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中民初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汕头市中民初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汕头市中民初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汕头市中民初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汕头市中民初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汕头市中民初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①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他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②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了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①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③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啮。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乎这个),自言自语:“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④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⑤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⑥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⑦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⑧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注】①挑费: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里的开支。(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二卷)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市井氛围,为捡烂纸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B.小说注重细微处写人,煤站副经理黑黑的手指、旮旯位置等细节刻画了一个邋遢、怪异的人物形象。C.小说结尾交代捡烂纸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D.作者刻画捡烂纸老头,意在揭示主题:即使是看似微贱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5.作者在第④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6.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参考答案:4.B

5.①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②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

6.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根据文本内容分析概括,然后与选项作比对,得出答案。B.项中“小说注重细微处写人,煤站副经理黑黑的手指、旮旯位置等细节刻画了一个邋遢、怪异的人物形象。”中“怪异”表述错误,从文中没有依据。文中只是交代饭店的人对这位经理很客气,因为指着他用煤。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角度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回归原文,锁定答题区间,然后从内容和结构及效果的角度谈作用。本题中,“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作者在文中第四段以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从内容角度既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从效果角度来说,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6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本题中,画线句“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是对人物的描写,“悻悻地回到座位上”“‘跟他们寻口汤去’”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表现了“老头”从愠怒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并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前后呼应,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点睛】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然后从手法、内容、情感效果来解答。