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_第1页
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_第2页
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_第3页
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_第4页
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融合的实践与思考非遗文化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是人类口传心授、世代相承的无形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蕴藏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元素,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挖掘非遗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元素,与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是传承非遗文化的有效途径,能将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的“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要求的有力回应。绩溪非遗资源丰富,素有“绩溪牛”、“徽骆驼”的美誉,从中可窥见绩溪人民有着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多年来,我们在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融合方面进行的有效探索与实践,具体包括:一、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融合的教学价值 在劳动教育中融入非遗文化传承,实现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其教学价值体现为:

1.有助于构建劳动教育新模式。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融合的探索实践转变了传统的劳动教育观念、教学活动方式,使劳动教育焕发出新活力,呈现新样态,走出新路径。2.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传统的劳动实践往往与体力劳动或者直接生产有关,学生对于这方面往往不感兴趣,甚至于厌恶。在劳动教育中融入非遗文化传承,向学生展示家乡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摆脱传统体力劳动,同时通过借助有趣的非遗文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 3.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非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更是先辈们劳动的智慧。传承非遗文化,重要的在于学习和感悟古代劳动者的实践智慧。在劳动教育中融入非遗文化,教师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不仅向学生讲解非遗文化知识,更应该向学生渗透前辈们的劳动智慧,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劳动,积累劳动经验,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4.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劳动课程中融入非遗文化,通过向学生展示家乡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同时让学生参与非遗文化实践活动,有利于建构学生对于非遗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非遗文化的热情,激励学生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去。二、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融合的内容选择 绩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形式很多,包括传统口头文化、传统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传统手工技艺、传统体育等。并不是所有的非遗文化都能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因此我们要挖掘出非遗文化中的劳动元素。内容选择的切入点主要有: 非遗文化与中国传统美食制作的融合,非遗文化与二十四节气劳动课程结合,还有徽派三雕、徽菜、徽墨等。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营造非遗文化传承氛围,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为了营造劳动的氛围,不同的班级可以有不同的非遗主题,并进行非遗主题的布置。比如以传统美食制作为主题的班级,可制作传统美食黑板报,在劳动课程中学习制定不同的传统美食。比如学习如何制作绩溪炒粉丝、绩溪挞粿、绩溪水馅包等。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形式。年龄较小的一、二年级学生,尽量选择手工技术较为单一、工序较为简单的传统美食,教师也尽可能地手把手教学,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体会劳动的快乐,感受非遗文化美食的历史意义。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选择工序较为复杂的传统美食,结合传统节日进行学习制作。在教师教学制作之前,应先介绍传统美食的意义及地方特色,让学生了解当地文化,感受非遗文化的由来,以便更好地传承。制作完以后,可以让学生们制作家乡美食手抄报,在班级展示,让来同学们有更多的创作冲动,做一做其他地方美食,尝一尝口味,营造劳动的氛围。这些活动更多而是不太累,但是需要的动手协调能力较高,既能提升小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能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价值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以劳树德的观念。三、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融合的实践方式 根据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特点,我们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注意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方式将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融合实践落到实处。主要方式有:

