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史课件_第1页
唐代文学史课件_第2页
唐代文学史课件_第3页
唐代文学史课件_第4页
唐代文学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代文学史唐代文学史唐代文学绪论

第一节唐代的思想文化环境、士人生活与文学发展唐代文学绪论第一节唐代的思想文化环境、士人生活与文学一、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经济强盛,国力强大,文化开放融合。1.南北文化的交融加速发展。李唐王朝的鲜卑血统,来自北朝关陇胡汉杂居地区,深受胡汉融合影响。2.中西文化的交融。大量外族移民进入,各族、各国的文化、生活趣味到生活习俗广泛影响着唐人。一、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3.文化交融带来多种艺术的繁荣,各种艺术又促进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的表现技巧、风格的多样化(题材的拓展,如诗画交融、燕乐对于词的影响等)。二、唐代三教并举的思想及对文学的影响有唐一代儒、道、释并存,是一个思想十分自由开放的社会,这也带来文学空前的发达繁荣。(不过,也要注意各时期佛道地位各有不同,曾发生过灭佛)3.文化交融带来多种艺术的繁荣,各种艺术又促进文学题材的拓广1.唐代儒家思想与文学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唐执行“文治”策略、儒学是朝廷施政的理论依据和实行统治的思想基础。儒学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受儒学熏陶,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这些都深刻影响到唐代文学。1.唐代儒家思想与文学首先,作为官方的、主流的文学观是传统的儒家诗教观。如魏征的《隋书·文学传序》:“文之为用,其大矣哉!上之所以敷德教于下,下所以达情志于上,大则经纬天地,作训垂范,次则风谣歌颂,匡主和民。或离馋放逐之臣,途穷后门之士,道坎坷而未遇,志郁抑而不申,愤激委约之中,飞文魏阙之下……”(对文学的三种分类)文学是为政治服务的,文学作品要讲究个人情志,但也须服从为政治服务的原则。

首先,作为官方的、主流的文学观是传统的儒家诗教观。

儒家诗教观在唐诗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观念的代表人物包括陈子昂、元结、白居易、元稹等人,诗歌创作观念上反对文饰、华艳的诗风,要求恢复内容充实刚建、文以载道、裨补教化的传统观念,用以指导诗歌创作。儒家诗教观在唐诗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观第二、儒家的人文精神在文学中有深刻的反映。以唐诗为例,唐诗出现大批表现追求理想、致君尧舜、积极进取和关心现实、以天下为己任、揭露现实弊端的诗人诗作。几乎每个诗人都关注社会现实,唐诗中迄今留有大量的政治诗、借古讽今的咏史诗。第二、儒家的人文精神在文学中有深刻的反映。2.唐代道思想文化与文学道教(包括道家)在唐代思想文化里占有重要的位置,作用于文学的写作。道家思想对于唐代诗人来说,主要是使他们返归自然,生一份对自然的亲和力。唐代创作出大量的山水诗。2.唐代道思想文化与文学道教神仙理论对于唐人的人生信仰影响很大,很多诗人都有神仙信仰,反映在创作中神仙世界的描写、道教色彩的内容。神仙思想还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夸张、想象;唐诗中很多带有浪漫主义创作特点的作品,往往与道教神仙世界的影响有关。道教神仙理论对于唐人的人生信仰影响很大,很多诗人都有神仙信仰3.唐代佛教与唐诗佛教中国化已到相当成熟的阶段,禅宗尤其如此,深深契入中国文化之中。佛教对于唐诗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诗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来。同时,参禅与做诗的共通性,给唐诗带来一种新的品质、新的审美境界。3.唐代佛教与唐诗参考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论盛唐诗的名言:“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以禅论唐诗,既指出境界更说明手法。佛教对唐诗的更为直接的影响,是这个时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参考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论盛唐诗的名言:“盛唐诸人,唯在兴趣三、唐代科举制度对唐文学影响(了解)唐代科举制深刻影响入仕,其中进士科因与诗赋相关,对文学尤其唐诗的创作产生作用。通常所说的唐代科举,主要指进士、明经和制举,尤其是进士科,更为人所重视,录取名额甚少。天宝时期,进士科的杂文考试以诗赋作为固定格局。开元、天宝间进士科得人之盛与文学的发达也被当时的人不断联系起来谈。三、唐代科举制度对唐文学影响(了解)第一、进士试的诗赋考试之影响进士试诗作,都是五言律诗,限定十二句。首先,由于内容的限制和形式格律的拘牵,产生消极影响。积极的:科试诗赋得讲究声韵对偶,也刺激了文人对声律的研究,从诗歌创作的形式上来说,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中唐以后,近体格律诗较以前发达成熟应当与此有关。第一、进士试的诗赋考试之影响不论如何,进士选拔注重诗赋文才,使得士人须在文学诗赋方面有相当的训练,特别是在诗歌方面下更大的功夫。第二、进士行卷之风对唐诗的影响。四、唐代士人的生活与文学(参见教材,自学)唐代士人的生活也影响到文学的发展。主要有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以及入仕后的贬谪生活。不论如何,进士选拔注重诗赋文才,使得士人须在文学诗赋方面有相1.漫游之风山水游赏,亲近自然,陶冶情趣,提高了山水审美能力山水诗繁荣。而更多的是山水以亲切的面貌出现在非山水诗的作品中,与作者的心灵情感交融,造成了唐诗风情摇曳、韵味醇厚的境界,山水写作成为唐诗的一大成就。