2.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两个感恩节①的绅士欧?亨利斯塔弗·皮特坐在联合广场喷泉对面人行道旁边的第三条长凳上。九年来,每逢感恩节,他总是不早不迟,在一点钟的时候坐在老地方。但是,斯塔弗·皮特今天出现在一年一度的约会地点,似乎是出于习惯,而不是出于饥饿。皮特一点儿也不饿。来这儿之前他刚刚大吃了一顿,如今只剩下呼吸和挪动的力气了。他的衣服当然褴褛,衬衫前襟一直豁到心口,可是夹着雪花的十一月的微风只给他带来一种可喜的凉爽。因为那顿特别丰富的饭菜所产生的热量,使得斯塔弗·皮特不胜负担。那顿饭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他路过五马路起点附近的一幢红砖住宅,那里住有两位尊重传统的老太太。她们派一个佣人等在侧门口,吩咐他在正午过后把第一个饥饿的过路人请进来,让他大吃大喝,饱餐一顿。斯塔弗·皮特去公园时,碰巧路过那里,给管家们请了进去,成全了城堡里的传统。斯塔弗·皮特朝前面直瞪瞪地望了十分钟之后,觉得很想换换眼界。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慢慢把头扭向左面。这时,他的眼球惊恐地鼓了出来,他的呼吸停止了,他那穿着破皮鞋的短脚在砂砾地上簌簌地扭动着。因为那位老先生正穿过马路,朝他坐着的方向走来。九年来,每逢感恩节,这位老先生总是来这儿寻找坐在长凳上的斯塔弗·皮特,总是带他到一家饭馆里去,看他美餐一顿。老先生又高又瘦,年过花甲。他穿着一身黑衣服,鼻子上架着一副不稳当的老工眼镜。他的头发比去年白一点儿,稀一点儿,而且好象比去年更借重那支粗而多节的曲柄拐杖。斯塔弗·皮特眼看他的老恩人走近,不禁呼吸短促,直打哆嗦。“你好。”老先生说,“我很高兴见到一年的变迁对你并没有什么影响,你仍旧很健旺地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逍遥自在。仅仅为了这一点幸福,今天这个感恩节对我们两人都有很大的意义。假如你愿意跟我一起来,朋友,我预备请你吃顿饭,让你的身心取得协调。”老先生每次都说同样的话。九年来的每一个感恩节都是这样。这些话本身几乎成了一个制度。除了《独立宣言》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同它相比了。以前在斯塔弗听来,它们象音乐一般美妙。现今他却愁眉苦脸,眼泪汪汪地抬头看着老先生的脸。细雪落到斯塔弗的汗水淋漓的额头上,几乎咝咝发响。但是老先生却在微微打战,他掉转身子,背朝着风。斯塔弗抬着头,瞅了他一会儿,自怨自艾,好不烦恼,可是又束手无策。老先生的眼睛里闪出光亮,他脸上的皱纹一年比一年深,但他那小小的黑领结依然非常神气,他的衬衫又白又漂亮,他那两撇灰胡髭典雅地翘着。“谢谢你,先生。非常感谢,我跟你一起去。我饿极啦,先生。”饱胀引起的昏昏沉沉的感觉,并没有动摇斯塔弗脑子里的那个信念。老先生带着他的一年一度的受惠者,朝南去到那家饭馆和那张年年举行盛宴的桌子。“老家伙来啦,”一个侍者说,“他每年感恩节都请那个穷汉吃上一顿。”侍者在桌子上摆满了节日的食物——斯塔弗叹了口气,举起了刀叉。在敌军中杀开一条血路的英雄都没有他这样勇敢。火鸡、肉排、汤、蔬菜、馅饼,一端到他面前就不见了。他跨进饭馆的时候,肚子里已经塞得实实足足,食物的气味几乎使他丧失绅士的荣誉,但他却象一个真正的骑士,打起精神,坚持到底。一小时之后,斯塔弗往后一靠,这一仗已经打赢了。“多谢你,先生,”他象一根漏气的蒸气管子那样呼哧呼哧地说,“多谢你赏了一顿称心的中饭。”接着,他两眼发直,费劲地站起身来。一个侍者把他象陀螺似地打了一个转,推他走向门口。老先生仔仔细细地数出一块三毛钱的小银币,另外给了侍者三枚镍币做小账。他们象往年那样,在门口分了手,老先生往南,斯塔弗往北。在第一个拐角上,斯塔弗转过身,站了一会儿。接着,他的破旧衣服象猫头鹰的羽毛似地鼓了起来,他自己则象一匹中暑的马那样,倒在人行道上。救护车开到,年轻的医师和司机低声咒骂他的笨重。既然没有威士忌的气息,也就没有理由把他移交给警察局的巡逻车,于是斯塔弗和他肚子里的双份饭就给带到医院里去了。过了一小时,另一辆救护车把老先生送来了。他们把他放在另一张床上。不多久,一个年轻的医师碰到一个眼睛讨他喜欢的年轻的护士,便停住脚步,跟她谈谈病人的情况。“那个体面的老先生,”他说,“你怎么都猜不到,他几乎要饿死了。从前大概是名门世家,如今落魄了。他告诉我说,他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注】①1620年,英国清教徒因不堪宗教压迫,乘坐“五月花号”船来到美洲普利茅斯,首批船员上有英格兰、苏格兰和茶兰夭移民一百零二人。移民定居后的次年,为庆祝第一次收获,感谢上帝的恩惠,制订了感恩节,后成为美国法定节日,一般在每年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小说讲述流浪汉皮特与老先生坚持“感恩节传统”,最后一个被撑病,一个被饿昏的故事。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却透射出人性的光辉。B.“微风只给他带来一种可喜的凉爽”“细雪落到斯塔弗的汗水淋漓的额头上”文中这两处环境描写,从而表现皮特饱餐后的真实状况。C.

