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驱控一体机产业工作总结
基于增材制造的工艺特性和应用需求,开展增材制造专用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增材制造技术优势,大幅度拓展增材制造的产业化应用领域。针对MEMS器件、电力电子器件等领域对装备的特殊工艺需求,开展材料制备、芯片制造、特种封装、性能检测等关键装备与工艺的研发,掌握关键技术、开发特色工艺,提高国产装备的工艺适应性及可靠性。研究基于国产装备为主的成套工艺,完成对国产装备的工艺优化、可靠性验证及集成应用,打造自主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智能工厂适应工厂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重点研发智能制造标准化共性关键技术,实现智能工厂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提升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的整体创新水平和自主装备能力,满足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大战略需求。(一)工业互联网技术与系统针对物理信息系统中信息与物理交叉融合造成的复杂性系统问题,建立工业互联网复杂系统模型,攻克以智能工厂为对象的全网互联技术,给出工业互联网复杂系统的实现能力、性能分析与评价方法。重点研究工业互联网一体化架构、工业互联网的泛在感知网络互联和实时控制技术、多源异构网络互联与语义化互操作技术、动态自组织软件定义的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工业互联网验证测试平台。攻克大规模、异构、高实时、高安全、可重构工业互联网共性关键技术,实现工业互联网系统安全可靠应用,建立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工厂测试验证平台。(二)智能控制器与系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研制新型、高端、可信智能控制器,提升工厂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的自有处理能力和智能水平。重点研究智能装备CPS型控制器与关键技术、基于移动互联的智能产线控制管理器、高可信多重冗余控制系统与关键技术、新一代SCADA系统与关键技术、工业组态和工业监控等工业软件、精密系统装配过程数据采集与控制装置。攻克云端服务、高实时任务、高可信控制共性关键技术,实现实时仿真、全分布式控制、多种控制器无缝集成。(三)制造过程的系统设计、控制与优化针对智能工厂的工程化基础方法和实施手段,研究开发面向CPS的工程工具和实时在线优化控制工具以及先进的模型库知识库,提升智能工厂的工程应用目标。重点研究生产过程与设备的建模仿真与优化控制技术、先进制造智能服务体系与全流程智能优化技术、全过程的数据实时获取分析与信息整合技术、工业互联网语义化编程技术与组态工具、分子级表征建模工具与在线实时优化控制系统设计平台、模块化协同设计工具与实时控制系统设计平台。攻克分子级表征与建模、多层域多尺度建模、系统设计、基于知识和数据的仿真模拟与实时优化、在线服务与全流程优化技术,实现仿真设计与控制优化系统工具与平台。(四)CPS制造执行系统与运营管理针对智能工厂的生产要素、能效管理、智能决策和生产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基于互联网+智能工厂的运营管理平台,实现智能工厂平台化方法的建立和实施。重点研究基于云平台的CPS制造执行系统、制造过程能效仿真、监测与管控技术、生产要素的状态监测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企业级辅助决策智能化与可视化平台。攻克服务总线、动态配置、能效模型、生产要素模型、可视化呈现、智能辅助决策关键技术,实现智能工厂的运营管理。(五)智能工厂的可重构技术及原型平台针对智能工厂批量化定制需求,研究工控系统可重构技术,研制智能工厂原型平台,实现产线装备、制造过程和云平台服务资源可重构能力。重点研究装备控制器可重构技术、产线可重构技术、工业互联网与云平台可重构技术、智能工厂可重构原型平台。攻克装备控制系统可重构技术、产线装备可重构技术、工业互联网可重构技术、云平台服务资源可重构技术,实现集成可重构技术的智能工厂原型平台。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国际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对先进制造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对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一)智能正成为制造业的关键要素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通过应用嵌入式软件、微电子、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产品智能化程度和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打造高端产品和装备,占据产业制高点。同时,制造装备控制技术的极大提高,使制造装备的自诊断、自维护、自恢复成为现实,并将推动制造装备向智能化阶段迈进。(二)服务促进产业模式变革,重塑制造业价值链在同质化竞争和供大于求的全球市场环境下,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向研发和产品运营维护等服务生命周期转移,更多的制造企业成为提供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综合体。服务与制造相互渗透融合,从生产型制造走向服务型制造是大势所趋,产业模式向定制化的规模生产和服务型生产转变特征明显。(三)可持续发展成为制造业与自然、社会协调的重要主题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共识,激励制造企业开始重视绿色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和回收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创新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和装备,不断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环保和循环利用要求。(四)制造大数据和平台成为高附加值增值服务的重要支撑工业大数据是制造企业高附加值增值服务的来源,制造企业全业务数据化在对制造系统数据采集和分析形成业务数据闭环的基础上,将有效支撑企业制造过程优化和经营管理决策,促进企业对市场、用户的精准供给和企业间的资源分享利用,从而打造智慧企业,并为消费者、用户以及企业自身创造显著的增量价值。我国制造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多数制造企业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仍处于制造—加工—组装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环节,创新能力不强。尤其在高端产品创新设计方面,设计工具软件受制于人,设计方法和理念不够先进,创新设计能力较为薄弱。2015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逆差1600多亿美元,众多高端芯片的核心技术尚无法突破,企业被迫将大部分利润用于购买国外专利授权,产业自主发展的能力不强,难以打破市场垄断。(二)基础能力薄弱,产品质量不高我国制造业质量基础相对薄弱,高性能液压件与气动元件、高速精密轴承、大功率变频技术、特种执行机构、仪器仪表传感器、工控软件系统等发展滞后。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不高,出口产品召回问题不断,严重影响着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形象。此外,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1万亿元。