1.开设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结合的社团课。如“徽墨制作”“徽州面点制作”“徽派雕刻”等等,让不同兴趣的孩子可以进行个性化劳动创作,当然也要有专门的老师进行系统化教学。当孩子们学有所长时,也要有文化的输出,即创建实践平台。在学校可以进行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展示周,以跳蚤市场的形式让孩子们进行劳动展示。学生进行现场制作美食、现场制作徽墨、现场木艺砖艺雕刻等,等家长老师学生们大饱眼福后,再进行义卖捐赠,既传承了传统文化,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劳动的快乐。2.与节庆文化相结合。家乡的节日文化源远流长,既承载了浓厚的家乡人民的文化底蕴,也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小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因此要充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挖掘不同节日中的劳动素材,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春节——“寻觅年味,劳动相伴”。寒假伊始,学校发放《小学生寒假家务劳动卡》,向全校同学发出劳动倡议,号召每一位同学动手布置温馨的家;每天坚持打卡劳动时间和内容,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同学们在家中理家务、写春联、剪窗花、做年夜饭,把家里布置得颇有年味,感受劳动的喜悦。“三月三”安苗节——“拥抱春天播种希望”。在安苗节期间,组织学生认领植物,进行播种,获得培养一棵植物的劳动技能。同学们通过播种、浇水、除草等种植环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体会到劳动的艰辛。“苗安心安天下安”,看到小树苗茁壮成长,生生不息,学生体会到劳动给生命带来的快乐,感受淳朴的乡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由劳动生发的生存意志和生命价值。清明节——“缅怀先辈,与爱同行”。学生和家人一起拜祖、祭扫踏青、采挖竹笋和春菜,感受春天农作物的蓬勃生长,了解春天农作物生长知识,体验和长辈一起播洒植物种子,一起制作传统美食“清明粿”,在弘扬和传承传统习俗,促进和发展德孝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端午节——“追思屈原、传承文化”。学校组织开展包粽子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包粽子的过程中。通过孩子和家长的共同实践交流,既加强父母和孩子的联系,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家庭劳动教育与学校劳动教育相结合的特点。我们教师也会给学生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会给学生讲解其中的小故事,也会在过程给学生将一些发生的好玩的事情,提起学生的兴趣。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引,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传统文化中,更好的了解历史,了解劳动价值,让小学生感受到勤劳和努力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功因素。重阳节——“爱在金秋,情暖重阳”。重阳节时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学生前往敬老院为老人们写福字、演节目,与老人们聊天叙旧,一起动手制作手工制品,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送去关爱。鼓励学生为家中的长辈动手烹饪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并记录过程,号召学生每天为长辈做件小事,感恩长辈的养育之情。通过温馨氛围的营造,能够获得爱心给予的幸福体验,从而激发其感恩意识。3.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绩溪是徽菜之乡,我们开设了“徽菜技艺”实践活动课,将学做徽菜与培育良好劳动习惯和养生教育结合起来,从小练习技艺,在实践中树立生命意识,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参观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传统节日节气、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历史和传说等;探寻日常生活中的龙凤、松竹梅兰等中华文化意象。积极参加学校、社区举办的文化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获得多样的文化体验。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采访身边的老工匠、劳动榜样,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学习他们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明白工匠精神是来源于勤学苦练的卓越和踏实用功的优秀劳动品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劳动品质与劳动技术双项提高的教育目标。在设计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融合的的评价机制学生的劳动成果要及时地给予肯定,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适当的考评机制有助于学生增长劳动创作的信心和热情。在进行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展示同时,老师家长及学生代表可根据劳动制作过程的技术熟练程度、劳动成果的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学校也可根据学生劳动成果的不同方面设立不同的奖项,比如非遗美食的“最美造型奖”、“最佳口味奖”,徽墨制作、徽派雕刻的“巧夺天工奖”等,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培养劳动的习惯。完善评价,用好育人导向的指挥棒。通过个性化网络评价平台,记录同学们的劳动实践活动,并逐步将其纳入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元教育。学校会开展“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手册””的形式,布置孩子们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然后以图片和视频形式在学校进行汇报交流。学校还将劳动教育与“雏鹰争星”表彰活动相结合,每学期评选同学们心中的“劳动之星”,在校园内外营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争相劳动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以劳树德,在实践中学会责任与担当。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劳动态度、劳动自觉和自信,树立“他人的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的良好观念,提高劳动服务社会的责任感,达成劳动教育以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劳动教育不仅是德智体美劳五育的重要组成环节,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灵魂认可,家乡的非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一个农耕文化的沉淀和演变而来,重视非遗文化和劳动教育相融合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劳动教育,与非遗文化相结合,既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形式,也传承了家乡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增添了学生劳动的热情。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现代教育理念让课堂回归生活,生活中又处处有课堂,将家乡非遗文化和劳动教育紧密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