老先生“好象比去年更借重那支粗而多节的曲柄拐杖”,并在细雪中“微微打战”“背朝着风”,这些描写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D.选文用词准确,第④段“他的眼球惊恐地鼓了出来”的“鼓”字,“簌簌地扭动着”中的“扭动”都形象地表明皮特此时又懊恼又激动的心理。E.作者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感情倾向,而是通过故事本身来客观表达。这种写法更易使读者深入故事,引发共鸣,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2)老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第14段的语言很有特色,请进行赏析。(4)“感恩”是人类的永恒话题,请结合原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参考答案:(1)AE(2)老先生是一个曾经体面现在落魄的绅士形象。又高又瘦,年过花甲;富有爱心;坚守传统美德。(3)本段语言幽默,作者在调侃的描写中,表达了对皮特的赞扬;用夸张修辞手法,写皮特吃饭,用“一端到他面前就不见了”这种夸张,并长短句的综合使用,描述皮特用独特的感恩方式来成全老先生善心的行为。(4)我们人应该具有感恩的心,并付诸行动。①斯塔弗的行动看,斯塔弗为了感谢那位老人的好意,不说自己吃得非常饱,而说自己非常饥饿,以及随老人去吃饭,说明都是为了感恩对方,并有具体的行动。②从老人行动看,老人自己三天都没有吃东西了,却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为了感恩请别人吃饭,这也说明把感恩付诸行动。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应该这样去做。(1)试题分析:B.“从而表现皮特饱餐后的真实状况”的表述应该是从侧面表现了皮特饱餐后的真实情况。D.“表明皮特此时又懊恼又激动的心理”错,应是尴尬和不知所措。C.应是与后面的情节相照应。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老先生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语句的含义和作用,表达了什么意义,有何表达效果,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②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③语言的风格,有幽默、辛辣、自然和谐、含蓄、深刻等;④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角度思考。考生依据上述角度对照所要求文段逐一分析即可。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时考生首先要结合原文分析文本是如何体现感恩思想的,然后结合现实谈一谈自己对“感恩”的理解。从本文来看,感恩的思想主要通过老先生和斯塔弗两个人物表现出来的,老先生已经三天没吃东西的,却为了感恩而请别人吃饭;斯塔弗已经饱餐一顿了,本来已经吃不下东西的,却为了感恩老人的好意而不顾身体状况去吃东西,这些都能体现出感恩的思想。另外考生的表达要做到语言通顺连贯,言之成理。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陈嘉庚——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华侨史上有一个光辉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千百万华侨心中,受到祖国人民的尊敬和怀念。这个人,便是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他一生倾其全力捐资兴学;抗战时期,倡导南洋华侨为抗日捐赠,他“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陈嘉庚,清同治十三年出生于福建同安县仁德里集美村。民国14年,他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百万富翁。他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以尽国民天职。故积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不遗子孙财产。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毕生热诚办教育的教育事业家、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一生生活俭朴,但兴学育才则竭尽全力,十分热心。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就是由此而来。规模这样宏大,体系这样完整的“学校”,全国还找不到第二个。1921年陈嘉庚认捐创办了厦门大学,这是华侨创办的唯一一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后来受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仍态度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陈嘉庚倾资兴学,艰苦支撑,百折不挠。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纷纷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极为深远。陈嘉庚不仅是一个教育事业家,而且不愧为一个教育家。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了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反对办学分贫富,尽力帮助贫寒子弟上学。同时,他还非常注意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择和物色师资人才,对于好的加以奖励。他非常重视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陈嘉庚从办学开始,就一直注意“德、智、体”三育并重,强调全面发展。他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因此,他十分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为了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他还大力倡办职业技术教育。要求普及教育,并订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计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他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陈嘉庚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办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老旧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他家有数百万财产,晚年却为自己规定极低的伙食标准,即每天五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临终前,他叮嘱“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300万元存款捐献给国家”。(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民国14年,他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虽身居异邦,却心怀乡国,立志竞争义务,尽国民天职,积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B.经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陈嘉庚在家乡建立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集美学村”,并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C.1921年陈嘉庚认捐创办了厦门大学,并独力维持了16年,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陷入艰难境遇,他毅然卖掉大厦,支持厦大。D.陈嘉庚斥巨资办学兴教与个人艰苦朴素自奉菲薄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他的住宅又小又暗,虽然影响到办理公事,他也怡然自得。E.本文通过记述陈嘉庚倾尽毕生热诚捐资兴学以及倡导华侨为国捐献的事迹,赞扬了他为祖国所做的重要贡献。毛主席赞誉陈嘉庚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2)为什么说陈嘉庚是一位教育事业家?请简要分析。(6分)

