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制品产业建议书_第1页
金属制品产业建议书_第2页
金属制品产业建议书_第3页
金属制品产业建议书_第4页
金属制品产业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属制品产业建议书

充分发挥行业协(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支持企业联合对外谈判,由钢铁协会组织用矿企业统一对外谈判,建立新的双赢定价机制。由钢铁协会会同相关商会协调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反倾销诉讼,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行业协(商)会要及时反映行业问题和企业诉求,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引导企业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行业整体素质。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到国外独资或合资办矿,组织实施好已经开展前期工作的境外矿产资源项目。鼓励沿海钢铁企业充分利用区位和运输优势,尽可能利用国外铁矿石、煤炭等资源。调整部分产品的进出口税率继续坚持控制两高一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政策导向,认真落实提高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措施,适时适当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及时足额退税。研究国产钢材和进口钢材公平税负政策,制订具体措施,为国内钢铁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支持力度,鼓励、引导钢铁企业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钢结构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一)钢结构行业的周期性由于受下游行业的周期性影响,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的终端用户主要分布在工业、民用和商用建筑领域,主要应用于工业设施、工业设备、住宅、写字楼等建筑。因此行业的市场规模与宏观经济景气度、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投资周期相关,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大多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行业周期基本与下游行业周期一致。(二)钢结构行业的区域性因各地政策支持程度和建设投资总量不同,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根据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相关产业政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钢结构相比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石等其他砌体建筑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抗震性能优越、耐热性好等特点,适用的地区范围较广,且涉及工业、民用、商用多个领域,广泛分布全国,随着各地积极推进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建设,未来行业的区域性特征将逐渐弱化。(三)钢结构行业的季节性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终端用户主要分布在工业、民用和商用建筑领域,受下游行业特点影响,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第一、第二季度部分地区气温较低影响施工,且有春节影响;部分规模较大的下游客户,一般实行严格的预算和资金管理制度,每年年初为企业预算、决算和制订任务计划的阶段,任务计划的下达和招投标活动一般集中在第二季度。项目中标后,项目安装作业主要集中在第三、第四季度。因此,一般第一、第二季度为钢结构企业的经营淡季,业务收入相对较少;第三、第四季度为经营旺季,实现业务收入较多。基本原则(一)应对危机与振兴产业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着力解决钢铁产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保先进生产力,保重点骨干企业,保关键品种,保市场稳定,促进产业平稳发展,又要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加快钢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二)控制总量与优化布局相结合按照沿海、沿江、内陆科学合理布局和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要求,结合淘汰落后、企业重组和城市钢厂搬迁,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三)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培育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四)企业重组与体制创新相结合通过体制创新,努力消除影响企业重组的财税利益分配、资产划拨、债务核定和处置等体制性障碍,为推动钢铁企业集团化发展和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创造良好的环境。(五)内需为主与全球配置相结合坚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优化直接出口,扩大间接出口,在努力加强地质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国内铁矿资源的同时,抓住机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金属制品行业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一)金属制品行业供给状况及变动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钢产量不足,需要节约使用,钢材的供给较为紧张。改革开放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我国钢材产量稳步提升,并且自2000年起稳居世界第一。2021年作为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的元年,能耗双控、低碳发展政策趋严,且我国全年经济呈前高后低态势,钢材供给需求双弱。由于我国钢厂普遍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我国钢材供给需求总体上保持动态平衡。2017年至2022年,钢材的价格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2017年至2019年,中国钢铁去产能任务加快落实,钢材产量稳步回升,钢材价格处于相对低位。2020年初,因新冠疫情导致国内经济放缓,钢材价格继续下行。随着国内新冠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钢材需求恢复,价格持续走高,尤其是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原料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叠加全球范围内宽松货币政策的推行,钢材价格亦随之大幅攀升。2021年第三季度,由于原料价格下跌及钢材需求减弱,钢材价格开始回落,但仍处于近五年的相对高位。(二)金属制品行业需求状况及变动原因近年来,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和全国建筑钢结构总产值逐年增长,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行业需求稳步提升,目前国内各地大量的厂房、民用建筑及铁路桥梁等均采用了钢结构,十三五时期经典钢结构工程包括文昌航天发射场502、503建筑物钢结构工程、北京新机场旅客航站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等。由于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具有可靠性高、工期短、安装便利、综合成本低等优势,且符合国家环保节能相关产业政策,因此被越来越多的投资人选择,钢结构总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呈波动上升态势。从细分领域来看,房屋建筑钢结构主要包含厂房、住宅、公共建筑,钢结构的应用范围正逐渐从工业厂房向公共建筑和住宅发展。根据上海市金属结构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房屋建筑钢结构中厂房占比42%,比上年减少4%;住宅占比18%,比上年增加3%;公共建筑及其他占比40%,比上年增长1%。根据住建部统计,2019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中商品住房在装配式建筑中需求最大,占比达41%,公共建筑占比达到22%,保障性住房占比达到13%。严格控制钢铁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所有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为前提。