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含有答案)_第1页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含有答案)_第2页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含有答案)_第3页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含有答案)_第4页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含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含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1小题)1.如图是学生自制的一个“制冷罐”,将大小不同的两只敞口罐套装起来,在内、外罐之间填入湿的沙子,将物品置于内罐中,可使其温度降低。为提高制冷效果,下列可采取的措施是()A.将外罐做成镂空状 B.换用铁质材料制作外罐 C.将“制冷罐”放在湿热环境中使用 D.用干燥的泡沫塑料替换沙子作为填充物2.以下关于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江河湖海里的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 B.水蒸气上升形成云的过程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 C.雪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放热 D.宿迁市有骆马湖、洪泽湖,淡水资源丰富,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3.2023年1月22日,黑龙江省漠河市最低气温达到﹣53℃,打破了我国有气象记载以来的历史最低气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试“泼水成冰”的游戏。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游戏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以下的极寒环境中才能成功。下列关于“泼水成冰”的原理说法错误的是()A.“泼水成冰”是指泼洒出来的水凝固成冰 B.“泼水成冰”的过程需要放热 C.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D.“泼水成冰”与雾凇的形成很相似4.小明和小华做了图甲、图乙所示的实验来探究碘的升华现象,小明将碘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小华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加热。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8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明和小华的碘锤中都会出现紫色碘蒸气 B.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C.小华的实验中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 D.小华的实验中,不会出现碘的熔化现象5.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滑雪场地,需要“造雪机”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工作的原理是空气压缩机产生的高压空气,把吸进机器的水吹成微小的水雾抛射到空中,水雾遇冷凝结成“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与下列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冬天,地面上的积水一会儿结成冰 C.秋天的早晨,小草上露水的形成 D.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6.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气温低于0℃时雪人变小了,是汽化现象需吸热 B.高烧病人用冰袋冷敷降温,利用冰液化吸热 C.冬季运动员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需吸热 D.秋季草叶上铺了一层霜,霜是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的7.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8.为抑制扬尘、改善空气质量,城市道路上经常用如图所示的雾炮车向空中喷出水雾,其工作过程是喷雾筒口周围有一圈出水孔喷出细小水流,在筒内吹出的高速气流作用下成为更小的雾状水滴,将其抛向空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雾炮车喷出的水雾是液化形成的 B.雾炮车喷出的水雾是汽化形成的 C.部分水雾在空中消失是由于发生了汽化 D.部分水雾在空中消失是由于发生了升华9.(2023•泗洪县校级模拟)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凝固现象 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小水珠是熔化现象10.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11.(2023•宝应县一模)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与这种物态变化相同的自然现象是()A.打在枝头的霜 B.屋檐下结的冰凌 C.山间的云雾 D.消融的冰雪二.填空题(共7小题)12.最近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1),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填“声波”或“光波”),这种特殊的波(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浓度为75%的酒精有较好的消毒杀菌效果,当使用酒精湿巾擦手时,会感到手的皮肤变凉(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热量,有致冷作用。如图2所示,钢罐内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采取的办法把石油气体液化后装在钢罐里的。13.如图中物体A的长度是cm。温度计的示数是℃。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工作的。14.如表所示,列出了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1)﹣80℃时甲苯呈态。(2)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表中做测温物质。物质水银酒精甲苯茶熔点/℃﹣38.8﹣117﹣9580.5沸点/℃35778.511121815.在刚刚结束的卡塔尔足球世界杯中主裁判使用固体泡沫喷雾剂来辅助任意球的判罚,这种特制的速褪固体泡沫喷雾剂喷出一条白色直线,防守队员不可以越界(如图),几分钟后白色直线会“神奇”地自动消失,不会在草地上留下任何液体污渍。这条白色直线消失的过程中发生了(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中热量。16.“苏州园林甲天下”,雪中的苏州园林庭院更显得淡雅素洁,仿佛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要热量,导致环境温度降低。17.小明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水的沸点为100℃),试管中装有适量的酒精(酒精沸点为78℃),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足够长的时间,则先沸腾的液体是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为℃。若把试管中的酒精换成适量的水,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没有沸腾,原因是。18.常温下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试管里,用气球套在试管口上(如图),会看到气球被充气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干冰(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过一段时间,试管壁外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空气中的经过(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试管壁外结霜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三.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19.某中学同学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1)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合理的安装顺序为(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3)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丙所示,则图中(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气泡里为(选填“空气”或“水蒸气”)(4)图丁是A组同学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成的温度﹣时间图象,则该地水的沸点为℃(5)A、B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是相同的,但B组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20.如图甲所示,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1)组装如图甲所示器材的顺序是(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根据图中信息,此时烧杯中的水(选填“正在沸腾”或“还未沸腾”)。(2)某一时刻的温度计示数如图乙,为℃。(3)水沸腾后,还要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的主要目的是。A.观察水沸腾后的体积变化B.