(3)作为教育家,陈嘉庚有哪些教育主张或具体做法,请简要概括。(6分)

(4)陈嘉庚“积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不遗子孙财产”。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高尚义举,有些人却不赞成这种做法,认为有悖人之常情。你的看法呢?(8分)

参考答案:(1)E3分C2分D1分(A“积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不是在“民国14年”;B时间顺序不对;D“影响到办理公事”不确切。)(2)①陈嘉庚为开民智、齐民心不惜倾资办学;②创办“集美学校”;③创办厦门大学;④倡导华侨捐资兴学。(3)①倡导女子教育;②优待贫寒子弟(“反对办学分贫富”、“帮助贫寒子弟上学”亦可);③注意师范生培养(答其他内容不得分);④重视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⑤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⑥倡办职业教育;⑦要求普及教育。(4)答案示例:这是一种高尚义举,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最需要这样大公无私毁家纾难的仁人志士,来发展教育,开启民智,团结民心,依靠教育救国,并且给广大海外华侨做榜样。我不赞同这种做法,有悖人之常情。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无论如何也要给子孙留下部分基业,也是传统美德之一,顾大家也要顾小家,才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忠恕,字行父,右仆射浚之孙。以祖任,监楼店务。入府幕,时韩侂胄权势熏灼,尝夺民间已许嫁女,夫家以告,忠恕白尹归其父母,尹不能难。迁司农丞、知宁国府。夏旱,请于朝,得赐米十万七千余石。常平使者欲均济而勿劝粜,忠恕虑后无以济,遂核户口、计岁月,严戒诸邑谕大家发盖藏。所见浸异,以言去,主冲佑观。起知鄂州,改湖北转运判官兼知鄂州。召为屯田郎官,丁内艰。免丧,入为户部郎官。入对,极言边事,其虑至远。理宗即位,忠恕贻书史弥远请取法孝宗,行三年丧,且曰:“孝宗始自践祚,服勤子职凡二十有七年,今上自外邸入继大统,未尝躬一日定省之劳,欲报之德,视孝宗宜有加。”既而宰辅率百僚请太母同听政,忠恕复贻书史弥远,谓:“今吾君长矣,此亦中策尔。”诏群臣集议庙制,忠恕谓:“九庙非古。若升先帝,则十世之庙始于今日,于礼无稽。”宝庆初,诏求直言,忠恕上封事,陈八事。疏入,朝绅传诵。始魏了翁尝勉忠恕以“植立名节,无愧家声”。及是叹曰:“忠献有后矣!”真德秀闻之,纳交焉。忠恕又因轮对,引以伯父栻告孝宗之语曰:“当求晓事之臣,不求办事之臣;欲求伏节死义之臣,必求犯颜敢谏之臣。”语益剀切。忠恕自知不为时所容,力请外补,遂以直秘阁知赣州。抵郡才两月,言者指为朋比,落职,降两官,罢。绍定三年,复元官,进秩一等,提举冲佑观。卒。魏了翁尝许忠恕“拳拳体国似浚,拨繁剸剧似其父枃,敛华就实则有志义理之学,尝有闻乎栻之教矣”。(《宋史·张忠恕传》)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见浸异,以言去