1.漫游之风漫游通都大邑,干谒投赠,结交友朋。这也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的题材和艺术。2.入幕之风入仕途径在科举之外,入幕是一重要途径。不少诗人,都有过幕府生活的经历。中唐以后,士人幕府供职成为普遍现象。如李益、杜牧、李商隐等。幕府宴饮,乐伎唱诗,唱和送别,戎幕闲谈,对于诗的创作词的产生,小说的发展影响不言而喻。漫游通都大邑,干谒投赠,结交友朋。这也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的题材3、读书山林之风唐人有读书山林的风气。一些人入仕前或隐居山林,或寄宿寺庙、道观以读书,山林的清幽环境,对于士人的情趣陶冶,审美趣味的走向,都会有影响。3、读书山林之风4、贬谪生活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文人的贬谪生活,也丰富了唐诗,使唐诗从生活面到情调意境,都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和对于生命的执著,对于理想的追求,构成了贬谪文学丰富多样的内涵。4、贬谪生活第二节唐代文学的繁荣一、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自学)客观原因:经济发达,社会思想文化的开放兼容,带来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文化环境;盛世士人的进取精神,带来文学昂扬的风貌;丰富多彩的生活、多种艺术的相互交融促进,三百多年间包括大繁荣与大破坏的时代,都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厚的土壤。(参见课件第一节及教材)文学自身的原因:魏晋南北朝以来文学发展的结果(参见教材)第二节唐代文学的繁荣二、唐文学繁荣的表现:1、诗、文、小说、词全面发展。诗歌达到最高成就,散文展开文体文风改革,小说走向成熟,出现新的文体——词,并焕发光彩。2、作者众多,名家名篇众多。二、唐文学繁荣的表现:三、唐诗发展的分期南宋严羽《沦浪诗话》依时代先后分唐诗为五个阶段,后人论唐诗分期,皆追溯于严羽。“诗有初唐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大历以前分明是一副言语,晚唐分明别是一副言语。”这种看似以时间来划分的分期,实际上已显示出是风格的划分。三、唐诗发展的分期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将唐诗明确划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并对分期时限、发展状况和代表作家作了概括说明,后人研究唐诗分期,大致都赞同和采用高棅的四分法。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将唐诗明确划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对唐诗进行分期是研究的必要。唐诗几百年间的发展,文学风尚、艺术审美标准、创作技巧、诗人群体特征等等各方面都不同,对唐诗风貌和历史演进过程的宏观、准确的把握离不开分期。四分法大略反映出唐诗从奠立,到繁荣、发展、消歇的过程,反映了各阶段唐诗发展艺术流变的历史轨迹。对唐诗进行分期是研究的必要。唐诗几百年间的发展,文学风尚、艺现今基本的分期:初唐:618——712(开国至玄宗开元元年约90年)盛唐:713——765(开元元年至代宗永泰元年约50年)中唐:766——824(代宗大历元年至穆宗长庆四年约60年:期间大历、建中、兴元、贞元、永贞、元和、长庆)晚唐:825——907(敬宗宝历元年至亡约80年)现今基本的分期:各阶段情况:1.最初90年左右,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一是转变诗风,就表现领域和情思格调来说的;二是改进诗体形式,在永明体的基础上,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一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定型了近体诗规则。初唐四杰及稍后的陈子昂,在这种历史转变中起了突出作用。王绩、杜审言、沈、宋二人等也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沈宋在诗体上有贡献。各阶段情况:2.开元十五年前后,情思格调、意境兴象,声律形式等,都已经为唐诗繁荣的到来准备了充分的条件(殷璠《河岳英灵集叙》“

声律风骨始备矣”),可以说初步步入繁荣阶段;继之而来的便是开元、天宝盛世唐诗的全面繁荣。2.开元十五年前后,情思格调、意境兴象,声律形式等,都已经为3.中唐诗,时代心理变迁下诗歌风貌开始出现转变。起先气骨萧条,“大历十才子”;元和年间(806-820)诗歌又现繁荣,出现二种流派:一以白居易为首的浅俗派,一以韩愈为首的险怪派。二派的渊源都是杜甫。4.到晚唐,中兴幻灭,题材狭窄,多苦吟;小李杜突起。3.中唐诗,时代心理变迁下诗歌风貌开始出现转变。起先气骨萧条讨论:选一种唐代士人生活,谈谈原因及这种生活方式与唐代文学的关系。讨论:第一章初唐诗坛与唐诗

高潮的准备

初唐诗歌近百年,纵向地看,可以说是走向盛唐诗歌高潮的一个漫长的准备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宫廷诗是主流,同时宫廷外的诗人创作不断在冲击宫廷诗。初唐诗面貌复杂,本身在不断的演进变化中,各种创作相互推动促进,汇成盛唐诗高峰出现的丰厚基础。

第一章初唐诗坛与唐诗

高潮的准备第一节初唐宫廷诗歌的地位及其与齐梁宫体诗的辨析第一节初唐宫廷诗歌的地位及其与齐梁宫体诗的辨析

一、宫廷诗歌的地位宫廷诗在初唐占据主流位置,主宰着诗坛的文学趣味。初唐宫廷诗创作兴盛,宫廷诗人在当时诗坛的地位甚高。初唐作家绝大部分都与宫廷有较密切的关联。与此相应,创作数量上宫廷诗也占绝对优势。宫廷诗群体之外的王绩、四杰、陈子昂等人则显得分散和孤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宫廷诗人交往。

一、宫廷诗歌的地位初唐的宫廷诗在诗歌的革新与准备阶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诗歌艺术技巧的研磨提高上,以诗歌格律技艺为代表。宫廷诗的集体创作环境,有助于诗艺的提高,推动格律诗的发展,这方面代表诗人有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另一方面,宫廷诗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逐步将体物写景与诗情融合,把南朝风味的诗歌推向新的境界,在意境的创造上为盛唐诗作出充分准备。初唐的宫廷诗在诗歌的革新与准备阶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诗歌艺二、与齐梁宫体诗的辨析二、与齐梁宫体诗的辨析以往传统的论者多将初唐诗主流视为齐梁诗风的延续,甚至与齐梁宫体诗混为一谈,实在是未能细察初唐诗与齐梁诗之间的区别。初唐诗的主流宫廷诗已表现了新的时代气息。初唐重臣魏征在《隋书·经籍志集部总论》中评述齐梁宫体为“清词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围之内。”这说明当时已明确意识到齐梁诗的缺陷。可以说,浮艳诗风在初唐诗那里还存在,但淫靡的诗风并无多大市场。

以往传统的论者多将初唐诗主流视为齐梁诗风的延续,甚至与齐梁宫这是因为:1.雅正之音的时代追求。初唐为建构强大帝国的需要,在文学观念上追求有益于政教的雅正之音。2.文化情趣上的不同。新朝的文学情趣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关陇文化和山东文化。两者与南朝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相左,文化内核中北方儒家文化有重要位置。这是因为:3.进入新朝的前代宫廷文士,虽受南方文化的影响深,但思想情趣上不能不受占统治地位的关陇文化和新的大一统帝国气象的影响,诗风也发生变化,例如虞世南。可以说,在唐太宗周围的最初一批宫廷诗人,在创作上已不再是齐梁的侧艳颓靡,而是具有帝国初兴的宏大雅正;后期的宫廷诗歌,虽有一些南朝风调,但主要是以咏物摹写为主,与宫体有别。3.进入新朝的前代宫廷文士,虽受南方文化的影响深,但思想情趣第二节初唐诗歌的发展阶段