(三)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我国部分传统制造行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全国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20%;机电产品中量大面广的燃煤工业锅炉运行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0%。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遇到瓶颈。我国大部分地区和行业的信息化仍处于以局部应用为主的初级阶段,且不同地区、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间信息化水平尚存在明显差距。面对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生产模式的变革,认识不充分,准备不足,传统制造业将面临二次淘汰的风险。工业传感器针对工业互联、智能制造的高端需求,顺应传感器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形成一批高端传感器和仪器仪表产品,支撑我国智能制造发展,解决微纳传感器硅基兼容制造、封装、可靠性、集成化等核心共性技术,引领未来发展。(一)工业互联网用微纳传感器研究无源无线多参数监测传感器,高能量密度振动能量收集器等前沿技术。研发传感器与电路协同设计技术及设计工具,传感器与电路单片集成工艺技术,硅基功能薄膜兼容制造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单片集成传感器,阵列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低功耗传感器,无线集成传感器等产品。(二)离散制造业用微纳传感器研究柔性衬底传感器,芯片级原子效应传感器等前沿技术,研发数字全场激光超声检测技术,高精度二维三维光栅测试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运动部件温度、应变、振动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微型继电器,微型电场传感器,多维位移同步测量传感器,微型高精度姿态测量单元等产品。(三)流程工业用微纳传感器研究高精度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微型声矢量传感器等前沿技术。研发传感器芯片与封装材料特性测试技术及其数据库,微传感器可靠性及其测试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高温压力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红外高温传感器、工业现场气体检测传感器等产品。(四)智能制造用仪器仪表研究智能仪器仪表可靠性建模、设计与仿真,参数标定与校准、非线性补偿方法等动态测试与性能评估,关键部件芯片化等前沿技术;研发复杂工业测量仪表在线标定,高端智能测量仪表设计、精确自动补偿、生产工艺、装配等,在线分析仪器小型化关键部件、微弱信号精密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高精度压力/质量/流量/物位仪表,压力/质量流量仪表在线批量化标定装置,小型化在线分析仪、感知/控制/驱动一体化控制器等产品。(五)特种专用仪器仪表研究力热平衡结构设计、多传感器三维纳米定位等纳米三坐标测量,工件姿态和运动参数测量、空间坐标测量、大型零部件尺寸和形位误差测量、激光跟踪等大型装备制造智能化测量等前沿技术,研发工业现场级虚拟测量、工业设施现场故障诊断、特种执行机构和控制阀设计、制造和仿真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制激光跟踪测量仪器、现场级虚拟测量仪表、复杂机械运行故障检测等工业现场专用诊断仪器、特种执行机构和控制阀等。运动控制系统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发展情况(一)运动控制系统半导体制造装备行业领域发展情况半导体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组成部分,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统计数据,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917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1,441亿美元,2019年占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的34.95%。当前的国际政经环境及我国半导体自主可控的需求,带动了我国半导体装备制造的快速发展。硅片设备、制造设备,以及包含固晶机、贴片机、焊线机、划片机、倒装机、切筋成型设备、清洗机、测试机、分选机和探针台等在内的封装、测试设备等半导体装备需求旺盛。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统计,2020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187.20亿美元,同比增长39.18%。2009年至2020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31.25%。根据《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9年我国半导体装备(该数据包括集成电路、LED、面板、光伏等设备)的国产化率约为18.8%,其中集成电路设备国产化率仅为8%左右,未来空间巨大。(二)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行业领域发展情况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电子、物流、化工等现代工业领域,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工业机器人包括多关节机这人、SCARA机器人、坐标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等多种类型,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工业机器人整体往更加高速、高精度、智能化、柔性化等方向发展。我国早在2013年就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当年装机量超过日本、美国、韩国、德国之总和。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统计数据,2014年至2020年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由5.71万台增至15.6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18.24%,2021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0亿美元。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率约为29%,其中高端机器人国产化率为17.5%,空间同样巨大。(三)运动控制系统数控机床行业领域发展情况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的工业母机,机床产业的技术水平、加工效率、精准程度及长期稳定可靠工作对一个国家制造业至关重要。随着制造业加速转型,精密模具、新能源、航空航天、轨道交通、3D打印、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其生产制造过程高度依赖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这将有力推动高速、高精、高效、高稳定性、智能化、多轴化、复合化等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决定中国数控高精密机床拥有广阔的提升空间。但我国数控机床企业主要定位于中低端市场,高端产品渗透率虽在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前瞻研究院整理的资料,2018年我国低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约82%,中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约65%,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仅约6%。