逐渐B.起知鄂州

重新任用C.视孝宗宜有加

看见D.未尝躬一日定省之劳

问候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祖任,监楼店务”,即凭祖父恩荫而荫补官职。荫补制度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任官的待遇。B.丁内艰,即丁父忧。丁外艰,即丁母忧。丁,当也,是遭逢意思。忧,居丧也。旧时,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居丧。C.九庙指古时帝王之家的礼庙。王莽之前,礼庙为七庙,分为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王莽增为祖庙五﹑亲庙四,共九庙。后历朝皆沿此制。人们也习惯上用七庙、九庙代指社稷。D.朋比,即结成私党。朋党,是指集团,派别,多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而结成。这种党派门户之争,不能说全无清浊是非之分,但互相攻伐的结果,往往是敌对的双方都难免意气用事,置国家社会利益于不顾,使政局变得日益混乱,政治变得益发腐败。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常平使者欲均济而勿劝粜,忠恕虑后无以济,遂核户口、计岁月,严戒诸邑谕大家发盖藏。(2)当求晓事之臣,不求办事之臣;欲求伏节死义之臣,必求犯颜敢谏之臣。9.请用四字词或成语概括张忠恕在为人、为官方面的特点。参考答案:6.C

7.B

8.(1)常平使者准备平均分配接济(救济)而不鼓励出售,张忠恕担心以后接济不上,于是核查户口、统计岁月,严格告诫各县晓谕大户人家献出所藏。(2)应当访求通晓事务的官员,不要寻求只能办事的官员;要寻求能为节义而死的官员,必定要寻求敢于冒犯龙颜进谏的官员。

9.(1)不畏权势;(2)高瞻远瞩;(3)恪守礼法;(4)赤胆忠心。【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视孝宗宜有加”的意思是“(做的)与孝宗相比要更多”,所以“视”的意思是“与……相比”。故选C。【7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丁内艰,即丁父忧。丁外艰,即丁母忧”说法错误,丁内艰,即丁母忧。丁外艰,即丁父忧。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欲”,准备;“均”,平均分配;“济”,接济(救济);“劝”,鼓励;“粜”,卖出,出售;“核”,核查;“计”,统计;“严戒”,严格告诫;“谕”,晓谕,告诉;“大家”,大户人家;“发盖藏”,献出所藏。(2)中“当”,应当;“求”,访求;“晓事之臣”,通晓事务的官员;“死”,为……而死;“伏节死义之臣”,为节义而死的官员;“犯颜”,冒犯龙颜;“谏”,进谏;“敢谏之臣”,敢于进谏的官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人物形象能力。文言文概括人物形象,和现代文一样,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用四字词或成语概括张忠恕在为人、为官方面的特点。