初唐诗歌的发展演进大致可以从各时期有代表性的诗人身上体现出来:贞观诗坛唐太宗、虞世南;高宗武后诗坛上官仪、四杰;武后后期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张若虚等。有占主流的宫廷诗人,也有在宫廷圈外的诗人。南北文风融合,两种风貌的创作也逐渐合流。第二节初唐诗歌的发展阶段初唐诗歌的发展一、贞观诗坛:太宗诗、虞世南的创作1贞观时期,诗坛人物是以唐太宗为首的贞观君臣,他们曾明确地提出反对浮靡文风和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主张,并创作出情思壮大兼具华采的诗作,试图开创王朝新的诗歌气象,这为唐诗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一、贞观诗坛:太宗诗、虞世南的创作另一方面,毕竟南北文学还处在融合的初步阶段;文学自觉以来,对形式之美的追求已成为共识,他们在创作上有所仰慕六朝声辞之美,加上诗坛受南朝文风传统积习的影响,所以也无法完全摆脱齐梁浮艳之风,并且随着承平日久,宫廷诗日趋浮华(如编写类书来追求诗写得华美)。另一方面,毕竟南北文学还处在融合的初步阶段;文学自觉以来因此,这个时期的诗歌,一方面有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刚健质朴,另一方面随着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生活安宁,歌颂太平盛世、帝王功德、状景咏物等内容,和应制唱和、宴会赋咏的集体性写作模式,使诗篇越来越走向浮艳平庸和宫廷化。代表诗人有唐太宗、虞世南。因此,这个时期的诗歌,一方面有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刚健质朴,如魏征《出关》(又名《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然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折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如魏征《出关》(又名《述怀》)个别诗作能在情思气质与声辞方面结合较好,成功融合了南北诗风:李百药《咏蝉》: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个别诗作能在情思气质与声辞方面结合较好,成功融合了南北诗风:2太宗诗题材内容较丰富,纪行述怀之作多是追忆昔年戎马征战的豪情胜概,如《经破薛举战地》: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灵。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2太宗诗题材内容较丰富,纪行述怀之作多是追忆昔年戎马征战的豪组诗《帝京篇》十首,描写作为帝王的日常生活场景,吸取前代京都赋的铺张写法,有的写得十分雄壮。如其一:“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连甍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雄伟山川烘托巍峨宫殿,显示出帝国的赫赫声威,充满一代帝王的阔大胸襟。组诗《帝京篇》十首,描写作为帝王的日常生活场景,吸取前代京都《过旧宅》:(通篇对偶)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过旧宅》:(通篇对偶)而他的一些状景咏物、吟咏风月的诗(占其留诗的过半)显示出深受南朝文风的影响,如《采芙蓉》、《咏雨》、《咏雪》等,声律词藻显得浮艳,雅致而缺乏个性,完全是南朝风调。而他的一些状景咏物、吟咏风月的诗(占其留诗的过半)显示出深受【咏雪】李世民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咏雨】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蒙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咏雪】李世民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集条分树玉,拂3南朝文士代表虞世南,受新朝思想文化的影响,写了一些拟乐府的边塞诗和游侠诗,气格刚健,如《从军行》。其中“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绝。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飞雪”句刻画塞外严寒景色,苍莽荒凉,流露出对将士的关注。但是作为宫廷文人,总体上创作未能突破狭隘的宫廷生活圈、完全摆脱宫廷诗的艺术模式,掇拾辞藻事典、琢磨声律而情思境界不够阔大。

3南朝文士代表虞世南,受新朝思想文化的影响,写了一些拟乐府的《侍宴归雁堂》:歌堂面渌水,舞馆接金塘。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凫归初命侣,雁起欲分行。刷羽同栖集,怀恩愧稻粱。《赋得临池竹应制》:葱翠梢云质,垂彩映清池。波泛含风影,流摇防露枝。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侍宴归雁堂》:歌堂面渌水,舞馆接金塘。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4王绩:在这个时期的宫廷诗之外,尚有诗风独特的王绩,他的诗描写归隐山林田园,语言简净平淡,创造一种宁静淡泊朴厚疏野的境界,诗风类似陶渊明,但由于其躲避在社会生活之外,也不符合当时的诗歌风尚,对诗坛没产生什么影响。4王绩:在这个时期的宫廷诗之外,尚有诗风独特的王绩,他的诗描王绩家庭北朝士族,王通弟,性简傲,三度出仕,因逢天下乱变,无意经世。解六合丞还我家滄海白雲邊,還將別業對林泉。不用功名喧一世,直取煙霞送百年。彭澤有田唯種黍,步兵從宦豈論錢。但願朝朝長得醉,何辭夜夜瓮間眠。

嗜酒,俸酒一斗,“斗酒学士”王绩家庭北朝士族,王通弟,性简傲,三度出仕,因逢天下乱变,无五斗先生传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五斗先生传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望二、上官仪、四杰1龙朔年间的变化。唐高宗的一个年号(661-663)。在此之前,高宗立武则天为后,武后逐渐掌握统治权。她本人也喜好文学,整个诗坛依然由宫廷诗、宫廷趣味主宰。宫廷诗人人数众多,举行的应制酬唱活动十分频繁且规模大、气氛热烈,远超贞观时期。二、上官仪、四杰《隋唐嘉话》:武则天游洛阳龙门,下诏令众臣赋诗,先成者赏赐锦袍。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以锦袍赐之。未几,宋之问诗亦成,武则天吟赏不止,以为宋之问诗高于东方虬,令人将锦袍从东方虬手中夺回赏与宋之问。《隋唐嘉话》:武则天游洛阳龙门,下诏令众臣赋诗,先成者赏赐锦