观察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C.验证水沸腾不仅要达到沸点,还要持续吸热D.验证水的沸点和液面上方气压大小有关(4)另一组同学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在烧杯和试管内都装入水,并同步记录了A、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03691215182124A的示数/℃405771819197100100100B的示数/℃404861748490949494(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下列关于试管内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达到沸点但不能持续吸热,所以还没有沸腾B.再加热一段时间,试管内的水一定能够沸腾C.还没有达到沸点,继续加热,温度也有可能不再升高D.第21分钟到第24分钟,水的内能不变21.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2)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3)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4)为了节约能源,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措施很多,请你帮小明写出一种。22.图甲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过程中,小芳同学应选择(较大/较小)颗粒的冰块装入试管进行实验(2)在实验过程中,每隔1min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还要观察冰的变化情况,如图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冰此时的温度为℃(3)如图丙是小芳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不变/下降),水在液态时的比热容与水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之比为(4)同班的小明同学选择如图丁的装置进行实验,你觉得同学的实验装置更科学。23.如图a所示是小明同学“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123456789水温/℃90929496989999999999(1)该同学观察到水沸腾前或沸腾时气泡在水中的上升过程如图甲、乙所示,其中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b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4)水正在沸腾时,小明将酒精灯撤去,发现水停止沸腾,由此说明水沸腾时需要。24.小明在“探究质量是200g某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时,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请指出装置中存在的一个错误(2)改正错误后,小明进行了正确的操作,得到了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物体熔化后其比热容(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在第2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min时的内能(3)在6min内完全燃烧了8g的酒精。根据图像信息和相关知识,可估算出此过程中热转化效率是。[已知该物质的液态的比热容c=4×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25.(2023•东台市模拟)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1所示。(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顺序(2)在水温升高到85℃后,每隔1min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所得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需要,但温度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温度/℃85868890929496989898989898(3)在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4)初步得出结论后,等水温降至85℃以下后,另一位同学继续利用该装置再次进行实验,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从两次实验的图象中可看出,水从85℃加热至刚沸腾时,所用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不同。26.(2023•沭阳县模拟)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小明和小红选用规格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实验后,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丁。标准大气压下液体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1)组装器材时,烧杯口上加个纸盖的目的是(2)由图甲可知,此时水的温度为℃。对照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一定不是(水银/酒精)温度计(3)图(乙/丙)表示的是杯中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形(4)由图丁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的过程中,烧杯内水的温度。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解答】解A.将外罐做成镂空状,可以增加湿沙子的蒸发面积,加快水分的蒸发,蒸发吸收热量,可以提高制冷效果,故A符合题意B.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所以不能换用铁质材料制作外罐,故B不符合题意C.湿热环境中水分较多,不利于沙子中水分的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D.用干燥的泡沫塑料替换沙子作为填充物,不能起到利用水分蒸发制冷的效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解答】解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B、水蒸气上升形成云的过程,是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雪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C正确D、能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且存在分布不均匀,还得节约用水,故D错误。故选C。3.【解答】解A、“泼水成冰”是指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故A错误B、“泼水成冰”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B正确C、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更容易汽化为水蒸气,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故C正确D、雾凇是凝华现象,“泼水成冰”与雾凇的形成过程相似,故D正确。故选A。4.【解答】解小华将装固态碘的碘锤放在热水中加热,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的温度最多只能达到水的沸点,碘不会熔化,但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所以看到的碘蒸气只能是升华的结果小明同学将碘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由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所以出现的碘蒸气可能是碘先熔化后汽化形成的由此可知,只有小华的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ABD正确小华的实验中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故C错误。故选C。5.【解答】解人工造雪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固现象A、春天,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冬天,地面上的积水一会儿结成冰,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故B正确C、秋天的早晨,小草上露水的形成,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B。6.【解答】解A.雪人之所以变小,是因为固态的雪直接升华为水蒸气的缘故,升华吸热,故A错误B.高烧病人用冰袋冷敷降温,利用冰熔化吸热,故B错误C.冬季运动员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故C错误D.秋季草叶上铺了一层霜,是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正确。故选D。7.【解答】解A.雪的形成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B.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需要放热,故B正确C.露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D.霜的形成是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B。8.【解答】解AB.由“喷雾筒口周围有一圈出水孔喷出细小水流,在筒内吹出的高速气流作用下成为更小的雾状水滴”可知,水雾的形成过程中没有物态变化,故AB错误CD.水雾在空气中消失是从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故C正确,D错误。故选C。9.【解答】解A.