我国国产机床并非没有市场,而是因为我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需求和国产机床整体水平之间不平衡不匹配,从而抑制了国产机床消费能力。《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明确提出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设施装备之具体目标:到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总体进入世界强国行列。未来我国机床行业的数控化提升和中高端替代具有高度确定性,高档数控系统价值约占高端数控机床成本的20%-40%,发展空间巨大。(四)运动控制系统激光装备行业领域发展情况受益于各类金属及非金属工业材料加工的旺盛需求,激光加工装备市场迎来持续稳定的增长。根据《2021年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我国2020年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已达692亿元,2014年至2020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达17.72%。但目前高端激光装备的国产化率仅为10%。未来激光加工装备仍将持续往数字化、智能化、切割柔性化的趋势发展,而运动控制系统是激光加工装备的关键功能部件,是推动激光装备向更高功率、更快速度、更高精度发展的技术保障,将持续受益于激光装备市场的增长。(五)运动控制系统传统制造产业领域发展情况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工业体系的基础构成,其健康稳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提升不仅仅是在半导体、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激光精密装备等高端装备领域,还包括纺织、印刷、包装、焊接、压铸、冲压、注塑、压装等更广泛的各类工业装备。在新的发展阶段,各类制造产业都迫切需要通过先进制造技术实现装备和工艺的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并依托工业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实现运维、能耗、产能、效率、质量等多维度价值提升。一方面,印刷、纺织、包装、食品、冶金等多种传统制造产业为满足新经济环境下对高品质、定制化和快速服务响应的需求,需要对自身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以满足新需求、开拓新市场;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亟需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以解决劳动力严重短缺、人力成本上升、柔性化生产能力瓶颈、市场响应缓慢、产品同质化严重等产业发展痛点。同时,经过多年发展,传统制造产业的地方特色集聚现象愈发明显,行业共性的智能化升级需求不断显现,并呈现出由点带面加速落地的示范推广效应。我国运动控制系统企业基于对本土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更强的本地化技术服务能力,将在赋能传统制造业,推动转型升级和智能化改造中发挥重要作用。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是国家战略需求(一)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需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富国之基、强国之本。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要求制造业提供更先进的生产技术水平、高品质的消费产品、自主可控的重大技术装备。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增强制造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推进制造质量和产品品牌建设,才能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这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二)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求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正在加快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竞争新优势,要依靠科技创新提供发展新动力。(三)应对国际产业竞争的战略需要世界制造业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再工业化战略,重点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抢占制造业高端。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抢占制造业的中低端。双重挤压的外部环境短期内不会改变。通过增强制造业技术水平,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使我国制造业在产业竞争中跨入中高端,对国家未来发展意义重大。智能制造与装备制造业概述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等特征,旨在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先进生产方式。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作用。智能制造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通过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生产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能制造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怎样生产和用什么生产则依赖于装备制造业提供具体的智能制造装备。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智能制造装备集机械系统、运动控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具备高速、高精度、高实时响应的作业性能,是有效减少生产过程对人力劳动的依赖,显著提高生产效率、生产精度和生产质量的先进工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具有感知、控制、决策、执行、数据闭环反馈功能,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高度集成。先进工艺、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装备的深度融合,推动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能制造。激光制造面向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电子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疗仪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迫切需求,实现高端产业激光制造装备的自主开发,形成激光制造的完整产业体系,促进我国激光制造技术与产业升级,大幅提升我国高端激光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国际竞争力。(一)激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机理面向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制造、医疗等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