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进课堂劳动意识印心间 论文_第1页
垃圾分类进课堂劳动意识印心间 论文_第2页
垃圾分类进课堂劳动意识印心间 论文_第3页
垃圾分类进课堂劳动意识印心间 论文_第4页
垃圾分类进课堂劳动意识印心间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垃圾分类进课堂,劳动意识印心间——以“垃圾分类”为例,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摘要: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指导的缺位、评价的盲目、研究的缺失。正因如此,劳动教育的号角虽早已吹响,却收效甚微,学生无法真正热爱劳动,校园亦没有形成“以劳动为光荣”的氛围。劳动教育如何从平面、枯燥的宣传转变成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劳动?笔者尝试通过创设劳动活动场景,推进项目化学习等措施,推进劳动教育,让孩子真正从心底热爱劳动。关键词: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实践 引言:“一勤天下无难事。”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就强调过劳动的重要性,勤劳更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美德之一,勤于劳动的品质,是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不能抛弃的精华。《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但多年来“重成绩、轻劳动”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劳动教育虽然一直在提,如何落实,需要寻找一条合适的途径。随着“五育并举”的提出,作为新时代教师,在青少年价值观萌芽时期,必须帮助孩子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这也是新时代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一、触及心声,叩启改变之心门当笔者一次的主题队课中,在黑板上写下“垃圾分类”二字时,学生就异口同声地抱怨:“怎么又是垃圾分类——,真没意思(小声)。”笔者在尴尬之余,不禁反思:一次次垃圾分类课,确实都是差不多的内容,也不知道学生平时在家实践了多少。 为了进一步了解班里同学的垃圾分类实践情况,笔者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表下发给同学们,并做了简单统计,结果如下:1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 每天在家垃圾

家里从来不垃 分类

圾分类 5%

49%偶尔在家垃圾

分类

46%图1学生家庭每天参与垃圾分类情况调查表从调查结果分析表中可以看到,班级平时只有5%的同学在区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而其他同学几乎没有在生活中践行。不仅如此,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垃圾分类状况也不容乐观:现阶段学生也只能分清餐巾纸是不可回收垃圾,但扔垃圾的时候一不留神就会扔到可回收垃圾桶里。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虽然垃圾分类相关的实践早已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各地中小学的实践轰轰烈烈,吹入各大校园。但传统的强调和实践却收效甚微,多年来“垃圾一桶装”的观念根深蒂固,“垃圾分类”这一概念的核心驱动力不足。如何改善这个问题?笔者也做了几点尝试: 1.设立垃圾分类监督制

为了督促学生做到垃圾分类,经过考察推选,然后班级投票,在班级选出一位能干、踏实的同学担任“绿色小能手”监督员,监督班级同学践行垃圾分类。但是这样的方法也有不足,不到一星期,这位平时“波澜不惊”的同学便来向我诉苦,说自己平时要时刻监督同学们,没有了自己的自由时间;不仅如此同学们还以“躲避她的监督”为乐趣,故意乱扔垃圾,她觉得同学们很难管理。 2.开展垃圾分类趣味课

为了彻底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投其所好”,笔者通过寻找一些趣味垃圾分类的视频、游戏来引导学生们玩游戏,在游戏中激发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兴趣。这一方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学生的实践也只应用于学校。面对生活垃圾的种类繁多,学生还是没有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回到家践行垃圾分类更是很难。 此时笔者思考:课堂虽然为教学主阵地,但是教师能否在课堂的阵地中巧妙地融入实践,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学习呢?2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二、知行合一,巧思巧行助学习笔者首先通过“导学单”,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写下自己对于垃圾分类感兴趣的点。交上来的答案有一份让我很感兴趣——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垃圾分类机器人,帮助大家每天进行垃圾分类呢?依托这个观点,笔者和学生搜索了关于智能垃圾分类的信息,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信息的梳理,在搜索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在某街道有一个“智能垃圾分类亭”。某街道把“高科技助力垃圾分类”作为特色,设立了智能垃圾分类亭投放垃圾,智能垃圾分类亭在某街道共有两个,有人脸识别、重力感应、智能分类、数据分析等系统功能模块。活动的平台有了,接下来是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安排好基本的活动流程之后,我们开始了班级的小组分工。为了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设立合作学习小组,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1.在准备中学习

项目化学习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了解到这是一个参观项目后,笔者首先请同学们写下自己关于这个“智能垃圾分类亭”的好奇。同学们写下:

这个“智能垃圾分类亭”怎么检测每个人的垃圾呢?这个智能垃圾分类亭是不是在道路边到处走来走去?如果我的垃圾分错了,会怎么提醒我呢?是不是会到我家门口来抓我!在探索中,笔者发现垃圾分类这个从前枯燥的话题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其实垃圾分类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操作性很强,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学生做起来积极性特别高。课堂上,学生劳动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合作,一起学习、探究垃圾分类的方法技巧,兴趣盎然;遇到有难度的问题会展开交流、讨论,这些都促进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运用知识,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2.在实践中深究

百闻不如一见,做足了前期准备后,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某街道垃圾分类一站式服务中心,了解智能AI识别垃圾分类的新模式。 走上街道,同学们首先被街道干净整洁的环境吸引了。街道虽然不是平整的柏油马路,却没有一点垃圾。如果没有做好前期准备,这样的场景可能不会引起大家的触动。但是在事先进行设想之后,大家都忍不住“哇”了出来。在联想到平日里一不注意就乱糟糟的教室环境,所有参与者在实地学习后都若有所思。3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 负责人向同学们介绍了这条街道特有的“一图一码一体系”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一码”指的是芯片码,每一个用户都建有一个芯片档案系”指的是一套评价体系。这套系统非常智能、科学。同学们都若有所思,纷纷表示原来垃圾分类这么有趣,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做垃圾分类小达人。 在参观途中就有同学提问:这个芯片是不是就像学号一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学号来监督大家!这一提议是笔者作为教师都没有想到的,也为我们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在游戏中进步

实地探究后,学习的旅程还没结束。笔者还通过课堂各种实践活动来巩固大家的垃圾分类知识。(1)设立“PK赛”,巩固知识。小学生学习的劲头高涨,求胜心切,他们很容易在比赛中卖力求知,脱颖而出。课堂中,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等分队,成立“巧手擂台赛”。(2)积极创设生活小情景。春游后的食品垃圾袋怎么扔?食品包装袋、塑料包装盒、掉在地上的蔬菜叶子、小龙虾的壳、瓜子壳……分别是什么垃圾?春游时大家也没有忘记学习,每一组都记录下春游结束后产生的垃圾,然后大家再一起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将垃圾送入正确的垃圾桶。表1垃圾处理统计表春游后的食品垃圾袋怎么扔?(例:第一组)薯片袋吃剩的面包胡萝卜丝瓜子壳快餐饭盒水果皮(3)实名制垃圾分类小组赛。了解智能垃圾分类制度之后,班级也开始推行实名制垃圾分类。首先将同学们分成8个小组,每组的位置后面摆放上专属的垃圾分类桶。一天设置三个扔垃圾的时间点(上午10:00、中午12:00,下午3:30),同学们要在自己的垃圾上写上学号,方便组长傍晚统一检查。平时,小组成员内也可以互相监督。最后每天给各小组的垃圾分类发红黄绿牌:红牌-1;绿牌+1;黄牌+0。一段时间实行下来,班里的垃圾分类落实了很多,同学们也很有兴趣,实行起来劲头十足。三、家校共育,探索教育新模式笔者坚持,劳动教育不是一时一地的教育,而是学生一生的教育,因此劳动教育应4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该和家庭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1.以理念引共育

教育没有旁观者,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科学教育,全面教育顺势而生。劳动教育亟待实现从“从独养到群养”的转变。如果说,在学校,班主任是舵手,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就是打配合的船员,只有双方合作、配合,方能让孩子成长的大船扬帆远航,拥有更广阔的未来。因此作为班主任,可以搜集更多的相关讲座、学习视频,引领家长改进观念,从而逐渐更新观念,完成家校共育。 2.以活动促共育

在“垃圾分类”地探索中,笔者以自愿为原则号召家庭垃圾分类,通过开展各种相关活动来促进共育,比如:制作美篇、拍摄照片、手抄报等形式参与,最后效果很好,不少学生带动平时忙碌的爸爸妈妈,开始垃圾分类。在家里,可是连一片菜叶都不能乱丢。作为班主任,笔者也希望通过“小手拉大手”,以一己之力带动班级,班级带动家长,家长带动周边的人,大家共同参与到行动中。总的来说,课堂蕴含着无限可能。笔者通过垃圾分类的实践,认识到我们的劳动教育课可以通过“项目化学习”的形式来进行探索。这样创设情境、融合实践的劳技课,虽然可能耗费3-4节课才能完成一个项目,但学生的收获和感悟的是教科书上无法习得的,掌握程度之高也是老师的反复说教无法达成的。如此效果也正是我们探索新型劳技课的意义所在。即使是小小的烛光,也能燃起熊熊大火,在教育新形式探索的路程中,每位教师都应该跳出传统的桎梏,寻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