拉开冷冻室的门,冷冻室的温度低,导致冰箱门处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故A错误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湿手上有水,水遇到冷的冰棒放出热量,水变成了冰,是凝固现象,故B正确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水变成了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D.瓶的外壁出现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10.【解答】解A、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A错误B、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C、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C正确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11.【解答】解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是液化现象。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A错误B、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C、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正确D、消融的冰雪,是冰雪的熔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7小题)12.【解答】解(1)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来传递信息,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当使用酒精湿巾擦手时,会感到手的皮肤变凉,这是因为酒精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有致冷作用钢罐内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采取压缩体积的办法把石油气体液化后装在钢罐里的。故答案为声波不能汽化吸收压缩体积。13.【解答】解甲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是从11.00cm开始测起的,到13.80cm结束,物体A的长度等于13.80cm﹣11.00cm=2.80cm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水银柱在0℃以下,是﹣6℃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答案为2.80﹣6热胀冷缩。14.【解答】解(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甲苯的熔点是﹣95℃,沸点是111℃,﹣80℃高于甲苯的熔点而低于其沸点,所以此时甲苯是液态(2)因为固态甲苯的熔点为﹣95℃,而水银、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117℃,固体甲苯的熔点低于水银的熔点,高于酒精的熔点,所以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酒精做测温物质。故答案为(1)液(2)酒精。15.【解答】解固体泡沫喷雾剂喷出一条白色直线,白色直线会“神奇”地自动消失,不会在草地上留下任何液体污渍,说明固体泡沫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收热量。故答案为升华吸收。16.(2023•苏州模拟)“苏州园林甲天下”,雪中的苏州园林庭院更显得淡雅素洁,仿佛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导致环境温度降低。【解答】解(1)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此过程中放热(2)雪在熔化时需要从周围的空气吸收热量,导致空气温度降低,所以人们感到寒冷。故答案为凝华吸收。17.【解答】解(1)已知酒精的沸点为78°℃,随着给烧杯加热,当烧杯和试管中的液体都达到78°℃时,若再给烧杯加热,烧杯中的水温度升高,即此时水的温度高于试管中酒精的温度,所以试管中的酒精达到沸点后,由于还能继续吸热,所以能够沸腾。但是酒精沸腾时温度不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78℃。(2)若把试管中的酒精换成适量的水,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都是100°℃,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故答案为酒精78试管中水的温度达到100℃时,不能继续吸收热量。18.【解答】解(1)如果在管口上套一个气球,由于管内的干冰升华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所以气球会鼓起(2)干冰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使试管壁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附着在管外,形成霜,是凝华现象。故答案为升华气态二氧化碳水蒸气凝华吸收热量。三.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19.【解答】解(1)在实验中,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需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为了方便安装,需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此时温度为96℃(3)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现象气泡里是水蒸气(4)由丁图可知,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5)A、B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是相同的,B组将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可能是实验时B组水的质量大。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6(3)A水蒸气(4)98(5)B组所用水的质量较大。20.【解答】解(1)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位置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自下而上”安装实验装置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水正在沸腾(2)由图可知,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93℃(3)水沸腾后,还要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并验证水沸腾不仅要达到沸点,还要持续吸热,故选BC(5)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在烧杯和试管内都装入水ABC、A温度计的示数最终为100℃,说明水的沸点为100℃,在同一环境中水的沸点应相同,所以此时试管内水的还没有达到沸点根据前面分析可知试管中的水温不变,可能是此时吸热与散热相等造成的,若继续加热,其温度也有可能不再升高,则试管内的水不一定能够沸腾,故C正确,AB错误D、第21分钟到24分钟,水汽化为水蒸气,水的质量减小,其内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正在沸腾(2)93(3)BC(5)C。21.【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即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是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上述三种情况中,A属于俯视,即读出的数据会偏大,C是仰视,即读数会偏小,读数方法正确的是B(3)由图乙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保持97℃不变,所以97℃是水的沸点水沸腾时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4)水沸腾实验加热时间过长,根据Q=cmΔt知,加热时间长,可能吸收热量多,水的比热一定时,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或是水的初温太低,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B(3)97保持不变(4)减少水的质量。22.【解答】解(1)实验中选择较小颗粒的冰块进行探究,冰块受热更均匀,实验效果更好。(2)冰块在熔化时,从固态变成固液共存态,完全熔化时,是液态,所以除了观察温度计示数外,实验中还要观察冰块的状态,确定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与状态变化情况。由图乙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下,示数为﹣8℃。(3)由图丙知,第2到5min图线的温度保持不变,是熔化过程,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由图丙知,用时2min,冰升温4℃,水升温2℃,根据Q吸=cmΔt知,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比热容与温度变化成反比,所以c水c冰=Δt冰Δt水=42=21(4)小芳同学的实验,冰块放在室温下,自然熔化,温度变化较慢,方便记录温度变化及观察状态变化,小明同学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温度变化较快,不利于记录数据及现象观察。故答案为(1)较小(2)状态﹣8(3)不变21(4)小芳。23.【解答】解(1)水沸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甲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找不同时间对应的温度,连点描线,如图所示(3)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故从表中数据可知,沸腾时的温度为99℃(4)撤去酒精灯即为停止加热,此时沸腾停止,说明水沸腾时需要持续吸收热量。故答案为(1)甲(2)见解答(3)99(4)吸热。24.【解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