龙朔诗坛比起贞观,风气可谓一变。宫廷诗人多依附权臣、以颂扬圣德、点缀生平为能事,愈益平庸,用力于形式技巧的追求,使宫廷诗更加浮艳雕琢。杨炯在《王勃集序》中说:“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代表者有上官仪。

龙朔诗坛比起贞观,风气可谓一变。宫廷诗人多依附权臣、以颂扬2上官仪在贞观时期就有应制诗,龙朔时期成为诗坛一时的风雅之主。其诗限于宫廷题材,应诏奉和、挽歌为多,内容空洞、感情淡薄,缺乏雄杰慷慨之气;不过艺术技巧较高,不再掇拾齐梁的浮艳辞藻,达到了精美纯熟。2上官仪在贞观时期就有应制诗,龙朔时期成为诗坛一时的风雅之主艺术贡献:上官仪对诗歌的体制、声律、对仗等艺术进行探索,作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倡导声病说、又提出“六对”、“八对”的对偶说,注意音义结合的对称效果,及整体意象的配置,形成的诗风被称为“上官体”(唐诗史上第一个个人命名的诗体),风行一时。“上官体”适应了当时诗歌艺术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推动诗的格律化走向。艺术贡献:上官仪对诗歌的体制、声律、对仗等艺术进行探索,作诗如《早春桂林殿应诏》:“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风光翻露文,雪花上空碧。花蝶来未已,山光暧将夕。”全诗写宫苑春景,语言典雅而寡情少意,但中间两联对仗写早春气象意象新奇、技巧高明。如《早春桂林殿应诏》:“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上官仪有不少对偶精妙、体物细腻的诗句,《入朝洛堤步月》是其名篇:“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清静开阔变为热闹飞动,体物精细,其中又融入了作者志得意满、意态从容的情怀,韵致飘扬,有一种浑融的境界。小结:“上官体”体制精巧玲珑,对诗歌的趋于格律化有贡献,但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依然显示了宫廷诗浓厚的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的倾向。上官仪之后的宫廷诗延续着这种风格。

上官仪有不少对偶精妙、体物细腻的诗句,《入朝洛堤步月》是其名六对:语词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

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

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

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

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

六曰双拟对,春风秋池是也。六对:语词3稍晚的“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表现出不同风貌。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变革文风的追求:有文才而自负很高,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进入文坛而崭露头角之时,有一种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见杨炯《王勃集序》)。3稍晚的“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表现出不同风貌创作体现:a.扩大诗歌的题材内容,由上官体的应制、奉和转向对江山塞漠的描绘和个人性灵的抒写。b.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比起龙朔诗人,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因此风格由纤柔卑弱变为明丽清新,对当时流行的争构纤微的上官体流弊而言,明显具有某种革新的风貌。创作体现:a.扩大诗歌的题材内容,由上官体的应制、奉和转向对卢照邻和骆宾王长于七言歌行,视野开阔,描写、抒情、议论交融,尤其情思慷慨飞腾,驾驭行文,形成气势宏大又跌宕流畅的风貌,已初步开启了唐七言歌行纵横开阖、刚健流宕的特色。二人的歌行体冲击了宫廷诗咏物、描绘、乏情的模式。卢照邻和骆宾王长于七言歌行,视野开阔,描写、抒情、议论交融,如卢照邻的《行路难》,其眼光已不局限于宫廷而转向市井,其情怀已不局限于个人生活而进入沧海桑田的感慨,进而思索人生的哲理。此诗的后半部夹以强烈的抒情,将世事无常和人生有限的伤悲,抒写得淋漓尽致,胸怀开阔,气势壮大。学习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并分析。

如卢照邻的《行路难》,其眼光已不局限于宫廷而转向市井,其情怀长安古意卢照邻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长安古意卢照邻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第一层次,铺陈手法,长安车马、宫阙、第宅的繁华富丽和权贵竞逐奢华的享乐生活。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第二层次,市井娼家为中心,描写王孙公子、侠客廷尉等各种人物纵情声色的夜游图。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第三层次,统治集团内部倾轧,权臣得意骄纵。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第四层次,以扬雄自况,与前写的豪门贵族生活作对比,针砭当世,托物言志。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可以看出,主要采用铺陈手法,激励铺张渲染都市生活的豪华与奢靡,涉及的题材、用语、风调,与南朝宫体(萧纲《乌栖曲》)较为接近,但格局开展,旨归所在,又与宫体的宫闱声色,绮糜浮艳不同,从中可见四杰未脱尽六朝之习,这也是时代的特色,但诗风已开始转变。可以看出,主要采用铺陈手法,激励铺张渲染都市生活的豪华与奢靡王、杨长于五律,创作题材已从宫廷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风味已变,尤其突出慷慨雄杰之气,改变宫廷诗的格调,这主要反映在他们羁旅送别之作和边塞诗中;杨炯在一定程度上以粘式律促进律诗的定型(见教材,略)。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摆脱黯然销魂的离别窠臼,没有悲伤惆怅,胸怀旷达,展望将来,对友情坚信诚笃,又有一种自负自信,充满气概。王、杨长于五律,创作题材已从宫廷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风味已变如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诗中表现的立功边塞的志向和慷慨情怀,

显得十分强烈。这种激扬文字的书生意气,是构成其诗歌“骨气”的重要因素,也是“四杰”诗风与宫廷诗风迥然有异的内在原因。但“四杰”诗风亦属“当时体”,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

如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三、近体律诗的定型与沈、宋武则天后期,诗坛依然流行宫廷风貌,在诗艺技巧上有进一步发展,出现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等重要的宫廷诗人,他们写的诗在题材上与以前的宫廷诗人无太大差别,但在诗律和诗艺的研练方面却有很大进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同时出现了对唐诗发展有重要意义的陈子昂。三、近体律诗的定型与沈、宋1律诗体制的定型: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武后后期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优游卒岁的馆阁生活,有较为充裕的时间琢磨诗艺,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1律诗体制的定型: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具体作法是,除了一联之中轻重悉异之外,还要求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平仄相粘,并把这种粘对规律贯穿全篇,从而使一首诗的联与联之间平仄相关,通篇声律和谐。作用:以粘、对、平仄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律的定型,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

