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世臣对吴熙载书法风格的影响,书法篆刻论文_第1页
包世臣对吴熙载书法风格的影响,书法篆刻论文_第2页
包世臣对吴熙载书法风格的影响,书法篆刻论文_第3页
包世臣对吴熙载书法风格的影响,书法篆刻论文_第4页
包世臣对吴熙载书法风格的影响,书法篆刻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包世臣对吴熙载书法风格的影响,书法篆刻论文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等。(清史稿〕称其论书法尤精,行草隶书,皆为世所贵重。吴熙载〔1799一1870〕,原名廷,字让之,别署让翁、晚学居士等,江苏仪征人,祖籍江宁。吴熙载随父亲移居扬州后长期寓居扬州。提到包世臣,吴熙载都是不可忽视的,作为包世臣得意的入室弟子,包世臣对其评价颇高。在为其父吴明煌所作墓志铭中称博学多能,书法尤卓越。而吴熙载对包世臣这位教师也是崇敬有加,其斋号为慎师轩.包世臣对吴熙载的影响能够大致分为下面几个方面:1关于临帖包世臣以为临帖对于学习书法来讲必不可少。在(答三子问〕中写道:太傅呕血以求中郎笔诀,逸少仿锺书胜于自运,子敬少时学右军代笔人书,可见万古名家无不由积字酝酿而得.并以为观察领悟原帖越深,则临摹出来越精益求精。从他所临习和教授弟子的临帖范本来看,没有篆书和隶书,致使吴熙载楷、行、草学习包世臣,而篆隶学邓石如。但是他的教学方式方法上直接影响了吴熙载的书法作品。包世臣要学生模帖百变,以精准发现每个字的精细之处,这种方式方法笔者以为对篆、隶、楷书比拟适用,由于这三种书体是相对静态的,单字或多字摹帖比拟容易把握其形体构造。而对于行、草书是相对动态的,行、草书的美就在其绞转绵延、酣畅淋漓,假如单字临摹行、草书,且单字摹上百遍,不仅会呆板,且行、草书的字势、映带、牵丝、行气、章法等均不可得。2关于执笔包世臣本人及其注重执笔方式方法,每当碰到善书者都会虚心请教其执笔方式方法。华而不实核心主张为以筋皆反纽和五指齐力做到笔锋随指环转,通过手的转动调整笔锋,使笔一直保持中锋状态,故无一笔倒塌之虑。在其(答熙载九问中〕十分强调了转指的重要性。盖必点画寓使转之中,即性情发形质之内,望其体势,肆逸飘忽,几不复可辨识,而节节换笔,笔心皆形画中,与真书无异。3关于运笔包世臣在(述书上〕中运笔主张:运锋用山子,而兼青立。包世臣讲道:山子之法,以笔毫平铺纸上,与小仲始艮终乾之讲同,然非用仲瞿之法,则不能致此也。盖笔向左迤后稍偃,是笔尖着纸即逆,而毫不得不平铺于纸上矣。就是包世臣讲提倡的运笔方式方法,即逆入平出,铺毫直下。并且是在笔落入之前,在空中由右向左移动至起笔处,在笔尖刚接触到纸面就开场逆锋,这样笔毫就不得不平铺于纸上了。吴熙载曾问:究竟篆分遗意寓于真书从何处见?包世臣回答:篆书之圆劲知足,以锋直行于画中也;分书之骏发知足,以毫平铺于纸上也。真书能敛墨入毫,使锋不侧者,篆意也。这里指出要使真书具备篆分遗意,使笔锋不侧者有篆意,使笔锋不裹毫者有分意。实际就是强调不管何种书体都要中锋用笔。直到吴熙载晚年(与魏锡曾手札〕中还提到:作书之事,无涯际,自初唐至包先生,凡几辈,自必以毫分为骨气,篆则毫聚,分则毫,皆见?碑,南朝亦共守此法可见吴熙载终生都对包世臣这一观点认同,可见包世臣对其的影响之深。在包世臣的笔法观中,有一个观点对包、吴二人的作品有着极其明显的主导作用。余见六朝碑拓,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凡横直平过之处,行处也;古人必逐步顿挫,不使率然径去,是行处皆留也。