现的多极格局,还是我们期待的多极格局。大国或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竞争关系会导致它们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不可避免,而这种矛盾运动结果很可能是大国之间或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冲突甚至战争。历史证明,多极格局可能维持短期的和平与稳定,但最终导致大国或大国集团之间的冲突和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三皇同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联盟”实际上都是多极格局。正是“三皇同盟”这种多极战略格局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正是“国联”这种多极格局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为“极”越多,客观上的矛盾就越多越复杂,越难以控制和协调。当然,未来的多极世界不会是历史的重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各极之间日益复杂和紧密的联系并不能消除和化解它们之间的矛盾,相反,这种复杂性还会增强未来的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第三,两极格局可能是相对稳定的结构。前面已述,多极其实是一种不稳定的结构,而单极必然导致霸权。在单极格局下,霸权国家一定会利用自己的霸主地位,强行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大部分国家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在两极格局下,任何一方都无法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可能正是因为达成了势均力敌的战略平衡从而使这种格局最为稳定。在冷战期间的两极格局下,尽管世界没能完全实现绝对和平,但是美苏两家形成了既争夺又合作、既牵制又妥协的罐子结构,谁也不敢过分地欺负、挤压对方的势力范围,两家谁也没有能力吃掉对方,甚至没有一方能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擅作主张的局面,因此没有爆发世界大战,世界的总体和平与稳定持续了40多年。就在这40多年中,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解放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批国家相继摆脱了殖民统治,建立独立自主的国家。在这段时间里,世界经济发展迅猛,规模空前,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也取得了巨大进展。当前“一超多强”的格局之所以持续了20年,并且还将继续持续下去的原因,正是因为“多强”的存在客观上形成了一支抗衡“一超”的平衡力量。第四,在外交上过分强调多极化对中国不见得有利。一是不利于团结发展中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希望国际关系继续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更希望自己能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而在它们看来,主张建立多极格局实际上就是主张大,国主宰国际事务。非洲朋友也许会说:你们中国人别忘了你们是怎么进入联合国的,是我们黑非洲把你们抬进去的;今天你们发展了,不需要我们了,所以主张你们几个大国来共同主宰世界。二是不利于中美关系的稳定。中美关系是带有全局性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稳定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然而,美国人会认为中国主张建立多极世界是为了反美,甚至认为中国要与美国争夺领导权。五结论当今“一超主导、多强制衡”的世界战略格局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美国将继续主导世界各种制度的建立和改革。从目前的中国实力看,在美国主导的这个世界上,中国应当继续坚持既有政策和策略,更加善于在各主要战略力量之间运筹,努力维持并延续战略机遇期,争取实现在美国“一超”力量下的持续发展。为此,中国应特别注意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事情:第一,通过发展自己,使中美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第二,改变现行的外交政策,变不结盟为结盟,与他国力量组成强大的联盟,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达成某种战略平衡。这样做对中国是有风险的,但是如果中国被美国逼到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