2010年年底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5340万吨,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320万吨;2011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相应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实施淘汰落后、建设钢铁大厂的地区和其它有条件的地区,要将淘汰落后产能标准提高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及相应的炼钢产能。钢铁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粗钢产量年均增长21.1%。2008年,粗钢产量达到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4.53亿吨,直接出口折合粗钢6000万吨,占世界钢铁贸易量的15%。2007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936亿元,占全国GDP的4%,实现利润2436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就业人数358万。钢铁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要,部分关键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铁产业有力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对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盲目投资严重,产能总量过剩。截至2008年底,我国粗钢产能超出实际需求约1亿吨。二是创新能力不强,先进生产技术、高端产品研发和应用还主要依靠引进和模仿,一些高档关键品种钢材仍需大量进口,消费结构处于中低档水平。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受到环境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四是产业集中度低,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排名前5位的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8.5%。五是资源控制力弱,国内铁矿资源禀赋低,自给率不足50%。六是流通秩序混乱。钢铁产品经销商超过15万家,投机经营倾向较重。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国钢铁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出现了产需陡势下滑、价格急剧下跌、企业经营困难、全行业亏损的局面,钢铁产业稳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当看到,钢铁产业在经历了长期粗放型扩张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任务依然繁重,内需潜力巨大,钢铁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制定实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钢铁产业平稳运行、健康发展。提高建筑工程用钢标准尽快完善建筑领域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结合提高抗震标准,研究出台扩大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商业设施等建筑物钢结构使用比例的规定,修改提高地震多发地区建筑物、重点工程、建筑物基础工程等用钢标准及设计规范。保持国内市场稳定,改善出口环境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措施,稳定建筑用钢市场,保障重点工程用钢。通过调整和振兴相关产业,努力稳定和扩大汽车、造船、装备制造等产业需求,以及保障性住房等房地产建设、新农村建设、地震灾后重建和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用钢需求。建筑用钢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稳定在50%左右。改善钢铁产品进出口环境,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鼓励钢材间接出口。组织协会和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争取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金属制品行业发展趋势2021年10月,中国钢结构协会发布了《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钢结构行业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钢结构用量达到1.4亿吨左右,占全国粗钢产量比例1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钢结构用量达到每年2.0亿吨以上,占粗钢产量2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逐步达到40%,基本实现钢结构智能建造。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对装配式建筑行业制定了中长期发展目标,2025年我国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逐步提升至30%。(一)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建筑多以传统现浇式、钢混建筑为主。相比于传统建筑形式,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建造过程具有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运维智能化的特点,此类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增加使用面积、大幅减少现场施工垃圾、抗震性能优越的优势,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20年7月,住建部发布了《关于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原则上采用钢结构。编制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常用构件尺寸指南,强化设计要求,规范构件选型,提高装配式建筑构配件标准化水平,推动装配式装修。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提升建造水平。2021年10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推动建材循环利用,强化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管理。2021年作为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的元年,预计未来能耗双控、低碳发展的政策将越发严格。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推动下,大量应用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等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是国家推进建筑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并且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预计未来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占新开工建筑的比例将持续提升。2016年5月住建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设单位在选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时,应当本着质量可靠、效率优先的原则,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政府投资项目和装配式建筑应当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2017年2月,《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确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势:①有利于提高履约能力,确保质量和工期。工程总承包的各个建设环节都在总承包方的指挥下,因此能够最大化承包商的管理能力、技术力量和丰富经验的优势,有利于整个项目的统筹规划和协同运作,确保项目质量和工期。②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降低工程造价。工程总承包的各建设环节联系更加紧密,减少采购与施工的中间环节,能够使总包方减少变更、纠纷和索赔的浪费,同时在强化责任的前提下减少了管理成本。并且,由于实行整体性发包,大幅降低了招标成本。③工作范围清晰,责任主体明确。工程总承包的各方工作范围和责任界限清晰,有利于追究工程质量责任。(二)钢结构行业集中度不断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