唐代文学史课件

2沈、宋等人磨练出律诗的声律技巧,随着因政治变故而遭贬,有了真情实感,写出了情韵俱佳的优秀作品。

如宋之问的五律《度大庾岭》:“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技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声情并茂、意在言外。2沈、宋等人磨练出律诗的声律技巧,随着因政治变故而遭贬,有杜甫《春夜喜雨》(红色字为“平”声,黑色字为“仄”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自行分析宋之问的《度大庾岭》。粘粘粘对对对对杜甫《春夜喜雨》(红色字为“平”声,黑色字为“仄”声)粘粘粘四、陈子昂的风骨观、风雅兴寄说:

1宫廷诗歌囿于视野、趣味,不能展现时代特色。诗寻求突破只能是依靠宫廷外的力量。陈子昂出现,在诗歌观念上以复古对抗当时诗风。2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以风骨之说冲击宫廷诗,扫荡宫体诗余绪。陈子昂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方向。四、陈子昂的风骨观、风雅兴寄说: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3创作:复归风雅兴寄,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

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临之作而无登临之景,意在情感抒发。虽写一己的悲哀,但视野开阔、托意深远,穷通古今之变,蕴含了古往今来怀抱利器而不遇者的极度孤独感,给人以雄浑博大、沉郁悲壮之美。

3创作:复归风雅兴寄,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感遇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以兰若自比,托物寓意,纯用比兴,遣词造句平淡中见惊警。

陈子昂诗歌创作倡导风雅兴寄,追求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即唐诗的风骨。感遇陈子昂五、张若虚与唐诗兴象经过九十馀年的发展,初唐诗歌在题材范围的扩大、体物写景技巧的成熟、声律的完善和风骨的形成等诸多方面,已为唐诗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诗歌意境的创造方面,张若虚和刘希夷的诗歌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将体物写景与情怀诗意融合,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意境纯美,显示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五、张若虚与唐诗兴象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分析该诗的诗情画意哲理之交融)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称之为“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刘希夷(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长篇歌行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唐代文学史课件唐代文学史课件唐代文学史课件唐代文学史课件讨论:初唐诗为后来唐诗的繁荣做了哪些准备?讨论: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本章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每班分成若干小组,1/2的小组探讨教材第一节的内容: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另1/2小组同学探讨第二节: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要求:每组提交一份小组讨论的过程纪录;最后小组进行课堂发言的报告。每组里同学的成绩相同。本章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补充:“盛唐气象”内涵辨析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把唐诗分为五体,中有“盛唐体”,这是严羽对盛唐诗歌独特风貌的一种概括,我们以“盛唐气象”名之,“盛唐气象”即指盛唐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这种风貌是其它“体”所欠缺的,换言之,这是盛唐诗歌的主流风貌,是区别于其它时期的美学表现。补充:“盛唐气象”内涵辨析以“气象”名诗,来自于严羽,如“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建安诸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不过他并未作为专门术语完整提出“盛唐气象”一说,是在论诗歌发展、艺术风格的时候分别提出“盛唐”、“气象”,今人林庚先生在1958年第2期的《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盛唐气象》后,学术界更将“盛唐”与“气象”视作一体。以“气象”名诗,来自于严羽,如“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

严羽在

《沧浪诗话》之后写的《答吴景仙书》中说:“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盛唐诗歌风貌所具有的雄壮浑厚(雄浑)可为“盛唐气象”的内涵。严羽在《沧浪诗话》之后写的《答吴景仙书》中说:“盛唐诸公林庚认为,“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这时代性格是不能离开了那个时代而存在的。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又指出:“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就是‘盛唐气象’与‘盛唐之音’的本质。”认为李白是这种气象的典型代表。不过,已有后人指出,林先生的盛唐气象欠缺了杜甫这一类沉雄悲壮之作。林庚认为,“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

其实还有王、孟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也是盛唐气象的内容。盛唐诗歌的时代共性在山水一派那里也是存在的,严氏之后的一些诗论家如胡应麟已更改:“盛唐一味秀丽雄浑”。应该说,作为一种主流美学风貌的概括,盛唐诗歌中那种阳刚之美的作品具有“盛唐气象”,而自然清新、秀丽明朗、充实饱满的风格的作品,也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精神,也是盛唐文化的反映,也具有“盛唐气象”的特质。其实还有王、孟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也是盛唐气象的内容。盛唐讨论:如何理解王、孟一派的盛唐气象?讨论:第三章李白第三章李白李白手迹李白手迹李白醉酒图第一节李白的生平与个性李白醉酒图第一节李白行吟图一、关于李白的生平,详见教材。但李白的身世有很多疑问,也是李白研究的热点之一。李白行吟图一、关于李白的生平,详见教材。但李白的身世有很多李白(701-762),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唐代杰出的诗人,在当时已受到士大夫的景仰。然而,他的身世、出生地、行踪、家庭却异说纷纭,迄今未有定论。明人胡应麟说:“古今诗人出处,未有如太白之难定者。”

唐代文学史课件1.基本资料:关于李白家世最早的较详细的记载,一见于李阳冰《草堂集序》: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一见于范传正所作《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基本内容相似。

1.基本资料:2.现今大致看法: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中亚的条支或碎叶,5岁随父迁居绵州青莲乡。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主要在漫游和流浪中度过,足迹遍半个中国。少年时期勤奋读书,涉猎广泛,自谓“十五观奇书”、“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20岁左右,开始在蜀中漫游,25岁左右开始出蜀漫游、干谒,拜见各地名流,曾西入长安求仕。这个过程中,李白的思想也在逐渐形成。

2.现今大致看法: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中亚的条支漫游中已见出自负性格。在江陵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后者称赞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写就《大鹏遇希有鸟赋》(后改名为《大鹏赋》);往襄阳拜谒孟浩然,未遇,写下《赠孟浩然》一诗,赞美孟浩然的隐逸生活,表示了自己仰慕、崇敬的心情;拜见韩朝宗,在《上韩荆州书》中说:“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漫游中已见出自负性格。在江陵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后者称赞李白“3.一生中两次重大的人生事件:天宝元年奉诏入长安,3年后被赐金放还;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幕获罪,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年老多病依然想从军报国,最后客死于当涂。3.一生中两次重大的人生事件:天宝元年奉诏入长安,3年后被赐二、个性人格:李白功名心很强,不过一生仕宦功业未成,却以诗赢得生前生后名。时代造就了李白,时代也欢迎李白。李白是盛唐文化哺育出来的诗人,其个性浪漫张扬、率性天真、自负自信、豁达昂扬,追求独立不羁、不受约束的人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其诗一如其人,他的诗也是对盛唐时代风貌的最好写照。二、个性人格:李白功名心很强,不过一生仕宦功业未成,却以诗赢第二节李白的思想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李白生活在唐代最全盛开放时期,他的思想受盛唐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兼收并蓄,十分复杂。大致有:

第二节李白的思想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1、道教(道家)思想:青少年起就有所涉及,后接受道箓为道士。主要表现为神仙信仰、对自然的热爱,作品有大量山水诗;游仙思想、作品中浪漫的想象;热衷功名富贵、及时行乐,感叹人生如梦;更有追求率性自由。1、道教(道家)思想:青少年起就有所涉及,后接受道箓为道士

比如《将进酒》的奇想豪放、及时行乐、狂傲不羁,就是挣脱各种羁绊的表现;《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神仙世界,是与浊世截然不同的光明世界。而他所常用的也以乐府歌行为主,形式自由奔放,任气而行。比如《将进酒》的奇想豪放、及时行乐、狂傲不羁,就是挣脱各种2、纵横家思想:曾学纵横术,“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一生中多次漫游干谒、功名心激切而入仕又不寻常道。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追随永王李璘,仿佛历史也给他提供了一个风云际会、大展手脚的机会,“但取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但求自我之实现,并不审时度势。

2、纵横家思想:曾学纵横术,“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一生中3、侠士思想:对任侠的推许,表现出思想上豪纵任性的方面,与纵横家思想一起都有助于形成李白狂放不羁、自负自信的个性,放达不羁,不受礼法约束,也带来诗歌的纵横恣肆、开阖跌宕,情感浓烈壮大,以及表达建立事功的渴望。“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叹我万里游,飘飘三十春。空谈帝王略,紫绶不挂身。雄剑藏玉匣,阴符生素尘。”(《门有车马客行》)

3、侠士思想:对任侠的推许,表现出思想上豪纵任性的方面,与4、儒家思想:有两种不同的方面。一种是嘲儒,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常人那种科举入仕之路,写过嘲笑鲁中腐儒的诗;另一方面是尊儒,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4、儒家思想:有两种不同的方面。一种是嘲儒,看不起白首死章句尊儒在他的诗中往往表现为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入世、渴望功业,看到现实黑暗后,充满忧愤之情,不过即使在经历对朝廷的失望、不满后,依然坚持正义、执着理想,始终保持着自信、昂扬的精神面貌。尊儒在他的诗中往往表现为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入世、渴望功业,看尊儒:“西过获麟台,为我吊孔丘,念别复怀古,潸然空泪流”(《送方士赵叟之东平》)。“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大儒犹不遇,小儒安足悲。”(《书怀赠南陵常赞府》)《临终歌》中还自比孔子:“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入世、渴望功业,坚持正义、执着理想,始终保持着自信、昂扬的精神面貌.尊儒:“西过获麟台,为我吊孔丘,念别复怀古,潸然空泪流”(嘲儒:“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并写过嘲笑鲁中腐儒的诗:“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嘲笑循规蹈矩、死啃章句。其诗中表现出来的不羁狂放也显示了他对死读书的轻蔑.

嘲儒:“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对于以上李白的思想,要求能说明对于其诗歌创作所造成的作用,并举例。

对于以上李白的思想,要求能说明对于其诗歌创作所造成的作用,并

第三节李白的诗歌创作第三节李白的诗歌创作一、李白诗歌的广阔内容:1.描绘唐帝国全盛时期绚烂繁华的生活面貌,如对壮伟帝都的礼赞、对繁荣的城邑、安乐的乡村的表现;牛羊散阡陌,夜寝不扃户。问此何以然,贤人宰吾土。举邑树桃李,垂阴亦流芬。河堤绕绿水,桑柘连青云。赵女不冶容,提笼昼成群。缫丝鸣机杼,百里声相闻。(《赠清漳明甫侄聿》)一、李白诗歌的广阔内容:2.讽刺统治阶层的腐败、丑恶,如《古风》,批判朝政昏暗,讽刺唐玄宗的求仙、穷兵黩武、唐将的无能,斥责宦官:《古风》二十四: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2.讽刺统治阶层的腐败、丑恶,如《古风》,批判朝政昏暗,讽刺3.抒怀之作,咏叹不遇,抒发积极乐观、自信自负的精神,《行路难》、《将进酒》4.讴歌友情,《黄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表现女性的生活、思想、感情的作品,包括赠内一类的作品,如《子夜吴歌》(三、四)、《长干行》。“妇人与酒”是李白诗的一个话题。3.抒怀之作,咏叹不遇,抒发积极乐观、自信自负的精神,《行路6.山水之作,一生大量时间漫游,笔下的山水诗展现了壮美的山河景观,深刻反映出李白乐观、浪漫的思想。《蜀道难》、《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

另,李白写了很多饮酒诗借酒寄托了诗人的各种感情;酒也常与歌颂友情、追怀古人相联系。

宋代王安石编选李、杜、韩、欧《四家诗》,置李白于第四,并曰:“李白诗语迅快无疏脱处,然其识污下,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王安石的这通话曾引发人们争议。(如何理解?)6.山水之作,一生大量时间漫游,笔下的山水诗展现了壮美的山河二、李白的乐府与歌行:强烈的个性与浪漫激情李白的古体诗创作成就主要在这两类,是在李白的诗作中堪称极具个性化的代表,是反映李白浪漫主义精神的重要诗歌载体。1.李白乐府诗大量沿用古题但又有创新,或借古题写时事;或抒写己怀,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歌行的创作中,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充满个性,处处有“我”在(李白的个性气质、李白的艺术特色),重于抒发慷慨昂扬的感情,与以前的乐府诗大为不同。二、李白的乐府与歌行:强烈的个性与浪漫激情(举例分析)如《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洁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举例分析)如《将进酒》:如《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从语调到气势,都是李白式的,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的写法,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从而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把乐府诗创作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