根据第一段中“入府幕,时韩侂胄权势熏灼,尝夺民间已许嫁女,夫家以告,忠恕白尹归其父母,尹不能难”概括出“不畏权势”;“夏旱,请于朝,得赐米十万七千余石。常平使者欲均济而勿劝粜,忠恕虑后无以济,遂核户口、计岁月,严戒诸邑谕大家发盖藏”“免丧,入为户部郎官。入对,极言边事,其虑至远”概括出“高瞻远瞩”;“理宗即位,忠恕贻书史弥远请取法孝宗,行三年丧,且曰:‘孝宗始自践祚,服勤子职凡二十有七年,今上自外邸入继大统,未尝躬一日定省之劳,欲报之德,视孝宗宜有加’”“宰辅率百僚请太母同听政,忠恕复贻书史弥远,谓:‘今吾君长矣,此亦中策尔’诏群臣集议庙制,忠恕谓:‘九庙非古。若升先帝,则十世之庙始于今日,于礼无稽’”概括出“恪守礼法”;“诏求直言,忠恕上封事,陈八事。疏入,朝绅传诵。始魏了翁尝勉忠恕以‘植立名节,无愧家声’。及是叹曰:‘忠献有后矣’”“忠恕又因轮对,引以伯父栻告孝宗之语曰:‘当求晓事之臣,不求办事之臣;欲求伏节死义之臣,必求犯颜敢谏之臣。’语益剀切”“魏了翁尝许忠恕‘拳拳体国似浚,拨繁剸剧似其父枃,敛华就实则有志义理之学,尝有闻乎栻之教矣’”概括出“赤胆忠心”。还有答题时注意必须用四个词或成语来概括张忠恕在为人、为官方面的特点。【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文言文参考译文:张忠恕,字行父,是右仆射张浚的孙子。凭祖父的功绩,担任主管楼店物的职务(负责官屋出租和修缮的事情)。到幕府工作,当时韩侂胄的权势正盛,韩侂胄曾经霸占民间已经订婚的女子,夫家上告,张忠恕报告府尹将女子归还给她的父母,府尹也无法阻挠。升任司农丞、宁国府知府。夏季干旱,张忠恕向朝廷请求,获得赏赐十万七千多石米。常平使者准备平均分配接济(救济)而不鼓励出售,张忠恕担心以后接济不上,于是核查户口、统计岁月,严格告诫各县晓谕大户人家献出所藏。意见逐渐产生分歧,因为有人进言离职,主管坤佑观。被重新任用主管鄂州,改任湖北转运判官兼鄂州知州。被召入朝任屯田郎官,为母亲服丧。服丧期满,入朝任户部郎官。入官奏对,详尽论说边境事务,考虑得非常远。理宗即位,张忠恕写信给塞弥违请求效法孝宗,服三年丧,并且说:“孝宗从继位开始,勤勉地尽孝子职责共二十七年,如今皇上从外邸入朝继任大统,没有亲自去做一天的定时问候,要想报答恩德,做的要比孝宗更多。”不久宰相率领百官请求皇太母共同听政,忠恕又给史弥远写信,说:“如今我们君主长大了,这也只是中策罢了。”皇上下诏命大臣们集体讨论宗庙制度,张忠恕说:“九庙并不古老。如果供上先帝,那么十世庙就从如今开始,在礼制上没有根据。”宝庆初年,下诏访求率直言论,张忠恕上密封奏事,陈述了八件事。疏奏送入后,朝廷缙绅传诵。当初魏了翁曾经用“建立名节,无愧家声”勉励张忠恕。到这时感叹说:“张忠献后继有人了!”真德秀听说后,与他结交。张忠恕又凭着轮流入殿面君指陈时政的机会,引用伯父张栻禀告孝宗的话说:“应当访求通晓事务的官员,不要寻求只能办事的官员;要寻求能为节义而死的官员,必定要寻求敢于冒犯龙颜进谏的官员。”话语更加耿直恳切。张忠恕自知不被时世所容,极力请求补授外任,于是以直秘阁的身份任赣州知州。到郡中才两个月,被言官指责为结成私党。解除职务,降两级官阶,罢免。绍定三年,恢复原官,进一级官阶,提举冲佑观。去世。魏了翁曾经赞许忠恕“怀拳拳之心体念国家像张浚一样,解决复杂问题像他父亲张枃,收敛浮华接近朴实有志于义理之学,曾经受过伯父张栻的教诲”。5.