行处皆留,留处皆行是指用笔经过中的顿挫之意,有屋漏痕、锥画沙之意,丰富笔画行驶经过中的动作,不让其显得薄弱油滑,而追求力透纸背、沉着稳定之效。其主张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在实践经过中的使用不成功,过于强调逐步顿挫,甚至笔笔逐步顿挫,使作品中无一笔平直,显得过之犹不及。4关于墨法包世臣以为: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可见包师对墨法的重视。他以为:笔实则墨沈,笔飘则墨浮。将墨法与笔力联络在一起讨论,墨法的表现离不开笔力的运用,墨要沉着首先笔要沉着。关于水和墨的运用上,虽不主张涨墨,但追求笔画书写在纸上出现的毛涩,根据笔者的书写经历体验,这里表述的是在笔沾了墨和水之后,运用中锋写在纸上,笔画的中间就会由于受力最大而稍微下陷,并且墨色最深,周围因力逐步减小直至边缘处稍微溢出的如茅草般的痕迹。他在诗注中提到: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为。笔者同样特别认同包师的理论,但是观其书作,水与墨之间的关系没有把握恰当,渗化严重,筋骨被血肉所掩盖。而观察吴熙载的作品,也常会发现这个问题,相信其受包世臣影响不浅。吴熙载受包世臣的水墨用法的影响,观察其书法作品,极少枯笔干划,笔墨饱满,不时出现渗化。5关于结字包世臣常与其他书家讨论到结字问题,总结了邓石如和黄乙生的观点,结字宗完白以合于小仲.邓石如主张:字画疏处能够走马,密处不使透风。黄乙生曰:书之道,妙在左右有牝牡相得之致,一字一画之工拙不计也。并以气满讲对二人的书法观点还进行了总结,完白计白当黑之论,即小仲左右如牝牡相得之意。吴熙载曾对气满和左右牝牡相得之间的关系向包世臣发问,包世臣答曰:作者一法,观者两法。左右牝牡,固是精神中事,然尚有形势可言。气满则离形势而专讲精神,故有左右牝牡皆相得而气尚不满者;气满则左右牝牡自无不相得者矣。言左右必有中,中如川之泓?左右如牝牡相得是指的的结体,上下左右互相穿插照应,属于技法层面的阐述。而气满讲是专指精神层面。气满者肯定兼具左右如牝牡相得,而左右如牝牡相得不一定气满.6关于品评标准包世臣的书法理论着作颇丰,在其1824年撰书法品评着作(国朝书品〕中品评书家一百零一人,将清代书家分为五品九等,再看1865年时,晚年的吴熙载在(吴让之自评印稿〕题记中同样根据包世臣五品九等的品评标准对自个的篆刻作品逐一进行品评。写道:印亦当分五等,另为九品。神品一等,妙品、能品、逸品、佳品,俱分上下,然近耳。五者列,优劣易分。若意无新奇,奇不中度,狂怪妄作,皆难列等。苦心孤诣,愿索解人,草草之,未堪语此。由此不难发现,吴熙载艺术品评标准与其师几乎如出一辙,五品同样依次为:神品,妙品、能品、逸品、佳品。并提出一个总的原则:若意无新奇,奇不中度,狂怪妄作,皆难列等。华而不实狂怪妄作与包师狂怪软媚一样,对此以为难以列入品评。从1824年至1865年,吴熙载一直追随包世臣,短短一则题跋就能够明显感遭到吴熙载思想方面遭到包世臣的影响是终生且深入的。笔者导师张其凤先生在指导笔者书法创作经过中经常教诲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首先肯定包世臣是一位出色的书法教育理论家,但是也不能忽略他教学中的弊端,吴熙载同样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