李白的这一类乐府诗,虽说是拟古,却处处有“我”在,呈现出他人无法摹似的个性特色。同时一些杂言体乐府,句式、语言错落、跳宕,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如《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蜀道难蜀道难《蜀道难》《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曰:“《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按:指蜀地的山)之阻。”诗写作年代无法详考,一般以为写于早年,是李白天宝元年初到长安时作。《蜀道难》《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全诗分为三部分。从开头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第一部分,概括写出蜀道开辟之难(突出“高”和“险”);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为第二部分,写蜀道的高峻难行;最后的内容为第三部分,主要写蜀地形势的险要,居住之难,进一步深化主题。本诗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浪漫主义特色。全诗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暗示、渲染等艺术表现手法,意境神奇迷离,气魄宏大,语言长短随意,雄健奔放,挥洒自如。全诗分为三部分。从开头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第一部分,概2.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比乐府高,但两者之间的界限不容易划清。李白歌行在艺术上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傍依,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神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2.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比乐府高,但两者之间的界限不容易划清。一般将李白古诗中以歌、行、吟、谣等为题的纵情长歌,作为其歌行的代表作,诸如《襄阳歌》、《扶风豪士歌》、《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少年行》、《古朗月行》、《江上吟》、《玉壶吟》、《染园吟》、《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

一般将李白古诗中以歌、行、吟、谣等为题的纵情长歌,作为其歌行简而言之,两类诗重在抒发李白的浓烈的主观情感,充分展现了诗人个性气质和抒情特点;手法上大量变幻莫测的夸张想象、巧妙的比喻;其它在语言表达、句式任用上都具个性(要求展开说明),造成李诗气势磅礴、纵横开阖、节奏回旋振荡、意象壮美清新、意境离奇惝恍的特色,豪放飘逸的独特风貌。

简而言之,两类诗重在抒发李白的浓烈的主观情感,充分展现了诗人代表作:《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课堂分析其中几首)学习要求:能对代表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代表作:《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陪侍御叔华登楼唐代文学史课件三、李白的绝句:具有清新俊逸、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

李白绝句多写一时景、某刻思绪,不以复杂取胜,语言简洁明快,情思爽朗飘逸,表现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情、人性,平易中情味不尽,含蓄又自然天成。三、李白的绝句:具有清新俊逸、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唐人五绝的创作在初唐就已颇有成就,如四杰。盛唐以李白、王维最为特出。清代沈德潜:“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只眼前景,口头语,有玄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说诗晬语》卷七)

李白五七绝与其得乐府民歌的自然天成、清新素朴、白描手法甚有关系,且七绝以古入律,又加入歌行体的开合随意、摇曳多姿、以气贯穿的特点。唐人五绝的创作在初唐就已颇有成就,如四杰。盛唐以李白、王维最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无论在盛唐诗人中还是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独特的一位,盛唐文化和李白的个性气质、人生经历造就了李白的诗歌。由于他以才力写诗、以气质写诗,李白的诗风是难以学习模仿的。(参见教材自学)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无论在盛唐诗人中还是在中国诗歌史上

1.强烈的主观色彩。2.想象。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3.意象。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当然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李白诗的意象,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4.明丽的语言色调。5.诗歌体裁的选择运用上,主要运用古诗及乐府歌行(以上要求诗作分析)1.强烈的主观色彩。补充:李诗风格的多样化:(分别找作品)雄奇、壮丽、奔放;含蓄、委婉、情遥;清新、明丽、俊秀补充:李诗风格的多样化:(分别找作品)第五节李白的地位与影响如果说李白诗歌的艺术尤可学,但其洋溢在诗中的激情、个性难学。李白宏篇伟制和隽永小诗兼擅,在当时,他的才情就已受到世人的推崇:如苏颋、杜甫、贺知章等中晚唐韩愈“退之七言古有绝似太白出,读者自知之。”(清马位《秋窗随笔》)李贺“贺诗乃李白乐府中出,瑰奇谲怪则似之,秀逸天拔则不及也。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韵。”(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第五节李白的地位与影响李阳冰《草堂集》序: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至今朝诗体,尚有陈梁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李阳冰《草堂集》序:宋代对李白评价不高王安石:“太白诗语迅快无疏脱处。然其识见污下,诗十句九句言妇人耳。”(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五)苏辙、陆游类同,不过苏轼还是称赏的。赞许:宋初王禹偁《李太白真赞》宋末陈亮《谪仙歌》严羽:“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宋代对李白评价不高第四章

杜甫第四章杜甫第一节社会动乱与杜甫的人生1、社会衰败与安史之乱唐玄宗后期,政治昏乱,社会衰败。一些失意敏感的士人,如元结等,在诗歌的观念、内容与情调上,已经与盛世时期的诗作不同,消去理想色彩,有深度,惜乏艺术性。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灾难使唐诗风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盛唐诗变为中唐诗。但这个转变是有过程的,而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诗人。第一节社会动乱与杜甫的人生1、社会衰败与安史之乱唐玄宗2、杜甫生平

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东晋名将杜预之后,祖父杜审言。人生思想的形成期正是在盛唐。祖上的成就激励着杜甫;家庭的文化传统(儒与文)、盛世的文化精神,对形成杜甫忠君恋阙、忧国忧民思想有重要影响。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时期,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2、杜甫生平

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东晋名将杜预之后,祖1读书与壮游时期,约35岁以前,这是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其父为官,使他能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壮游》)的生活,创作面貌上积极昂扬,表现出少年意气。南北漫游,33岁在洛阳与“放还”的李白相遇,为李白风采与诗才折服,后又遇高适,三人结伴同游,快意诗酒。登泰山写有《望岳》,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情怀。这时期杜甫表现出的豪情、抱负和许多盛唐士人一样,人生设计是致君尧舜,充满自信自负。

1读书与壮游时期,约35岁以前,这是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2十载困守长安时期。天宝五载入京参加考试,李林甫操纵,“野无遗贤”。此后奔波汲引,献赋干谒,最终落空。十年辛酸的生活使他看清了统治者腐朽、生民疾苦、社会的黑暗不平,长安生活的打击磨砺使他由早年的浪漫思想转向悲愤沉痛,目光开始关注现实,写下《丽人行》、《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篇,反映天宝后期动乱行将到来前的社会风貌,现实主义创作的独特风格开始成熟。而他的忠君仁民之情与国家忧患意识结合起来。