参考答案:9.B(2分)

10.C(2分)

11.D(2分)12.①也想以此探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通晓古今变化的规律,成为一家之说。②如今少卿竟教我推贤进士,恐怕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6分,各3分。有欠缺酌扣)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韩晋卿,字伯修,密州安丘人。为童子时,日诵书数千言。长以《五经》中第,历肥乡嘉兴主簿、安肃军司法参军、平城令、大理详断、审刑详议官,通判应天府,知同州、寿州,奏课第一,擢刑部郎中。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民所宜而不戾法指。入为大理少卿,迁卿。晋卿自仁宗朝已典讼臬,时朝廷有疑议,辄下公卿杂议。开封民争鹑杀人,王安石以为盗拒捕斗而死,杀之无罪,晋卿曰:“是斗杀也。”登州妇人谋杀夫,郡守许遵执为按问,安石复主之,晋卿曰:“当死。”事久不决,争论盈庭,终持之不肯变,用是知名。元丰置大理狱,多内庭所付,晋卿持平考核,无所上下。神宗称其才,每谳狱虽明,若事连贵要、屡鞠弗成者,必以委之。尝被诏按治宁州狱,循故事当入对,晋卿曰:“奉使有指,三尺法具在,岂应刺候主意,轻重其心乎?”受命即行。诸州请谳大辟,执政恶其多,将劾不应谳者。晋卿曰:“听断求所以生之,仁恩之至也。苟谳而获谴,后不来矣。”议者又欲引唐日覆奏,令天下庶戮悉奏决。晋卿言:“可疑可矜者许上请,祖宗之制也。四海万里,必须系以听朝命,恐自今庾死者多于伏辜者矣。”朝廷皆行其说,故士大夫间推其忠厚,不以法家名之。卒于官。(选自《宋史?韩晋卿传》)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民所宜而不戾法指B.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民所宜而不戾法指C.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民所宜而不戾法指D.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民所宜而不戾法指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还起了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字。B.童子,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汉代已有,始以荐举为主,后增加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书生才称童生。C.五经,儒家五部典籍的合称。《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易》洁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D.刑部,又称“秋官、宪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晋卿坚持法度,不畏强权。在“开封民争鹑杀人”事件中忤触宋神宗宠臣王安石,有主见,并向大理寺卿进言,坚持认定此案为“斗杀”。B.韩晋卿审案公允,才干卓越。许多朝廷的疑难案件他都会参与讨论,后因为与王安石争论“登州府杀夫案”这个案子,更是在士大夫中知名。C.韩晋卿持法有度,坚持原则。有一次皇帝安排他到外地去办案,习惯上这种案件在出差前要到宫中请示,他打破旧例立即动身。D.韩晋卿法度谨严,不乏怜悯之心。他长期任法官,执法守正,为人忠厚,认为对死刑审批权应慎重。士大夫们很尊重他,“不以法家名之”。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登州妇人谋杀夫,郡守许遵执为按问,安石复主之。(2)奉使有指,三尺法具在,岂应刺候主意,轻重其心乎?参考答案:8.D

9.B

10.A

11.(1)登州妇人谋杀丈夫,郡守许遵逮捕妇人调查询问,王安石又支持许遵的观点。(2)奉命出使自有原则,三尺法俱在,难道还要刺探皇帝的意思而任意轻重吗?选自《宋史》

作者:脱脱和阿鲁图

朝代:元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本题正确断句为:元祐初/知明州/两浙转运使差役法复行/诸道处画多仓卒失叙/独晋卿视民所宜而不戾法指。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B项,解释有误。根据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10.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A项,“并向大理寺卿进言”有误,依据“入为大理少卿,迁卿”,他自己就是大理寺卿。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11.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执”“按”“主”;(2)“指”“刺”。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参考译文:韩晋卿,字伯修,时密州安丘人。还是孩子时,每天读书数千言。以善于《五经》中第,历任职肥乡嘉兴主簿、安肃军司法参军、平城令、大理详断、审刑详议官,通判应天府,做同州、寿州,知州,提拔为刑部郎中。晋卿从仁宗朝已典讼臬,当时朝廷有疑议,就下放公卿杂议。开封民争鹑杀人,王安石以为盗拒捕斗而死,杀之无罪,晋卿曰:“是斗杀也。”登州妇人谋杀夫,郡守许遵执为按问,安石复主之,晋卿曰:“当死。”事久不决,争论盈庭,终持之不肯变,用是知名。元丰置大理狱,多内庭所付,晋卿持平考核,无所上下。神宗称其才,每谳狱虽明,若事连贵要、屡鞠弗成者,必以委之。尝被诏按治宁州狱,循故事当入对,晋卿曰:“奉使有指,三尺法具在,岂应刺候主意,轻重其心乎?”受命即行。诸州请谳大辟,执政恶其多,将劾不应谳者。晋卿曰:“听断求所以生之,仁恩之至也。苟谳而获谴,后不来矣。”议者又欲引唐日覆奏,令天下庶戮悉奏决。晋卿言:“可疑可矜者许上请,祖宗之制也。四海万里,必须系以听朝命,恐自今庾死者多于伏辜者矣。”朝廷皆行其说,故士大夫间推其忠厚,不以法家名之。卒于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面这组句子在逻辑推理上有错误,请写一段话进行反驳。要求:指出其逻辑错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大前提:巴渝健美操队是全国第一流的;小前提:李文雅是巴渝健美操队队员;结论:李文雅的健美操水平是全国第一流的。参考答案:答案示例:大漠壮阔不代表每粒沙的广大,江海浩瀚不等于每滴水的无垠。整个团队的水平是一流的,不代表作为团队一员的李文雅的水平也是一流的。整体优秀不代表个体也优秀。【详解】本题考核逻辑推理以及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生动。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写一段话进行反驳,指出其逻辑错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此题注意抓住语段中逻辑错误的句子。这个三段论推理犯了四概念的错误,最后的结论是错的。另外也揭示了一个道理:整体优秀不代表个体也优秀。批驳的时候可以句例子批驳,注意举的例子也必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且符合整体优秀不代表个体也优秀这个道理,比如大漠与沙粒、江海与水滴、深林与树木、花海与花朵等。修辞手法的话可以运用排比、比喻等。示例可以是:大漠壮阔不代表每粒沙的广大,江海浩瀚不等于每滴水的无垠。整个团队的水平是一流的,不代表作为团队一员的李文雅的水平也是一流的。整体优秀不代表个体也优秀。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来,对于谷歌未经合法授权擅自扫描收录使用中国作家作品的行为,引起了中国作家们的强烈不满,为此,谷歌首次公开道歉。B.学生如果看不到自身发展所具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一味盲目模仿“考场满分作文”,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写作能力发展的枷锁。C.北京时间9月15日,中国排协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原中国女排助理教练俞觉敏接替王宝泉,执掌中国女排国家队主教练。D.针对西南丰水地区今年为何出现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这一问题,水利部负责人分析指出,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参考答案:DA成分残缺,由于句首的状语淹没了主语,导致谓语“引起”缺失了陈述的对象;B结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学生”,后一句的主语却暗换成了“考场满分作文”;C搭配不当,“执掌”与“主教练”不搭配9.阅读下面的文学,完成各题。相比于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核动力航母的价值是非常明显的。由于核动力系统的应用,使得核航母的续航里程近乎无限,而且核动力还可以明显地提高航母自身的电力输出。虽然相比于常规动力航母,核动力航母的造价和总体使用费用都要更高一些,但和这些增加的成本相比,航母战斗力的提升更大,轮机组除了会推动螺旋桨让航母前进外,(

)。核动力航母的发展对我国核反应堆研制水平的促进作用更是____________。因此,核动力航母的发展十分有必要。相比于美国,中国的航母建造使用历程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我们的发展速度全球_______________。常规动力航母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们的胃口和需求,中国发展核动力航母已经_____________。参照美苏的相关经验,为了我国核动力航母的发展,中国的核动力水面船舶发展必须加速。我们都知道,相比于地面环境,核动力装置在水上船舶的安装、设计使用更加复杂,难度更高。在核动力系统大规模上舰应用之前,相关的技术积累和验证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我国核动力潜艇未来的发展依然____________。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核动力系统的应用,使得核航母的续航里程近乎无限,而且核动力还可以明显地提高航母自身的电力输出水平。B.核动力系统的应用,使得核航母的续航里程近乎无限,而且核动力还可以明显地提高航母自身的电力输出。C.由于核动力系统的应用,核航母的续航里程近乎无限,而且核动力还可以明显地提高航母自身的电力输出水平。D.由于核动力系统的应用,使得核航母的续航里程近乎无限,而且核动力还可以明显地提高航母自身的电力输出。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电力设备的运行也可让航母各项子系统运作B.也会运行电力设备让航母各项子系统运作C.也会让航母各项子系统通过运行电力设备运作D.航母各项子系统也会通过运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