2十载困守长安时期。天宝五载入京参加考试,李林甫操纵,“野3逃难和为官时期。天宝末,献《三大礼赋》,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史之乱起投奔肃宗半道被俘回长安,第二年逃脱投奔风翔,授予左拾遗,后因救房琯被肃宗嫌弃,贬官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弃官,离开华州前往秦州,后入蜀地,开始了后半生。这期间写下《春望》、《羌村三首》、《北征》、“三吏”、“三别”等,表达他忠君忧民之思、深刻反映安史之乱。3逃难和为官时期。天宝末,献《三大礼赋》,授京兆府兵曹参军4晚年漂泊西南时期,最后于大历五年冬病死于湘水舟中。辞官在饥寒交逼下入成都,开始了飘泊西南的生活。前期在成都有一段较为安宁的日子,得到朋友严武帮助,一度成为严武幕僚,严去世后沿江出峡,渝、夔、江陵、湘水地区飘零,穷愁潦倒、疾病缠身、凄凉艰辛而创作上不改忧国忧民的情怀,尽历沧桑愁郁,夔州时期写下许多沉郁奇崛之作,律绝艺术进入新境界。

4晚年漂泊西南时期,最后于大历五年冬病死于湘水舟中。辞官在《旧唐书杜甫传》: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褊:指心胸、气量、见闻等狭隘。亦指性情急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

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旧唐书杜甫传》: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而有饭颗山之嘲诮。元和中,词人元稹论李、杜之优劣曰:唐兴,官学大振,历世能者之文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之后,文体之变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迨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秾莫备。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已来未有如子美者。

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文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而有饭《新唐书》: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新唐书》: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房琯罢相、杜甫被黜)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房琯罢相、杜甫被黜)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第二节诗史与叙事诗唐代文学史课件一、诗史与叙事诗杜诗首先以叙事诗体现出不同于盛唐诗人的诗歌风貌的。1.诗史:杜诗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由盛而衰的社会生活、战乱带来的巨大灾难,描写了当时诸多重要事件,以诗写史、以诗补史,具有时事性,写出所处时代的历史真实,富于“史事”的认识价值;一、诗史与叙事诗同时杜诗渗透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深沉感喟带来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氛围,体现出了浓厚的时代心理;杜诗对社会、生活的表现与评价具有深沉敏锐的洞察力、洞察历史的识见,体现了历史批判的原则,适应历史的发展规律,给后世以深刻影响。同时杜诗渗透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深沉感喟带来的忧郁色彩和悲2.围绕天宝末及安史之乱的作品大多是叙事诗。杜甫学习传统乐府的精神,而又进行新创,运用五、七古体,缘事而发、即事名篇,大量运用叙事手法,是新乐府诗歌的前驱。2.围绕天宝末及安史之乱的作品大多是叙事诗。杜甫学习传统乐府二、杜甫叙事诗的主要手法杜诗中围绕安史之乱的作品大多用五、七言古体,在杜诗中这类体裁也主要用来叙事。

现实主义的方法:1缘事而发、即事名篇的总体原则二、杜甫叙事诗的主要手法2赋笔写诗。写人事写景物或刻画心情,均以具体细微处表现生活真实,艺术感染力强。如《新安吏》抓丁“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北征》写路上所见之景“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到家后“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2赋笔写诗。杜诗不仅人、物有细部刻画,心境、心情、氛围也借以细节或细致来展现,《北征》的路上所见“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鸱枭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写的是物,心境氛围也通过细节立现。杜诗不仅人、物有细部刻画,心境、心情、氛围也借以细节或细致来3客观写实与主观抒情相交融,叙事诗的抒情性很强。有时寓主观于客观。例:自叙经历中兼抒忧念家国心情之作,如《北征》、《春望》等,或是集中写社会时事,如“三吏”、“三别”、《哀江头》等,这些叙事诗中含蕴情感的色彩都很浓,往往赋笔中蕴情,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3客观写实与主观抒情相交融,叙事诗的抒情性很强。有时寓主观于4通俗自然而又高度凝炼的语言艺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生女尤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4通俗自然而又高度凝炼的语言艺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三、杜甫的律诗杜甫对律诗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将古体组诗的写法移到律体写作上,以组诗的形式扩大律诗的表现容量;又以写时事来扩大律诗的表现范围;其律诗一定程度上改变律体风格特征,将议论、抒情与时事结合,使广阔复杂的内容、沉郁纠结的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尤其七律。三、杜甫的律诗律诗组诗代表作如《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要求重点掌握《秋兴八首》)

杜甫晚年律诗,广阔的社会生活都被表现了,律诗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几乎扩大到和古体诗同样的广阔度。律诗组诗代表作如《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要求重点2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杜甫晚年的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分析见书)。2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注重炼字炼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少陵炼神”(刘熙载语)。《登高》前四句写登高远望之景,仅28字就选取了8景物,风、天、猿、水(渚)、沙、鸟、落叶、长江,且分别用了急、高、哀、青、白、回、萧萧、滚滚绘其形、状其色、描其态、摹其声,远近配合、高下相映,色彩协调,动静兼有,不仅用精练的语言创造出一幅景象鲜明生动、意境旷远萧瑟的深秋江山图,而且为后四句抒发潦倒不幸烘托了气氛,渲染了情绪。注重炼字炼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少陵炼神”(刘熙载语)。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写的拗体,也是一种成熟之后的通变。拗体之作以七律为代表,尤其夔州时期所作,在悲愤压抑沉郁的心境下,其诗多近体的拗体,多奇崛之作。长于通过平仄的安排来表现诗情诗境。如《登高》(见书)。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写的拗体,也是一种成熟之后的通变。拗《咏怀古迹五首》之一(红字为平声)“庾信平生最萧瑟”——”最、萧”拗救,原为平、仄之三:千载琵琶作胡语——”作、胡”拗救,《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原:平平平仄仄以上本句自救,也有对句救。《孤雁》孤雁不饮啄,哀鸣声念群。《咏怀古迹五首》之一(红字为平声)3以古入律或古中用律、散文化手法入诗,这是对律体的艺术开拓。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见书)《暮归》: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南渡桂水缺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讲授时可提问,分析以古入律的地方)

3以古入律或古中用律、散文化手法入诗,这是对律体的艺术开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